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情况分析
职高类学生,大多是普高落榜者,他们带着挫折感进入职校,还要面对世人的偏见、父母的埋怨,彷徨而烦躁。在学习中,他们的确“不精、不实、不透”。对学习只是偶尔兴起,浅尝辄止。虽然如此,他们对英语也存在一定兴趣,很多学生喜欢听英语歌,崇拜国外杰出人物,喜欢国外的风土人情。我们有理由坚信:英语课堂不仅是语言的传播途径,也是增强学生自信、乐观、执着品质的良好环境。
二、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对策
所谓非智力因素,即“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也就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为”是指“肯不肯”,即非智力因素,如何发挥非智力因素效能,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情感的培养和沟通
“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所以,每每在接手了新的班级以后,笔者就会主动在课后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和生活情况。只有在了解了学生各方面的状况以后,才能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职高学生的教育,应如涓涓细流,持之以恒,切不可操之过急。不仅要从学习上关心他们,还要从生活上、思想上爱护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付出和关爱,从而信任老师、尊重老师。
2.强化学生的需要,激发和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力转变学生的惰性思想。很多职高学生会抱着一种“学习是帮家长、老师在学”的消极思想,我们要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发生变化,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一旦学习动机发生变化,学习效果自然也就迥然不同。
(1)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一旦获得动机并发生作用,就能在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兴趣和持久力,能大大地促进学习。激发个体的动机并发生作用,应使个体产生获得信息的需要,这种需要引发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信息沟”的原理,有意识地创造具有信息沟的语境激发学生学好外语的内驱力。高考就像这阴霾里的阳光,给众多学生带来了“大学梦”的希望。在高考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下,学生们明白,英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学好英语不仅是成功跨入大学校门的重要保障,也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内在要求,因为英语是大学学习的必考科目之一。
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本人,都对大学非常憧憬,但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等各种原因在高考中失利。来到技工学校就读后,这位学生一直非常沮丧。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笔者将历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册记录给他看,并告知他这些学生的相关近况,笔者推心置腹的话语令这位学生听后非常感动,使他重新燃起了对高考的希望和热情,学习成绩稳步前进。通过努力,这位同学最终考上了心仪已久的大学。不仅如此,他还带动了全班同学一起努力学习,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激发和培养兴趣。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重新树立职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英语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学科中涉及到的天文、地理、文化、科学,无一不是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的好材料。英语的每一篇课文、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都是很好的题材。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是博大精深、乐趣无穷的一门文化欣赏课、社会认知课。
(3)建立正确的形成性评价机制。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其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的持续评价。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可包括:课堂反馈检测,参与课内外英语活动的程度和表现,学生档案。教师可通过观察、交谈、问卷调查和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组织展开评价。而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则可以采用宽松和开发式的等级或描述性评价形式。
四、非智力因素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
英语学科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不同,不是“立竿见影”,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绝不能动辄批评,那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懂得并尊重学生的心理,这是每一个教师所必须注意的。
总之,作为教学工作者,为了充分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应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效能,尤其是那些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的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可以使学生克服基础知识差或智力水平低的弱点。“学先立志”,“勤能补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技师学院)
职高类学生,大多是普高落榜者,他们带着挫折感进入职校,还要面对世人的偏见、父母的埋怨,彷徨而烦躁。在学习中,他们的确“不精、不实、不透”。对学习只是偶尔兴起,浅尝辄止。虽然如此,他们对英语也存在一定兴趣,很多学生喜欢听英语歌,崇拜国外杰出人物,喜欢国外的风土人情。我们有理由坚信:英语课堂不仅是语言的传播途径,也是增强学生自信、乐观、执着品质的良好环境。
二、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与对策
所谓非智力因素,即“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也就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为”是指“肯不肯”,即非智力因素,如何发挥非智力因素效能,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情感的培养和沟通
“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所以,每每在接手了新的班级以后,笔者就会主动在课后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和生活情况。只有在了解了学生各方面的状况以后,才能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职高学生的教育,应如涓涓细流,持之以恒,切不可操之过急。不仅要从学习上关心他们,还要从生活上、思想上爱护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付出和关爱,从而信任老师、尊重老师。
2.强化学生的需要,激发和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力转变学生的惰性思想。很多职高学生会抱着一种“学习是帮家长、老师在学”的消极思想,我们要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发生变化,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一旦学习动机发生变化,学习效果自然也就迥然不同。
(1)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一旦获得动机并发生作用,就能在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兴趣和持久力,能大大地促进学习。激发个体的动机并发生作用,应使个体产生获得信息的需要,这种需要引发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信息沟”的原理,有意识地创造具有信息沟的语境激发学生学好外语的内驱力。高考就像这阴霾里的阳光,给众多学生带来了“大学梦”的希望。在高考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下,学生们明白,英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学好英语不仅是成功跨入大学校门的重要保障,也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内在要求,因为英语是大学学习的必考科目之一。
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本人,都对大学非常憧憬,但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等各种原因在高考中失利。来到技工学校就读后,这位学生一直非常沮丧。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笔者将历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册记录给他看,并告知他这些学生的相关近况,笔者推心置腹的话语令这位学生听后非常感动,使他重新燃起了对高考的希望和热情,学习成绩稳步前进。通过努力,这位同学最终考上了心仪已久的大学。不仅如此,他还带动了全班同学一起努力学习,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激发和培养兴趣。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重新树立职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英语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学科中涉及到的天文、地理、文化、科学,无一不是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的好材料。英语的每一篇课文、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都是很好的题材。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是博大精深、乐趣无穷的一门文化欣赏课、社会认知课。
(3)建立正确的形成性评价机制。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其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的持续评价。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可包括:课堂反馈检测,参与课内外英语活动的程度和表现,学生档案。教师可通过观察、交谈、问卷调查和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组织展开评价。而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则可以采用宽松和开发式的等级或描述性评价形式。
四、非智力因素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
英语学科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不同,不是“立竿见影”,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绝不能动辄批评,那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懂得并尊重学生的心理,这是每一个教师所必须注意的。
总之,作为教学工作者,为了充分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应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效能,尤其是那些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的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可以使学生克服基础知识差或智力水平低的弱点。“学先立志”,“勤能补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