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课改精神,把握音乐课改尺度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w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确理解课改思想,践行课改精神,把握音乐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与过程;学科整合;知识技能与表演;多媒体运用的尺度。
  [关键字]践行课改 把握尺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音乐学科的改革也势在必行!音乐教学以传统的“显性、具体、封闭”的教学模式朝着“隐性、简略、开放”的方向改革发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偏离课改的轨迹,走形式主义,忽视音乐课程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如何践行课改精神,恰到好处地把握音乐课程改革的尺度,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把握音乐教学目标与音乐教学过程的尺度
  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其无形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体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以“教”而教,只重结果,实际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这种单调、呆板、直接的固定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发展。把开启人类智慧、丰富个人情感、培养创造潜能的音乐课堂,变成“束缚人的牢笼”和“制造人的模具”。
  新的音乐课标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学过程,把过程放在与结果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尺度,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去把握。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二、把握学科整合的尺度
  课改中提到学科整合,要求教师合理利用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但是学科整合的利用,不是让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漫无目的,发散性讲解。
  歌曲《茉莉花》范例一:
  老师准备了一盆茉莉花。先让学生闻花香,再泡上一杯茉莉花茶让学生尝,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人赞美茉莉花的诗句,在花费大量时间之后把歌曲潦草的唱几遍就下课了。此课对茉莉花从嗅觉、视觉、味觉等解释的非常全面,但却忽视了这是一节音乐课,忽视了音乐课的本质。这样本末倒置的整合,学生能从中学到多少音乐知识?
  歌曲《茉莉花》范例二:
  老师从欣赏入手,让学生欣赏民歌《茉莉花》的不同版本,感受歌曲的风格与情绪。通过欣赏古筝与萨克斯的演奏,来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欣赏黑鸭子组合的演唱和歌剧《图兰朵》中的选段,对比演唱方式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欣赏以方言演唱与用普通话演唱进行对比,体会不同语言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感受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茉莉花》所散发的不同芬芳。学生始终在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这样的音乐课始终围绕“音乐”在拓展,整合把握的恰到好处。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了美,体现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三、把握知识技能与表演的尺度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度强调音乐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传授,导致音乐课理论性强、专业性强。这是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音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新音乐课标中多注重情感的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
  例如:过分注重音乐表演。课堂上几乎全部用音乐表演来代替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用歌唱表演、舞蹈表演、器乐演奏等形式将课堂设计的非常花哨。音乐是技艺性很强的艺术,离开了相应的技能,美丽动人的音响便无法产生,音乐也就不存在了。而且音乐教师在安排课堂表演环节时往往让有才艺的学生表演,常常忽视其他学生的参与,这样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基本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讲,过多讲授音乐知识而忽略音乐表演,又会走进传统旧式教学的误区。因此,将两者有机结合,才是音乐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四、把握多媒体运用的尺度
  多媒体手段要合理、适度的应用才能起到最好的辅助作用。在音乐教学中精心布局、合理的运用多媒体,不但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但这毕竟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而盲目依赖多媒体技术,不仅教学思路受到限制,还使人成了机器的奴隶,改变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成功的范唱、范奏和生动的讲解是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动力。而运用多媒体展示,在很大程度上会丧失表演艺术的“即兴性”。此外,课堂中还有歌唱、节奏、视唱练耳等基本训练和基础乐理知识的介绍,这些都不是靠多媒体就能解决的重点,多媒体不具备人的能动性。所以,在音乐课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的需要,合理、适度地安排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引导和研究指导的作用,要恰到好处的把握课改的尺度,音乐教学才能达到预计目标,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里成长!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祁家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由于小学英语教学阶段的语言知识相对简单,且基本处在一种原始的积累和巩固上,所以笔者认为我们不妨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从他们的兴趣、语感、方法、习惯等入手,运用多种形式与手段,探索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
期刊
[摘要]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能使学生放松、快乐学习的方法。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综合性最强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手段之一、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字]小学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因此,体育游戏也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把体育游戏的魅力充分地展示给大家。
期刊
[摘要]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不适合。  [关键词]积累 拓展 写作  我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20余年的时间,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是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民族音乐正面临着如何传承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今天我们需要自己的民族音乐,就是新时代的民族音乐。当今的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日新月异,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来保护好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  [关键词]民族音乐 现状 发展 保护措施  我国民族音乐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真实,并高于生活真实,而且以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心智、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好的提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能把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产生思想的碰撞,形成真正的互动,使学生的智慧得以提升,创造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提问 追问 引问 导问 探问 点问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忽视对问题的设计与组织,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出现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语文 朗读 重要  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
期刊
[摘要]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的基础。教学过程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从生活中来,让生活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让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让《品德与社会》课程真正成为沟通学习与生活的桥梁。  [关键词]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实践 体验 自己教育自己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新潜能”。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设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激发 增强 调动  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是具有创造性的先决条件。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更加应该在思想和心理上密切关注后进生,让他们克服写作障碍,提高写作的兴趣,乐于写作,进而提高作文的能力。  [关健词]后进生 兴趣 能力 策略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可写作文偏偏是同学们最头疼的问题,觉得“无米之炊”,而后进生的作文往往是“有米难炊”。在现代教育体制下,部分学生由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形成了后进生。而后进生的形成,多与教
期刊
[摘要]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人皆有之。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  [关键词]创新  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和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的喜悦。  一、凭借好奇的心里,激发创新的欲望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可以说它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