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的实际需要,由师生共同探研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科目标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互动 合作 主体 主导 能力培养
新课程教材改革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但是,教学资料是死的,需要有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它。这里,笔者就“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弘扬个性,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的实际需要,由师生共同探研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科目标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就本质上说,从属于“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融合于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它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期望学习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在教学互动过程中,通过互动,使课堂洋溢着“善教”和“乐学”的教学氛围。互动就形式而言,使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一讲到底”的过程,让学生动起来,进行面对面的个体性多边活动。就目的而言,在互动学习中解放学生个性,不拘泥于课本的某些知识、结论、固定的框框,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一个问题的认识,由多个学生的互补,达到提高、深化、完美。
课堂的互动,是让学生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前准备,在课堂上引发讨论,开展争论,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互动、学生探求,弘扬学生个性的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对问题的探求,知其意,明其理,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主动输入的积极状态。从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竞争能力
合作学习,是在分析解决教学中主要矛盾入手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合作学习,必须从认识学生主体特点出发,巧妙运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演”进行科学分工,有机结合。互动与合作使个体之间在相互接触、相互的撞击中相互启悟、相交开拓,开启幽闭的心智,激活封存的记忆,唤醒沉睡的潜能。
课堂教学中的面对面互动,着眼于教与学的两个不同侧面。集中在师生的合作和生生的合作。使每个成员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责任,它们具有天然的互补性。“互动”的课堂教学为师生的合作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合作又是互动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环节。互动的课堂教学,处于一个互帮互助、相互支持、积极配合,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情感得到不断的交流融洽,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学生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在帮助理解中完成作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力,有助于互勉、互助、友爱。相互合作有助于教师及时反馈矫正问题,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所存在的差异而导致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通过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树立平等、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指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归纳整理的能力、比较鉴别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客观全面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事物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謂主体,就是要在“互动”的动态教学过程,造就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思维活动,浓厚的探索兴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生机活力,是自主接受知识的主体。
“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因素中,学生是个中心因素,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因素,开展课堂“互动”就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个性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个性特长,遵循差异施教原则,鼓励学生质疑,允许批判,甚至标新立异,给学生有创造的“自由地”,有个性、有标新立异,才会引发创造力。二是在互动中调整师生的角色换位。要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充分表演的平台,把学生推上“主演” 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有被动变主动,启动学生的内因,让他们用内心的体验去学习、去创造,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得以充分释放。三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求答案,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互动的碰撞中,不断地迸发出智慧与思想火花。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学能力
“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恰恰是为教师的教学才能发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譬如,互动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互动教学中的合理启发、正确引导、及时调节、周密组织等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适度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 做到收放自如;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能“于疑难处质疑”、“于无疑处质疑”。要有灵活、拓展、变通等提问形式。要能点拨学生思维向独创性、辩证性、深刻性发展。因而,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做好三备:备教材、备设问、备学生。精心设计好四导:导入互动、导入内容、引导解疑、引导方向。
1.备教材。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资料,选择好教材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教材的情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互动。
2.备设问。问题的设置,是教学内容导入的关键,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要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热情,让学生“喜欢”、乐意。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教给学生质疑和释疑的方法,让学生拨开迷雾,理解知识的真谛,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3.备学生。对课堂的互动,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解答,教学目标的达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心中有数。提炼出带有关键性的东西,组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方向。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完成教学目标的直接保证,“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一言堂”转为师生对话,打破了课堂的枯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磁力效应。它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互动 合作 主体 主导 能力培养
新课程教材改革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但是,教学资料是死的,需要有多种教学方法激活它。这里,笔者就“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弘扬个性,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的实际需要,由师生共同探研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科目标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就本质上说,从属于“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融合于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它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期望学习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在教学互动过程中,通过互动,使课堂洋溢着“善教”和“乐学”的教学氛围。互动就形式而言,使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一讲到底”的过程,让学生动起来,进行面对面的个体性多边活动。就目的而言,在互动学习中解放学生个性,不拘泥于课本的某些知识、结论、固定的框框,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一个问题的认识,由多个学生的互补,达到提高、深化、完美。
课堂的互动,是让学生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前准备,在课堂上引发讨论,开展争论,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互动、学生探求,弘扬学生个性的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对问题的探求,知其意,明其理,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主动输入的积极状态。从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竞争能力
合作学习,是在分析解决教学中主要矛盾入手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合作学习,必须从认识学生主体特点出发,巧妙运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演”进行科学分工,有机结合。互动与合作使个体之间在相互接触、相互的撞击中相互启悟、相交开拓,开启幽闭的心智,激活封存的记忆,唤醒沉睡的潜能。
课堂教学中的面对面互动,着眼于教与学的两个不同侧面。集中在师生的合作和生生的合作。使每个成员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责任,它们具有天然的互补性。“互动”的课堂教学为师生的合作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合作又是互动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环节。互动的课堂教学,处于一个互帮互助、相互支持、积极配合,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情感得到不断的交流融洽,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学生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在帮助理解中完成作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力,有助于互勉、互助、友爱。相互合作有助于教师及时反馈矫正问题,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所存在的差异而导致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通过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树立平等、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指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归纳整理的能力、比较鉴别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客观全面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事物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謂主体,就是要在“互动”的动态教学过程,造就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思维活动,浓厚的探索兴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生机活力,是自主接受知识的主体。
“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因素中,学生是个中心因素,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因素,开展课堂“互动”就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个性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个性特长,遵循差异施教原则,鼓励学生质疑,允许批判,甚至标新立异,给学生有创造的“自由地”,有个性、有标新立异,才会引发创造力。二是在互动中调整师生的角色换位。要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充分表演的平台,把学生推上“主演” 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有被动变主动,启动学生的内因,让他们用内心的体验去学习、去创造,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得以充分释放。三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求答案,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互动的碰撞中,不断地迸发出智慧与思想火花。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学能力
“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恰恰是为教师的教学才能发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譬如,互动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互动教学中的合理启发、正确引导、及时调节、周密组织等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适度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 做到收放自如;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能“于疑难处质疑”、“于无疑处质疑”。要有灵活、拓展、变通等提问形式。要能点拨学生思维向独创性、辩证性、深刻性发展。因而,教师要在课前认真做好三备:备教材、备设问、备学生。精心设计好四导:导入互动、导入内容、引导解疑、引导方向。
1.备教材。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资料,选择好教材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教材的情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互动。
2.备设问。问题的设置,是教学内容导入的关键,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要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热情,让学生“喜欢”、乐意。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教给学生质疑和释疑的方法,让学生拨开迷雾,理解知识的真谛,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3.备学生。对课堂的互动,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解答,教学目标的达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心中有数。提炼出带有关键性的东西,组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方向。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完成教学目标的直接保证,“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一言堂”转为师生对话,打破了课堂的枯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磁力效应。它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