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死亡的另类抒写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初读感性细腻,细读能品出作者理性思考的完美融入,在疗愈心灵的同时,细节和结构上也独运匠心,使得文章既能打动人,又能引人深思。
  关键词:迟子建;死亡;感性;理性
  作者简介:任华菊(1992.10-),女,汉,江苏盐城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2
  死亡题材的抒写,在悬疑小说及推理小说中是司空见惯的,这类型的小说或为了营造恐怖的氛围,或是为了体裁需要而抒写死亡。但在主流文学其他类型的小说中,大量描写死亡的作品还是较少的。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算一个特例,但它又不同于前者,这篇小说中流露出的底色更多的是温情与哀思而不是恐怖,是作者真情流露下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抒写。作者曾说过这篇小说是为车祸辞世的丈夫而写的,作者的心灵也和这篇作品一起经历了成长:“写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时,我觉得已经化解了命运的不公,写完后就解脱了。它是我所有的作品中,最接近我真实生活的一部。在写作中,我放下了这一段痛苦的经历”[1]。这让读者阅读这篇小说时又多了一份敬畏与厚重感。迟子建在这篇小说中关于死亡的另类抒写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自“我”心灵疗伤的死亡抒写
  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展开全篇,“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2],小说一开篇就娓娓道出“我”的哀伤,既奠定了整篇小说“哀”的基调,又引起了读者的猎奇心理。作品中“我”的丈夫和作者的丈夫一样都死于车祸,徜徉于“我”的所有哀伤与悲痛其实也在作者的心底涌动。“我”丈夫“魔术师”被一辆蹩脚的摩托车接走时,巨大的悲伤席卷着“我”,“我”决定独自去三山湖完成和丈夫曾约定、却未来得及完成的旅行。一来可以用“红泥泉”的泥巴隐藏哀伤,二来顺便收集民歌和鬼故事,“我”希望能在民歌声中燃起生存的火焰,希望在鬼故事中找到已逝人的灵魂居所”,“我”希望自己能和魔术师的灵魂相遇。途径乌塘,由于山体滑坡、路基被毁,“我”被迫在这下车。乌塘由于盛产煤矿,它的空气中弥漫着黑乎乎的因子,使得这里显现出灰蒙蒙的暗色调,在这里“我”听到了“我”想要的鬼故事和“我”想听的民歌。“我”甚至在陈绍纯的歌声中,见到了朝思暮想的魔术师,牵住了他手,这让“我”感到满足。笼罩着这座小镇的不仅仅是灰蒙蒙的空气,还有浓重的死亡气息,当越深入了解这座小镇,“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悲伤似乎是轻飘飘的。死亡在这座小镇司空见惯,再也没走出矿井的矿工不计其数,甚至许多外地的小媳妇都慕名高额赔偿金来这“嫁死”。除了许多已经失去美好生命和随时可能命丧矿井的矿工,小镇上还有因蹩脚兽医忘做青霉素测验,而丧命的小摊主老婆;因一幅画丢了性命的陈绍纯;最让“我”震惊的是蒋百的死,蒋百原来正是小鹰岭煤矿事故中丧生的第十个人,领导为了能加官进爵,给了蒋百嫂高额的赔偿金,代价是蒋百只能以自家冰箱作为最后的归宿。最终,我选择继续我的三山湖之行,在红泥泉因魔术结识了会变魔术的云领和他独臂的父亲,在交流中得知云领的母亲被一只可爱的小狗带走了,留下七八岁的儿子,和因放烟花而失去一条手臂的父亲一起讨生活。云领纪念母亲的方式,就是在七月十五独自去清流放河灯,为了纪念魔术师,便请求他今年带上“我”,一路上看着这个小小的早已经历了生活之痛的身影,“突然觉得自己所经历的生活变故是那么的轻,轻的就像月亮旁丝丝缕缕的浮云”,“我”最终决定放下,将剃须刀中仅存的还留有魔术师血液的胡须倾入湖中,“我”不再有被遗弃的委屈与哀痛。到这“我”的心灵得到了治愈,作者也从中获取了心灵上的慰藉。
  二、独特的死亡叙事结构以及精益求精的细节描写
  (一)结构的匠心独运
  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五段关于死亡的故事,故事以魔术师的死为引子展开,以旅行的时间顺序为主线,牵扯出其他四段故事,其中最浓墨重彩的要数矿工蒋百的死亡之谜,小说用了四个章节才完成这个故事的讲述,其中又巧妙的穿插了小摊主老婆和陈绍纯的意外死亡。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在第一章中,她高超的埋下了伏笔,开篇第一句“我想把脸上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看似短短的一句话中却暗藏玄机,它除了奠定了文章的基调,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其实还贯穿全篇,和第六章第一句“我已经把脸涂上了厚厚的泥巴,坐在红泥泉边,没人能看见我的哀伤了。”首尾呼应。这是作者安排“我”去三山湖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则是“我还想做一下民俗学的调查,收集民歌和鬼故事”看似不经意的安排,都是作者的独运匠心。作者在第一章就为全篇的章节做了统筹安排,小说共六个章节,讲了五个关于死亡的故事,这看似没有什么关联的故事,其实都是必不可少,环环相扣的。第一章讲述了“我”的丈夫的意外去世,促使我去旅行,在旅行途中认识了蒋百嫂,并得知她丈夫死亡的秘密,作者把蒋百的故事安排分别安排在第二章和第五章。到旅店不久,“我”为了完成收集故事的,去了集市,见到怪异的小摊主,从周二那听说小摊主老婆命丧兽医之手,作者巧妙地将这个故事安排在第三章,听了些鬼故事,“我”决定去完成下一个计划——收集民歌,自然要提到爱唱民歌的陈绍纯,以及陈绍纯的死。这两个故事穿插在蒋百的故事中,得知蒋百的秘密后,“我”决定离开乌塘,继续旅行,第六章写到在红泥泉结识了会变魔术的小男孩和他断臂的父亲,得知他母亲的死时,小说也接近了尾声,在这里作者把这段死亡和小摊主老婆的死做了同样的处理,采用略写的手法。这样安排的好处既可以引出同云领一起去为亡者放河灯,“我”真正的和丈夫告别,又使得文章的节奏松弛有度。
  而在讲述蒋百的故事时,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并不直接写蒋百是如何失踪并去世的,而是先从他的儿子蒋三生入手,起初“我”以为这个孩子是旅店老板娘的儿子,后来才得知原来他是蒋百嫂的儿子,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蒋百嫂这个人,后来我在找酒馆时,看到了蒋百嫂家的狗,听到一对老人谈论狗是如何忠心的一天天痴痴等失踪未归的主人,这是“我”第二次听说蒋百嫂。未见蒋百嫂,却先见到她的儿子和狗,听到了许多关于她的言論,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蒋百嫂真正出场是我在小酒馆偶遇正在独自喝酒的她,因“我”拒绝与她共餐而大闹酒馆。不论“我”走到哪里总能听到镇上的人在谈论蒋百嫂,这使得“我”对蒋百嫂越发感到好奇,不论是他经常带形形色色的男人回家,还是停电时发疯似的哀嚎,都促使“我”去蒋百嫂家一探究竟,最终发现了蒋百死亡的惊天秘密。这种结构上的安排是合理的,它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构思小说结构的高超技法。   (二)细节的精益求精
  除了文章的鸿篇巧妙的布局,作者在细节方面也做了极其精心的设计,文章标题“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相似的说法在文中一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第二章蒋百嫂喝醉大闹酒馆后自言自语时说的,第二次是在第五章,蒋百嫂在家喝醉后,哼起了和陈绍纯有着一样哀愁旋律的歌,嘴里反反复复哼唱着一句歌词“这世界上的夜晚啊”,两次都借着喝醉酒的蒋百嫂之口说出来,也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结果,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是说人得到极度放松后,平时通过理性克制与压抑的潜意识,往往会显现出来,这时说出来的话更接近人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通读二到五章后,知道蒋百嫂的内心非常惧怕夜晚,这也是为什么她经常在晚上带形形色色的男人回家,在停电的夜晚歇斯底里的原因。大多数痛失亲人的人都会有个共性,惧怕一个人的夜晚,当夜幕降临,大地被黑色笼罩,一个人独自躺在寂静无声的世界,更容易思念逝去的亲人,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想到现在孑然一身的自己,今昔对比,悲从中来。而内心还隐藏不可告人秘密的蒋百嫂对夜晚的恐惧要更胜一筹,所以借她的口道出这句话,最为合适,最能引起人的共鸣与思考。
  陈绍纯的对民歌的喜爱是从他二十几岁从鬼门关走一遭回来后的事情,从那以后他疯狂的喜爱上了它,他把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都放在收集民歌上,曾和他一起吟唱过民歌的朋友却在文革时举报他专唱资产阶级小调,因而他被狠狠批斗,被打折过腿和肋骨,被逼着吃下自己收集的被撕碎的民歌。但他却说要不是这些歌,他恐怕熬不到今天。他身边的人都不喜欢听他唱,就连他的家人都不理解他,不允许他在家中唱,他的歌声能让家中的花猫流泪,能鬼使神差的令不谙世事的小孙子,不再碰牛奶,镇上唯有蒋百嫂和“我”痴迷他的歌声,这歌声有似乎一种魔力,只有心中有遗憾和最纯洁的灵魂才能听懂。小说中蒋百嫂家每天痴痴去车站接主人,日渐消瘦的忠犬,以及文章结尾如神来之笔的蝴蝶,这些都使得整篇小说的亮点迭出不穷,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节设计的巧夺天工。
  結语:
  这篇看似感性细腻的小说,完美的融入了作家的理性思考,使得文章既能打动人,又能引人深思。这种理性不仅体现在文章结构和细节方面,还体现在思想的深度,文革对知识分子的伤害,官商为了自己的利益欺压弱势群体、甚至谋财害命,都让读者陷入沉思。
  参考文献:
  [1]王薇薇,迟子建.为生命的感受去写作——迟子建访谈录[J].作品,2007,(8).
  [2]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搜集并保育了500 份甘蔗种质资源。对甘蔗野生种的割手密、中国种竹蔗、热带种与地方果蔗和栽培品种进行研究评价, 从中筛选出一批优异的种质资源供创新利用。每年有优异种质
“我有一个梦想,从前奴隶的后裔和奴隶主的后裔,有一天,可以在佐治亚州红色的山峦上,平起平坐,以兄弟相称……”电视中正播放着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父母正在屋内熟睡,罗伯特用他那充满金属质感的手将电视的音量调低了两格。  没错,罗伯特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机器人,他的父母乃至所有亲人都是机器人。自从几百年前,一位大公司智能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疏忽,制造出了一批具有自我思想的机器人之后
期刊
我是一名现代的语文教师。可是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我便后悔干这门工作了在所有老师中,唯有语文老师最为辛苦,尤其是改作文。一篇作文,如果字写得不错那还罢了,如果字写得“龙飞凤舞”,首先看着就费劲;其次,每个人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不同,如果老师觉得不好,学生却不服气,往往很是麻烦,若是文中有闪光之处没有看出来,那更是犯了“十恶不赦”之罪。可见,给作文评分,就如同一场闹心的义务劳动,还经常会被“服务对象”们
期刊
“无形的手”主宰有形的市场我国进入WTO后,面对国外雄厚资本虎视眈眈的挑战,在市场这只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无形的手”的操作下,报刊竞争日趋“白热化”,报刊按行政区域和行政
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尝试,提出了几点个人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作者简介:卫华,女,新疆作协会员,多年来笔耕不辍,已出版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岁月天山》《木商小传》《冷暖人生路》,作品散见《参花》《北方文学》《散文百家》《牡丹》《北极光》等文学期刊。  阿不力孜一家人正在屋里吃饭。忽然,屋后吵架声大起。他们静听了一会儿,母亲木巴来提说:“是后边郑兴海的吵架声。他和谁吵得这么厉害?”  儿子阿不力孜说:“估计是郑兴海又在打骂他儿子吧,要不他还能和谁吵呢?”  媳
期刊
摘 要:鲁迅在《故事新编》开篇便自我评价道:“除《铸剑》外,都不免油滑”“《故事新编》中的《铸剑》,确是写得较为认真”,可见他对《铸剑》这一篇小说的看重。《铸剑》一文虽少了油滑与调笑,但也随之变得难于理解。在反复阅读后,本文试从三类复仇对象入手,分析其中的“鬼”意象,并与鲁迅其他作品中的“鬼”相区分,深入探寻“鬼气”的来源以及鲁迅的“复仇”意识。  关键词:鲁迅;《铸剑》;复仇;“鬼气”  [中图
红色作为一种主题色彩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浸染了中国的民俗、传统乃至文学.色彩虽是通用的,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不同的国家、民族对同一色彩有着不一样的解读,导致“红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闻宣传工作研讨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听了大家的发言,很想把其中的重要观点归纳一下,但时间仓促,难以归纳全面,这里只说一说我的一些感受。一、贯
张爱玲是中国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在时间不长的笔耕生涯中,她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带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优秀文学作品.作为女性作家在与男性主流意识的“边缘——中心”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