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和素质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893932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搞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化学实验 素质教育 方法 途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的形成、发展以及化学成果的应用依赖于实验,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组织化学教学应以实验为中心。重视化学实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
  观察是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对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充满了好奇,想要了解化学实验中出现各种现象的原因。但是观看并不等于会进行科学观察,学生必须经过一段的训练培养才会进行科学观察。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如下的途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素质。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通常会进行镁带燃烧的演示实验。指导学习观察镁带燃烧的时候,如果没有指明观察目的和重点,学生只对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印象深刻,而对该演示实验的目的: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实验前后,天平指针为什么会偏转?这些问题就没有什么印象了。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时,要将观察的目的和重点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确每一个实验观察的目的和重点。
  2.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
  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3)反应装置(用什么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4)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
  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
  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3)仪器拆分顺序;(4)仪器整理等。
  3.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习惯。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素质时,要引导学生养成全面观察的习惯。全面观察即,一是观察的过程必须详尽细致,观察的要点必须全面周到;二是指观察时尽量使用多种感官,眼看、鼻闻、耳听、手摸。只有对实验进行全面的观察,对变化过程的细节有了详尽的认识,获得了完整的信息,才能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变化的规律。
  4.指导学生规范记录观察现象。化学科学史表明,只有对所观察的事物拥有准确、系统的科学观察资料,才能透过现象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发现科学真理。规范记录科学观察资料,必须经过思考分析。
  二、改进实验,培养化学科学素质
  化学知识从实验中来,化学实验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改革应大力改进实验教育方法,幫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提高化学科学素质。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我尝试把学生实验由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现以初中化学学生实验“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为例,加以说明。
  1.审核学生的实验方案。教师允许学生根据同学之间的熟悉程度及共同爱好,组成实验小组,便于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前一周把题目为《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探究》的实验任务布置下去,然后要求每一个实验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并相互讨论写出一份实验方案。每个实验小组方案完成后交到老师处,教师审核并作必要指导。
  2.实验准备。实验小组实验方案审核可行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方案准备好药品和仪器,学生检查提供的药品和仪器是否符合自己的方案要求。
  3.学生实验课。上学生实验课时,每个实验小组可直接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师只是起到为有实际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的作用。
  4.学生讨论。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做完实验得出结论。每个实验小组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应认真讨论,特别是同课本结论不同的及时总结失败原因。
  总之,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观察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变化知识为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对学习其它方面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九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
  [2]刘知新 主编《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先昌 主编《化学教育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4]舒元梯 骆进保 黄礼玲 主编《化学教学论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新学期不久,我发现班内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和同学们相处,也不知道什么是开玩笑、什么是真正的欺负人,所以说话的时候总是凶巴巴的,使同学们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我很困惑,作为班主任该怎样做,怎样引导学生与同学和睦相处呢?为此,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寻找问题的症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友问题的孩子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强烈的以自我为核心、他人应该服从于我的倾向。这样的
期刊
摘 要: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要通过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来储备和吸收大量的词汇和惯用表达,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识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以及理解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精神成长和培育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  一、前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145万字的总目标。我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专家7684项相关研究表明,当小学生的课外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注意力较分散,唯有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总认为数学枯燥无味。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 激发 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
期刊
课堂教學是一门艺术,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正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提出的: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心理、生理及认知规
期刊
孩子生下来是一张干净的白纸,将会成为怎样的作品父母起很大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但可以引导孩子人际关系的发展,也影响着孩子人格与情绪的发展。而所谓亲子关系,一般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情感,也可以说是子女对父母的依恋之情。就是家长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将如何做人的道理传递给孩子,自然地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榜样形象,在与孩子平等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引导、鼓励孩子,树立家长威信,达到“不怒自威”的效果。 
期刊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
期刊
在數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人,为此,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所谓“放”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一、放手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新教材为教学提供了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多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我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从学
期刊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指向多元目标的、学生自己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活动。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认知结构,采用新颖的、深得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方法。站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角度,本人从以下几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
期刊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
期刊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对于李白,杜甫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王安石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攀龙誉“唐三百年一人”。而李白自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纵观他的诗文,我们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