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新闻传播和传统文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在当下传统文艺和传统艺术如何生存不得不深思。新媒体下传统文艺走向灭亡还是不断地完善自己重新崛起。正是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一些艺术的消亡带来了另一些艺术的兴起。
关键词:新媒体;媒体结构;传统媒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4
媒体在当代信息科技的推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这对文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艺是在信息的挑战下顽强生存还是偏离自己的实际轨道迎合媒体,是每个文艺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对艺术原理的读后的一点感触。
近几年,在生存空间受到强烈挤压的现实下,传统媒体积极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新兴应用服务模式层出不穷,以开心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服务荣为“新贵”风靡全国。新媒体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催生新的传播形态。那么,社交网络的传播特点是什么?传统媒体与之互动可能产生什么样新的传播态势?通过探析国内最权威的新闻机构和新锐媒介的联姻,可以看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步迈向深度合作【1】。艺术是一种使人无法捉摸的东西,因此艺术是否在这个“当下”能够凸显出其真正的价值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理解未来电视的关键,是不再把电视当电视看。从比特的角度来思考电视才能给它带来最大收益。”【2】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艺如何生存提出了指导意义。《艺术原理新论》给了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艺术必将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下去。作者在该书中不断反问自己,到底何为艺术,试图沿着艺术理论的发展路线来重构自己的艺术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归纳为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在字里行间中,我看到了作者优美的语句阐述着一个个深奥隐晦的道理,通过引用各个名家的论断来逐渐论证自己的观点,严谨缜密又不乏美妙的语句。我被这本散布理性和美的书深深的吸引了。
在该书开始时,作者在回顾艺术理论将整个艺术理论体系分为模仿论,表现论以及形式论。这种分法恰当的将艺术理论进行了分类。模仿论诞生于古希腊,完成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指模仿与世间万物,通过的周围事物的模仿来展现给人们。这就放弃了作者本人在艺术中的主观思想,仅仅表现为世间万物的再现。而表现论则开始强调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具有作者情感的表现。模仿和表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仅仅对事物的模仿是不能很好的表现出艺术价值,只有表现才能丰富艺术作品的含义。而发展到了形式论,人们又开始认为艺术在于形式上的完美,通过对形式的构建来更普遍的表达作者的思想。在形式上的发展是更加适合艺术欣赏者。只有在形式的成功,才能为人们所接受,才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作者在该书的艺术分类中,简洁明了,抓住了艺术理论的共性,为接下来的分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当下”的大众传媒时代,艺术理论又会呈现出新的特点,而前人的分析为艺术新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大众传媒的时代中,艺术形式的多样和数量的剧增让人们无所适从,充斥了我们的生活。艺术开始变的大众化,人们不禁开始感慨是不是艺术终结了。新媒体对信息技术产业提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如何发展技术和应用,使之更加便利和有效率;新媒体不是只局限在一个行政区域里,而是一定要实现全国范围,甚至全球化覆盖;新媒体不仅是一个单一的产业,而是与电信、移动、技术应用和终端制造等实现跨行业协作;新媒体不再只有音视频内容,而是集成和融合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形态【3】。在《艺术原理新论》中,作者通过对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指出艺术并没有终结。正是因为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一些艺术的消亡带来了另一些艺术的兴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艺术开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担心艺术会不会从此离开人们的生活。但是印刷,照相,电影等传媒手段的产生,给人们又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印刷带来的书本装帧,照相电影带来了各种摄影作品。总之,在人们的生活中,艺术依然存在只是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有所不同。如今艺术开始大众化,但并不能说是艺术的消亡,而是艺术开始贴近人们的生活,开始发挥艺术的真正作用,开始真正体现出艺术的价值。虽然新媒体依靠其在受众、渠道、传播方式上的优势,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其在信息来源上相比传统媒体缺乏权威性、在内容上缺乏深度等仍然成为制约其稳步发展的因素。而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优势也并未丧失,其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经验,都不是网络媒体在短期内可以造就的【4】。
在《艺术原理新论》中,作者还谈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何为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乏美的东西,但是美的东西是不是都是艺术。艺术真正的哲学意义又是什么。读着这本书,沿着作者的思路,我开始逐渐明白艺术的真谛,明白了艺术存在世上的意义,也明白了一个艺术家应该是怎么样的。
作者开始构造了一个立足于现象学的上艺术理论来解释这些问题的,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并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理论,是整本书的重要部分。现象学中的“回到事物本事”的哲学思想很好的贯穿于艺术理论中。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要回到事物的本身上来,但这并不是回到客观的事物上,而是回到作者的认识的事物上,是一种艺术的意向性。正如同在中国的诗歌中所形成的意象,充分的表达了艺术的特性。因此,对于这个世界,艺术家开始有了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和认识它。世界的万物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充满感情的,在不断运动的。随着艺术家感情的变化,世界投射到作家的意境中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艺术创作的开始。不同的艺术家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艺术也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有时会从世界中抽象出某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但是最终我们仍要回到事物的本事上来,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现给观众,引起人们的内心的共鸣及引导人们的欣赏,而这些正是艺术的真正的含义,能够体现出艺术的价值。
读完《艺术原理新论》,我开始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分析逻辑脉络。很多过去所学的知识慢慢凝聚起来,让我明白了艺术的本质以及如何创造出优秀的艺术品。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值得一读。很多该书的思想值得好好品味,对我以后的艺术创造之路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试论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交互融》刘恕科技日报社
【2】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
【3】张大钟:《上海文广的数字新媒体实践与创新》,第二届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2006
【4】杨树弘.新媒体及其发展战略路径.新闻导刊2008???
关键词:新媒体;媒体结构;传统媒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4
媒体在当代信息科技的推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这对文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艺是在信息的挑战下顽强生存还是偏离自己的实际轨道迎合媒体,是每个文艺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对艺术原理的读后的一点感触。
近几年,在生存空间受到强烈挤压的现实下,传统媒体积极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新兴应用服务模式层出不穷,以开心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服务荣为“新贵”风靡全国。新媒体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催生新的传播形态。那么,社交网络的传播特点是什么?传统媒体与之互动可能产生什么样新的传播态势?通过探析国内最权威的新闻机构和新锐媒介的联姻,可以看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步迈向深度合作【1】。艺术是一种使人无法捉摸的东西,因此艺术是否在这个“当下”能够凸显出其真正的价值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理解未来电视的关键,是不再把电视当电视看。从比特的角度来思考电视才能给它带来最大收益。”【2】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艺如何生存提出了指导意义。《艺术原理新论》给了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艺术必将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下去。作者在该书中不断反问自己,到底何为艺术,试图沿着艺术理论的发展路线来重构自己的艺术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归纳为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在字里行间中,我看到了作者优美的语句阐述着一个个深奥隐晦的道理,通过引用各个名家的论断来逐渐论证自己的观点,严谨缜密又不乏美妙的语句。我被这本散布理性和美的书深深的吸引了。
在该书开始时,作者在回顾艺术理论将整个艺术理论体系分为模仿论,表现论以及形式论。这种分法恰当的将艺术理论进行了分类。模仿论诞生于古希腊,完成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指模仿与世间万物,通过的周围事物的模仿来展现给人们。这就放弃了作者本人在艺术中的主观思想,仅仅表现为世间万物的再现。而表现论则开始强调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具有作者情感的表现。模仿和表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仅仅对事物的模仿是不能很好的表现出艺术价值,只有表现才能丰富艺术作品的含义。而发展到了形式论,人们又开始认为艺术在于形式上的完美,通过对形式的构建来更普遍的表达作者的思想。在形式上的发展是更加适合艺术欣赏者。只有在形式的成功,才能为人们所接受,才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作者在该书的艺术分类中,简洁明了,抓住了艺术理论的共性,为接下来的分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当下”的大众传媒时代,艺术理论又会呈现出新的特点,而前人的分析为艺术新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大众传媒的时代中,艺术形式的多样和数量的剧增让人们无所适从,充斥了我们的生活。艺术开始变的大众化,人们不禁开始感慨是不是艺术终结了。新媒体对信息技术产业提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如何发展技术和应用,使之更加便利和有效率;新媒体不是只局限在一个行政区域里,而是一定要实现全国范围,甚至全球化覆盖;新媒体不仅是一个单一的产业,而是与电信、移动、技术应用和终端制造等实现跨行业协作;新媒体不再只有音视频内容,而是集成和融合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形态【3】。在《艺术原理新论》中,作者通过对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指出艺术并没有终结。正是因为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一些艺术的消亡带来了另一些艺术的兴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艺术开始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担心艺术会不会从此离开人们的生活。但是印刷,照相,电影等传媒手段的产生,给人们又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印刷带来的书本装帧,照相电影带来了各种摄影作品。总之,在人们的生活中,艺术依然存在只是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有所不同。如今艺术开始大众化,但并不能说是艺术的消亡,而是艺术开始贴近人们的生活,开始发挥艺术的真正作用,开始真正体现出艺术的价值。虽然新媒体依靠其在受众、渠道、传播方式上的优势,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其在信息来源上相比传统媒体缺乏权威性、在内容上缺乏深度等仍然成为制约其稳步发展的因素。而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优势也并未丧失,其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经验,都不是网络媒体在短期内可以造就的【4】。
在《艺术原理新论》中,作者还谈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何为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乏美的东西,但是美的东西是不是都是艺术。艺术真正的哲学意义又是什么。读着这本书,沿着作者的思路,我开始逐渐明白艺术的真谛,明白了艺术存在世上的意义,也明白了一个艺术家应该是怎么样的。
作者开始构造了一个立足于现象学的上艺术理论来解释这些问题的,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并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理论,是整本书的重要部分。现象学中的“回到事物本事”的哲学思想很好的贯穿于艺术理论中。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要回到事物的本身上来,但这并不是回到客观的事物上,而是回到作者的认识的事物上,是一种艺术的意向性。正如同在中国的诗歌中所形成的意象,充分的表达了艺术的特性。因此,对于这个世界,艺术家开始有了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和认识它。世界的万物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充满感情的,在不断运动的。随着艺术家感情的变化,世界投射到作家的意境中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艺术创作的开始。不同的艺术家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艺术也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有时会从世界中抽象出某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但是最终我们仍要回到事物的本事上来,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现给观众,引起人们的内心的共鸣及引导人们的欣赏,而这些正是艺术的真正的含义,能够体现出艺术的价值。
读完《艺术原理新论》,我开始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分析逻辑脉络。很多过去所学的知识慢慢凝聚起来,让我明白了艺术的本质以及如何创造出优秀的艺术品。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值得一读。很多该书的思想值得好好品味,对我以后的艺术创造之路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试论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交互融》刘恕科技日报社
【2】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
【3】张大钟:《上海文广的数字新媒体实践与创新》,第二届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2006
【4】杨树弘.新媒体及其发展战略路径.新闻导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