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建构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 整合教学实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建构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让学生亲耳所闻、亲眼所睹,亲身所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教学实
效,从根本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充分利用多种电教媒体去进行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 “圆的认识”一节时,利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的是自行车、手推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再将它们的轮子换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这样学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连连摆头,而且感到非常不舒服。最后换成椭圆形的,同学们都说:“也不行,没法坐。” 这时教师趁机导入新课,接着说:“为什么圆的轮子就行呢?而其他形状的都不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句话,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达到高潮,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环节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入新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拍手游戏“分苹果”,在复习旧知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在学生无法拍手时,教师激疑,不够一个的数该怎样表示呢?很巧妙地把学生由整数引到分数。通过课件演示,强调只有平均分的数,才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2、展示过程,培养能力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掌握知识的能力。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可利用CAI课件良好的过程演示性将所涉及到的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表述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例如,在教学“圆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时,可以用CAI课件来演示:先在电脑上出示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一周后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球在屏幕上走过一圈,留下了一条红颜色的轨迹,然后再放慢速度重新演示一遍。这样学生对圆的形成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并且为圆各部分的名称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感性铺垫。利用电脑进行学具操作,能将不易使全体学生看清的只能在水平面上进行的操作过程,转化为在垂面屏幕上放大影像的动作过程,提高了可见度,清晰地显示了学习过程,学生感觉新颖,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动手又动脑,学得主动而愉悦。
3、化静为动,引导内化
传统的教学,向学生展示的都是孤立的静止的概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化静为动,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形成。例如,教学在同一圆里的半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这个知识点时,利用CAI演示一条半径(直径)绕着圆心旋转一周,让学生直观感知到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直径),每条半径(直径)都相等;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清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
4、示范演示,化难为易
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形象化的画面,可以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学生对“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等概念较难理解。针对这个难点,在授课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对学生进行动态的例题教学,创设视听情景,使图象产生化静为动的效果,将整个操作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学生很快理解了“相向而行“等概念的含义。由于难点的突破,有关的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而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5、观察操作、启发思维
根据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学时要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知识的迁移。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CAI课件展示 -- (1)拼: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高÷2计算。(2)割拼:把梯形沿两腰的中点割,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上底+下底)×(h÷2)。(3)剪、移、拼:把梯形沿一个顶点至这个顶点所对腰的中点剪开,然后旋转,移动,拼成一个三角形,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可以用(上底+下底)×高÷2。在电脑屏幕上割、剪、移、拼,把这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空间,思维得到启发,学生在感受、体验、探索中学习知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并营造了创新的氛围。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的整合,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实践证明,数学课中巧妙适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起到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目的。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教程青海省电化教育馆 编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联通:810100青海省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 整合教学实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建构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让学生亲耳所闻、亲眼所睹,亲身所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教学实
效,从根本上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充分利用多种电教媒体去进行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 “圆的认识”一节时,利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的是自行车、手推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再将它们的轮子换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这样学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连连摆头,而且感到非常不舒服。最后换成椭圆形的,同学们都说:“也不行,没法坐。” 这时教师趁机导入新课,接着说:“为什么圆的轮子就行呢?而其他形状的都不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句话,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达到高潮,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环节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入新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拍手游戏“分苹果”,在复习旧知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在学生无法拍手时,教师激疑,不够一个的数该怎样表示呢?很巧妙地把学生由整数引到分数。通过课件演示,强调只有平均分的数,才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2、展示过程,培养能力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掌握知识的能力。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可利用CAI课件良好的过程演示性将所涉及到的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表述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例如,在教学“圆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时,可以用CAI课件来演示:先在电脑上出示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一周后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球在屏幕上走过一圈,留下了一条红颜色的轨迹,然后再放慢速度重新演示一遍。这样学生对圆的形成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并且为圆各部分的名称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感性铺垫。利用电脑进行学具操作,能将不易使全体学生看清的只能在水平面上进行的操作过程,转化为在垂面屏幕上放大影像的动作过程,提高了可见度,清晰地显示了学习过程,学生感觉新颖,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动手又动脑,学得主动而愉悦。
3、化静为动,引导内化
传统的教学,向学生展示的都是孤立的静止的概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化静为动,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形成。例如,教学在同一圆里的半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这个知识点时,利用CAI演示一条半径(直径)绕着圆心旋转一周,让学生直观感知到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直径),每条半径(直径)都相等;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清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
4、示范演示,化难为易
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形象化的画面,可以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学生对“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等概念较难理解。针对这个难点,在授课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对学生进行动态的例题教学,创设视听情景,使图象产生化静为动的效果,将整个操作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学生很快理解了“相向而行“等概念的含义。由于难点的突破,有关的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而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5、观察操作、启发思维
根据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学时要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知识的迁移。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CAI课件展示 -- (1)拼: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高÷2计算。(2)割拼:把梯形沿两腰的中点割,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上底+下底)×(h÷2)。(3)剪、移、拼:把梯形沿一个顶点至这个顶点所对腰的中点剪开,然后旋转,移动,拼成一个三角形,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可以用(上底+下底)×高÷2。在电脑屏幕上割、剪、移、拼,把这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空间,思维得到启发,学生在感受、体验、探索中学习知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并营造了创新的氛围。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的整合,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实践证明,数学课中巧妙适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起到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目的。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教程青海省电化教育馆 编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联通:810100青海省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