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后抑郁症是生产妈妈产后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30%,多在产后2周内出现症状。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因素较复杂,一般认为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考虑产后妈妈出现内分泌的失调和家庭角色的转变所造成的。产后抑郁会造成生产妈妈出现负面精神状况,而且根据资料研究显示,出现负面的精神状态往往会严重地影响到生产妈妈在其他疾病的发病情况。产妇自身身体比较虚弱,因此对于产妇来说,我们应当通过合理的护理方式来改善产妇抑郁状态,使之能在当妈妈的过程中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来喂养宝宝,为宝宝的成长和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原因分析
1.1 妊娠后期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以及内分泌出现紊乱现象,雌性激素的大幅度上升往往会使待产妈妈出现情绪上较大的波动。
1.2 生产过程是女性在正常生命当中所经历的一种非常强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产妇承担巨大的生理痛苦以及心理上的痛苦,部分产妇能够承担生理上的痛苦,但是对精神上的痛苦却难以承受,由此产生烦躁、恐惧等不安情绪。
1.3 社会、家庭因素也是造成产妇不良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夫妻之间感情不合、婴儿性别不理想、婴儿有生理缺陷、产妇无法迅速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等,都会使生产妈妈产生一定的失望、失落情绪。
1.4 抑郁症患者在分娩完成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负面的情绪,如心情压抑、沮丧、焦虑、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等;部分的患者会出现思维和行动上的变化,如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下降、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等;部分人会出现身体上的症状变化,就好像容易疲劳、无法入睡、性欲的减退等。在临床上一旦出现这样的精神疾病,产妇自身往往会变得异常消極,不仅影响到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于胎儿未来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产后抑郁的妈妈来说,医院应当实施有效的护理方式,提高妈妈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2 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措施
2.1 前期预防性护理
运用产后抑郁测评的筛查量表对产妇的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合血常规、情绪指标、胎儿的胎动情况、B超所显示的状况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分析,在评估完成之后应当就评估结果较差(情绪波动较大、血常规存在不正常现象、胎儿胎动不稳定等)的产妇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改善负面的情绪。
2.2 个性化护理
个性化护理干预重视对每一位妈妈进行相应的沟通与讨论,对生产妈妈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相关的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掌握,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性格等来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在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分散产妇对于生产这一过程的注意力,同时保持待产妈妈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
2.3 产前教育和产时处理
产前教育应当与个性化心理护理同时进行,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传授相关知识,使其掌握最基本的产后育儿技能,提升患者母性职责兴趣等。产妇在生产完成、婴儿分娩后,医护人员应当于第一时间与其核对好婴儿出生时间、性别,处理好婴儿呼吸道、脐带、体表检查、身高检测、头围检查等事项,并进行清洁,同时能及时处理好一些突发的紧急情况,确保整个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产妇出现负面的情绪波动,为产后抑郁的发生埋下隐患。
2.4重视产后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对产妇产后的实际心态变化和情绪波动进行有效的掌握和调查,倾听产妇的一些诉求,给予产妇心理上的安慰。有的时候生产妈妈想要宣泄自己的情绪,但是周围没有人,这种压抑的环境会对生产妈妈产生较大的心理冲击,因此对于所出现的负面情绪教会患者采取音乐疗法、焦点转移、倾诉宣泄、自我鼓励等多种方式进行排解,评估并且记录患者的精神状况,让患者在治疗期间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尽早进入母亲的角色。
2.5与家庭进行沟通,实现家庭护理
生产后产妇最渴望的往往是家庭的关怀、亲人的陪伴和与丈夫之间的交流等。在这个阶段,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要求家属在探望的过程中避免谈论敏感性话题,鼓励家人特别是丈夫多与生产妈妈进行交流沟通,多多进行安慰和鼓励,从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细心的关怀和照顾,缓解生产妈妈在生产完成后心理上的空虚感和身体的虚弱状况,让生产妈妈在医院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增强信心,调动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治疗信念,降低不良应激。
总之,生产妈妈在生产期间以及生产完成后往往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这种产后抑郁的严重性可能只有生产过的母亲知道。因此作为院方护理人员来说,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产妇情绪的照顾,根据产妇的实际情绪、性格特点来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用细心、耐心、热心、爱心对待患者,有效地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使之在心理压力的控制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作为患者的丈夫,在妻子生产后一定要尽职尽责,在照顾妻、儿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妻子,避免出现不理解、冷漠的现象,因为这种家人的负面情绪对于产后抑郁的妈妈来说往往是非常敏感的,只有做好这种负面情绪的控制,才能够使生产妈妈及时摆脱产后抑郁的困扰,为宝宝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原因分析
1.1 妊娠后期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以及内分泌出现紊乱现象,雌性激素的大幅度上升往往会使待产妈妈出现情绪上较大的波动。
1.2 生产过程是女性在正常生命当中所经历的一种非常强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产妇承担巨大的生理痛苦以及心理上的痛苦,部分产妇能够承担生理上的痛苦,但是对精神上的痛苦却难以承受,由此产生烦躁、恐惧等不安情绪。
1.3 社会、家庭因素也是造成产妇不良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夫妻之间感情不合、婴儿性别不理想、婴儿有生理缺陷、产妇无法迅速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等,都会使生产妈妈产生一定的失望、失落情绪。
1.4 抑郁症患者在分娩完成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负面的情绪,如心情压抑、沮丧、焦虑、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等;部分的患者会出现思维和行动上的变化,如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下降、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等;部分人会出现身体上的症状变化,就好像容易疲劳、无法入睡、性欲的减退等。在临床上一旦出现这样的精神疾病,产妇自身往往会变得异常消極,不仅影响到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于胎儿未来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产后抑郁的妈妈来说,医院应当实施有效的护理方式,提高妈妈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2 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措施
2.1 前期预防性护理
运用产后抑郁测评的筛查量表对产妇的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合血常规、情绪指标、胎儿的胎动情况、B超所显示的状况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分析,在评估完成之后应当就评估结果较差(情绪波动较大、血常规存在不正常现象、胎儿胎动不稳定等)的产妇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改善负面的情绪。
2.2 个性化护理
个性化护理干预重视对每一位妈妈进行相应的沟通与讨论,对生产妈妈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相关的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掌握,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性格等来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在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分散产妇对于生产这一过程的注意力,同时保持待产妈妈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
2.3 产前教育和产时处理
产前教育应当与个性化心理护理同时进行,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当传授相关知识,使其掌握最基本的产后育儿技能,提升患者母性职责兴趣等。产妇在生产完成、婴儿分娩后,医护人员应当于第一时间与其核对好婴儿出生时间、性别,处理好婴儿呼吸道、脐带、体表检查、身高检测、头围检查等事项,并进行清洁,同时能及时处理好一些突发的紧急情况,确保整个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产妇出现负面的情绪波动,为产后抑郁的发生埋下隐患。
2.4重视产后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对产妇产后的实际心态变化和情绪波动进行有效的掌握和调查,倾听产妇的一些诉求,给予产妇心理上的安慰。有的时候生产妈妈想要宣泄自己的情绪,但是周围没有人,这种压抑的环境会对生产妈妈产生较大的心理冲击,因此对于所出现的负面情绪教会患者采取音乐疗法、焦点转移、倾诉宣泄、自我鼓励等多种方式进行排解,评估并且记录患者的精神状况,让患者在治疗期间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尽早进入母亲的角色。
2.5与家庭进行沟通,实现家庭护理
生产后产妇最渴望的往往是家庭的关怀、亲人的陪伴和与丈夫之间的交流等。在这个阶段,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要求家属在探望的过程中避免谈论敏感性话题,鼓励家人特别是丈夫多与生产妈妈进行交流沟通,多多进行安慰和鼓励,从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细心的关怀和照顾,缓解生产妈妈在生产完成后心理上的空虚感和身体的虚弱状况,让生产妈妈在医院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增强信心,调动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治疗信念,降低不良应激。
总之,生产妈妈在生产期间以及生产完成后往往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这种产后抑郁的严重性可能只有生产过的母亲知道。因此作为院方护理人员来说,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产妇情绪的照顾,根据产妇的实际情绪、性格特点来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用细心、耐心、热心、爱心对待患者,有效地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使之在心理压力的控制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作为患者的丈夫,在妻子生产后一定要尽职尽责,在照顾妻、儿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妻子,避免出现不理解、冷漠的现象,因为这种家人的负面情绪对于产后抑郁的妈妈来说往往是非常敏感的,只有做好这种负面情绪的控制,才能够使生产妈妈及时摆脱产后抑郁的困扰,为宝宝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