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合的技能型人才,其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是提升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素质。以×学校为例,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师德师风、综合能力、梯队结构、进修培训、人事改革等多方面给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意见。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意见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156-0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也随之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数量和学生数均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所需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而之后,各省市纷纷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学习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体实施意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关键要素是提升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本文以×学校为例,对×学校“十二五”期间师资队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建议意见。
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十二五”期间,×学校不断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创新引进方式,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注重人才的职称、学历、科研成果、教案编写、讲课水平等方面的实际能力以及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五年来,共引进1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80余名,具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40余名,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6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在培训方面,加强与国(境)外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宽培训渠道,为教师赴国(境)外培训创造条件。“十二五”期间,共选派了4名专业带头人分别赴澳大利亚为期3周的职业教育培训与考察学习,推荐了7名专业带头人赴台湾高水平大学接受培训,同时,推荐了3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公派赴德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访问学者进修。积极向主管部门申报组团公派出国进修培训项目,自2012年以来,共选送了90余名骨干教师赴新加坡、10余名骨干教师赴香港、15名骨干教师赴美国、近20名骨干教师赴台湾进行交流培训。通过学习,了解世界知名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思路、教学模式和先进管理经验,深入探讨与国(境)外高校的师资交流、学术交流、学生互访等教育合作项目。在国内培训方面,积极组织实施了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共选派了80余名教师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培训,选派了近20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内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项目。连续3年开展了新进青年教师培训活动,近150人次新教师参加了培训。先后组织120余名教师赴国内知名院校和培训机构参加主题讲座培训,邀请了职教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及与一对一听课、评课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行业参加顶岗实践,共有300余人次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
目前,×学校在校生规模已达6000余人,专任教师有24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96人,占总数的39.2%;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06人,占总数的43.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159人,占总数的64.9%;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81人,占总数的73.9%。在高层次人才方面,省级人才工程培养对象4人,省级优秀教师、高校名师、教坛新秀共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市级人才工程培养对象41人,市级拔尖人才、高校名师、首席技师共5人,市级专家工作站3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
二、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学校的教师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技术研发、业务进修锻炼等工作,其专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不断增强,其整体师资队伍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但与国家、省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加大的差距,这也是国内众多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总量不足,师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具有高学历和高技能教师的人数严重不足,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薄弱;二是教师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层次偏低;三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内涵建设不够深入,尤其是能深入企业,真正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强技能“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偏少;四是师资培训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缺乏整体的成长规划,骨干教师海外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把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学术规范教育、法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师培训和管理全过程,使教师安于从教,善于从教,乐于从教。开展“最美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通过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和表彰活动,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褒奖教书育人先进事迹,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倾向常抓不懈,严格查处教师违纪违法、学术不端等违规行为,培育良好学风、师风、校风。强化教师党员的党性修养,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完善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和评优评先等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师资队伍力量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人才引进待遇,充实师资队伍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要重点加强对具有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博士、副高以上职称人才或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具有较强专业拓展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拔尖人才,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进一步加大外出招聘力度,拓宽引进渠道,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招聘活动,主动联系国内知名院校开展专场宣讲招聘,大力宣传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水平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发展。规范人才引进程序,严格审核应聘材料和资格条件,保证人才引进质量。 (三)强化教师培养培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拓宽教师培训途径,注重教师学历进修、职称晋升、双师素质提升等,特别要加大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优势专业等教师的进修培训力度。继续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坚持校内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访问研修、青年教师助讲培养、顶岗实践等常规培训的同时,积极选送教师参加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专业提升培训项目,提高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和企业顶岗实践的比例。深化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培训,明确顶岗目标和任务,创新顶岗形式,丰富顶岗内容,确保教师顶岗实效,以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转岗制度,强化转岗培训,严把教师准入门槛,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教师外语培训,提高教师外语口语能力,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知名院校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管理办法。积极选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公派出国研修,加大组织教师和管理骨干赴海外培训力度,培养教师的国际视野,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知识和技能,逐步推进教师国际化。
(四)继续实施人才工程项目,优化师资梯队结构
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工程为依托,加大培养力度,培育一批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精英人才,注重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使其尽快进入国家级名师、省级名师。设立专项资金,积极开展优秀团队培育,完善重点实验室、专家工作站等管理考核制度,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推进“名师工程”,落实教学名师培养制度,建立合理的选拔培养、管理考核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名师”在教学工作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从而推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深化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推进“青年教师成才工程”,做好青年教师导师配备,完善助讲培养考核制度。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说课、实践操作等形式的活动、竞赛,加大力度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博士学历提升教育、国内访问学习、出国研修,制定领导联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制度,关心青年教师学习、生活、工作,解决困难,为青年教师成才提供保障。
(五)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拓宽教师成长平台
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加强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培训、活动,探索建设新教师入职第一年进行“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培养培训制度,帮助教师制订个性化的全程培养计划。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系列比赛,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开设名师教学工作坊,教学咨询与诊断,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成长影像资料库,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共同学习、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营造开发、分享、学习型的组织文化。组织教师校际交流培训与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打破学校孤立培养师资的壁垒。通过校企合作的专题培训、项目研究和教学实践,实现以培训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
(六)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以“借智发展”为补充,加强师资队伍内涵建设,促进专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充分借用社会资源,弥补专业教师不足。广泛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或来校挂职锻炼,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办法,规范聘用程序,保障聘用质量,提高聘用待遇。积极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明确用人部门对兼职教师的培训目标和任务,提高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打造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适应高职教育需求的高素质教师教学团队。
(七)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按照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需要,严格审查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进一步规范学校进人制度。按照省、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修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科学设置岗位,完善人事聘用制度,落实岗位聘期考核制度,细化评价和考核标准,做到明确职责、严格考核、择优续聘,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聘评制度改革,完善评聘办法,本着向教学一线倾斜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聘评规划,坚持评聘标准,规范评聘程序,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聘评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校内绩效津贴分配办法,分配激励机制向教学一线和重要岗位、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特殊人才倾斜,建立和完善与教师业绩考核相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和荣誉激励机制,提高业绩考核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林骏.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J].新课程,2015(6):10-11.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意见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156-0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也随之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数量和学生数均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所需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而之后,各省市纷纷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学习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体实施意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关键要素是提升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本文以×学校为例,对×学校“十二五”期间师资队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建议意见。
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十二五”期间,×学校不断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创新引进方式,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注重人才的职称、学历、科研成果、教案编写、讲课水平等方面的实际能力以及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五年来,共引进1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80余名,具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40余名,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6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在培训方面,加强与国(境)外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宽培训渠道,为教师赴国(境)外培训创造条件。“十二五”期间,共选派了4名专业带头人分别赴澳大利亚为期3周的职业教育培训与考察学习,推荐了7名专业带头人赴台湾高水平大学接受培训,同时,推荐了3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公派赴德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访问学者进修。积极向主管部门申报组团公派出国进修培训项目,自2012年以来,共选送了90余名骨干教师赴新加坡、10余名骨干教师赴香港、15名骨干教师赴美国、近20名骨干教师赴台湾进行交流培训。通过学习,了解世界知名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思路、教学模式和先进管理经验,深入探讨与国(境)外高校的师资交流、学术交流、学生互访等教育合作项目。在国内培训方面,积极组织实施了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共选派了80余名教师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培训,选派了近20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内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项目。连续3年开展了新进青年教师培训活动,近150人次新教师参加了培训。先后组织120余名教师赴国内知名院校和培训机构参加主题讲座培训,邀请了职教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及与一对一听课、评课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行业参加顶岗实践,共有300余人次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
目前,×学校在校生规模已达6000余人,专任教师有24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96人,占总数的39.2%;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06人,占总数的43.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159人,占总数的64.9%;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81人,占总数的73.9%。在高层次人才方面,省级人才工程培养对象4人,省级优秀教师、高校名师、教坛新秀共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市级人才工程培养对象41人,市级拔尖人才、高校名师、首席技师共5人,市级专家工作站3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
二、师资队伍存在问题
×学校的教师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技术研发、业务进修锻炼等工作,其专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不断增强,其整体师资队伍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但与国家、省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加大的差距,这也是国内众多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总量不足,师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具有高学历和高技能教师的人数严重不足,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薄弱;二是教师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层次偏低;三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内涵建设不够深入,尤其是能深入企业,真正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强技能“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偏少;四是师资培训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缺乏整体的成长规划,骨干教师海外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把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学术规范教育、法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师培训和管理全过程,使教师安于从教,善于从教,乐于从教。开展“最美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通过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和表彰活动,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褒奖教书育人先进事迹,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倾向常抓不懈,严格查处教师违纪违法、学术不端等违规行为,培育良好学风、师风、校风。强化教师党员的党性修养,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完善教师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和评优评先等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师资队伍力量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人才引进待遇,充实师资队伍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要重点加强对具有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博士、副高以上职称人才或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具有较强专业拓展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拔尖人才,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进一步加大外出招聘力度,拓宽引进渠道,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招聘活动,主动联系国内知名院校开展专场宣讲招聘,大力宣传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水平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发展。规范人才引进程序,严格审核应聘材料和资格条件,保证人才引进质量。 (三)强化教师培养培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拓宽教师培训途径,注重教师学历进修、职称晋升、双师素质提升等,特别要加大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优势专业等教师的进修培训力度。继续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坚持校内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访问研修、青年教师助讲培养、顶岗实践等常规培训的同时,积极选送教师参加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专业提升培训项目,提高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和企业顶岗实践的比例。深化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培训,明确顶岗目标和任务,创新顶岗形式,丰富顶岗内容,确保教师顶岗实效,以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转岗制度,强化转岗培训,严把教师准入门槛,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教师外语培训,提高教师外语口语能力,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知名院校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管理办法。积极选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公派出国研修,加大组织教师和管理骨干赴海外培训力度,培养教师的国际视野,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知识和技能,逐步推进教师国际化。
(四)继续实施人才工程项目,优化师资梯队结构
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工程为依托,加大培养力度,培育一批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精英人才,注重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使其尽快进入国家级名师、省级名师。设立专项资金,积极开展优秀团队培育,完善重点实验室、专家工作站等管理考核制度,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推进“名师工程”,落实教学名师培养制度,建立合理的选拔培养、管理考核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名师”在教学工作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从而推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深化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推进“青年教师成才工程”,做好青年教师导师配备,完善助讲培养考核制度。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说课、实践操作等形式的活动、竞赛,加大力度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博士学历提升教育、国内访问学习、出国研修,制定领导联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制度,关心青年教师学习、生活、工作,解决困难,为青年教师成才提供保障。
(五)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拓宽教师成长平台
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加强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培训、活动,探索建设新教师入职第一年进行“师范教育+企业实践”培养培训制度,帮助教师制订个性化的全程培养计划。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系列比赛,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开设名师教学工作坊,教学咨询与诊断,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成长影像资料库,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共同学习、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营造开发、分享、学习型的组织文化。组织教师校际交流培训与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打破学校孤立培养师资的壁垒。通过校企合作的专题培训、项目研究和教学实践,实现以培训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
(六)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以“借智发展”为补充,加强师资队伍内涵建设,促进专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充分借用社会资源,弥补专业教师不足。广泛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或来校挂职锻炼,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办法,规范聘用程序,保障聘用质量,提高聘用待遇。积极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明确用人部门对兼职教师的培训目标和任务,提高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打造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适应高职教育需求的高素质教师教学团队。
(七)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按照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需要,严格审查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进一步规范学校进人制度。按照省、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修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科学设置岗位,完善人事聘用制度,落实岗位聘期考核制度,细化评价和考核标准,做到明确职责、严格考核、择优续聘,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聘评制度改革,完善评聘办法,本着向教学一线倾斜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聘评规划,坚持评聘标准,规范评聘程序,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聘评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校内绩效津贴分配办法,分配激励机制向教学一线和重要岗位、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特殊人才倾斜,建立和完善与教师业绩考核相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和荣誉激励机制,提高业绩考核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林骏.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J].新课程,2015(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