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无疑是广大教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但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多向自己发问,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学生培养方向方面,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特别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角度,对于弥补目前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新课程十分强调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学习中重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与此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探索及学习能力。所以,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科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相脱节的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分低能”的现象。一些学生平时政治课成绩优秀,而参加集体活动时却总是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互相嫉妒,显示出他们身上缺乏团队精神和广阔的胸怀。诸如此类,归根到底都是因为高中政治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认为只要满足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了要满足以上内容外,还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习得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改变行为。我觉得所有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课改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转换教师角色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此,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同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合作与交流。
三、关注尊重学生
当前新课改条件下应该更多地给予孩子们思考发挥的空间,答案应该只是一种参考,而不是标准。我校现在正在努力地这样做,每一次测验的答案只是一个参考,允许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时参考答案还不如学生回答得完整。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为什么?因为教师在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关注的是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的“教参”,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当前新课改条件下应该更多地给予孩子们思考发挥的空间,答案应该只是一种参考,而不是标准。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
四、重视板书设计
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样的今天,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灌输大量信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极为肤浅,这样的老师实际上舍不得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学生看了之后,不免产生“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我们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学生,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必不可少,但是,黑板在教学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富有艺术的板书,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教学内容的“屏幕”,更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如在讲述党的基本路线的整体关系时,我画了一艘船,利用船的基本结构来引导学生进行辩证关系的学习(船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力系统——改革开放;导航系统——思想基本原则),学生觉得新鲜且很感兴趣。这个板书,虽然字少,但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和余地。
五、合理安排时间
45分钟,我们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能置学生于不顾。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要注意课堂时间的控制,老师在讲述一段后,有意识地停顿,布下空白,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有了生气。比如,在学习民族精神时,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不集中的现象,于是,我马上调整上课的思路,停下新课的讲述,说:在北京奥运会中刘翔有什么表现?你当时的感想是什么?因为联系了学生感兴趣的事,学生的情绪立即被调动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起来。
六、落实合作学习
当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时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学生培养方向方面,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特别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角度,对于弥补目前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新课程十分强调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学习中重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与此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探索及学习能力。所以,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科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相脱节的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分低能”的现象。一些学生平时政治课成绩优秀,而参加集体活动时却总是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互相嫉妒,显示出他们身上缺乏团队精神和广阔的胸怀。诸如此类,归根到底都是因为高中政治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认为只要满足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了要满足以上内容外,还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习得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改变行为。我觉得所有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课改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转换教师角色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此,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同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合作与交流。
三、关注尊重学生
当前新课改条件下应该更多地给予孩子们思考发挥的空间,答案应该只是一种参考,而不是标准。我校现在正在努力地这样做,每一次测验的答案只是一个参考,允许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时参考答案还不如学生回答得完整。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为什么?因为教师在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关注的是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的“教参”,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当前新课改条件下应该更多地给予孩子们思考发挥的空间,答案应该只是一种参考,而不是标准。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
四、重视板书设计
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样的今天,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灌输大量信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极为肤浅,这样的老师实际上舍不得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学生看了之后,不免产生“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我们面对的是个性迥异的学生,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必不可少,但是,黑板在教学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富有艺术的板书,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教学内容的“屏幕”,更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如在讲述党的基本路线的整体关系时,我画了一艘船,利用船的基本结构来引导学生进行辩证关系的学习(船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力系统——改革开放;导航系统——思想基本原则),学生觉得新鲜且很感兴趣。这个板书,虽然字少,但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和余地。
五、合理安排时间
45分钟,我们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能置学生于不顾。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要注意课堂时间的控制,老师在讲述一段后,有意识地停顿,布下空白,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有了生气。比如,在学习民族精神时,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不集中的现象,于是,我马上调整上课的思路,停下新课的讲述,说:在北京奥运会中刘翔有什么表现?你当时的感想是什么?因为联系了学生感兴趣的事,学生的情绪立即被调动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起来。
六、落实合作学习
当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时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