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是陆地与海洋、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及其它工程令入海水沙量显著变化,将对河口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的剧变及河口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以长江口徐六泾以下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以水为载体,研究河口地形冲淤变化对上游的来水来沙变化的响应。 根据实测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长江口的水动力条件及泥沙环境。利用GIS工具建立长江口不同时期的水下数字高程模型,应用河口海岸动力地貌与动力沉积过程的研究方法研究自1842年来河口地形的演变历程,同时计算不同年份间的冲淤量。应用数理统计和水文分析方法,探讨长江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文泥沙过程的影响,预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工程对大通断面的水沙变化的影响情况。分析了由于流域来水来沙的变化所致的长江口水下地形的变化情况,初步预测其未来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域来沙的减少,南支和南港、北港上段整体呈冲刷的状态,江心沙洲缩小,河道主槽容积扩大;随着流域来沙的减少,拦门沙区域涨潮含沙量虽然变化不大,但长历时的流域来沙量的持续减少仍然会使拦门沙区域整体淤积速率下降,将会影响河口的滩涂资源开发利用。随着流域来沙的减少,长江三角洲是否会由淤涨型转为冲刷型仍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