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9.9
听力是语言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根据语言学家弗斯(W. M. Rivers)和坦珀利(M. S . Ttempersly)的统计, 听、 说、 读、 写言语交际活动在人类活动中的比例分别是, 听占 45%、 说占 30%、 读占 16%、写占9%。从心理学角度来讲, 听是一个复杂而又积极的语言心理过程, 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部分,而听力理解一直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方面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如何运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充分抓住课余时间,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是许多教师们要潜心思考的问题。在英语课堂上,读和写的教学占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听力技能的训练常常被忽视。其结果,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情景,学生因为听不懂英语讲解,而默不作声;教学进展极其缓慢,教师出于无奈就一直用汉语教英语,听力技能的交流无从体现。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听力呢?
一、 突破语音障碍,掌握听力基本技能。
掌握“听”的基本技能,首先应突破语音知识关,具备基本的听力素质,即对英语语音基本知识的掌握,如音素识别、连读,不完全爆破、意群间的停顿、句子重音及语调。其次还应掌握英音与美音的差别等。
1.正确分辨英语音素、英语音节结构,领悟英语的节律、英语的语调等。例如,英语的元音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就是难点。这些成对的音素在音长上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它们在音色上的区别就不那么容易分辨了。
2.连读与不完全爆破。连读,如Come on in. What of it? 等;不完全爆破,如good child,that joke,等,在聽力材料中出现时,由于无法进行准确的语音辨别将会是理解产生歧义,对理解材料造成误导,因此是否能够准确地对其进行分辨就成为解决句子乃至文章理解障碍的关键。
3.意群间的停顿。如The forest had been green/in the summer/when we had come/into the town.平时在英语学习中注重对于句子中意群的分割有助于对句子的更佳理解,更可以很好地培养在听力过程中对于意群的捕捉习惯,促进对听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句子重音。如 She and I are both students. She is taller than I.But I work harder than her.识别句子中重读部分对于掌握句子主体结构、捕捉句中的意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说良好的语音习惯,也是培养听力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
5.语调。在听力过程中对于语调的判断也是进行准确选择的前提,通过对听力材料中说话人的语调可以判断说话人的意图,以便于透过谈话内容判断实质,对选项进行准确的筛选。
二、突破文化悟力障碍,加深理解能力。
文化悟力是指对语言文化背景的占有和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所学习的各科知识,以及在课外获得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及其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力都属于文化悟力的范畴。
学生在听力练习中除了要听懂文字材料,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如果缺乏对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了解,也会对听力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例如,学生如果对有关万圣节的文化背景知识不甚了解,那么他在听有关万圣节的材料时,对于为什么孩子们要在万圣节前夜进行“treat or trick”(不给糖就捣蛋)细节的理解就会产生偏差,甚至感到茫然。
在听音前,除了介绍文章中可能出现的新词汇和句法结构外,教师还应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的方面和学生不太熟悉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图示知识(schematic knowledge),使学生较为顺利地理解听力内容。
三、 突破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在听力的过程中,学生总是想听懂每个英语单词,一旦不能做到,就会产生焦虑心理,甚至丧失自信。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舒适、放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减轻学生的焦虑,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语言的心理障碍。如在课间播放动听的音乐,在听力课中穿插有趣的英文小故事,简单的英文电影片段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获得自信。
四、 突破传统听的教学模式的障碍,构建多元教学能力。
传统的听力课课堂设计单调沉闷,通常按照“听录音材料——对练习答案——再听录音材料”三步走模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费时费力,效果不佳。
教师在听力课中可设计“听音前、听音中和听音后活动(pre-listening, during listening, and post-listening activities)”。这三步骤都可以小组的模式进行。在pre-listening阶段,学生可分组就相关話题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或从题目推测可能出现的词汇和句法。在during pre-listening阶段,学生可在小组内校对答案,并通过提问、质疑、解释、辩论、协商等方式来进一步理解听力材料,解决问题。在post-listening阶段,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方式展开与主题相关的口语活动,如角色扮演、图片描述等;或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听力中所做笔记写一篇概要。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听力技能,同时也锻炼了其它三项语言技能:说、读、写。
总之,在听力教学中,要明确听力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听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种途径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而培养其听力能力。
听力是语言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方面。根据语言学家弗斯(W. M. Rivers)和坦珀利(M. S . Ttempersly)的统计, 听、 说、 读、 写言语交际活动在人类活动中的比例分别是, 听占 45%、 说占 30%、 读占 16%、写占9%。从心理学角度来讲, 听是一个复杂而又积极的语言心理过程, 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部分,而听力理解一直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方面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如何运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充分抓住课余时间,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是许多教师们要潜心思考的问题。在英语课堂上,读和写的教学占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听力技能的训练常常被忽视。其结果,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情景,学生因为听不懂英语讲解,而默不作声;教学进展极其缓慢,教师出于无奈就一直用汉语教英语,听力技能的交流无从体现。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听力呢?
一、 突破语音障碍,掌握听力基本技能。
掌握“听”的基本技能,首先应突破语音知识关,具备基本的听力素质,即对英语语音基本知识的掌握,如音素识别、连读,不完全爆破、意群间的停顿、句子重音及语调。其次还应掌握英音与美音的差别等。
1.正确分辨英语音素、英语音节结构,领悟英语的节律、英语的语调等。例如,英语的元音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就是难点。这些成对的音素在音长上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它们在音色上的区别就不那么容易分辨了。
2.连读与不完全爆破。连读,如Come on in. What of it? 等;不完全爆破,如good child,that joke,等,在聽力材料中出现时,由于无法进行准确的语音辨别将会是理解产生歧义,对理解材料造成误导,因此是否能够准确地对其进行分辨就成为解决句子乃至文章理解障碍的关键。
3.意群间的停顿。如The forest had been green/in the summer/when we had come/into the town.平时在英语学习中注重对于句子中意群的分割有助于对句子的更佳理解,更可以很好地培养在听力过程中对于意群的捕捉习惯,促进对听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句子重音。如 She and I are both students. She is taller than I.But I work harder than her.识别句子中重读部分对于掌握句子主体结构、捕捉句中的意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说良好的语音习惯,也是培养听力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
5.语调。在听力过程中对于语调的判断也是进行准确选择的前提,通过对听力材料中说话人的语调可以判断说话人的意图,以便于透过谈话内容判断实质,对选项进行准确的筛选。
二、突破文化悟力障碍,加深理解能力。
文化悟力是指对语言文化背景的占有和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所学习的各科知识,以及在课外获得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及其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力都属于文化悟力的范畴。
学生在听力练习中除了要听懂文字材料,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如果缺乏对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了解,也会对听力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例如,学生如果对有关万圣节的文化背景知识不甚了解,那么他在听有关万圣节的材料时,对于为什么孩子们要在万圣节前夜进行“treat or trick”(不给糖就捣蛋)细节的理解就会产生偏差,甚至感到茫然。
在听音前,除了介绍文章中可能出现的新词汇和句法结构外,教师还应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的方面和学生不太熟悉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图示知识(schematic knowledge),使学生较为顺利地理解听力内容。
三、 突破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在听力的过程中,学生总是想听懂每个英语单词,一旦不能做到,就会产生焦虑心理,甚至丧失自信。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舒适、放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减轻学生的焦虑,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语言的心理障碍。如在课间播放动听的音乐,在听力课中穿插有趣的英文小故事,简单的英文电影片段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获得自信。
四、 突破传统听的教学模式的障碍,构建多元教学能力。
传统的听力课课堂设计单调沉闷,通常按照“听录音材料——对练习答案——再听录音材料”三步走模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费时费力,效果不佳。
教师在听力课中可设计“听音前、听音中和听音后活动(pre-listening, during listening, and post-listening activities)”。这三步骤都可以小组的模式进行。在pre-listening阶段,学生可分组就相关話题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或从题目推测可能出现的词汇和句法。在during pre-listening阶段,学生可在小组内校对答案,并通过提问、质疑、解释、辩论、协商等方式来进一步理解听力材料,解决问题。在post-listening阶段,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方式展开与主题相关的口语活动,如角色扮演、图片描述等;或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听力中所做笔记写一篇概要。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听力技能,同时也锻炼了其它三项语言技能:说、读、写。
总之,在听力教学中,要明确听力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听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种途径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而培养其听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