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南支)冲淤变化对流域来水来沙的响应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yuxj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是陆地与海洋、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及其它工程令入海水沙量显著变化,将对河口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的剧变及河口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以长江口徐六泾以下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以水为载体,研究河口地形冲淤变化对上游的来水来沙变化的响应。 根据实测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长江口的水动力条件及泥沙环境。利用GIS工具建立长江口不同时期的水下数字高程模型,应用河口海岸动力地貌与动力沉积过程的研究方法研究自1842年来河口地形的演变历程,同时计算不同年份间的冲淤量。应用数理统计和水文分析方法,探讨长江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文泥沙过程的影响,预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工程对大通断面的水沙变化的影响情况。分析了由于流域来水来沙的变化所致的长江口水下地形的变化情况,初步预测其未来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域来沙的减少,南支和南港、北港上段整体呈冲刷的状态,江心沙洲缩小,河道主槽容积扩大;随着流域来沙的减少,拦门沙区域涨潮含沙量虽然变化不大,但长历时的流域来沙量的持续减少仍然会使拦门沙区域整体淤积速率下降,将会影响河口的滩涂资源开发利用。随着流域来沙的减少,长江三角洲是否会由淤涨型转为冲刷型仍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环形水槽是研究细颗粒泥沙运动的理想实验装置,但传统的取样测沙方法制约了它的推广应用,本文以改变环槽传统测沙技术为出发点,研发完全开放式的实时在线测沙仪器,力求在水槽
滨海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遥感技术是滨海湿地监测的重要手段。高光谱遥感数据具有图谱合一的特点,为遥感影像精细分类提供了可能。卷积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目
学位
阿列克谢耶维奇身上几乎集中了所有不易在大众中流行的特性:小国作家、冷门的非虚构写作领域、平淡的文字,甚至是她生得不算好看的脸……如果不是瑞典学院的垂怜,这个初读极拗口的名字绝不可能进入大众视野。比如,你是念亞历塞维奇还是阿列克茜叶维契?不过无论如何,她实至名归。诺奖给她,也是诺奖的荣幸。  一   阿列克谢耶维奇不是一个正常的写作者,她触碰这个世界的方式与其他执笔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她所从事的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