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学术类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g912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乡土中国》一书与2020年版中职语文新课标要求高度契合。但由于本书有较强的学术性,学生阅读有困难,现从构建阅读环境、读活学术概念、专题深度研读等方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术类文本阅读。
  关键词 乡土中国 整本书阅读 学术类著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23
  On the Effective Ways of Whole Academic Book Read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Taking "local China" as an example
  YANG Yu
  (Guangzhou Judicial Vocational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Local China"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in 2020. However, due to the strong academic nature of this book, students have difficulties in reading. This paper aims to help students to read meaningful academic text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ng reading environment, activating academic concepts, and in-depth study of special topics.
  Keywords local China; the whole book reading; academic books
  1 中職学生为什么要读《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作为一部社会学著作,是费孝通先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用先生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着力于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问题的。为何要让中职学生阅读《乡土中国》这一本书,主要有几点原因:
  一是《乡土中国》与2020年版中职语文新课标要求非常契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学术类著作的阅读经验,形成相应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思考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乡土中国》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言理解与运用是四大核心素养中的基础素养。作为学术著作,作者的字里行间却弥漫着诗意,整本书语言轻快活泼、娓娓道来,全无沉闷枯燥之感。此外,《乡土中国》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议论文写作学习不可多得的范例。书中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将议论文写作的思维流程和章法清晰地呈现出来,给师生以丰富的启发。
  《文字下乡》作为一篇经典的驳论文,作者首先“树靶子”——有人说乡下人“愚”。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乡下人其实“不愚”。接着,他明确了“愚”的含义(“愚”是智力上的不足),然后运用丰富的材料驳斥乡下人“愚”的观点。
  三是阅读《乡土中国》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悌”“仁义礼智信”“忠义廉耻”等观念深入人心。在《乡土中国》一书中,作者引用了《论语》《孟子》《礼记》《大学》等传统文化典籍中的语句,让这些经典文句有机融入著述之中,使这部书洋溢着文化的魅力。
  四是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有助于认识中国国情和民族特点。当我们阅读《乡土中国》后,再来审视我们身边人和事,你会发现,我们身上的品质、习惯、特点都可以在《乡土中国》中找到依据。中职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对国家、社会、人类的各种有趣问题抱有极大的兴趣,也乐意运用知识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指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不能就书论书,而是要引导他们运用书中的概念去解释我们身边的现象,解决现实的问题。
  2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困境
  中职学生在《乡土中国》之前接触的阅读材料多是小说、戏剧,较少接触学术类著作。本书作为大学课堂的讲稿,里面环环相扣的说理以及概念的解释与陈述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未免显得枯燥乏味。根据笔者的实践,对中职学生进行学术类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往往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学生对缺少曲折情节和人物的学术著作缺少兴趣,不知道如何阅读这类著作,亟须教师对此类书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此外,对于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生来说,书中所列举的《论语》《孟子》的原文以及西方阿波罗和浮士德两种文化模式等概念理解起来很有难度,如果把整书阅读和理解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处理,阅读效果较差。
  二是书中的一些内容和概念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对着“死”的知识找不到阅读的意义,无法生成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学会阅读,就要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投射到阅读中去,将文本内容与我们的人生经验发生联系。所以,怎样把本书的概念与思想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让学生生成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呢?
  解决上述困难,笔者做了一些探索。   3 学生互助,构建全员阅读的环境
  整本书的阅读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教师不能用“讲”替代学生“读”,如何促成学生自觉自主地阅读呢?笔者认为,学生同伴互助就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集体教学中学生互助的优势,大大提升整本书阅读效果的方法。整本书阅读中的“同伴学习”意味着指导者从单一的教师,泛化为人人皆可是指导者,时时处处可指导。在实际操作中,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阅读互助活动:一是小老师领读制;二是全员共读制。
  中职学生阅读自觉性相对较差,为了实现“全员阅读”和“通读全文”的学习目标,笔者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成立读书小组,每组4-6个人,每个小组选一到两名语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整本书阅读的“小老师”。
  同时,笔者将每天早上30分钟的早读课设置为“共读时间”。《乡土中国》概念较多,有阅读难度,但是全书只有十四个章节,每个章节篇幅较短,全组同学将用两次早读课在“阅读小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粗读、细读、填写阅读记录单的任务。
  第一个早读课,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一个篇章的阅读,并运用浏览、圈画、圈点标注等阅读方法标记出每章的重点概念和语句,圈画出有疑问的地方。随后,让学生填写阅读记录单(如表1)的前四项,这可以锻炼他们寻找关键词,提炼文句、抓住重点的能力,避免阅读的时候走马观花。
  早读课后,每组的“小老师”检查组员阅读和填写的情况,对阅读能力较弱,对阅读方法掌握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辅导,并搜集组内同学最感兴趣或者最困惑的问题,查阅资料。
  表1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记录单
  第二节早读课用于小组讨论,展示讨论成果。“小老师”们尝试回答组员的问题,将查阅的资料分享给组员,并组织大家通过讨论确定本章的核心概念,完成记录单第5和第6项的填写。为了强化共读的效果,教师可以开展课堂10分钟共读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用自己的话阐释该篇章的核心概念,并用生活中的事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
  在当前以班集体教学为基本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学生之间的“同伴学习”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资源。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成为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者,学生之间的研讨交流既可以成为学习资源,也可以形成更为浓厚的读书氛围,这种氛围将更有利于调动中职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 互文比读,将《乡土中国》读活
  读懂《乡土中国》的一大表现就是能够用书中的事与理来解释现象。互文比读,就是用《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和论述来解释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以往学生在学习《少年闰土》后,分析闰土为什么喊童年的玩伴“我”为“老爷”的原因,学生总会不约而同地说出“封建等级思想”。封建等级思想是什么?为何封建等级思想影响国人的时间长达千年之久?学生大多就解释不清楚了。阅读《乡土中国》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学生以往学习和阅读过的文章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乡土中国》的第四章提出了本书最重要的概念“差序格局”,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尊卑、长幼都是这种次序的体现。尊卑长幼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做的事情。此外,第八章《礼治秩序》中又解释了为什么有尊卑之分的“礼”可以在乡土社会存续如此之久。因为在乡土社会,它的秩序是靠“礼”来维持的。“礼”对闰土长期的教化使得等级思想已内化为他的行为准则,这才造成了他麻木的精神意识。
  又如,在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因为砖窑破产困顿一年之后,突然又有了崛起的机会,但在贷款后还缺一千元。孙玉厚听说了儿子的情况,准备将二儿子孙少平为他修建窑洞的钱先给孙少安用。但这封写给二儿子说明情况的书信,孙玉厚却没有像往常那样让自己的弟弟孙玉亭来写,因为他知道孙少安还欠弟弟孙玉亭家工钱,要是孙玉亭知道少安手头有了钱,说不定就会向孙少安讨债去。
  在儿子与弟弟之间,孙玉厚老汉毫不犹豫地倒向了儿子,就我们而言,很多人都会觉得正很正常,肯定是自己的儿子最亲近啊。这是为什么呢?读过《乡土中国》之后,学生们豁然开朗,对孙老汉的行为有了自己的思考,以下是一个小组的发言稿:
  费孝通先生对“差序格局”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以这个石头(这个人)为中心点,形成的水波的远近就标示着社会关系的亲疏。对孙玉厚老汉来说,他就是那个中心点,从他自身拓展开去,最亲近的自然是自己的儿子孙少安,而作为弟弟的孙玉亭虽然也是亲人,但无法和儿子相提并论。孙玉厚偏心儿子的想法就是一种“差序格局”的表现。
  5 专题研读,构建深度阅读
  作为司法类学校的教师,为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引导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联系专业学习,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和学生们一起选取了“乡土社会的礼与法”作为专题研读的内容,设计了以下三个任务:
  任务一:对比核心概念,明确“法”“礼”差别。
  带着问题再次阅读《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等篇章,让学生搜索书中有关“礼与法”的论述,分析归纳出“礼治”和“法治”的特点(表2)。
  学生总结出:“礼治”的前提是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礼无须外在权力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感,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治”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长期教化把外在规则化为内在习惯。
  “法治”用以维持规范的力量是国家权力和政治权利,它的目的是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安全。法治有它的优越性:法律是非对错的标准非常清晰,具有普适性;法律可约束每个人和每个团体的行为;法律不随时间或者具体的情况而改变,保证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任务二:寻找论据,验证观点。
  找出课内课外有关“无讼”的例子,并说明它们作为论证材料,可以论证什么观点?
  学生搜集的案例有:《祝福》里的祥林嫂遭遇人身买卖却从没有想到求助于司法;《孔乙己》中,司法力量没有介入孔乙己的盗窃案,孔乙己被丁举人用私刑“吊起来打”;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秋菊在一家人受到伤害后,因为要说法,到了公安局进行调解。村民们对她的行为都持反对意见,甚至对她冷嘲热讽;《白鹿原》里的族人赌博、吸食鸦片烟。白嘉轩召集全体族人,聚集在祠堂,依族规对涉事者用干枣刺刷子抽打双手,并且强迫涉事人把手伸入滚水中进行惩罚。以上的案例都可以说明:“无讼”是建立在對礼的主动服膺基础上的,对教化的高度重视,使得乡土社会对打官司有着排斥心理。“礼治”是构建“无讼”社会的基石。   任务三:运用专业知识,从知到用。
  现年80岁的王老太太在20世纪40年代初嫁给蔡某,婚后与蔡某及其前妻留下的两个年幼的孩子共同生活,王老太太像照顾自己的亲生孩子般养育两个孩子,供他们上学,帮助他们成家立业,把一生的心血和积蓄都用在子女身上。然而,蔡某在1999年去世后,小儿子蔡龙(化名)便背地里将蔡某和王老太太共有的房改房的产权变更到自己名下,蔡龙的妻子也常常因家庭琐事与王老太太争执,谩骂之语不堪入耳。王老太太忍无可忍,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此后,王老太太在好心人的指点下到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如果你是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请你为解决这一赡养纠纷写一份调解方案。
  各小组通过讨论,完成了调解方案的撰写,这里截取一个片段:本案涉及中国传统孝道,孝的基本含义就是“善事父母”。在调解的过程中要用“事之以禮”“养亲敬亲”“色难”等孝道文化来教育当事人,使当事人将这些要义内化于心。
  我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子女在经济上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应尊敬、关心和照顾。所以,我们在调解的时候也要依法调解,赡养费的支付、房产的归属都要依据法律,规范执行。
  但我们认为,只依靠法律,没有内心的认同,很难取得现实的成效;只依靠道德教化的能力,可能于法律的公平规范有所偏颇,因为,要解决上诉问题,必须(下转第84页)(上接第70页)要礼治和法治相结合。
  这个任务既让学生运用了《乡土中国》的“礼治”“法治”的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一次活学活用。法律专业学生借此进一步理解了“法与礼”“法与情”的关系,促进他们深入思考当今社会如何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
  6 结语
  《乡土中国》对中职学生来说虽有不少的阅读困难,但是采用学生互助、全员阅读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坚持阅读;让学生在真实或者拟真的任务情境中学习学术类论著,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创设有意义的阅读环境,可以把书读活,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思考、有见地、有担当的青年。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 罗蓓.《乡土中国》激趣式研读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09).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各种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遵守社会道德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努力地铸造自己高尚的人格,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采用科学的、正确的德育方法,从而达到良好的初中德育效果。  关键词:初中德育;策略;开展措施  
期刊
摘要:体育特长生是高中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学习与训练的双重压力。探索当前高中体育特长生短板及成因,反思体育特长生训练方式的不足并创新培养路径,对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及教育工作水平有重要参照价值。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  体育特长生作为一个在思想、文化和学习等方面不同于普通学生的特殊群体,抓好其学习与训练,培养其专长和技能,搞好管理和服务,对当前使体育特长生的成才几率最大化、成才质量最
期刊
摘要:德育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较高尚品质的标准,高中处于一个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学生们的德育应该是教育的重点,德育教育在学生身上好好地体现出来,以后会反映在家庭与工作中,形成一种知荣辱、讲正道的好风气。  关键词:高中管理;积极向上;德育教育  现在的高中生在学习当中会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对自己的德育造成一些影响,或许是好的影响,或许是坏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俗语说得很有道理,高中生在学习当
期刊
摘要:有一种美,不是很光芒耀眼,却平凡中又那么伟大,小学教师便是最美人间诗。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同学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不能仅仅充当教书,要育人,要教书的同时培育每位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把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过程看作是与同学们联合创作经验的过程。  关键词:匠心坚守;言传身教;正人先正己;为人师表  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是培养合格人
期刊
摘 要 以“财务管理”课程为切入点,研究PBL在我国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机制,作为实现教学过程内涵建设的重要创新突破口。以此期望探索出符合国情的PBL教学模式构架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落实高校人才培养功能,从而实现教学过程内涵建设的目标,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财务管理 PBL教学模式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语言与人交往,沟通思想,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以及我国政治,经济等的迅速发展,英语的交际功能显得尤为突出,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就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在农村,英语教学相对滞后,不但生源相对薄弱,家庭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导致英语教学成绩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这正是目
期刊
摘要:我们的教育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幼儿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水平和成长轨迹,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发展水平。《指南》中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孩子自身的发展契机,赏识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特别;爱;信任;鼓励;尊重;因人施教  幼儿教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学生们虽然生理发展相对成熟一些,他们对待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是特别强,对事物的感受能力也需要提升。情感教育是教师结合教育教学需求,在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变化,塑造新的品质的过程,这样能夠促使学生智力更好地发展,使得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得情感教育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除了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所以,家庭教育多学生的影响极为重大。基于此,本文就首先谈谈小学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而后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家庭教育;作用;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每个人一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
期刊
摘要: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老师开展了新的一轮教学尝试—线上教学。这种线上的教学模式,特别是线上作业的布置和反馈,给我们提供了新的作业完成、布置、批改的途径。而且自20世纪90年代后,网络快速普及,到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概念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同时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着。我们的学生也不再是手机、网络的“移民者”,而是网络时代的“原著民”。学生早已不满足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