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参崴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位于中朝俄交界处,也叫“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意为“东方统治者”“征服东方”。
不坐俄航,不去俄罗斯,永远不知道战斗民族有多强大的内心。出发以前,我对俄罗斯航空有很多吓人的想象,例如:俄罗斯的飞机没有座位,登机以后,空姐会给每人发一个小板凳;俄羅斯航空的标准餐食,是一个硬邦邦的面包。
因此,当我在飞机上找到了座位,并且被分发了一盒热乎的飞机餐后,几乎是惊喜了。
硬核
海参崴和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也因此成了日韩二手车进入俄罗斯市场的重要枢纽。我刚到海参崴的前两天,还时常因为路上同时有右舵和左舵车而不适应。这些车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旧,大部分是淘汰下来的二手车,甚至还能遇上几辆古董车。原因当然是便宜,一辆像样的二手车只需要1万元人民币,但你可能需要花双倍的价格修好它。
从机场出来,我叫到了一辆车,保险杠掉了,司机用透明塑料胶袋缠了几圈,就这么开着到了我面前。车一停下,司机举着手机给我看照片:“Big Woof!”屏幕里是只看起来和蹲着的他差不多大的狗。
我时常怀疑,可能是在冷天咧嘴微笑需要消耗太多热量,因此俄罗斯人总是一副凶巴巴的样子。这个司机也是凶巴巴的,开车不带犹豫。俄罗斯司机每个动作都像按了加速键,起步急、路上快、刹车狠,他们是天生的赛车手。坐在破破烂烂的座椅上,司机一个急转弯,我从车的右边晃悠到左边。
我后来才了解到,在俄罗斯驾照是可以买的,有些笨蛋司机还没学会交通规则就已经开车上路了。一个奇怪的交通规则:如果道路限速为60公里每小时,那么你可以开到80公里每小时,这不算超速;而超速的惩罚呢,是500卢布,这相当于不到50元人民币。
这里符合我对俄罗斯的一切刻板印象:随便,战斗民族,勇猛和酗酒,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俄罗斯人总是以勇猛形象出现在社交网络上,我看过一则新闻:有逃票游客误将一只棕熊视为乔装的工作人员,因此暴打棕熊,可怜的棕熊伤势严重,光是头部就缝了9针,连獠牙都被打断了,而肇事者当天已经出院。
《全球竞争力报告》曾给全球国家的治安可靠度做排名,141个参评国中,俄罗斯排第93名—这告诉你,不要太指望俄罗斯的警察,人们很多时候只能用拳头保护自己。
我去逛了街上的枪支店,最便宜的手枪只相当于人民币900元。贵的那些,有打猎用的大家伙,看起来和我上半身一样长;弹药、弓箭和暗器,在这里全部能买到。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觉得俄罗斯的熊多少有些可怜。
在俄罗斯,熊是一种食物,机场就能买到熊肉罐头,尝起来又干又柴,像是煮干了的树皮,因此,这种熊肉罐头的销路不算太好。熊把自己长成了一种不好吃的生物,也因此躲过了俄罗斯人。
温柔
熊在俄罗斯有着重要地位。新婚夫妇举行婚礼,会坐在熊皮上,贵族的住宅有时也会喂养一些熊,几乎任何庆典都有人打扮成熊。熊的性格也类似于俄罗斯人:善良、冷静、缓慢,并且整个冬天都在冬眠。
俄罗斯菜以面包、牛奶、土豆和蔬菜、猪肉为主,食物很甜。超市的东西很便宜,2元人民币可以买到一个巨大的列巴。列巴有种酸涩的味道,很硬,要泡在汤里才能嚼得动。我难以想象俄罗斯人对面包的挚爱,他们可以一日三餐都吃面包:早餐吃白面包,午餐吃黑面包或甜面包,晚餐也吃面包。
海参崴很小,如果步速快,半天就能转上一圈。沿着主干道走下去是胜利广场,那里矗立着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是远东最大的纪念碑。广场的西侧是州政府大厦,对面一排五颜六色的房子,车辆在这里堵得水泄不通。我很喜欢这种小房子,房子不新,但俄罗斯人一直维护得很好,使到访的游客可以看出很多年前这个街区的样貌。
这里虽然陈旧、迟缓、晦涩,但有着独特的坚韧和悲悯。
本地人的周末娱乐是开车去海边烧烤,街道上有“信息岛”—出租房屋、买卖车辆,一张广告纸,下面有裁剪好的电话号码,需要的可以直接撕一条保存。这种落后的信息交流方式至今仍流行于俄罗斯,在智能手机的时代,这是拍张照片就能解决的事情。
俄罗斯什么都很缓慢。公交车都是向韩国买来的二手车,已经破得不成样子,司机兼职做了售票员的工作,每个人上车前,先得停靠在站台慢悠悠地算账。外卖很慢,订了食材,即便店家距离你不到三公里,也得等到明天。快递也慢,去哪都需要一个月时间,丢东西更是家常便饭。
俄罗斯没有自行车道,冬天温度很低,电瓶车几乎不工作,驾驶电动摩托车需要考驾照。因此,最适宜送外卖的方式居然是走路或搭公交车。在每个因为冷而懒得出门但为了吃饭不得不出门的晚上,我都会痛恨这个地方糟糕的外卖系统,但其他时候我又在想,这样慢悠悠地生活,其实也挺酷的不是?
2014年,骄傲的俄罗斯人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动荡,卢布崩盘,暴跌50%。
这里虽然陈旧、迟缓、晦涩,但有着独特的坚韧和悲悯。海参崴英语普及率不高,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们大多只会说俄语。现在,海参崴的平均收入仅相当于人民币2000元,到了晚上,俄罗斯只有主干道有路灯。即便如此,我还是在花店看到一个穿着貂皮大衣的女人,用半个上午的工资换了一朵鲜花回家—花是奢侈品,一朵就相当于15元人民币。
残酷
海参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在它还叫“海参崴”的时候,那时是清王朝的领土。1860年11月14日,清王朝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地全部割让给了俄罗斯帝国,至今已有160年。
然而,俄罗斯的黄金时代早就过去了。
从银行拿到卢布那天,我站在门口拍了张照,“拿到了人生第一个10万块”,期待着有天拿到津巴布韦币,能实现“人生第一个100万”。
但对俄罗斯人来说,这是个残酷事件。2014年,骄傲的俄罗斯人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动荡,卢布崩盘,暴跌50%,全俄罗斯的钱一夜之间蒸发一半。当时,我的朋友正在俄罗斯创业,经历了俄罗斯人跑到街上的场景。所有东西都贬值了,原先能买一个相机的钱,现在只能兑换一双鞋子,人们赶在涨价之前加紧囤货,以求财富保值,据说苹果电脑销售一空。
很难说穷人和富人谁经历了更加严重的财富动荡,但总之,所有人都没钱了。
很多人在街道上哭,漫无目的地散步;有人因为排队大打出手,人们担心存款贬值,物价飞涨,所以抓紧把商店的东西搬回家。随着汇率的变化,价格一天变动好几次,有些商店干脆关了门,或者把值钱的东西藏起来。
俄罗斯忽然回到了苏联解体时期,商品匮乏,卢布贬值,汇率一天几变。进口的鸡腿和柿子价格翻了倍,大米、粮油和面粉全部脱销,明天吃什么成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除了经济以外,俄罗斯的另一种“残酷”是男女比例失衡。人口普查统计,俄罗斯的女人比男人多1100万。
正因为此,女孩们一旦遇到靠谱的男人,会想马上嫁给他。但对男人来说,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是,漂亮的俄罗斯女孩只适合租赁,不适合持有。于是,俄罗斯男人珍惜她们的青春,但不愿意把她们娶回家。我认识的一个俄罗斯人,在林场做伐木工,他有三个女朋友,每个都年轻漂亮,他不打算娶其中任何一个。
“不惜任何代價,一定要让女儿在30岁前生孩子”成了一句俄罗斯老太太的经典独白。在俄罗斯人的传统观念中,女孩生孩子一定要趁早。你可以在各类媒体中找到类似的论调:在30岁之前生下第一个孩子,否则会出现分娩问题或孩子健康的问题。在互联网上,人们对于晚婚晚育的女性更加不友好,如“32岁都不生孩子的女性都是蟑螂”。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女人早生早育的政策。自2018年1月1日起,生下第一个孩子的20~24岁妇女有权获得52120卢布的补助;如果生了第二个孩子则会有“妈妈基金”给你453026卢布—这足够你超速900多次。
回国之前,我买了很多普京周边商品:印着他头像的T恤、普京徽章、普京护照套、笔记本……俄罗斯人迷恋普京,俄罗斯历任总统被做成了套娃,一个套着一个,最里面的核心就是普京。
回国那天过海关的时候,漂亮的俄罗斯姐姐看到了我的护照套。“普京?”她问我,然后拿起来亲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