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气象。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独立体验。但是现在一些数学课堂教学中似乎让人觉得数学口味清淡,有些过分追求形式。
新课改文本评价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改的全新理念已得到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它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但是在这种可喜变化的背后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随之出现。今年五月我有幸担任全县数学优质课竞赛的评委。聆听了12节决赛课,下面就这些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个人意见。
一、被淡忘的文本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啊!多媒体课件可以让抽象的知识集体化,可以使深奥的知识简单化。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出现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有的老师一节课的内容全部在课件上,我所听的12节数学公开课中有7节是老师完全没有打开课本。老师一节课只是站在电脑前动自己的手指,孩子们只是盯着大屏幕看,跟着老师设计好的思路走。
多媒体课件完全替代文本,这样老师和学生的实际距离远了心理距离也远了,不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远了,好多的练习题在课本上,读文本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何不让学生打开课本仔细的去读题,安静的去思考?一支粉笔足以解决的问题为何要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对教学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浪费。有的时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是一种误导,比如电子白板可以把老师随手画的不规范的图形规范化,是方便了老师的教学,但是破坏了数学学科的严密性,孩子们是善于模仿的,老师都可以信手拈来如何要求学生尺规作图?
我想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思考本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应用教学媒体?怎么使用教学媒体?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社会怎样进步文本都不该被淡忘。
二、被追捧的喜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是新课改的背景下最流行的一句话。语文课堂上我们能听到的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数学课上我们能听到的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这样一种提法和算法多样化相结合,我们看到的优质课是一节课热热闹闹。似乎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也许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但是在这种看似热闹的背后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实质性的学习很少。喜欢只是一种形式,就像孩子们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玩。但是玩完了各自回家,那个小伙伴会为你负责。作为老师不一样,让学生喜欢只是一种形式,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被格式化的小组合作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样一种思想的倡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时尚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看到的小组合作是这样的:前后两排四个同学坐在一起开始讨论。但是小组内所有的学生都在各自忙活各自的事情,也很少有同学听别人的发言只是自己说自己的根本谈不上合作。还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在讨论什么,只是在那呆坐着。小组选出的代表只是个别优秀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一些不愿意思考的学生就这样浑水摸鱼过了一节课。有时候合作还没有真正的开始,老师的巴掌响起“停止”。这是典型的有合作之名无合作之实。
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小组合作,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讨论。比如有些概念有些约定俗成的说法根本没有必要让学生去讨论。所以我觉得我们必须在课前思考这样的问题:这节课是否有必要合作学习。我们应该如何合作?在合作中应该怎样分工,以便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获得发展。
四、被定格的评价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我们的课上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好!很好!棒!很棒!或者一次又一次响起的掌声。我觉得学生在这样的掌声里学会了虚伪,他们忘记了或者根本没有学会为别人真诚的鼓掌。
所以我总觉得无论是我们的平时的上课还是我们的公开课。我们的评价应该实在一些,具体一些,还有让学生学得真诚一些。让评价确实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教师的教学,让评价为孩子们的发展护航。
县优质课竞赛代表着全县数学教学的前沿,应当为全县的数学教学起到示范作用。听了12节数学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一节课才算一堂优秀的课?一堂真正的好课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是教师通过精心准备的课;二是高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知识技能,生活体验,问题解决的能力有所提高;三是有生成的课,即丰实的课。而不是表演似的完美无缺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对照这些标准我们学校的数学优质课是少了一些常态,缺了一些真实,让公开课真实自然具有示范作用不仅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更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的责任。我们应该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的研读教材,着眼于学生。如果我们的公开课是这样的:我们能看到师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时的真实反映。我们看到老师处理生成时的独特的教学智慧,我们看到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师生的真实体验。我想我们在新课改的路上才可以走的更远一些更稳一些。
新课改文本评价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改的全新理念已得到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它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但是在这种可喜变化的背后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随之出现。今年五月我有幸担任全县数学优质课竞赛的评委。聆听了12节决赛课,下面就这些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个人意见。
一、被淡忘的文本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啊!多媒体课件可以让抽象的知识集体化,可以使深奥的知识简单化。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出现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有的老师一节课的内容全部在课件上,我所听的12节数学公开课中有7节是老师完全没有打开课本。老师一节课只是站在电脑前动自己的手指,孩子们只是盯着大屏幕看,跟着老师设计好的思路走。
多媒体课件完全替代文本,这样老师和学生的实际距离远了心理距离也远了,不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远了,好多的练习题在课本上,读文本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何不让学生打开课本仔细的去读题,安静的去思考?一支粉笔足以解决的问题为何要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对教学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浪费。有的时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是一种误导,比如电子白板可以把老师随手画的不规范的图形规范化,是方便了老师的教学,但是破坏了数学学科的严密性,孩子们是善于模仿的,老师都可以信手拈来如何要求学生尺规作图?
我想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思考本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应用教学媒体?怎么使用教学媒体?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社会怎样进步文本都不该被淡忘。
二、被追捧的喜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是新课改的背景下最流行的一句话。语文课堂上我们能听到的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数学课上我们能听到的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这样一种提法和算法多样化相结合,我们看到的优质课是一节课热热闹闹。似乎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也许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但是在这种看似热闹的背后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实质性的学习很少。喜欢只是一种形式,就像孩子们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玩。但是玩完了各自回家,那个小伙伴会为你负责。作为老师不一样,让学生喜欢只是一种形式,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被格式化的小组合作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样一种思想的倡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时尚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看到的小组合作是这样的:前后两排四个同学坐在一起开始讨论。但是小组内所有的学生都在各自忙活各自的事情,也很少有同学听别人的发言只是自己说自己的根本谈不上合作。还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在讨论什么,只是在那呆坐着。小组选出的代表只是个别优秀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一些不愿意思考的学生就这样浑水摸鱼过了一节课。有时候合作还没有真正的开始,老师的巴掌响起“停止”。这是典型的有合作之名无合作之实。
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小组合作,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讨论。比如有些概念有些约定俗成的说法根本没有必要让学生去讨论。所以我觉得我们必须在课前思考这样的问题:这节课是否有必要合作学习。我们应该如何合作?在合作中应该怎样分工,以便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获得发展。
四、被定格的评价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我们的课上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好!很好!棒!很棒!或者一次又一次响起的掌声。我觉得学生在这样的掌声里学会了虚伪,他们忘记了或者根本没有学会为别人真诚的鼓掌。
所以我总觉得无论是我们的平时的上课还是我们的公开课。我们的评价应该实在一些,具体一些,还有让学生学得真诚一些。让评价确实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教师的教学,让评价为孩子们的发展护航。
县优质课竞赛代表着全县数学教学的前沿,应当为全县的数学教学起到示范作用。听了12节数学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一节课才算一堂优秀的课?一堂真正的好课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是教师通过精心准备的课;二是高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知识技能,生活体验,问题解决的能力有所提高;三是有生成的课,即丰实的课。而不是表演似的完美无缺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对照这些标准我们学校的数学优质课是少了一些常态,缺了一些真实,让公开课真实自然具有示范作用不仅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更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的责任。我们应该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的研读教材,着眼于学生。如果我们的公开课是这样的:我们能看到师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时的真实反映。我们看到老师处理生成时的独特的教学智慧,我们看到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师生的真实体验。我想我们在新课改的路上才可以走的更远一些更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