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课堂教学; 质疑问难
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鼓励质疑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产生怀疑,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思维的有效措施。
1.教给方法学会质疑
学生入学不久,我就鼓励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从课题质疑;从课文重点句、主要内容方面质疑;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从课文的前后质疑联系质疑;从语气的运用方面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质疑(特别是……、!“ ”用意)。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掌握了这些方法。如教《红领巾真好》一课时,学生从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质疑,提出“红领巾”一词为什么使用单引号?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学生从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提出小壁虎为什么会长出新尾巴来?这些问题的提出,无不体现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求知,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2.积极诱导 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质疑后,怎样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让学生找一找找资料和工具书;
(2)读一读课文并结合实际来分析体会;
(3)问一问,老师、同学、家长和周围的人。
(4)认真听一听,同学的发言并积极参与讨论。
(5)自学时动手做一做批注。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帮助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最后教师讲解评价。
不难看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二、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解放学生的身心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常常是把学生当作容器,教师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培养的学生只能机械记忆,不能开展创造性地构思、想象与重建。要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严谨、有序;另一方面必须营造宽松、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着眼于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民主的氛围最能启发学生的创造天分,也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中,学生才敢说、敢问、敢干,其创造的潜力才能得以较好的发挥。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罗杰斯也认为产生创造性创见的外部条件是自由与安全。教师要养成耐心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并和学生亲切交谈,建立和睦的班级氛围,对在学习、生活中犯错误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宣传创新教育的理论知识,使学校、家庭协调一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创造力的适宜环境。
生活处处皆学问,时时有语文。创新的基础在于原始资料的积累,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认识、理解语言的内涵,实现量化的知识向物化的实践全面转变。
三、鼓励学生挑战思维定势,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的成果。著名的教育学家泰勒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某种才能,但由于大多数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才能的发展,所以学生的才能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传授知识,还应加强对学生才能的开发,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如教学《一个苹果》的时候,一个学生忽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苹果传了一圈只吃了一小半,那剩下的大半个苹果到哪里去了?课文中没有交代,老师顺势把这个问题踢给学生。大家议论纷纷,提出了好多设想。老师又引导大家对这些想法进行比较、评论,否定了那些不合情理的,肯定了那些新颖合理的。于是,在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四、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学生的思路狭窄,严重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纠正学生思路狭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此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1.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幻想性、假想性”的命题作文,例如“21世纪的我”,“假如我是一位老师”等,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课文结尾培养想象力。
有些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想象的余地。例如《云雀的心愿》一文,当学生理解了课文,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后,我就根据结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云雀的心愿实现了吗?
3.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力。
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主要的现象与环节,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具体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23
关键词:课堂教学; 质疑问难
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鼓励质疑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产生怀疑,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思维的有效措施。
1.教给方法学会质疑
学生入学不久,我就鼓励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从课题质疑;从课文重点句、主要内容方面质疑;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从课文的前后质疑联系质疑;从语气的运用方面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质疑(特别是……、!“ ”用意)。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掌握了这些方法。如教《红领巾真好》一课时,学生从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质疑,提出“红领巾”一词为什么使用单引号?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学生从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提出小壁虎为什么会长出新尾巴来?这些问题的提出,无不体现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求知,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2.积极诱导 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质疑后,怎样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让学生找一找找资料和工具书;
(2)读一读课文并结合实际来分析体会;
(3)问一问,老师、同学、家长和周围的人。
(4)认真听一听,同学的发言并积极参与讨论。
(5)自学时动手做一做批注。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帮助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最后教师讲解评价。
不难看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二、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解放学生的身心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常常是把学生当作容器,教师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培养的学生只能机械记忆,不能开展创造性地构思、想象与重建。要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严谨、有序;另一方面必须营造宽松、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着眼于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民主的氛围最能启发学生的创造天分,也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中,学生才敢说、敢问、敢干,其创造的潜力才能得以较好的发挥。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罗杰斯也认为产生创造性创见的外部条件是自由与安全。教师要养成耐心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并和学生亲切交谈,建立和睦的班级氛围,对在学习、生活中犯错误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宣传创新教育的理论知识,使学校、家庭协调一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创造力的适宜环境。
生活处处皆学问,时时有语文。创新的基础在于原始资料的积累,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认识、理解语言的内涵,实现量化的知识向物化的实践全面转变。
三、鼓励学生挑战思维定势,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的成果。著名的教育学家泰勒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某种才能,但由于大多数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才能的发展,所以学生的才能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传授知识,还应加强对学生才能的开发,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如教学《一个苹果》的时候,一个学生忽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苹果传了一圈只吃了一小半,那剩下的大半个苹果到哪里去了?课文中没有交代,老师顺势把这个问题踢给学生。大家议论纷纷,提出了好多设想。老师又引导大家对这些想法进行比较、评论,否定了那些不合情理的,肯定了那些新颖合理的。于是,在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四、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学生的思路狭窄,严重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纠正学生思路狭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此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1.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幻想性、假想性”的命题作文,例如“21世纪的我”,“假如我是一位老师”等,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课文结尾培养想象力。
有些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想象的余地。例如《云雀的心愿》一文,当学生理解了课文,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后,我就根据结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云雀的心愿实现了吗?
3.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力。
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主要的现象与环节,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具体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