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时代-便利及传播为王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che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不变的规则,就是一直在变,而且愈变愈快。主要是科技引领了这些变化。当代是一个智识型社会,今天最尖端的知识,明天可能就变成常识了,所以需要不断的创新。”
  ──香港科技大学朱经武校长
  “看不到问题,才是最危险的。”
  ──“国瑞汽车”疋田亮总经理
  
  “企业该为五年后准备什么?”
  ──“万事达卡”亚太区王月魂首席经济顾问
  如今麻烦还不只经济问题,科技的进步带入颠覆性的革命──U时代来了。
  以下先摘一段一位朋友的来信:“如果说电子书在阅读体验上输给纸质书籍的话,在便携性上则大大超越纸质书籍。毕竟随身携带厚重的读本,比携带一个体积固定,容量近乎无限的数码设备更困难,而这种困难,久而久之就会让一些人形成舍纸质书而取电子书的决定,并逐渐形成新的阅读习惯。
  我现在已经离不开电子书了,我可以在排队等待、坐公交车甚至上厕所的时候,很轻松地拿出iPhone来阅读我工作时根本没时间研读的古典名著。这大大提高我每天的“边角”时间的利用率。
  基于我目前的体验及未来趋势,我觉得U时代可能真的会如期而至,进而全面改变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会继续关注这个令人激动的话题……”
  在进一步探究这个话题之前,将最近几天我读到的几则很有想象空间的新闻,在此也报告一下:
  先看全球媒体大亨梅铎(Rupert Murdoch)的谠论,大意是说:“媒体业者跟其它企业一样,都面临来自网络的新的竞争,其它行业都认为网络带来商机,而我们新闻同业中,有些受到误导的嘲讽之士,却忙着给自己写讣闻,面对新的机会不为所动。我的看法与那些悲观论者大不相同,我认为报业将创下新的高峰。因为社会大众比以往更渴求信息,而在各种不同的声音当中,报纸可以成为可信赖的信息来源。可能过时的不是报纸,会过时的是有些编辑、记者与业主,他们忘了报纸最珍贵的资产是报纸与读者的连结关系。”
  另一篇是联合报王文彬发行人在日前《世界中文报业年会》发表的演讲,他坦诚明说:“面对科技带来的剧变,报纸虽不会消失,但报业需要巨大的改变。”他说,过去纸张是最便利的载具,但现在已不是,报纸不会消失,只是载体不同了。他认为应结合数字汇流,朝向影音、实时、互动、行动、搜寻等“未来媒体”的方向发展。好内容仍是新闻的本体,应走向与读者“合作与参与”模式,调整呈现方式。
  报业大亨香港明报企业集团张晓卿主席则一针见血指出,唯有“中文报业网络化,才能化危机为转机。”
  读完这些文字,已不需要我画蛇添足,强调何谓趋势了。
  但我认为出版业者已不能自外于网络,必须全面接纳“我们就是网络”(We are the Web.)的观念,去延伸共同的未来,否则永远陷于分裂(对立)性思考,很难跳出既有的思想囚笼。
  最近,又读到有关日本出版的讯息,似乎可佐证U时代的来势汹汹。
  一则是“日本书商联合会”宣布它的成员书店的数量,从1986年鼎盛时期的12,953家,下降到2008年的5,869家(约45.3%)。原因很简单,读书人口越来越少,很多人转向新媒体,例如网络。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最新调查显示:在1,812名成人受访对象之中,有52%的人在上个月当中未读过一本书,比起20年前,这一数字高出14%。实际上,从1996年开始,日本图书市场的规模就开始大幅度地缩小(2008/09/08《中图在线》报导)。中国时报黄菁菁记者参加首届《亚太数字杂志国际会议》,发自东京的消息称:“平面出版业为了在网络时代杀出一条活路,业者纷朝数字化发展。角川集团角川历彦董事长表示,日本所有内容产品可望在2011年以前全部数字化,在网络世界里,举凡电影、电玩、音乐、广播、出版等都会绑成一体提供给消费者。”这已经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形势咄咄逼人,我们该如何接招?
  总之,因网络及无线宽带的铺天盖地,网上阅读变成常态;因科技的日新月异,内容载体由纸张而电子书阅读器,使阅读习惯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要说的是:一个新世界正在诞生,我们正在经历分娩的过程。
  阵痛是必然的,没有阵痛哪有新生命的呱呱坠地。
  大前研一说:“了解未来的关键词就是Ubiquitous(无所不在),无所不在即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都能够进行通讯与传达的环境;所创造的市场,几乎可以说是无限、不受限制的。’新事业的秘密,很可能就在Ubiquitous之中。”未来的内容产业(请注意:我没用“出版”两字)的经营,会由一个崭新的系统架构(新产业链)运作吗?
  现在,功课来了:什么是“U-出版”时代的新的系统架构,以及如何在新的系统架构里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一位走在时代尖端、非常用心的记者任殿顺先生的博客上,我读到《香山论创新》的报导(http://hi.baidu.com/allirra;载《出版人》杂志2008年11月下旬刊),有段文字让人深思:“在很多传统出版人大谈‘内容为王’时,澳大利亚DA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瑞查·西格斯玛提出数字化时代‘便利为王’、‘传播为王’的观点,给出版业敲响一记警钟。他认为优质内容固然有其重要的一面,但内容是否能够方便地被读者获取,传播方式是否符合数字化时代读者的习惯,正变得比内容本身更为重要。”
  坦白说,无论是“内容为王”、“便利为王”或“传播为王”,恐怕还有得争吵,但这段话大胆挑衅我们习以为常的既有观念;难道,那把解开“新系统架构”里建立“新盈利模式”秘密的钥匙,就暗藏其中?
  我不知道答案,我期待答案──并准备接受任何超越常理的答案。祝祷大家 大胆创新!(本文有删节,相关注解,放在本期电子杂志版)
其他文献
英国《卫报》10月8日发表文章称,信贷危机已经波及到图书业,这种影响将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越来越显而易见,但是出版商希望这只意味着他们的出版品种将因此发生变化而不是销售收入受到影响,市场景况一日不如一日,在这样的环境下,财经书的销量自然受到极大的影响。但景气差书还是得出,以下再看看今年以来,在长期不景气的压力下,两岸出版业都出过哪些重要的财经书呢?    大陆2008财经书  在大陆市场上实际操作
期刊
“若水堂”的书店由来,取材于老子在《道德经》里一段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若水堂”自创办以来,本着服务读者需求的态度,苦心经营着属于自己风格的大陆简体字图书销售。  自2003年以宋东文董事长为首的一批对两岸文化交流深具热忱的爱书人在台中地区创办开始,历经5年的经营,已拥有近万名忠实会员,
期刊
20年来,两岸出版交流,由间接的走向直接的、由单向的迈入双向的、由单元的趋于多元的,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五南躬逢其盛,参与这段历史,也见证了这段历史。  五南,42年历史风华。自1966年,杨荣川董事长在故里台湾省苗栗县通霄镇的五南里创办“五南书庐”,42年来的戮力耕耘,由小城镇到大都会,由单一到集群,由考试用书到学术专著,由出版制作到通路发行,由图书到杂志,始终坚持“平实出发、稳健经营、昂首迈进”
期刊
在拨打电话给台湾高宝书版集团发行人朱凯蕾小姐前,我就被告知本期封面人物,在出版界可是位知名的美女。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可视电话,只能闻其声不能见其人。但是在结束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电话之后,让我感慨万千的,是她与图书结下的不解之缘!    在拨打电话给台湾高宝书版集团发行人朱凯蕾小姐前,我就被告知本期封面人物,在出版界可是位知名的美女。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可视电话,只能闻其声不能见其人。但是在结束长达一个多小
期刊
《在与思》  作者:王文胜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同样利用文字为主要设计元素,将“在”与“心”组合成“思”的变体,形式简单却不乏创意。这样设计出来的书拿在手中让人看了觉得安静,安静的心态无疑最适合学术书籍的阅读。    《琐碎的记忆》  作者:晓宗  画面主体是一抹特殊的斑点状的纹理,像极了人脑中琐碎的记忆,但难以想象的是那让人浮想联翩的画面原来竟然是家具上的一滩陈年的灰尘,设计师用相机拍摄下这幅灰
期刊
三联书店于2001年7月创建的“出版之门”专业信息网站,是华文出版界重要的信息平台之一。2006年网站进一步走向实体,扩充业务,成立出版之门有限公司,力图为出版界以及其他创意产业提供专业服务。公司的首个具体项目,就是开设“创Bookcafe”(Vision Bookcafe) ,融专题书店、文化活动、cafe于一体,为读者提供一个有个性的文化空间。    三联书店自2003年7月以来,定期于每月第
期刊
对于华人在国族认同上的歧异,目前恐怕谁也不要忙着批评谁、指责谁,应视为华人在现在这个世界上艰难的处境。一方面彼此谅解、相互宽容其选择,一方面共同协调努力,看看能否改善不利的环境,促进对中国的认同。    熟悉海外华人社会发展状况的人都知道:华人的国族认同,在20世纪50年代有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  早先华人移居海外,皆自视为侨民。侨居客乡,自己当然就还是中国人。因此他们所办的报纸,或曰中国或曰中华
期刊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的纸本阅读习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变。科技与信息的第三波革命,不仅开始介入读者的日常生活,也逐渐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数字技术催生电子书这样的产品,产生所谓——第四波的宁静革命。姑且不论电子书为纸本书带来多大的冲击,但它对于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正悄悄地发挥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美国知名印刷研究所Andrew Tribute研究指出,全球电子书预计在2010年时,产量与纸本产量平分秋色
期刊
图书出版发行业的现状  据证券界分析,教育出版是世界图书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图书销售收入中近50%来自教育出版,发展中国家则是2/3。目前,大陆的出版业中教育类图书出版量占大陆图书出版量的比重超过70%,出版金额占比亦超过60%。  而教材教辅类图书的特点是季节性较强,图书销售旺季为每学期开学前一月至开学后两月。各经销商一般会在每学期开学两个月后将该类图书进行退回。也就是说,70%的图书出
期刊
这是一本少有的以工作为主题,让上班族广泛传阅的书作,有小员工不辞劳苦地在网络上转发,还有大老板交代下属大量复印,让员工仔细阅读。真实的职场体验、鲜活的案例、娓娓述之的道理,不仅令职场新人受益匪浅,找到安身立命的诀窍;而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亦能从中获得启迪,感悟成功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与处世准则。    为什么同样的领域、同样的工作年份,不同的人会收获不同的成果与回报?  这是一本少有的以工作为主题,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