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说来,一个人并不一定每天都写文章,然而每天却少不了说话。说话似乎是很平常,很容易的事,然而有些人说话像一首美妙的旋律,令人怡情悦性;有些人说话却语无伦次,令人昏昏欲睡。因此,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应对社会生活和获取、处理信息的重要能力。
然而,目前中学生的口语水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一定数量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时话未说而脸已红,拘谨不安,吞吞吐吐;家里来了客人,不敢走出房间,也不能用得体的语言来招呼客人。我们说,语言最直接的表达形式是说话,它不仅可以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而且还是体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媒介。语文教学中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来说是一大缺憾,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学生更是一份过失。
加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刻不容缓。
1 以“读”入手,形式多样
口语表达要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而且做到言辞与思想一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了构建坡度降低难度,给学生以凭借物,口语训练时以“读”入手是很有效的。“读“现成的材料,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难度小得多,学生也不至于羞于启齿。当然,“读”应该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从正确、流利地读,到富有感情地读,是需要教师匠心独运地采取多种形式启发、诱导的。比如,朱自清的《春》很受学生喜爱,我就把教材配套的光盘播放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模仿练习并开展朗读比赛,他们对此很感兴趣,课余也主动找时间练。我指导学生朗读《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时候,在每个学生反复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全班同学站起来,以饱满的激情朗读,再根据内容分成领读、齐读、男女生分层次读等,有分有合,波澜起伏,仿佛舞台演出一般;读的形式和次数多了以后,我便找一些容易上口的诗歌、散文,指导他们到讲台前个人朗读,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兴趣浓了,口头表达的胆量也跟着大起来。
2 以“述”相连,铺路搭桥
朗读虽然可以为说话打下一定的基础,但能读不一定会说,中间还要辅之以“讲述”的训练来铺路搭桥。“复述”、“讲故事”就是这种训练的主要形式。它们和“读”相同,都有一定的语言材料作为凭借物,但又与“读”有很大差别,即对凭借物的依赖性降低了,必须对凭借物进行加工改造。复述有一般形式的复述,也有变换人物、变换角度的复述,还有创造性的复述——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再创造,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一般爱听故事,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喜好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促使他们从“听”到“讲”:从讲一些短小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名人轶事开始,逐步讲一些较长的复杂的故事,再让学生查词典、找资料,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讲述时辅之以表情、动作,很受欢迎。想和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为了提供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的契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还组织开展了续编故事的活动:一些有趣的童话和推理故事,每每讲到关键处就戛然而止,让学生续编。学生们兴味盎然,经过一番思索,基本上把故事有声有色地编述下去,而且各不相同。这实际上已经抛开了凭借物,过渡到了由“想”到“说”,独立地把内部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外部语言。
3 创设情境,有的放矢
在“讲述”的基础上,可以逐步让学生过渡到“说”。但离开文字凭借物,让学生当众说话,他们往往比较紧张,态度、语气都会显得不大自然。为训练而训练的说话更是如此,而且大多语气呆板,甚至带着读书腔。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言之由衷,有的放矢。
我在七年级时曾让学生以“自我介绍”为题材进行了这样一次说话训练——设想大学毕业于不同学校,再汇集起来,组成一个新的集体,同学们初次见面时该怎样向大家自我介绍呢?此情此景他们都似曾经历过,既对自己比较熟悉,听话的对象也比较明确,有话可说,说起来也亲切自然。有时为了帮助学生领会不同语调的运用,我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说话环境,不同的听话对象以及说话者的不同性格,展开想象,入情入境,用不同语气练习说话。我还设计了模拟报社记者采访我校课外活动的对话练习——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有问有答,谈笑风生,十分有趣。每年新同学入学,我就设计了老同学向新同学介绍我们学校的谈话训练,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寓教于“乐”,激发情趣
创设情境有利于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说话训练,但全靠此法比较平和,有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组织一些带竞赛性、娱乐性的说话训练活动,既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又可以使他们在宽松的心态下得到游戏的快乐。
我曾结合语文知识中的成语教学,在说话课堂上进行成语改错六十秒智力竞赛:每板书一个有错误的成语,便要学生力求在六十秒内用另一个成语指出并改正其错误,还要用简明扼要的话,有条理地口述自己思索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它区别于一般智力竞赛的所在。如:我板书“心蜜腹剑”,并非要学生直接用“口蜜腹剑”作答,而是要他们说出“口是心非”这个成语及其推断过程,即“口”才“是”,“心”则“非”,应把“心蜜腹剑”中的“心”换成“口”。课上人人开动脑筋,个个争先抢答,气氛十分活跃。
同班同学朝夕相处,各自的衣着打扮、脾气性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彼此是熟悉的。如果能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班上的同学勾勒出来,即使说的人不说名字,听的人也会心照不宣,十分清楚。我要求每位同学任选班级一位同学,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但不说名字,让其他同学猜。如大家猜不出则让说的人补充介绍。仅此一点,同学们便练得很主动。
演讲,有叙有议,是说理性比较强的说话形式。无论演讲稿的撰写,还是演讲技巧的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要培养学生的演讲口才,刚开始时要求不能太高,可以先让学生选择优秀的演讲稿进行模拟演讲。在模拟演讲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题目,让他们拟定演讲稿或即兴演讲。无论正面的阐述还是反面的批驳,都要有根有据,言之成理。最近,我出了很多有趣的题目,如《假如我当市长》、《我成了北京奥运的志愿者》、《与本·拉登面对面》等,让学生抽签后略作准备说话。
说话是一门综合艺术。口语训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但口语能力的提高不是朝夕可成之事。说话训练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顺应时代的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努力寻求口语交际训练的切入点是必须的,也是迫切的。
然而,目前中学生的口语水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一定数量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时话未说而脸已红,拘谨不安,吞吞吐吐;家里来了客人,不敢走出房间,也不能用得体的语言来招呼客人。我们说,语言最直接的表达形式是说话,它不仅可以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而且还是体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媒介。语文教学中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来说是一大缺憾,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学生更是一份过失。
加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刻不容缓。
1 以“读”入手,形式多样
口语表达要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而且做到言辞与思想一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了构建坡度降低难度,给学生以凭借物,口语训练时以“读”入手是很有效的。“读“现成的材料,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难度小得多,学生也不至于羞于启齿。当然,“读”应该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从正确、流利地读,到富有感情地读,是需要教师匠心独运地采取多种形式启发、诱导的。比如,朱自清的《春》很受学生喜爱,我就把教材配套的光盘播放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模仿练习并开展朗读比赛,他们对此很感兴趣,课余也主动找时间练。我指导学生朗读《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时候,在每个学生反复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全班同学站起来,以饱满的激情朗读,再根据内容分成领读、齐读、男女生分层次读等,有分有合,波澜起伏,仿佛舞台演出一般;读的形式和次数多了以后,我便找一些容易上口的诗歌、散文,指导他们到讲台前个人朗读,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兴趣浓了,口头表达的胆量也跟着大起来。
2 以“述”相连,铺路搭桥
朗读虽然可以为说话打下一定的基础,但能读不一定会说,中间还要辅之以“讲述”的训练来铺路搭桥。“复述”、“讲故事”就是这种训练的主要形式。它们和“读”相同,都有一定的语言材料作为凭借物,但又与“读”有很大差别,即对凭借物的依赖性降低了,必须对凭借物进行加工改造。复述有一般形式的复述,也有变换人物、变换角度的复述,还有创造性的复述——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再创造,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一般爱听故事,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喜好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促使他们从“听”到“讲”:从讲一些短小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名人轶事开始,逐步讲一些较长的复杂的故事,再让学生查词典、找资料,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讲述时辅之以表情、动作,很受欢迎。想和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为了提供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的契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还组织开展了续编故事的活动:一些有趣的童话和推理故事,每每讲到关键处就戛然而止,让学生续编。学生们兴味盎然,经过一番思索,基本上把故事有声有色地编述下去,而且各不相同。这实际上已经抛开了凭借物,过渡到了由“想”到“说”,独立地把内部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外部语言。
3 创设情境,有的放矢
在“讲述”的基础上,可以逐步让学生过渡到“说”。但离开文字凭借物,让学生当众说话,他们往往比较紧张,态度、语气都会显得不大自然。为训练而训练的说话更是如此,而且大多语气呆板,甚至带着读书腔。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言之由衷,有的放矢。
我在七年级时曾让学生以“自我介绍”为题材进行了这样一次说话训练——设想大学毕业于不同学校,再汇集起来,组成一个新的集体,同学们初次见面时该怎样向大家自我介绍呢?此情此景他们都似曾经历过,既对自己比较熟悉,听话的对象也比较明确,有话可说,说起来也亲切自然。有时为了帮助学生领会不同语调的运用,我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说话环境,不同的听话对象以及说话者的不同性格,展开想象,入情入境,用不同语气练习说话。我还设计了模拟报社记者采访我校课外活动的对话练习——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有问有答,谈笑风生,十分有趣。每年新同学入学,我就设计了老同学向新同学介绍我们学校的谈话训练,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寓教于“乐”,激发情趣
创设情境有利于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说话训练,但全靠此法比较平和,有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组织一些带竞赛性、娱乐性的说话训练活动,既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又可以使他们在宽松的心态下得到游戏的快乐。
我曾结合语文知识中的成语教学,在说话课堂上进行成语改错六十秒智力竞赛:每板书一个有错误的成语,便要学生力求在六十秒内用另一个成语指出并改正其错误,还要用简明扼要的话,有条理地口述自己思索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它区别于一般智力竞赛的所在。如:我板书“心蜜腹剑”,并非要学生直接用“口蜜腹剑”作答,而是要他们说出“口是心非”这个成语及其推断过程,即“口”才“是”,“心”则“非”,应把“心蜜腹剑”中的“心”换成“口”。课上人人开动脑筋,个个争先抢答,气氛十分活跃。
同班同学朝夕相处,各自的衣着打扮、脾气性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彼此是熟悉的。如果能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班上的同学勾勒出来,即使说的人不说名字,听的人也会心照不宣,十分清楚。我要求每位同学任选班级一位同学,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但不说名字,让其他同学猜。如大家猜不出则让说的人补充介绍。仅此一点,同学们便练得很主动。
演讲,有叙有议,是说理性比较强的说话形式。无论演讲稿的撰写,还是演讲技巧的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要培养学生的演讲口才,刚开始时要求不能太高,可以先让学生选择优秀的演讲稿进行模拟演讲。在模拟演讲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题目,让他们拟定演讲稿或即兴演讲。无论正面的阐述还是反面的批驳,都要有根有据,言之成理。最近,我出了很多有趣的题目,如《假如我当市长》、《我成了北京奥运的志愿者》、《与本·拉登面对面》等,让学生抽签后略作准备说话。
说话是一门综合艺术。口语训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但口语能力的提高不是朝夕可成之事。说话训练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顺应时代的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努力寻求口语交际训练的切入点是必须的,也是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