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以来,广西电化教育馆严格按照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统一部署和实施要求,先后完成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2004-2007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统称“工程”)的建设。目前,“工程”项目学校共28242所,覆盖全区110个县(市、区),其中教学点和村完小模式一学校有15886所,镇中心校模式二学校有10666所。此后,广西电化教育馆本着“经济实用、操作简便”的原则,对“工程”配备的设备进行了拓展研究,提出并实践了多种多媒体终端设备进入班级的解决方案,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目前,共有230多所农村中小学,3227间教室进行了配置和试点应用,实现了多媒体进班级的目标。同时,乡镇中心校三年级以上的班级基本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为了促进应用,我们首先针对资源适配问题,摸索出了有效的校本资源建设新机制。针对教材版本多样化导致的“项目”资源及网络资源不适配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中小学校本教育资源建设共享模式:农村学校,以国家提供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主,自治区、市、县资源库和教师自制的资源为辅;城市学校,则以自治区、市、县资源库的资源为主,校本补充资源和教师自制资源为辅。在统筹兼顾的同时。努力保证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公平和有效应用。
其次,探究应用导向问题。创新实践应用指导的新路子。积极引人“项目学习”开展网上课题研究,使优质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本上研究拓展到实践中研究,让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开展网上课题研究,为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对多类资源进行组合应用,以及教学、科研提供了新范式。同时认真总结“以赛促用”的经验和教训,改为系列化的活动渐进引导,纠正了“赛”的无序性:
我们以“用起来”“用好来”和“用活来”为推广应用思路,有目的地设计了相关的主题活动:2005年,“广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推广应用活动月”活动掀起教学应用热潮;2006年,“我能用远教资源设计一节课”活动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入优质资源共享圈;2007年。“全区远教项目学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大赛”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技术操作水平,为解决多元版本缺少适配资源和补充教学资源服务;2008年,“‘有了远教的日子……’教育叙事评选活动”带领广大教师回顾“农远”给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来的改变,总结方法和经验;2009年,“教学反思”则侧重于指导教师评价基于资源教学中的得失等。在主题活动的引导下,老师们或重点突破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或重点体验和研究教法、探索应用优质资源等,使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紧密结合,实现了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提高的良性循环。
在近两年举办的“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展示活动周”中,我们有目的地展示应用新技术开展教学的课堂,先后推出了利用视频技术城乡同步上英语课和采用互动电子白板上研究课等,使每年有3万左右的中小学教师能“触摸”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脉动。
上述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的推广应用活动,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观有所得,用有所获。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从学会找资源起步,到学会分析资源、使用资源、用好资源和创新用活资源,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步步提高。
第三,探究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实践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构建研究交流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一线教师在政策法规和教改趋势上领航。2007年,我们对“广西教师教育网”和“广西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网”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使之成为教师了解最新政策动态、交流教育心得的权威网站。开创数字展示之窗——《教师纵横》,为全区教师学习、交流、展示和科研能力提高创建新平台。
此外,全面启动业绩和成效秀的“媒体直通车”,激励广大教师在成长中自觉奋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功。2009年2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广西记者站、广西电视台驻自治区教育厅记者站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驻自治区教育厅记者站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展示全区各地校园风范、教师风采、课改风尚等成果的“直通车”。
虽然“项目”实施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费上,后期设备的维护经费得不到保障,各种教学软件的购置和补充困难较大;技术上,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有待加强,部分项目学校技术力量薄弱,一旦过了设备售后服务期,很难保证今后项目设备的正常维护和运转,乃至影响工程长远应用效益;资源上,由于课改教材变动较快,版本增多,致使大部分教学资源与教材不配套;教研上。各项目地区教研室对农村远程教育方面的关注不够,上级教研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指导也较少,加上缺少师资培训经费,影响项目使用的开展;师资上,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直接影响了设备的维护和资源的补充。
为了促进应用,我们首先针对资源适配问题,摸索出了有效的校本资源建设新机制。针对教材版本多样化导致的“项目”资源及网络资源不适配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中小学校本教育资源建设共享模式:农村学校,以国家提供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主,自治区、市、县资源库和教师自制的资源为辅;城市学校,则以自治区、市、县资源库的资源为主,校本补充资源和教师自制资源为辅。在统筹兼顾的同时。努力保证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公平和有效应用。
其次,探究应用导向问题。创新实践应用指导的新路子。积极引人“项目学习”开展网上课题研究,使优质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本上研究拓展到实践中研究,让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开展网上课题研究,为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对多类资源进行组合应用,以及教学、科研提供了新范式。同时认真总结“以赛促用”的经验和教训,改为系列化的活动渐进引导,纠正了“赛”的无序性:
我们以“用起来”“用好来”和“用活来”为推广应用思路,有目的地设计了相关的主题活动:2005年,“广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推广应用活动月”活动掀起教学应用热潮;2006年,“我能用远教资源设计一节课”活动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入优质资源共享圈;2007年。“全区远教项目学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大赛”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技术操作水平,为解决多元版本缺少适配资源和补充教学资源服务;2008年,“‘有了远教的日子……’教育叙事评选活动”带领广大教师回顾“农远”给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来的改变,总结方法和经验;2009年,“教学反思”则侧重于指导教师评价基于资源教学中的得失等。在主题活动的引导下,老师们或重点突破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或重点体验和研究教法、探索应用优质资源等,使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紧密结合,实现了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提高的良性循环。
在近两年举办的“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展示活动周”中,我们有目的地展示应用新技术开展教学的课堂,先后推出了利用视频技术城乡同步上英语课和采用互动电子白板上研究课等,使每年有3万左右的中小学教师能“触摸”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脉动。
上述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的推广应用活动,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观有所得,用有所获。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从学会找资源起步,到学会分析资源、使用资源、用好资源和创新用活资源,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步步提高。
第三,探究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实践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构建研究交流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一线教师在政策法规和教改趋势上领航。2007年,我们对“广西教师教育网”和“广西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网”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使之成为教师了解最新政策动态、交流教育心得的权威网站。开创数字展示之窗——《教师纵横》,为全区教师学习、交流、展示和科研能力提高创建新平台。
此外,全面启动业绩和成效秀的“媒体直通车”,激励广大教师在成长中自觉奋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功。2009年2月,中国教育电视台广西记者站、广西电视台驻自治区教育厅记者站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驻自治区教育厅记者站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展示全区各地校园风范、教师风采、课改风尚等成果的“直通车”。
虽然“项目”实施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费上,后期设备的维护经费得不到保障,各种教学软件的购置和补充困难较大;技术上,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有待加强,部分项目学校技术力量薄弱,一旦过了设备售后服务期,很难保证今后项目设备的正常维护和运转,乃至影响工程长远应用效益;资源上,由于课改教材变动较快,版本增多,致使大部分教学资源与教材不配套;教研上。各项目地区教研室对农村远程教育方面的关注不够,上级教研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指导也较少,加上缺少师资培训经费,影响项目使用的开展;师资上,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直接影响了设备的维护和资源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