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化最后的精神贵族——读刘士林的《20世纪中国学人诗研究》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士林是近年来中国美学界令人瞩目的青年学者,著述颇丰。我一直认为,中国的美学学者要想真正取得成绩,必须做到三点:一是积极地吸收外来的精神营养;二是系统地对本学科发展历史进行康德意义上的批判;三是坚持思想成果的原创。刘士林的《中国诗性文化》、《先验批判——20世纪中国学术批判导论》、《澄明美学——非主流之观察》、《苦难美学》等著作均体现了这三者的并举。但是,当他的近著《20世纪中国学人诗研究》出版问世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却是惊异。因为在我原来的印象中,学人诗并不属于美学家们研究的范围。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学好一门外语最有效的方式是身临其境。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到:语言输出应遵循“此时此地”原则,也就是语言习得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产生,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语言交流活动才有意义。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真实语言环境,从而提升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一、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一)充分利用教室  教室是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