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三六年,一面以“民族魂”命名的旗帜覆盖到鲁迅的遗体上。至此,作为文学家的鲁迅走完了他五十五年的短暂人生。然而鲁迅并没有死,此后的八十年,他一直有声有色地活着,受到世人莫大的膜拜,并一步步走向了神坛。
鲁迅在世的时候就被推崇为英雄,被冠以“文坛盟主”“国民思想导师”“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等名号,毛主席干脆称他是“中国当代的圣人”。于是,在此后的八十年里,鲁迅真成了一个被供在神坛上的没有缺点的“圣人”。他刀枪不入,他无坚不摧,他拥有钢筋铁骨,他长着火眼金睛,他有神的智慧、圣贤的品德,他带着一颗救国救民的心出生,像掷匕首投枪一样写作,他是思想的导师,民族的先知……就连他的面貌,也被出版物定格得如此神圣:寸長的头发和隶书“一”字似的短髭,眉宇间凝重的弥漫着硝烟的气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关汉卿说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鲁迅,一个时代的圣人,一个时代的变形金刚,在烈火中出生,在鲜花中永生。
作为圣人的鲁迅,充分诠释了“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在中国,每到政局板荡、民生艰难的关头,民众总渴望有一个英雄横空出世,解天下于倒悬。而鲁迅恰好赶上这样一个时代,再加上他本人的确有睿智的文笔和高尚的品德,于是他自然被时代寄托了济世救民的希望,被官方和其他文人联手打造成一个文化英雄,被民众当做圣人供上神坛顶礼膜拜。
可是,这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有爱国情怀的作家,一个不愿愚昧麻木的思考者。他也有缺点,也有喜怒哀乐,也有自己办不到的事情。他会为了顾忌老母的身体和朱安的名声而举行婚礼,也会勇敢追求孺慕自己的许广平,他会因朋友被害而悲痛愤懑,也会因一个幽默的玩笑与朋友大笑不止……真实的鲁迅是平凡的鲁迅、可爱的鲁迅,真实的鲁迅已逝,活着的其实是人们臆造的偶像。
鲁迅的操守的确很高洁,鲁迅的思想的确很深邃,而且毋庸置疑,鲁迅应该也值得我们尊敬并纪念。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鲁迅是个人的前提下,他的智慧是靠勤奋增长的,他的人格是一步步不断完善的,这完全是一个普通青年蜕变成伟大作家的过程。正如鲁迅所说:“即使是天才,生下来时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而如今的我们自欺欺人地纪念臆造出的圣人,岂非与原意背道而驰?
鲁迅去世后的八十年,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然而对鲁迅的膜拜没有变,并且他愈加完美。可是时代毕竟变了,今天的中国也没有处在倒悬之中,唯物主义者的鲁迅自己也绝不愿意被奉为中国文化的一尊神。去掉鲁迅身上炫目的光环,抛弃对鲁迅狂热盲目的臆想,还原鲁迅这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是对鲁迅本人的尊重,也是对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后代负责。
否则,再过八十年,当我们的子孙读到鲁迅,可能会惊叹:“此神只应天上有,人间哪里能得寻?”并且由此怀疑这个人的真实性。而如若鲁迅知道了自己的待遇,也许会恨恨地说:“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做个小公务员,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
学校:湖北襄阳市第四中学
导师:佚 名
鲁迅在世的时候就被推崇为英雄,被冠以“文坛盟主”“国民思想导师”“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等名号,毛主席干脆称他是“中国当代的圣人”。于是,在此后的八十年里,鲁迅真成了一个被供在神坛上的没有缺点的“圣人”。他刀枪不入,他无坚不摧,他拥有钢筋铁骨,他长着火眼金睛,他有神的智慧、圣贤的品德,他带着一颗救国救民的心出生,像掷匕首投枪一样写作,他是思想的导师,民族的先知……就连他的面貌,也被出版物定格得如此神圣:寸長的头发和隶书“一”字似的短髭,眉宇间凝重的弥漫着硝烟的气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关汉卿说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鲁迅,一个时代的圣人,一个时代的变形金刚,在烈火中出生,在鲜花中永生。
作为圣人的鲁迅,充分诠释了“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在中国,每到政局板荡、民生艰难的关头,民众总渴望有一个英雄横空出世,解天下于倒悬。而鲁迅恰好赶上这样一个时代,再加上他本人的确有睿智的文笔和高尚的品德,于是他自然被时代寄托了济世救民的希望,被官方和其他文人联手打造成一个文化英雄,被民众当做圣人供上神坛顶礼膜拜。
可是,这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有爱国情怀的作家,一个不愿愚昧麻木的思考者。他也有缺点,也有喜怒哀乐,也有自己办不到的事情。他会为了顾忌老母的身体和朱安的名声而举行婚礼,也会勇敢追求孺慕自己的许广平,他会因朋友被害而悲痛愤懑,也会因一个幽默的玩笑与朋友大笑不止……真实的鲁迅是平凡的鲁迅、可爱的鲁迅,真实的鲁迅已逝,活着的其实是人们臆造的偶像。
鲁迅的操守的确很高洁,鲁迅的思想的确很深邃,而且毋庸置疑,鲁迅应该也值得我们尊敬并纪念。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鲁迅是个人的前提下,他的智慧是靠勤奋增长的,他的人格是一步步不断完善的,这完全是一个普通青年蜕变成伟大作家的过程。正如鲁迅所说:“即使是天才,生下来时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而如今的我们自欺欺人地纪念臆造出的圣人,岂非与原意背道而驰?
鲁迅去世后的八十年,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然而对鲁迅的膜拜没有变,并且他愈加完美。可是时代毕竟变了,今天的中国也没有处在倒悬之中,唯物主义者的鲁迅自己也绝不愿意被奉为中国文化的一尊神。去掉鲁迅身上炫目的光环,抛弃对鲁迅狂热盲目的臆想,还原鲁迅这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是对鲁迅本人的尊重,也是对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后代负责。
否则,再过八十年,当我们的子孙读到鲁迅,可能会惊叹:“此神只应天上有,人间哪里能得寻?”并且由此怀疑这个人的真实性。而如若鲁迅知道了自己的待遇,也许会恨恨地说:“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做个小公务员,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
学校:湖北襄阳市第四中学
导师: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