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专业是高校开设的比较重要的专业之一。语言类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类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计算机专业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大国工匠铸就中国梦”。高校教师进行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 语言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49-01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后,计算机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的目的也是教会学生计算机技术,更好的应用在职业和生活中。语言类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一、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语言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学习好语言类课程,才能为学习好计算机专业打下坚实的根基,因为其他专业的知识都是建立在语言类知识的基础上;如果语言类课程掌握不熟练,技术知识更是无从谈起。
1.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缺乏趣味性。
高校计算机专业学习往往比较枯燥无味,有些程序语言需要反复练习才可以学会。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聪明的砝码。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习缺乏生命力和色彩,学生学习缺乏趣味性,学生的思维模式很难扩展,学生在学习基础语言的过程中很难感受到智慧和乐趣。
2.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
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说教为主。教师利用幻灯片、投影仪等设备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只是在讲台下听讲。大部分的课堂状态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只有满屏的语言代码。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沟通,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有时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维。理论内容的掌握并不意味着上机就可以熟练操作。过多的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上机操作往往使知识成为一纸空文。有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无法熟练运用理论知识,无法将知识融会贯通。
3.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缺乏时代性。
计算机更新换代比较快,计算机知识也正在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一个个新的名词应运而生。但是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材往往很长时间更换一次,内容变化不大,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有些教材甚至只是换汤不换药,换了题目内容不变,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学生即使熟练掌握这些知识,走出校门后也无法紧跟时代步伐。不和时代为伍,就会被时代淘汰。人如此,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也是如此。
二、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
(1)增强学生的情商。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提供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弱化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操作的恐惧性,运用积极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是享受,技能竞赛可以充分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潜在情感,协调团队合作,共同探究学习,在竞赛中让学生的内在情商展现出来。
(2)提高学习的实用性。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密切联系实际操作,充分模拟实际应用情景,寄学于乐,变“苦学”为“乐学”、“会学”,增强动手应对能力,扩展专业视野。熟记和熟练专业知识,等到实际工作操作时不慌心、不打怵,增强了学生的信息和学习的动力,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
2.促進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力的提升
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不断进步,进修高学历、高学位,院校鼓励教师到优秀企业实习,参与企业的业务工作,转换思维,发现理论知识教学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完善计算机教学体系。此外,高校会定期组织教师在岗培训,聘请计算机业界专家对学校老师进行新专业知识培训,组织教师到计算机类企业内部深入调研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新技能,借鉴企业成功的经验,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更好的传授给学生。
三、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1.闯关式教学法提升学习的趣味性。闯关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师通过对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将学习融入到闯关任务中,学生通过学习“通关宝典”,在闯关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采用闯关式教学法,先进行新知识导入,激励闯关,教师通过复习旧知识、播放微视频等方式进行新知识导入,向同学说明闯关游戏中有哪些关卡,激励学生胆大心细闯关然后进行多元化引导,鼓励合作。教师根据闯关的难度和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扬集体协作精神,共同通关进步。在闯关过程中激励式教学,闯关点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闯关结束后,让学生自我点评为主,发现自己闯关过程中能力的不足以及在学习上的重点。
2.实训实践法提升学习的实践性。高校需要加强实训实践课程。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动手实训实践为主,学以致用。在实训实践中不断强化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熟练应用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应加大上机实训课程的力度。和校外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熟练操作所学理论知识,补充薄弱环节,强化优势环节。教师要转变课堂权威主宰者的角色,把主角的扮演者让位给学生。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协作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握竞争合作的良好平衡度。
3.与时俱进法提升学习的时代性。
计算机专业的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挂钩。高校开办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从内容上进行更新。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以实践为基础,广泛走访计算机类企业,调查哪些知识技能会在职业中使用,然后对这些专业知识进行分类,开设所需的课程专业,保证课程与职业相对应,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是高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是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专业比较重要的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与时代接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救育出版社,2006.
[2]蔡晓丽陈舜青,丁志云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讨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1).
【关键词】计算机 语言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49-01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后,计算机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的目的也是教会学生计算机技术,更好的应用在职业和生活中。语言类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一、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语言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学习好语言类课程,才能为学习好计算机专业打下坚实的根基,因为其他专业的知识都是建立在语言类知识的基础上;如果语言类课程掌握不熟练,技术知识更是无从谈起。
1.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缺乏趣味性。
高校计算机专业学习往往比较枯燥无味,有些程序语言需要反复练习才可以学会。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聪明的砝码。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习缺乏生命力和色彩,学生学习缺乏趣味性,学生的思维模式很难扩展,学生在学习基础语言的过程中很难感受到智慧和乐趣。
2.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
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说教为主。教师利用幻灯片、投影仪等设备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只是在讲台下听讲。大部分的课堂状态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只有满屏的语言代码。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沟通,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有时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维。理论内容的掌握并不意味着上机就可以熟练操作。过多的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上机操作往往使知识成为一纸空文。有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无法熟练运用理论知识,无法将知识融会贯通。
3.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缺乏时代性。
计算机更新换代比较快,计算机知识也正在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一个个新的名词应运而生。但是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材往往很长时间更换一次,内容变化不大,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有些教材甚至只是换汤不换药,换了题目内容不变,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学生即使熟练掌握这些知识,走出校门后也无法紧跟时代步伐。不和时代为伍,就会被时代淘汰。人如此,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也是如此。
二、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
(1)增强学生的情商。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可以提供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弱化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操作的恐惧性,运用积极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是享受,技能竞赛可以充分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潜在情感,协调团队合作,共同探究学习,在竞赛中让学生的内在情商展现出来。
(2)提高学习的实用性。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密切联系实际操作,充分模拟实际应用情景,寄学于乐,变“苦学”为“乐学”、“会学”,增强动手应对能力,扩展专业视野。熟记和熟练专业知识,等到实际工作操作时不慌心、不打怵,增强了学生的信息和学习的动力,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
2.促進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力的提升
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不断进步,进修高学历、高学位,院校鼓励教师到优秀企业实习,参与企业的业务工作,转换思维,发现理论知识教学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完善计算机教学体系。此外,高校会定期组织教师在岗培训,聘请计算机业界专家对学校老师进行新专业知识培训,组织教师到计算机类企业内部深入调研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新技能,借鉴企业成功的经验,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更好的传授给学生。
三、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1.闯关式教学法提升学习的趣味性。闯关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师通过对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将学习融入到闯关任务中,学生通过学习“通关宝典”,在闯关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采用闯关式教学法,先进行新知识导入,激励闯关,教师通过复习旧知识、播放微视频等方式进行新知识导入,向同学说明闯关游戏中有哪些关卡,激励学生胆大心细闯关然后进行多元化引导,鼓励合作。教师根据闯关的难度和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扬集体协作精神,共同通关进步。在闯关过程中激励式教学,闯关点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闯关结束后,让学生自我点评为主,发现自己闯关过程中能力的不足以及在学习上的重点。
2.实训实践法提升学习的实践性。高校需要加强实训实践课程。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动手实训实践为主,学以致用。在实训实践中不断强化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熟练应用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应加大上机实训课程的力度。和校外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熟练操作所学理论知识,补充薄弱环节,强化优势环节。教师要转变课堂权威主宰者的角色,把主角的扮演者让位给学生。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协作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握竞争合作的良好平衡度。
3.与时俱进法提升学习的时代性。
计算机专业的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挂钩。高校开办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我国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从内容上进行更新。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以实践为基础,广泛走访计算机类企业,调查哪些知识技能会在职业中使用,然后对这些专业知识进行分类,开设所需的课程专业,保证课程与职业相对应,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是高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是高校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专业比较重要的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与时代接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救育出版社,2006.
[2]蔡晓丽陈舜青,丁志云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讨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