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拆违刚起步,不像后来,一部分马路的街边店几乎尽数拆除。在整治之初,刘奶奶还能走动,是个满头银发、喜欢拄着手杖的倔老太,她会跟着太阳去文化广场对面的花市,买几支粉红色的康乃馨。
那支手杖通体乌黑,产自欧罗巴,它的原主人在上世纪30年代学成归国,违逆长辈,沿长江顺流至远东之都。他翻译小说,替朋友的电影公司编写剧本,卜居在这条弄堂的深处。而今,弄堂里只有几个老者还记得刘先生的风姿气度,他们和刘奶奶年纪相仿,自出生以来就没怎么离开过这个家。对于弄堂现在的环境,他们颇有微词:附近那些街边店啊,拆就拆了,不能说找不到门面就打民房的主意吧,搞得那么多陌生人出入。
那日正值元旦,午后有陌生人摁刘家的门铃。佣人胖阿姨迈起步子来动静颇大,她的一部分身子躲在屋内,另外一部分瞪着那个穿咖啡色羽绒衫的中年人。
“刘老师,侬好。”他开上海话,面露尴尬,像是小学生在课堂上被突击提问。他自称是刘先生的读者,一向喜欢老先生译的小说,又是如何打听到这处地址。
他自知唐突,只想进来看看。
“看什么?”
“只是想进来看看。”他吓得改说国语。
一声闷响,复合门被用人关拢。突袭者傻站着面壁,环顾还得寻找目标,盆景边上的青苔,露天水斗的水龙头没有把手。他的手颤巍巍地往门上攀,又放下,从裤兜里掏出手机,好像在翻阅通讯录。后来,助他翻越的是更详细、更有逻辑的自我介绍。他等到了刘奶奶的亲自过问,他试着复述,脸涨得通红,增补的内容涉及他的一位朋友,在某出版社任职,恰巧是刘先生尚未出版的译文集的责编。
“我知道刘先生早就过世了,只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很想进来拜谒一下。”他那恳切的语调以及斯文的相貌,轻易就能与读书人划上等号。刘奶奶虽有疑色,却还是吩咐胖阿姨好生迎宾。而他呢,丝毫没有半点宾客的大方,倒像是犯人从狱牢里提解到探监室,怯生生地打量着沿途的布局与陈设。挂在正厅的三幅黑白照片目送他坐进沙发。待到茶沏好,胖阿姨帮忙端过来,他的惶恐被放大了。
“吃茶小李,勿要客气。”刘奶奶宽慰道,陷入沉默,再发声则是向他打听那位责编的近况。
“我也不太清楚,我们有好几年没联系了。”
他的回答加重了女主人的疑心。然后,他仿佛换了一个人,或者说,进入了状态,滔滔不绝起来。
七年前,他有一本小说由某出版社印行,由此认识了几个编辑,吃过几顿工作餐,席间得知刘先生那套编选中的译文集,家属提供手稿,包含好些未发表的素材,比如译者绘制的插图。他回忆闻讯时的激动,精读刘氏译本也好些年了,自己的文风与其说是受作者影响,倒不如说是受了译者的滋养。总之,他对那套书的期待溢于言表,当他得知译者曾住在这条弄堂里,他完全惊坏了,太多的巧合迫使他去骚扰责编,为了具体的地址。
“我老早也住在这附近呀,”他喝口茶,杯子小心捧着,“喏,就在‘牙防所’对过,从小住到大,住了廿多年呢。”
刘奶奶追问细节。
“我是结婚之后再搬去闵行的,后来我父母还住着,又住了一段时间,后来不是改造菜场嘛,老房子拆掉也有十多年了。”
“哦,菜场,”她嘀咕起来,“对的,对的。”
他说自从得了地址,总想着来拜访,却一直提不起勇气。
“原来你也是作家啊。”
“不敢当,随便写一点,跟刘先生比起来差得远了,”他说,“对了,刘老师,你也写吗?”
“我不写的,我跟文学的唯一关系就是帮爸爸整理他的手稿。”她说退休近三十年,这就是她的工作。总的来说,父亲的译者形象要高大、明晰一些,译作虽多,只有两三本畅销,原创的小说很难再版,剧本大多未能成书。他附议,顺着提起他与刘先生的一些相似。“本来我是想等有了一点成绩再过来。”说完这句,他关了话匣子,目光闪烁,拒绝眼神交流,鼻息猛地加粗了一下,像在自嘲。许久,他想到摸裤兜里的皮夹,取身份证展示给刘奶奶,也算是应答她的疑问。
今天是他的生日。据他所知,也是刘先生的忌日。四十九年前的一个巧合,把两段生命无缝衔接,写作上的奇妙传承,还有住址的邻近——虽说他在引述、分析的时候吞吐含糊,但那点心思还是被她点破了——打着转世的旗号来认女儿。
“不敢不敢,刘老师,论岁数,我叫你一声姆妈也不过分。真的,我今天过来主要是想来看一看。我晓得自己自作多情,但是这也算是我的一桩心事。”他说来之前,预设了三四种的失败。他感激今日之结局,羞得直接站起来道别。她虽然讶异,却没打算挽留,见他从背包里掏出一本书,也没有当即收下。那是他以前写的长篇小说。等她勉强接納,他说:“实在不好意思,班门弄斧了,刘老师,我先回去了,下趟再来看你。”这几分钟,他沉醉于自说自话,临了,挪到门口,还在念叨鞋套的再利用。
“不要了,不要了。”胖阿姨赶来阻止。
他答应丢到外面,还帮着关门,这一切,赶不走一顶诓骗的帽子。屋内短暂地恢复平静,能听到那台老迈的挂式空调对寒冬的顽固抵抗。胖阿姨开始了对突袭者的控诉。她先前在厨房里是一个感官完全打开的劳务工。
刘奶奶问她,是否相信转世。
“我是不相信哦!”胖阿姨嚷道。
“你不是信菩萨的嘛,佛教徒怎么会不相信转世呐。”
胖阿姨辩说相信转世,但是不相信小李是刘先生的转世。现在这个社会啊,身份证造假多容易,即便巧合是真的,无非只是骗术的辅助,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平白无故的认亲都有图谋。
“是呀,图谋。”刘奶奶喃喃道。后来,她与远在加拿大的儿女通电话,颛桥的亲戚过来探望,她必要先提小李的拜访。她在这道逻辑混乱的推理题中嗅到了图谋的气味,一厢情愿地将他定义为说客,一种回暖的迹象。她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要说心愿,无非是看到父亲的四卷本译文集如出版社应许的那样煌煌问世。可是,都七年过去了,早先签的合同已失效,续签只是口头协议。她早就怀疑了,出版社的拖沓另有图谋。前阵子,她读到一则新闻,说老舍、傅雷在内的二十多位名家的著作明年就要进入公版期。她给编辑打去问罪电话,被对方的一贯态度彻底激怒了,撕破了脸皮。于是,局面更僵了。她有点后悔。另起炉灶的代价太大,她对版税啊稿费啊原本就不太看重。她只是实在气不过。钱和颜面,天平现在倾向后者。在她还不打算拉下老脸的困局中,小李突然搅和进来,她不知道他的话几分是真,但是他居然能找上门来,说明他与那家出版社交情匪浅。
那支手杖通体乌黑,产自欧罗巴,它的原主人在上世纪30年代学成归国,违逆长辈,沿长江顺流至远东之都。他翻译小说,替朋友的电影公司编写剧本,卜居在这条弄堂的深处。而今,弄堂里只有几个老者还记得刘先生的风姿气度,他们和刘奶奶年纪相仿,自出生以来就没怎么离开过这个家。对于弄堂现在的环境,他们颇有微词:附近那些街边店啊,拆就拆了,不能说找不到门面就打民房的主意吧,搞得那么多陌生人出入。
那日正值元旦,午后有陌生人摁刘家的门铃。佣人胖阿姨迈起步子来动静颇大,她的一部分身子躲在屋内,另外一部分瞪着那个穿咖啡色羽绒衫的中年人。
“刘老师,侬好。”他开上海话,面露尴尬,像是小学生在课堂上被突击提问。他自称是刘先生的读者,一向喜欢老先生译的小说,又是如何打听到这处地址。
他自知唐突,只想进来看看。
“看什么?”
“只是想进来看看。”他吓得改说国语。
一声闷响,复合门被用人关拢。突袭者傻站着面壁,环顾还得寻找目标,盆景边上的青苔,露天水斗的水龙头没有把手。他的手颤巍巍地往门上攀,又放下,从裤兜里掏出手机,好像在翻阅通讯录。后来,助他翻越的是更详细、更有逻辑的自我介绍。他等到了刘奶奶的亲自过问,他试着复述,脸涨得通红,增补的内容涉及他的一位朋友,在某出版社任职,恰巧是刘先生尚未出版的译文集的责编。
“我知道刘先生早就过世了,只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很想进来拜谒一下。”他那恳切的语调以及斯文的相貌,轻易就能与读书人划上等号。刘奶奶虽有疑色,却还是吩咐胖阿姨好生迎宾。而他呢,丝毫没有半点宾客的大方,倒像是犯人从狱牢里提解到探监室,怯生生地打量着沿途的布局与陈设。挂在正厅的三幅黑白照片目送他坐进沙发。待到茶沏好,胖阿姨帮忙端过来,他的惶恐被放大了。
“吃茶小李,勿要客气。”刘奶奶宽慰道,陷入沉默,再发声则是向他打听那位责编的近况。
“我也不太清楚,我们有好几年没联系了。”
他的回答加重了女主人的疑心。然后,他仿佛换了一个人,或者说,进入了状态,滔滔不绝起来。
七年前,他有一本小说由某出版社印行,由此认识了几个编辑,吃过几顿工作餐,席间得知刘先生那套编选中的译文集,家属提供手稿,包含好些未发表的素材,比如译者绘制的插图。他回忆闻讯时的激动,精读刘氏译本也好些年了,自己的文风与其说是受作者影响,倒不如说是受了译者的滋养。总之,他对那套书的期待溢于言表,当他得知译者曾住在这条弄堂里,他完全惊坏了,太多的巧合迫使他去骚扰责编,为了具体的地址。
“我老早也住在这附近呀,”他喝口茶,杯子小心捧着,“喏,就在‘牙防所’对过,从小住到大,住了廿多年呢。”
刘奶奶追问细节。
“我是结婚之后再搬去闵行的,后来我父母还住着,又住了一段时间,后来不是改造菜场嘛,老房子拆掉也有十多年了。”
“哦,菜场,”她嘀咕起来,“对的,对的。”
他说自从得了地址,总想着来拜访,却一直提不起勇气。
“原来你也是作家啊。”
“不敢当,随便写一点,跟刘先生比起来差得远了,”他说,“对了,刘老师,你也写吗?”
“我不写的,我跟文学的唯一关系就是帮爸爸整理他的手稿。”她说退休近三十年,这就是她的工作。总的来说,父亲的译者形象要高大、明晰一些,译作虽多,只有两三本畅销,原创的小说很难再版,剧本大多未能成书。他附议,顺着提起他与刘先生的一些相似。“本来我是想等有了一点成绩再过来。”说完这句,他关了话匣子,目光闪烁,拒绝眼神交流,鼻息猛地加粗了一下,像在自嘲。许久,他想到摸裤兜里的皮夹,取身份证展示给刘奶奶,也算是应答她的疑问。
今天是他的生日。据他所知,也是刘先生的忌日。四十九年前的一个巧合,把两段生命无缝衔接,写作上的奇妙传承,还有住址的邻近——虽说他在引述、分析的时候吞吐含糊,但那点心思还是被她点破了——打着转世的旗号来认女儿。
“不敢不敢,刘老师,论岁数,我叫你一声姆妈也不过分。真的,我今天过来主要是想来看一看。我晓得自己自作多情,但是这也算是我的一桩心事。”他说来之前,预设了三四种的失败。他感激今日之结局,羞得直接站起来道别。她虽然讶异,却没打算挽留,见他从背包里掏出一本书,也没有当即收下。那是他以前写的长篇小说。等她勉强接納,他说:“实在不好意思,班门弄斧了,刘老师,我先回去了,下趟再来看你。”这几分钟,他沉醉于自说自话,临了,挪到门口,还在念叨鞋套的再利用。
“不要了,不要了。”胖阿姨赶来阻止。
他答应丢到外面,还帮着关门,这一切,赶不走一顶诓骗的帽子。屋内短暂地恢复平静,能听到那台老迈的挂式空调对寒冬的顽固抵抗。胖阿姨开始了对突袭者的控诉。她先前在厨房里是一个感官完全打开的劳务工。
刘奶奶问她,是否相信转世。
“我是不相信哦!”胖阿姨嚷道。
“你不是信菩萨的嘛,佛教徒怎么会不相信转世呐。”
胖阿姨辩说相信转世,但是不相信小李是刘先生的转世。现在这个社会啊,身份证造假多容易,即便巧合是真的,无非只是骗术的辅助,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平白无故的认亲都有图谋。
“是呀,图谋。”刘奶奶喃喃道。后来,她与远在加拿大的儿女通电话,颛桥的亲戚过来探望,她必要先提小李的拜访。她在这道逻辑混乱的推理题中嗅到了图谋的气味,一厢情愿地将他定义为说客,一种回暖的迹象。她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要说心愿,无非是看到父亲的四卷本译文集如出版社应许的那样煌煌问世。可是,都七年过去了,早先签的合同已失效,续签只是口头协议。她早就怀疑了,出版社的拖沓另有图谋。前阵子,她读到一则新闻,说老舍、傅雷在内的二十多位名家的著作明年就要进入公版期。她给编辑打去问罪电话,被对方的一贯态度彻底激怒了,撕破了脸皮。于是,局面更僵了。她有点后悔。另起炉灶的代价太大,她对版税啊稿费啊原本就不太看重。她只是实在气不过。钱和颜面,天平现在倾向后者。在她还不打算拉下老脸的困局中,小李突然搅和进来,她不知道他的话几分是真,但是他居然能找上门来,说明他与那家出版社交情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