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它的推广和普及不仅受到当地脆弱的经济基础制约,同时受到长期在相对封闭状态下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国家基础教育一元化评价体制以及信息人才的匾乏等条件的制约。本文主要探讨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欠发达地区;城乡差距
引言
2000年10月,国家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实现“校校通”。那么,经过8年的建设与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到底成效如何?本文针对广东省欠发达地区——阳江,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发现一些严重阻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发展的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阳江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调查
阳江市地处粤西欠发达地区,包括两个区三个县,中小学校约110所,笔者通过走访及电话访谈等方法随机调查了12所学校,其中市级中小学校2所,县级中小学校3所,乡镇中小学校3所,农村中小学校4所,调查对象有中小学校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及在校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校园软硬件设施配备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力量情况、信息技术课程开课情况及课堂教学情况等。
1.1软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6所市县级中小学校,微机室的数量都在2间以上,某些示范性学校微机室有3-5间,硬件设施水平较高。在这些学校中已经实现校园网络化,能利用各类办公软件进行办公,并且学校还堆积有不少数量的陈旧或坏的机器。在3所乡镇中小学校中,有1-2间微机室,硬件设施水平一般,机房及主要办公室能连接网络。在4所农村中小学校中,有3所学校有1间微机室,但机器比较陈旧,有1所学校学生表示没有进过专门的微机室。
1.2 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力量情况
在市县级中小学校,一般配备有1-3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且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本、专科人员,能进行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及日常的软硬件维护工作。在乡镇中小学校中,有0-1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有的为计算机专业人员,有的为非专业人员,由其他学科教师自学转型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于大都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管理及维护工作较难及时跟进。在农村中小学校,几乎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课程都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维修维护工作基本无法开展。
1.3信息技术课程开课情况及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在市县级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基本能按照大纲要求一周开设两个课时,由于有专职教师,他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较好,学生都能按部就班的进行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在乡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一般每周开设1-2课时,这些学校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学生进机房往往停留在简单的打字,画图,玩游戏。且由于机器数量本身不够,再加上维修维护工作跟不上,往往出现2-3名学生共用一台机器的局面。在农村中小学,即使勉强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学生们也只能纸上谈兵,学生表示学校的机房基本拿来当摆设,有的是已经坏旧无法使用,有的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学校怕损坏干脆不对学生开放。
2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存在的制约因素
2.1 资源分布不均
从调查数据可看出,软硬件资源及师资力量均城乡差距较大。
首先从硬件方面看,在市、县级中小学校软硬件设施除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外还有富余,由于信息化设备大多数都是电子产品,它们更新周期短,折旧费用高,如果得不到充分利用,一般在不到五年左右的时间,整个设备就要被更新换代一次。市县级中小学校因资金较充足,硬件设施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经常更换。而农村中小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远远跟不上教学办公的需要,且无力对设施进行购买更新。
从软件师资方面看,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多数情况下过分追求设备的添置,而忽略了对软件的购置及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经济状况较好的市县级中小学校有1-3位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而农村中小学根本没有专业或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绝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计算机培训,能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的老师还相当有限,他们对这些设备的使用基本上都靠自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相关资源的熟练使用。
2.2 地方政府投入力度不够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会议决定公布后,地方政府教育局虽然开始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所需的硬件设施的建设,但在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充足性上力度远远不够,并且缺少一个建设信息技术设施的中长期计划。
普及信息技术重在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十年规划开始,信息技术设施建设问题主要由各学校自行解决,这使得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校根本无力顾及购买信息技术设施。地方政府教育局尽管将支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建设纳入到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上,在财政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毕竟用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设施的经费投入比例相对比较小,且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滚雪球”式的特点,即一旦开始信息化建设工程,其硬件设备购置,软件花费,系统运行的常规性支持与技术维护,人员培训等费用则源源不断产生,并且由于目前软、硬件更新周期缩短和频率加剧,直接导致信息化成本如滚雪球般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信息化投入显然需要有一个长期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和渠道。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主要依靠“学校自筹”和“主管部门划拨”等方式来获得信息化经费,而这种经费来源既不稳定也不充足,这就直接导致许多中小学校虽然已经开始信息化建设,但由于缺乏后续的培训、技术支持、软件购置以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费用而举步维艰,信息化发展缺乏长期的推动力量。例如,在一些学校中甚至主要依靠向学生收取费用来维持计算机和网络等方面的应用。这些情况充分说明,目前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尚未形成一个可持继性发展的良性机制。
2.3信息化氛围不浓,不够重视
由于信息技术科目不纳入中、高考升学的必考科目,导致中小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营造有利于信息技术推广的氛围不够。信息技术推广是促进信息技术快速普及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非常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效果推广的环境和氛围。尽管有些学校有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但大多是为了整合而整合,没有真正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效率效果最优化,且往往受软硬件设施及信息技术水平的制约,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操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营造浓厚的应用范畴,以应用促发展,提高师生信息化意识,普及必要的操作技能,才能使信息技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3解决策略
如何才能有效的消除城乡中小学校之间存在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数字鸿沟,使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本人认为可以通过如下几点措施来调节:
3.1 进行合理的资源调节,以使设施得到最大化的充分利用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市、县级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旧坏设备堆积的现象,且这些旧坏设备都还存在很大的利用价值。有的仅是坏了电源,有的仅是显像管出了小小的毛病,有的硬盘容量偏小,这些设备在经济相对宽松的市县级学校都被标上报废标记堆积在库房。而就是这些旧坏设备对于农村偏远中小学校来说也是很罕见的,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发动各方面社会力量,成立爱心组织对存在小毛病的旧坏设备进行简单的维修整理,再赠送给设备缺乏的农村中小学校投入二次使用。
对于可能存在一些信息沟通、运输成本等问题,同样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络、社会力量、公益组织等进行协调,各地区可建立专门的信息发布网站,以便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各地可组织成立爱心运输队,爱心维修小组等,以形成一条快捷完整的公益通道。
3.2 加快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巨大的城乡差距一直是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信息技术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农村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身处偏远地区的农村师生无法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巨大好处,针对这一问题,阳江地区己经于近几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实施三下乡献爱心活动,去农村宣教及帮助农村中小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实践研究表明,该活动在己开展的区域产生了巨大的成效,但爱心小组人数有限,信息技术的宣教工作应该是大面积的持久的,因此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动员更多的企事位单位加入自愿组织,进行三下乡帮教活动。扫除还农村中小学地区还存在的众多信息技术盲点,加快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3.3 加强教育信息化氛围
教育信息化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定期举办课件大赛。课件大赛可以在单一的学校内举行,也可以在镇、县、区范围内举行。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教师软件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让教师在做中学、从中获得启发。
第二,频繁举办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比赛。可以在单一学校内举行,也可以在镇、县、区范围内举行。这样教师可以频繁接触与使用多媒体。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课件制作热情,教师有机会把制作的课件实际应用到课程,了解其实际效果;有利于教师对多媒体的熟练掌握,增强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信心;有利于课件与课程的结合,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只有教师与领导看到多媒体应用于课堂的实际效果,才能激发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才能加深相关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4 结束语
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基础本来就相对薄弱,如何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来充分做好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尽可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步伐,是值得大家继续探讨的问题。我们不能坐等经济发达以后再搞信息技术教育,而应该转变观念,寻找发展的突破口,解决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缺乏等长期阻碍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推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同时,在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实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营造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学和教的氛围,以务实的态度、前瞻的眼光稳步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http://www.moe.edu.cn/jyxxh/xxhjiaoyu/01.htm
[2]王锡玲.《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研究》中国传播大学博士论文集,2007
[3](美)吉登斯.《社会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欠发达地区;城乡差距
引言
2000年10月,国家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实现“校校通”。那么,经过8年的建设与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到底成效如何?本文针对广东省欠发达地区——阳江,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发现一些严重阻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发展的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阳江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调查
阳江市地处粤西欠发达地区,包括两个区三个县,中小学校约110所,笔者通过走访及电话访谈等方法随机调查了12所学校,其中市级中小学校2所,县级中小学校3所,乡镇中小学校3所,农村中小学校4所,调查对象有中小学校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及在校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校园软硬件设施配备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力量情况、信息技术课程开课情况及课堂教学情况等。
1.1软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6所市县级中小学校,微机室的数量都在2间以上,某些示范性学校微机室有3-5间,硬件设施水平较高。在这些学校中已经实现校园网络化,能利用各类办公软件进行办公,并且学校还堆积有不少数量的陈旧或坏的机器。在3所乡镇中小学校中,有1-2间微机室,硬件设施水平一般,机房及主要办公室能连接网络。在4所农村中小学校中,有3所学校有1间微机室,但机器比较陈旧,有1所学校学生表示没有进过专门的微机室。
1.2 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力量情况
在市县级中小学校,一般配备有1-3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且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本、专科人员,能进行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及日常的软硬件维护工作。在乡镇中小学校中,有0-1名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有的为计算机专业人员,有的为非专业人员,由其他学科教师自学转型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于大都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管理及维护工作较难及时跟进。在农村中小学校,几乎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课程都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维修维护工作基本无法开展。
1.3信息技术课程开课情况及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在市县级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基本能按照大纲要求一周开设两个课时,由于有专职教师,他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较好,学生都能按部就班的进行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在乡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一般每周开设1-2课时,这些学校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学生进机房往往停留在简单的打字,画图,玩游戏。且由于机器数量本身不够,再加上维修维护工作跟不上,往往出现2-3名学生共用一台机器的局面。在农村中小学,即使勉强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学生们也只能纸上谈兵,学生表示学校的机房基本拿来当摆设,有的是已经坏旧无法使用,有的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学校怕损坏干脆不对学生开放。
2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存在的制约因素
2.1 资源分布不均
从调查数据可看出,软硬件资源及师资力量均城乡差距较大。
首先从硬件方面看,在市、县级中小学校软硬件设施除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外还有富余,由于信息化设备大多数都是电子产品,它们更新周期短,折旧费用高,如果得不到充分利用,一般在不到五年左右的时间,整个设备就要被更新换代一次。市县级中小学校因资金较充足,硬件设施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经常更换。而农村中小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远远跟不上教学办公的需要,且无力对设施进行购买更新。
从软件师资方面看,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多数情况下过分追求设备的添置,而忽略了对软件的购置及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经济状况较好的市县级中小学校有1-3位专业的信息技术老师,而农村中小学根本没有专业或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绝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计算机培训,能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的老师还相当有限,他们对这些设备的使用基本上都靠自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相关资源的熟练使用。
2.2 地方政府投入力度不够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会议决定公布后,地方政府教育局虽然开始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所需的硬件设施的建设,但在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充足性上力度远远不够,并且缺少一个建设信息技术设施的中长期计划。
普及信息技术重在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十年规划开始,信息技术设施建设问题主要由各学校自行解决,这使得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校根本无力顾及购买信息技术设施。地方政府教育局尽管将支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建设纳入到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上,在财政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毕竟用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设施的经费投入比例相对比较小,且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滚雪球”式的特点,即一旦开始信息化建设工程,其硬件设备购置,软件花费,系统运行的常规性支持与技术维护,人员培训等费用则源源不断产生,并且由于目前软、硬件更新周期缩短和频率加剧,直接导致信息化成本如滚雪球般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信息化投入显然需要有一个长期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和渠道。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主要依靠“学校自筹”和“主管部门划拨”等方式来获得信息化经费,而这种经费来源既不稳定也不充足,这就直接导致许多中小学校虽然已经开始信息化建设,但由于缺乏后续的培训、技术支持、软件购置以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费用而举步维艰,信息化发展缺乏长期的推动力量。例如,在一些学校中甚至主要依靠向学生收取费用来维持计算机和网络等方面的应用。这些情况充分说明,目前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尚未形成一个可持继性发展的良性机制。
2.3信息化氛围不浓,不够重视
由于信息技术科目不纳入中、高考升学的必考科目,导致中小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营造有利于信息技术推广的氛围不够。信息技术推广是促进信息技术快速普及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非常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效果推广的环境和氛围。尽管有些学校有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但大多是为了整合而整合,没有真正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效率效果最优化,且往往受软硬件设施及信息技术水平的制约,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操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营造浓厚的应用范畴,以应用促发展,提高师生信息化意识,普及必要的操作技能,才能使信息技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3解决策略
如何才能有效的消除城乡中小学校之间存在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数字鸿沟,使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本人认为可以通过如下几点措施来调节:
3.1 进行合理的资源调节,以使设施得到最大化的充分利用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市、县级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旧坏设备堆积的现象,且这些旧坏设备都还存在很大的利用价值。有的仅是坏了电源,有的仅是显像管出了小小的毛病,有的硬盘容量偏小,这些设备在经济相对宽松的市县级学校都被标上报废标记堆积在库房。而就是这些旧坏设备对于农村偏远中小学校来说也是很罕见的,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发动各方面社会力量,成立爱心组织对存在小毛病的旧坏设备进行简单的维修整理,再赠送给设备缺乏的农村中小学校投入二次使用。
对于可能存在一些信息沟通、运输成本等问题,同样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络、社会力量、公益组织等进行协调,各地区可建立专门的信息发布网站,以便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各地可组织成立爱心运输队,爱心维修小组等,以形成一条快捷完整的公益通道。
3.2 加快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巨大的城乡差距一直是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信息技术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农村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身处偏远地区的农村师生无法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巨大好处,针对这一问题,阳江地区己经于近几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实施三下乡献爱心活动,去农村宣教及帮助农村中小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实践研究表明,该活动在己开展的区域产生了巨大的成效,但爱心小组人数有限,信息技术的宣教工作应该是大面积的持久的,因此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动员更多的企事位单位加入自愿组织,进行三下乡帮教活动。扫除还农村中小学地区还存在的众多信息技术盲点,加快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3.3 加强教育信息化氛围
教育信息化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定期举办课件大赛。课件大赛可以在单一的学校内举行,也可以在镇、县、区范围内举行。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教师软件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让教师在做中学、从中获得启发。
第二,频繁举办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比赛。可以在单一学校内举行,也可以在镇、县、区范围内举行。这样教师可以频繁接触与使用多媒体。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课件制作热情,教师有机会把制作的课件实际应用到课程,了解其实际效果;有利于教师对多媒体的熟练掌握,增强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信心;有利于课件与课程的结合,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只有教师与领导看到多媒体应用于课堂的实际效果,才能激发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才能加深相关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4 结束语
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基础本来就相对薄弱,如何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来充分做好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工作,尽可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步伐,是值得大家继续探讨的问题。我们不能坐等经济发达以后再搞信息技术教育,而应该转变观念,寻找发展的突破口,解决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缺乏等长期阻碍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推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同时,在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实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营造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学和教的氛围,以务实的态度、前瞻的眼光稳步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http://www.moe.edu.cn/jyxxh/xxhjiaoyu/01.htm
[2]王锡玲.《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研究》中国传播大学博士论文集,2007
[3](美)吉登斯.《社会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