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阳春三月,弋阳教体局培训考察团肩负着实施和推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的使命,前赴山东滨州、泰安,在中国文化的源头、孔子暨儒家思想圣地,传播弋阳教育近年可喜的成果。这是每个弋阳教育人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它树起了弋阳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作为这个团队的一员,与当地同行开展了“区域交流、成果分享、共同提升”为主题的联谊活动,在研讨和教学互动中彼此教学体验的火花激情地碰撞。在分享交流成果的同时,我对“语文主题学习”又有了新的深刻的感悟,对目前弋阳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存在的问题,作出一些不算成熟的反思,意在抛砖引玉,使语文教学在且行且思中成长,取得更令人欣慰的成就。
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应切切实实让语文教学回到原点
语文到底是什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统一。”《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个民族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产物,又是这个民族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母语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应切切实实地在语言上下功夫,让语文教学回到原点。
首先,回到学习的原点,强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大量阅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国平先生说:“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含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并强调提示:“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应遵循这一规律,通过让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大量阅读,为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回到教学的原点。多年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多习惯采取对课文支离破碎地进行分析、反复训练。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可谓是“高耗低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倡导不是举一反三,而是反三归一;不是分析训练,而是从质量出。由于学生尚缺乏何为品德、性情、修养、情感,甚至整个精神世界的感触,如此,我们与李希贵校长也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应该把属于学生的自由阅读权重新还给他们,使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目前,弋阳县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已深入到了各个乡、村,但仍存在课堂上落实“一课一得、聚焦目标、扎实训练”还不到位的问题。如果不真正领悟“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所提倡的“整合”理念,怎能实现广度和深度的有效融合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对实验的理解要有深度。树立“整合”意识,要求教师们合理地调整课时,不应是在一个课时内将两篇课文的教学简单地叠加,而应把教材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再根据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以及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以单元主题为统领,挖掘单元文本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单元整体阅读的生长点,通盘考虑整组单元的共性,对各篇文章进行大胆取舍、合理整合。通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让学生在课内进行大量的阅读,还学生一个充满书香且以学为乐的童年。
其次,教师的教学要有深度。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首先需要打好字、词、句、段的基础,因为字、词、句、段是人文内涵的载体,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依标扣本”,即“依据课标,紧扣课本”。教师们在对整组教材进行科学整合确定教学目标之后,将所有的教学环节聚焦目标,扎实训练,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也要力求一课一得,使学生收获新知识中的字、词、句、段每一要素的精髓,使学生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的境界。
三、要保持“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持久动力,还需不断创新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所起的作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去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创造世界。从而提高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尊严与价值,也为这个世界创造新的意义与价值。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不仅需要持久动力,更离不开创新。
通过已有实践,我们应创新的空间如下:
1.培养和建立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名师队伍。要创造多种条件,使一线教师能参与省内外的教学交流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本县优质师资对城乡、尤其是农村教学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2.建立和实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评价体系。要把实验开展情况作为教学视导的重要内容,对课堂是否符合基本实验要求,对丛书的阅读使用和阅读课的开设、阅读活动的开展,均进行量化考核。
3.在已有的“叠山论坛”上搭建更多的教师互动的平台。要使教师成为平台自由人,若可能,应让平台向学生和家长开放,使学生和家长能共同参与,营造出全民阅读的氛围,推动实验的进程。
孔子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当仁,不让于师”。此次在山东的交流,是充实的,也是收获颇丰的。在辗转于滨城、泰安及无棣等地期间,笔者亲历并聆听方华局长和方宝辉、汪有海、陈江等领导充满教育教学智慧的交流报告和发言,见证了危红波老师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游园丽老师收放自如的教学风格,汪美琴老师清新婉约的课堂情境。他们所展示的弋阳县教育人的品质和素养,所表现出的对课堂教学的钟情,不仅受到了当地同行的尊重和好评,也使笔者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颇感重任在身。这就是:要使全县语文教学更有日新月异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教研室)
作为这个团队的一员,与当地同行开展了“区域交流、成果分享、共同提升”为主题的联谊活动,在研讨和教学互动中彼此教学体验的火花激情地碰撞。在分享交流成果的同时,我对“语文主题学习”又有了新的深刻的感悟,对目前弋阳县“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存在的问题,作出一些不算成熟的反思,意在抛砖引玉,使语文教学在且行且思中成长,取得更令人欣慰的成就。
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应切切实实让语文教学回到原点
语文到底是什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统一。”《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个民族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产物,又是这个民族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母语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应切切实实地在语言上下功夫,让语文教学回到原点。
首先,回到学习的原点,强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大量阅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国平先生说:“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含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并强调提示:“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应遵循这一规律,通过让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大量阅读,为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回到教学的原点。多年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多习惯采取对课文支离破碎地进行分析、反复训练。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可谓是“高耗低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倡导不是举一反三,而是反三归一;不是分析训练,而是从质量出。由于学生尚缺乏何为品德、性情、修养、情感,甚至整个精神世界的感触,如此,我们与李希贵校长也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应该把属于学生的自由阅读权重新还给他们,使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目前,弋阳县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已深入到了各个乡、村,但仍存在课堂上落实“一课一得、聚焦目标、扎实训练”还不到位的问题。如果不真正领悟“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所提倡的“整合”理念,怎能实现广度和深度的有效融合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对实验的理解要有深度。树立“整合”意识,要求教师们合理地调整课时,不应是在一个课时内将两篇课文的教学简单地叠加,而应把教材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再根据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以及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以单元主题为统领,挖掘单元文本间的内在联系,找准单元整体阅读的生长点,通盘考虑整组单元的共性,对各篇文章进行大胆取舍、合理整合。通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让学生在课内进行大量的阅读,还学生一个充满书香且以学为乐的童年。
其次,教师的教学要有深度。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首先需要打好字、词、句、段的基础,因为字、词、句、段是人文内涵的载体,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依标扣本”,即“依据课标,紧扣课本”。教师们在对整组教材进行科学整合确定教学目标之后,将所有的教学环节聚焦目标,扎实训练,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也要力求一课一得,使学生收获新知识中的字、词、句、段每一要素的精髓,使学生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的境界。
三、要保持“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持久动力,还需不断创新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所起的作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去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创造世界。从而提高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尊严与价值,也为这个世界创造新的意义与价值。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不仅需要持久动力,更离不开创新。
通过已有实践,我们应创新的空间如下:
1.培养和建立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名师队伍。要创造多种条件,使一线教师能参与省内外的教学交流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本县优质师资对城乡、尤其是农村教学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2.建立和实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评价体系。要把实验开展情况作为教学视导的重要内容,对课堂是否符合基本实验要求,对丛书的阅读使用和阅读课的开设、阅读活动的开展,均进行量化考核。
3.在已有的“叠山论坛”上搭建更多的教师互动的平台。要使教师成为平台自由人,若可能,应让平台向学生和家长开放,使学生和家长能共同参与,营造出全民阅读的氛围,推动实验的进程。
孔子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当仁,不让于师”。此次在山东的交流,是充实的,也是收获颇丰的。在辗转于滨城、泰安及无棣等地期间,笔者亲历并聆听方华局长和方宝辉、汪有海、陈江等领导充满教育教学智慧的交流报告和发言,见证了危红波老师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游园丽老师收放自如的教学风格,汪美琴老师清新婉约的课堂情境。他们所展示的弋阳县教育人的品质和素养,所表现出的对课堂教学的钟情,不仅受到了当地同行的尊重和好评,也使笔者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颇感重任在身。这就是:要使全县语文教学更有日新月异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