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历史新课程要运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更要正确把握历史教学策略。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能力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实现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
1.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那么,怎样让学生对我们教的历史感兴趣呢?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建立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内容时,先播放“国庆阅兵”场景,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现代化人民军队的壮观场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看完后,教师提问学生:旧中国有这样强大的人民军队吗?现在,还有哪一个国家敢随便侵略我们吗?以此引入教学,使学生兴趣大增,气氛活跃。为下面讲为什么要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作用以及强大的人民军队的建立打下了伏笔。这样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建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双向、多向交流。教师诱导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造性得到发挥,他们的思维自然而然就得到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就要改变过去的那种以讲为主、以记为辅的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代之以讨论为主、并辅之于辩论、归纳,每课进行一、两个重点标题的讨论。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辩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寻找疑点,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慢慢形成一种寻找疑点和进行答疑的基本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创新的意识,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课堂教学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课堂学习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如可联系现在陈水扁等人鼓吹台湾独立,妄图建立台湾共和国,编织“一边一国”、“两国论”的谬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的史实:孙权派人到过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指出了台湾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学生认清台湾问题的实质。使学生觉得运用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引导学生大胆设疑,自我探究。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发展学生的异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了《贞观之治》后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求得解决,这样才能进步。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敢于大胆独立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改革传统的灌入式教学论,强调有效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追求思维的积极性。
随着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历史”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历史”的新理念,必然对教学策略及技能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及新的教学探究方式,使教学本身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1.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那么,怎样让学生对我们教的历史感兴趣呢?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建立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内容时,先播放“国庆阅兵”场景,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现代化人民军队的壮观场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看完后,教师提问学生:旧中国有这样强大的人民军队吗?现在,还有哪一个国家敢随便侵略我们吗?以此引入教学,使学生兴趣大增,气氛活跃。为下面讲为什么要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的作用以及强大的人民军队的建立打下了伏笔。这样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建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双向、多向交流。教师诱导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造性得到发挥,他们的思维自然而然就得到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就要改变过去的那种以讲为主、以记为辅的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代之以讨论为主、并辅之于辩论、归纳,每课进行一、两个重点标题的讨论。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辩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寻找疑点,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慢慢形成一种寻找疑点和进行答疑的基本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创新的意识,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课堂教学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课堂学习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如可联系现在陈水扁等人鼓吹台湾独立,妄图建立台湾共和国,编织“一边一国”、“两国论”的谬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的史实:孙权派人到过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指出了台湾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学生认清台湾问题的实质。使学生觉得运用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引导学生大胆设疑,自我探究。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发展学生的异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了《贞观之治》后指出:隋炀帝心胸狭窄、不容贤才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加速器。而唐初之所以会出现“贞观之治”是与唐太宗爱护人才、善于用人密不可分的。该生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这种探索精神是非常大胆而可贵的。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求得解决,这样才能进步。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敢于大胆独立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改革传统的灌入式教学论,强调有效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追求思维的积极性。
随着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历史”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历史”的新理念,必然对教学策略及技能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及新的教学探究方式,使教学本身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