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4日下午,北京大学一间只能容纳100多人的教室里正在播放反映北京垃圾现状的纪录片——《垃圾围城》。“垃圾多了,无处安放。人们掩埋它,在垃圾堆上铺上草坪,盖上新房。无数现代景观在无边无际的垃圾之上崛起,它们美丽妖娆,以致让人们忘了自己正在被自己制造的垃圾所吞噬。”
纪录片的导演是北京的一位自由摄影师,他的名字叫王久良。在圈子内,他以拍摄北京垃圾场而闻名。“我们可以从Google Earth(谷歌地球)的图片中看出这个地方的变化。2005年,这些大坑里还都是碧绿的清水。2009年,中间的大坑已经填满了污水厂的污泥,右边的大坑也变成了红色。2010年,这些大坑几乎全被垃圾填满。而不远处的高楼,也已拔地而起。”纪录片《垃圾围城》的一段解说词过后,王久良告诉记者,“我已经记不清楚向公众放过多少次这部纪录片了,每一个看过片子的人都会对北京垃圾现状感到担忧。”
在《垃圾围城》这部纪录片中,王久良在一张截屏的北京Google Earth地图上用黄色的标签把北京周边的垃圾场逐一标出,数百个密密麻麻的小圆点竟把北京团团包围起来。
“北京正在被垃圾包围,这里每一个黄色圆点就是一个垃圾填埋场。”王久良说,在这些黄色标注中,建筑垃圾填埋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建筑垃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市政工程等以及建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砖瓦、废混凝土、废土及其他工程废弃物。
这张地图上的每一个标注都是他从2008年开始,骑着摩托车,带着相机,尾随在垃圾清运车后,一个一个实地核实过的。为此,几乎走遍了北京五环和六环附近的几百座垃圾场,拍摄了5000多张照片。完整地记录了北京正在被垃圾围城的现状。
永定河引水渠两边建筑垃圾随意倾倒
就在王久良在北大放映他的《垃圾围城》的上午,记者来到石景山的一处拆迁工地——刘娘府村。这里处于城乡结合部,一年前这里还居住着上万的外来务工者。现在刘娘府村已经被整体拆迁。
位于北京石景山区苹果园地铁站不远的刘娘府村就夹在永定河引水渠和大山之间。满地的碎砖头、玻璃渣、烂画片、破电线以及各种各样的垃圾混杂在一起。在垃圾的夹缝中,可以找到原来的马路残缘。在这些建筑垃圾上,不时出现一只流浪猫或者觅食的流浪狗。这是记者首先看到的景象。
沿着永定河引水渠,可以看到永定河引水渠马路两边大量被随意倾倒的建筑垃圾,几辆车沿还残留着泥土的大卡车随意地停靠在马路两边。几名外来务工者推着破烂的三轮收集树枝、木棒和废铁。
远处有一帮农民工正在干活,有的拿着大铁锤把断墙放到,有的整理满地的旧砖。完整的砖头已经被垒了起来,等待着买主。
在原刘娘府村子的中央,还住着一些没有搬走的人。他们在建筑垃圾上点燃了一个小炉子,锅里正煮着饭,现在他们专门从事拆除和收集破烂的工作。
“像刘娘府村这种正被拆除的村子北京有许多。村子拆除后,满地的建筑垃圾便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北京渣土资源化处置协会会长杨凯说。
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都可以堆成一个景山
老旧建筑倒下,新的高楼拔地而起,人们对于这些每天都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早已习以为常。但在城市日新月异的背后,却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
“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在15.5亿吨左右,其中,近3年全国平均拆迁建筑面积约6亿平米,约产生建筑垃圾7.8亿吨;按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规划,到2020年我国尚需要建设300亿平米住宅,平均每年建设面积为20亿平米,约产生建筑垃圾10亿吨(含渣土),合计17.8亿吨,两组数据基本吻合。”长期关注建筑垃圾问题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家珑告诉记者,而这一数字,今后还将维持并继续升高。
此外,不可抗力的破坏(如地震)等,造成的一次性建筑垃圾产生量也相当可观,例如汶川地震就产生了1.15亿吨建筑垃圾,玉树地震产生了400万吨建筑垃圾。
几年前,陈家珑教授为了调查北京市建筑垃圾现状曾经跑遍了北京城。他几年前指导过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理系博士高世扬花了近1年时间,调查北京建筑垃圾的回收情况。得出了一组惊人的数据:在北京每年产生4000万吨建筑垃圾中,回收利用的还不到40%,其余都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北京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都可以堆成一座景山。”杨凯告诉记者,每年,北京产生的建筑垃圾量极大,是生活垃圾的7倍。用垃圾围城形容目前的形势一点也不为过。
建筑垃圾每年用掉土地3000亩
王新刚刚将家里的老房装修,面对焕然一新的房子,一直以环保人士自居的他老弄不明白一个问题:虽然他交给小区物业一笔装修垃圾清运费,但是,装修工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瓷砖等建筑垃圾去哪里了?
“包括北京在内,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以填埋与堆放为主。”陈家珑说,实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极低。
在王久良跑过的垃圾场里,就有很多是专门堆积、堆放建筑垃圾的。“前些年永定河沿岸盗挖河沙留下的大坑已经被填满,拾荒大军甚至用里面的建筑材料在垃圾填埋场里建起了屋子在里面居住。”王久良说。
北京市目前经过市政市容委批准的填埋大坑一共有21个,遍布北京周边地区,按照设计,这些大坑可简易填埋4337万吨建筑垃圾,每年用掉土地3000亩。
“即便每年建筑垃圾产量不再增加,三四年后,这21个大坑也将填满,之后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无处可埋。”陈家珑忧虑地说。
其实,北京遭遇垃圾围城已经不是第一次。1983年,北京曾进行过一次航空遥感观测,发现,当时规划区7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于16平方米的固体废弃物堆共有4699堆,占地9300亩,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堆多,包括农业肥料堆、生活垃圾堆、混合垃圾堆和工业废渣等等。为此,北京市政府斥资23亿元,才逐渐攻陷这些“围城”的垃圾堆。但二十多年后,垃圾巨兽卷土重来,并且来势更加凶猛。目前,北京每天垃圾处理能力缺口就达8000吨,缺口率高达67%。
环境污染严重的建筑垃圾
“集中、成片拆迁是我国目前建筑垃圾产生的一大特点,拆迁量大,建筑垃圾集中,不及时处置,带来的危害更大。”陈家珑说,首要的是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占用的土地不仅不能进行耕种,以后如果要建楼房的话,成本会更高。而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大,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更严重。
随意堆砌和填埋建筑垃圾对土壤、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建筑垃圾产生的渗滤水一般为强碱性并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硫化氢以及一定量的有机物,如不加控制让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研究表明,随意堆砌建筑垃圾还会污染大气。因为建筑垃圾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这些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就会污染大气。
建筑垃圾及其渗滤水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影响植物营养吸收、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土壤内部的生态平衡;严重时甚至导致植物死亡。而有害物质还会通过植物吸收,转移到果实体内,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和饲喂的动物;此外,建筑垃圾携带的病菌还会传播疾病,对环境形成生物污染。
纪录片的导演是北京的一位自由摄影师,他的名字叫王久良。在圈子内,他以拍摄北京垃圾场而闻名。“我们可以从Google Earth(谷歌地球)的图片中看出这个地方的变化。2005年,这些大坑里还都是碧绿的清水。2009年,中间的大坑已经填满了污水厂的污泥,右边的大坑也变成了红色。2010年,这些大坑几乎全被垃圾填满。而不远处的高楼,也已拔地而起。”纪录片《垃圾围城》的一段解说词过后,王久良告诉记者,“我已经记不清楚向公众放过多少次这部纪录片了,每一个看过片子的人都会对北京垃圾现状感到担忧。”
在《垃圾围城》这部纪录片中,王久良在一张截屏的北京Google Earth地图上用黄色的标签把北京周边的垃圾场逐一标出,数百个密密麻麻的小圆点竟把北京团团包围起来。
“北京正在被垃圾包围,这里每一个黄色圆点就是一个垃圾填埋场。”王久良说,在这些黄色标注中,建筑垃圾填埋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建筑垃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市政工程等以及建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砖瓦、废混凝土、废土及其他工程废弃物。
这张地图上的每一个标注都是他从2008年开始,骑着摩托车,带着相机,尾随在垃圾清运车后,一个一个实地核实过的。为此,几乎走遍了北京五环和六环附近的几百座垃圾场,拍摄了5000多张照片。完整地记录了北京正在被垃圾围城的现状。
永定河引水渠两边建筑垃圾随意倾倒
就在王久良在北大放映他的《垃圾围城》的上午,记者来到石景山的一处拆迁工地——刘娘府村。这里处于城乡结合部,一年前这里还居住着上万的外来务工者。现在刘娘府村已经被整体拆迁。
位于北京石景山区苹果园地铁站不远的刘娘府村就夹在永定河引水渠和大山之间。满地的碎砖头、玻璃渣、烂画片、破电线以及各种各样的垃圾混杂在一起。在垃圾的夹缝中,可以找到原来的马路残缘。在这些建筑垃圾上,不时出现一只流浪猫或者觅食的流浪狗。这是记者首先看到的景象。
沿着永定河引水渠,可以看到永定河引水渠马路两边大量被随意倾倒的建筑垃圾,几辆车沿还残留着泥土的大卡车随意地停靠在马路两边。几名外来务工者推着破烂的三轮收集树枝、木棒和废铁。
远处有一帮农民工正在干活,有的拿着大铁锤把断墙放到,有的整理满地的旧砖。完整的砖头已经被垒了起来,等待着买主。
在原刘娘府村子的中央,还住着一些没有搬走的人。他们在建筑垃圾上点燃了一个小炉子,锅里正煮着饭,现在他们专门从事拆除和收集破烂的工作。
“像刘娘府村这种正被拆除的村子北京有许多。村子拆除后,满地的建筑垃圾便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北京渣土资源化处置协会会长杨凯说。
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都可以堆成一个景山
老旧建筑倒下,新的高楼拔地而起,人们对于这些每天都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早已习以为常。但在城市日新月异的背后,却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
“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在15.5亿吨左右,其中,近3年全国平均拆迁建筑面积约6亿平米,约产生建筑垃圾7.8亿吨;按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规划,到2020年我国尚需要建设300亿平米住宅,平均每年建设面积为20亿平米,约产生建筑垃圾10亿吨(含渣土),合计17.8亿吨,两组数据基本吻合。”长期关注建筑垃圾问题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家珑告诉记者,而这一数字,今后还将维持并继续升高。
此外,不可抗力的破坏(如地震)等,造成的一次性建筑垃圾产生量也相当可观,例如汶川地震就产生了1.15亿吨建筑垃圾,玉树地震产生了400万吨建筑垃圾。
几年前,陈家珑教授为了调查北京市建筑垃圾现状曾经跑遍了北京城。他几年前指导过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理系博士高世扬花了近1年时间,调查北京建筑垃圾的回收情况。得出了一组惊人的数据:在北京每年产生4000万吨建筑垃圾中,回收利用的还不到40%,其余都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北京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都可以堆成一座景山。”杨凯告诉记者,每年,北京产生的建筑垃圾量极大,是生活垃圾的7倍。用垃圾围城形容目前的形势一点也不为过。
建筑垃圾每年用掉土地3000亩
王新刚刚将家里的老房装修,面对焕然一新的房子,一直以环保人士自居的他老弄不明白一个问题:虽然他交给小区物业一笔装修垃圾清运费,但是,装修工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瓷砖等建筑垃圾去哪里了?
“包括北京在内,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以填埋与堆放为主。”陈家珑说,实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极低。
在王久良跑过的垃圾场里,就有很多是专门堆积、堆放建筑垃圾的。“前些年永定河沿岸盗挖河沙留下的大坑已经被填满,拾荒大军甚至用里面的建筑材料在垃圾填埋场里建起了屋子在里面居住。”王久良说。
北京市目前经过市政市容委批准的填埋大坑一共有21个,遍布北京周边地区,按照设计,这些大坑可简易填埋4337万吨建筑垃圾,每年用掉土地3000亩。
“即便每年建筑垃圾产量不再增加,三四年后,这21个大坑也将填满,之后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无处可埋。”陈家珑忧虑地说。
其实,北京遭遇垃圾围城已经不是第一次。1983年,北京曾进行过一次航空遥感观测,发现,当时规划区7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于16平方米的固体废弃物堆共有4699堆,占地9300亩,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堆多,包括农业肥料堆、生活垃圾堆、混合垃圾堆和工业废渣等等。为此,北京市政府斥资23亿元,才逐渐攻陷这些“围城”的垃圾堆。但二十多年后,垃圾巨兽卷土重来,并且来势更加凶猛。目前,北京每天垃圾处理能力缺口就达8000吨,缺口率高达67%。
环境污染严重的建筑垃圾
“集中、成片拆迁是我国目前建筑垃圾产生的一大特点,拆迁量大,建筑垃圾集中,不及时处置,带来的危害更大。”陈家珑说,首要的是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占用的土地不仅不能进行耕种,以后如果要建楼房的话,成本会更高。而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大,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更严重。
随意堆砌和填埋建筑垃圾对土壤、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建筑垃圾产生的渗滤水一般为强碱性并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硫化氢以及一定量的有机物,如不加控制让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研究表明,随意堆砌建筑垃圾还会污染大气。因为建筑垃圾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这些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就会污染大气。
建筑垃圾及其渗滤水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影响植物营养吸收、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土壤内部的生态平衡;严重时甚至导致植物死亡。而有害物质还会通过植物吸收,转移到果实体内,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和饲喂的动物;此外,建筑垃圾携带的病菌还会传播疾病,对环境形成生物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