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继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全国各地的会展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会展空间设计也因此得到大力推广,会展空间的各个组织结构也有了深层次的挖掘。不同于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会展设计中对于展厅功能、造型及休息区域的划分和定位则需要更专业的分析。传统的休息空间仅能满足人们正常休息需要,而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休息空间的创新,可以增添自然体感交互功能,为展厅带来更多的观展者及贸易金额。那么休息空间的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然思维;会展空间;会展设计;体感交互;休息区
【中图分类号】TG802
在当代的会展设计中,人们通常使用最为简单的板材工具为场馆展馆做主要的空间造型及划分,通过艺术手法,将造型、肌理、色彩、灯光、虚拟空间等多个方面融为一体,以达到满足展示的需要。而对于空间的划分中,很自然的划分成展示空间和休息空间,如何做好休息空间的创新,将会是会展空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会展空间中休息区的概念及分类
1.休息,从字面理解,指在部分时间内,从心理和生理上恢复体力和脑力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大脑的放松程度达到峰值,能更好的对事务做出理性化判断,提供这样一种理想场所来满足人们休息需要、信息传递、互联交互等则更为重要。休息区的性质和定位主要划分为商业型和非商业型两种,其都从属于会展空间中的二级空间。
1.1在会展空间中的商业型休息区,主要指在其空间内包含的空间属性不唯一,以附加和绑定两种形式来体现休息空间,在这样的休息空间中,餐饮空间占主导地位。绑定型休息区的存在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所,另一方面,在休息的同时可以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而人们对于其内部的休息形式已形成惯性思维模式。所以,在会展空间中,绑定型的休息区与会展空间的整体展示没有密切的关联性,属于一种独立存在的商业休息空间综合体。
1.2非商业型是相对于商业型而言的,指在公共空间的休息区内不包含商业行为。一般非商业型的休息区会提供足够量的空间及休息器材,以满足大众的使用需要。在会展空间内的非商业型休息区是设计师在前期规划时就预留好的空间,来达到主题化、个性化、人性化、舒适化、展示性和交互性等多功能。
二、会展空间中休息区的设置分类
1.根据会展空间的面积大小及围合程度的不同,设计时将会展空间中休息区划分为两类:
1.1开敞过渡性的休息空间
在会展空间中,场地展馆以并列形式分布于主展厅内部,其相接部分多以走道、公共通道、楼梯为间隔,而这样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用于连接两个独立展厅。而展馆与展馆之间的过渡空间造型、视觉和用途即决定了此展馆的人流量大小,而这样的过渡空间多以開敞式为主,按照人机工程学的定义来看,根据面积大小,去除行人通道部分,剩余的空间可以被安排为开敞过渡性休息空间。开敞过渡性的休息空间是形成空间节奏与连接的关键,将空间的展示性、休息性、流通性、过渡性多方面统一结合。
2半封闭围合的局部休息空间
半封闭围合的休息空间,多位于场地展馆的内部,用作于洽谈、交易、沟通、签署等多用途。考虑其私密性及隐蔽性,休息空间常设于展馆或某家参展商的展台区域内,以木质隔断或草木为空间划分,内部包含洽谈所需的多种设备及多媒体交互产品。在此休息空间的内,可以满足人们的舒适化、人性化、个性化等设计需求。
3.休息区体感交互的自然思维方式
体感交互是从产品设计领域引伸出的新设计理念,而体感交互的最高境界是以一种自然的形态呈现在受众者面前,“自然”并不单单是体感交互的表现形式,通常他也以人的思维方式方法来体现。在会展空间的休息区中,融入体感交互是一种很简单的行为,而让这种简单的行为变成自然就需要设计师拥有自然思维的能力和方式方法。目前,虚拟技术的VR和AR在不断的更新、扩大应用及使用更简洁方便,这就对材料、性能、产品等提出了更为困难的要求——“自然”;自然的体验要通过受众者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甚至味觉去感知感受,让这一切变的“简单”而不“简单”。在休息区中,运用自然思维的体感交互能拉近受众者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为受众者营造出一个具有“自然”舒适的空间氛围。受众者可以在空间内简单轻松的使用交互体验,让其从多方面感知自然,放松身心。休息区自然思维的体感交互一方面可以激发受众者对未知的探索,为整个空间提供乐趣;另一方面,在获得亲身感受的同时,也满足了空间休息的必要。
4.休息区体感交互的设计趋势和方法
4.1休息区体感交互的设计趋势
从现代的会展休息空间设计趋势来看,人们对展馆的结构设计、灯光设计、展示设计以及寓意设计等越来越有着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当需求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人们将会更多的在意与之相关联的配套服务。这样,休息区的设计就必须有进一步的提高;以当下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未来对于体感交互休息区的设计势必呈现自然思维及多元化发展特征。从过去的公共形式、复杂化形式不断分离、简化、自然。从过去的主观意识转换为自然思维方式。这种自然思维方式往往让空间及体感交互变得简单且具有亲和力,同时又满足空间的需要和时代的进步,呈现出一些应有的特点。自然思维下体感交互休息区的设计中应该满足以下几种特点:①互联网+体现、②人性化理念、③个性化主题、④舒适化环境、⑤协作展示性、⑥人机交互性。在这些特点下,空间的设计不再是唯美、大气、奢华等设计理念,而是以一种自然、交互的体验形式去满足受众者。
4.2休息区体感交互的设计手法
如何用设计手法去体现表达以上六种特点,我们将方法归纳为三大设计方向:现代科技、设施设备以及空间环境搭配
(1)现代科技设计手法
在体感交互休息区中,为其配备相应的科技设备,使用现代科技让人在特定环境下产生人机体感互动及特定的视觉感受。设计时以互联网或多媒体为媒介,使用VR技术、AR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眼动仪等技术来满足这一设计手段。科技的使用让单一的休息区变得交互性能更强,人们可以使用技术来满足娱乐、信息浏览、虚拟物品展示等;而将虚拟现实的技术手段,置于会展空间的休息区之中,同样依托受众者熟知的自然行为,配合现代虚拟现实技术手段,让受众者在休息的时候可以模拟参展环境及做出参展规划。空间中眼动仪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分析出当前人群对空间中的视觉重点,利用数据分析设计出合理的空间规划,满足人们的使用交互需要。 (2)设施设备的转换
传统的休息区设计中,对于设施设备的选取已形成惯性思维,材料特性决定了空间中多为生硬和冰冷的设施氛围。设计中,为了能让空间体现出更多的交互性,必须更改休息空间中的设施氛围,让其具有多样性及亲和性;以自然造型特点表现其多样性,以柔顺的视觉感拉近亲和力。使用功能上,体感交互性休息空间中的设施设备应具备更多的功能,单一的坐具或桌具仅能满足正常的使用需要,为了让交互功能最大化,设计时,对设施设备做二重及以上的功能附加,让消费者在休息的同时,产生与物体之间的交互性能。不同的设施设备,应满足不同年龄层的使用需要及互动数据比例,合理根据人机工程学的数据比例,设计出符合人机互动需要的理想环境及设备尺度。
(3)空间环境的营造
良好的环境配备是交互休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营造方法多为水体及绿植的使用,人本身具有亲水性,且水的特性为柔,能为展厅结构起到柔化的作用,当有水体存在于交互休息区时,消费者会很自然的靠近水体,在设计时,设计师可以有意的将水体位置与交互设备相靠近,能有效的控制人流及空间划分做群聚区;而当水体内存在动静区分的时候,需综合考虑交互休息区空间划分的定位,在整体空间布局时,做到动静相结合,以动静对比的手法,拉开空间序幕,做到视觉中心点或空间中心点,为交互做环境铺垫。绿植的存在可以从心理上放松消费者紧绷的情绪,缓解消费者身心疲劳及视觉疲劳,让消费者尽快融入交互休息環境。
结论
在自然思维的作用下,会展空间中融入体感交互休息区的设计,对于会展行业的发展将是一种推动作用,完善了会展设计中体感交互休息区设计的一片未知及空白,对于会展设计师来说,这将一种新的挑战,也是未来新的设计趋势。客观来看,这种趋势里有这一种背离传统、现实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也存在着多重不稳定因素,但其突破传统形式,对当下热门技术及设计理念进行新的组合诠释,满足人们对科技进步的追求及自然交互的体验。以这种形式手段,利用技术、设计、设施设备等多方因素来营造构建空间环境,通过数据做进一步分析,能够从更大层面上满足受众群体的使用需要,从而更好的推动会展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艺峰.商业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 于海延,朱毅.家具展示空间中的流线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2):24-25.
[3] 京柏.会展实践与理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双创趋向下环巢文创产业聚落之兴起研究”(SK2016A0777);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高校设计类毕业生在合肥会展行业就业情况调查”(201511059051);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设计重逢”网络平台》(201511059051);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环境空间创客实验室”(2015ckjh085)
作者简介:
徐博(1989—),男, 安徽合肥,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艺术与科技教研室副主任、助教,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硕士,研究方向:会展设计、室内设计、艺术设计
江静(1988—),女, 安徽安庆,新华学院动漫学院动画系、助教,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动画、艺术设计。
【关键词】自然思维;会展空间;会展设计;体感交互;休息区
【中图分类号】TG802
在当代的会展设计中,人们通常使用最为简单的板材工具为场馆展馆做主要的空间造型及划分,通过艺术手法,将造型、肌理、色彩、灯光、虚拟空间等多个方面融为一体,以达到满足展示的需要。而对于空间的划分中,很自然的划分成展示空间和休息空间,如何做好休息空间的创新,将会是会展空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会展空间中休息区的概念及分类
1.休息,从字面理解,指在部分时间内,从心理和生理上恢复体力和脑力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大脑的放松程度达到峰值,能更好的对事务做出理性化判断,提供这样一种理想场所来满足人们休息需要、信息传递、互联交互等则更为重要。休息区的性质和定位主要划分为商业型和非商业型两种,其都从属于会展空间中的二级空间。
1.1在会展空间中的商业型休息区,主要指在其空间内包含的空间属性不唯一,以附加和绑定两种形式来体现休息空间,在这样的休息空间中,餐饮空间占主导地位。绑定型休息区的存在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所,另一方面,在休息的同时可以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而人们对于其内部的休息形式已形成惯性思维模式。所以,在会展空间中,绑定型的休息区与会展空间的整体展示没有密切的关联性,属于一种独立存在的商业休息空间综合体。
1.2非商业型是相对于商业型而言的,指在公共空间的休息区内不包含商业行为。一般非商业型的休息区会提供足够量的空间及休息器材,以满足大众的使用需要。在会展空间内的非商业型休息区是设计师在前期规划时就预留好的空间,来达到主题化、个性化、人性化、舒适化、展示性和交互性等多功能。
二、会展空间中休息区的设置分类
1.根据会展空间的面积大小及围合程度的不同,设计时将会展空间中休息区划分为两类:
1.1开敞过渡性的休息空间
在会展空间中,场地展馆以并列形式分布于主展厅内部,其相接部分多以走道、公共通道、楼梯为间隔,而这样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用于连接两个独立展厅。而展馆与展馆之间的过渡空间造型、视觉和用途即决定了此展馆的人流量大小,而这样的过渡空间多以開敞式为主,按照人机工程学的定义来看,根据面积大小,去除行人通道部分,剩余的空间可以被安排为开敞过渡性休息空间。开敞过渡性的休息空间是形成空间节奏与连接的关键,将空间的展示性、休息性、流通性、过渡性多方面统一结合。
2半封闭围合的局部休息空间
半封闭围合的休息空间,多位于场地展馆的内部,用作于洽谈、交易、沟通、签署等多用途。考虑其私密性及隐蔽性,休息空间常设于展馆或某家参展商的展台区域内,以木质隔断或草木为空间划分,内部包含洽谈所需的多种设备及多媒体交互产品。在此休息空间的内,可以满足人们的舒适化、人性化、个性化等设计需求。
3.休息区体感交互的自然思维方式
体感交互是从产品设计领域引伸出的新设计理念,而体感交互的最高境界是以一种自然的形态呈现在受众者面前,“自然”并不单单是体感交互的表现形式,通常他也以人的思维方式方法来体现。在会展空间的休息区中,融入体感交互是一种很简单的行为,而让这种简单的行为变成自然就需要设计师拥有自然思维的能力和方式方法。目前,虚拟技术的VR和AR在不断的更新、扩大应用及使用更简洁方便,这就对材料、性能、产品等提出了更为困难的要求——“自然”;自然的体验要通过受众者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甚至味觉去感知感受,让这一切变的“简单”而不“简单”。在休息区中,运用自然思维的体感交互能拉近受众者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为受众者营造出一个具有“自然”舒适的空间氛围。受众者可以在空间内简单轻松的使用交互体验,让其从多方面感知自然,放松身心。休息区自然思维的体感交互一方面可以激发受众者对未知的探索,为整个空间提供乐趣;另一方面,在获得亲身感受的同时,也满足了空间休息的必要。
4.休息区体感交互的设计趋势和方法
4.1休息区体感交互的设计趋势
从现代的会展休息空间设计趋势来看,人们对展馆的结构设计、灯光设计、展示设计以及寓意设计等越来越有着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当需求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人们将会更多的在意与之相关联的配套服务。这样,休息区的设计就必须有进一步的提高;以当下科技发展的速度来看,未来对于体感交互休息区的设计势必呈现自然思维及多元化发展特征。从过去的公共形式、复杂化形式不断分离、简化、自然。从过去的主观意识转换为自然思维方式。这种自然思维方式往往让空间及体感交互变得简单且具有亲和力,同时又满足空间的需要和时代的进步,呈现出一些应有的特点。自然思维下体感交互休息区的设计中应该满足以下几种特点:①互联网+体现、②人性化理念、③个性化主题、④舒适化环境、⑤协作展示性、⑥人机交互性。在这些特点下,空间的设计不再是唯美、大气、奢华等设计理念,而是以一种自然、交互的体验形式去满足受众者。
4.2休息区体感交互的设计手法
如何用设计手法去体现表达以上六种特点,我们将方法归纳为三大设计方向:现代科技、设施设备以及空间环境搭配
(1)现代科技设计手法
在体感交互休息区中,为其配备相应的科技设备,使用现代科技让人在特定环境下产生人机体感互动及特定的视觉感受。设计时以互联网或多媒体为媒介,使用VR技术、AR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眼动仪等技术来满足这一设计手段。科技的使用让单一的休息区变得交互性能更强,人们可以使用技术来满足娱乐、信息浏览、虚拟物品展示等;而将虚拟现实的技术手段,置于会展空间的休息区之中,同样依托受众者熟知的自然行为,配合现代虚拟现实技术手段,让受众者在休息的时候可以模拟参展环境及做出参展规划。空间中眼动仪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分析出当前人群对空间中的视觉重点,利用数据分析设计出合理的空间规划,满足人们的使用交互需要。 (2)设施设备的转换
传统的休息区设计中,对于设施设备的选取已形成惯性思维,材料特性决定了空间中多为生硬和冰冷的设施氛围。设计中,为了能让空间体现出更多的交互性,必须更改休息空间中的设施氛围,让其具有多样性及亲和性;以自然造型特点表现其多样性,以柔顺的视觉感拉近亲和力。使用功能上,体感交互性休息空间中的设施设备应具备更多的功能,单一的坐具或桌具仅能满足正常的使用需要,为了让交互功能最大化,设计时,对设施设备做二重及以上的功能附加,让消费者在休息的同时,产生与物体之间的交互性能。不同的设施设备,应满足不同年龄层的使用需要及互动数据比例,合理根据人机工程学的数据比例,设计出符合人机互动需要的理想环境及设备尺度。
(3)空间环境的营造
良好的环境配备是交互休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营造方法多为水体及绿植的使用,人本身具有亲水性,且水的特性为柔,能为展厅结构起到柔化的作用,当有水体存在于交互休息区时,消费者会很自然的靠近水体,在设计时,设计师可以有意的将水体位置与交互设备相靠近,能有效的控制人流及空间划分做群聚区;而当水体内存在动静区分的时候,需综合考虑交互休息区空间划分的定位,在整体空间布局时,做到动静相结合,以动静对比的手法,拉开空间序幕,做到视觉中心点或空间中心点,为交互做环境铺垫。绿植的存在可以从心理上放松消费者紧绷的情绪,缓解消费者身心疲劳及视觉疲劳,让消费者尽快融入交互休息環境。
结论
在自然思维的作用下,会展空间中融入体感交互休息区的设计,对于会展行业的发展将是一种推动作用,完善了会展设计中体感交互休息区设计的一片未知及空白,对于会展设计师来说,这将一种新的挑战,也是未来新的设计趋势。客观来看,这种趋势里有这一种背离传统、现实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也存在着多重不稳定因素,但其突破传统形式,对当下热门技术及设计理念进行新的组合诠释,满足人们对科技进步的追求及自然交互的体验。以这种形式手段,利用技术、设计、设施设备等多方因素来营造构建空间环境,通过数据做进一步分析,能够从更大层面上满足受众群体的使用需要,从而更好的推动会展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辛艺峰.商业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 于海延,朱毅.家具展示空间中的流线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2):24-25.
[3] 京柏.会展实践与理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双创趋向下环巢文创产业聚落之兴起研究”(SK2016A0777);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高校设计类毕业生在合肥会展行业就业情况调查”(201511059051);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设计重逢”网络平台》(201511059051);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环境空间创客实验室”(2015ckjh085)
作者简介:
徐博(1989—),男, 安徽合肥,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艺术与科技教研室副主任、助教,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硕士,研究方向:会展设计、室内设计、艺术设计
江静(1988—),女, 安徽安庆,新华学院动漫学院动画系、助教,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动画、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