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文章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很强,是语文课本中的点点奇葩,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就初中语文课本中一些鲁迅作品教学的感悟作点浅析。
一、聆听他的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歌
鲁迅的很多作品都有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精彩描写,表现了他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情感。如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写道:“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养不过夜的。”这两段文字写到野草、菜畦、石井栏等25种事物、植物、动物、农用物件,展现了一幅和谐自然、原汁原味的生活,且融情入景,景中有人,情景交融。使作者发出“乐园”的感叹,也使学生共鸣,获得了美的享受。又如小说《社戏》中一些描写“挖蚯蚓、钓虾、船、桥、碧绿的豆麦、潺潺的水声、水草清香、水气、朦胧的月色、渔火、罗汉豆……”这些对大自然的精彩描写,不仅给了文中的“我”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上带来了美的享受,也带给了学生梦幻般的美感。
小说《故乡》描写少年闰土的一段中,有“深蓝的天空、圆月、沙地、碧绿的西瓜、猹、捕鸟、下雪、鸟的羽毛”。这些“我”记忆中的“故乡”——它是一个寂静而富有动感的美好世界。当“我”忆起儿时的“故乡”,浮现在脑海里的首先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上碧绿的西瓜,整个大自然静谧安详,然而一个活泼的生命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动态感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轻轻地走去。”这是一个幽静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活泼的世界,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啊!
由此可见,鲁迅是一个多么热爱大自然和生命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的精彩语言。
二、学习他的融文学性和思想性的艺术手法
鲁迅作品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颂,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愉悦,它的思想性深刻,也有高超的艺术性。童年百草园的生活,童年平桥村的生活,确实是快乐的天堂,但这种自由对在封建家庭中成长受各种束缚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得难忘。少年“我”的知识更多是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少年闰土的知识则是从大自然中、从自己的生活实感中获得的。与闰土的相识,“我”发出了“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的感叹。在文章结构中,鲁迅妙用对比,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凸显了这种艺术化的手法。如散文诗《雪》,从对江南雪景的“优美”描写,到“朔方”雪景的“壮美”描写,不仅使学生享受到祖国的大江南北的这两种美丽雪景,而且领略到这种对比巧妙的艺术构思。体味到鲁迅的这种表达艺术来源于他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本质把握。
百草园的生活,平桥村的生活,月下刺猹图,江南雪的滋润美极,不仅描绘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画面,而且是过去那段天真浪漫、自由有趣的生活标志。在烦恼无限、束缚重重的生活中,这种标志在人的记忆里越发清晰醒目,指引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这种不懈的追求,是来源于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因为有了这份热爱,才唤醒人们珍惜短暂生命,也只有生命的存在,生活才更有意义,更加精彩。这便是鲁迅作品中的深刻思想。由此可见,鲁迅的性格气质、人生追求是来源于他对自然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热爱情感。
鲁迅的作品常教常新,但是鲁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却是他作品中的精髓。让我们重温鲁迅的名言:
——“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我情愿作野草,等待地下的火烧……”
让我们走进大师的心灵,触摸他那崇高的对自然和生命一往情深的灵魂。■
一、聆听他的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歌
鲁迅的很多作品都有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精彩描写,表现了他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情感。如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写道:“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养不过夜的。”这两段文字写到野草、菜畦、石井栏等25种事物、植物、动物、农用物件,展现了一幅和谐自然、原汁原味的生活,且融情入景,景中有人,情景交融。使作者发出“乐园”的感叹,也使学生共鸣,获得了美的享受。又如小说《社戏》中一些描写“挖蚯蚓、钓虾、船、桥、碧绿的豆麦、潺潺的水声、水草清香、水气、朦胧的月色、渔火、罗汉豆……”这些对大自然的精彩描写,不仅给了文中的“我”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上带来了美的享受,也带给了学生梦幻般的美感。
小说《故乡》描写少年闰土的一段中,有“深蓝的天空、圆月、沙地、碧绿的西瓜、猹、捕鸟、下雪、鸟的羽毛”。这些“我”记忆中的“故乡”——它是一个寂静而富有动感的美好世界。当“我”忆起儿时的“故乡”,浮现在脑海里的首先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上碧绿的西瓜,整个大自然静谧安详,然而一个活泼的生命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动态感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轻轻地走去。”这是一个幽静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活泼的世界,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啊!
由此可见,鲁迅是一个多么热爱大自然和生命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的精彩语言。
二、学习他的融文学性和思想性的艺术手法
鲁迅作品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颂,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愉悦,它的思想性深刻,也有高超的艺术性。童年百草园的生活,童年平桥村的生活,确实是快乐的天堂,但这种自由对在封建家庭中成长受各种束缚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得难忘。少年“我”的知识更多是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少年闰土的知识则是从大自然中、从自己的生活实感中获得的。与闰土的相识,“我”发出了“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的感叹。在文章结构中,鲁迅妙用对比,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凸显了这种艺术化的手法。如散文诗《雪》,从对江南雪景的“优美”描写,到“朔方”雪景的“壮美”描写,不仅使学生享受到祖国的大江南北的这两种美丽雪景,而且领略到这种对比巧妙的艺术构思。体味到鲁迅的这种表达艺术来源于他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本质把握。
百草园的生活,平桥村的生活,月下刺猹图,江南雪的滋润美极,不仅描绘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画面,而且是过去那段天真浪漫、自由有趣的生活标志。在烦恼无限、束缚重重的生活中,这种标志在人的记忆里越发清晰醒目,指引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这种不懈的追求,是来源于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因为有了这份热爱,才唤醒人们珍惜短暂生命,也只有生命的存在,生活才更有意义,更加精彩。这便是鲁迅作品中的深刻思想。由此可见,鲁迅的性格气质、人生追求是来源于他对自然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热爱情感。
鲁迅的作品常教常新,但是鲁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却是他作品中的精髓。让我们重温鲁迅的名言:
——“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我情愿作野草,等待地下的火烧……”
让我们走进大师的心灵,触摸他那崇高的对自然和生命一往情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