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提高未来国民的整体水平需要。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好习惯,提升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幼儿; 礼仪教育; 内容; 方法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而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遵循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安排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
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坐站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乘坐电梯、购物、交通乘车、拨打电话、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方法
1.礼仪习惯与一日活动相结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由此,在孩子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
2.知行合一与随机教育
对孩子进行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
如:具体操作过程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是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以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另外,善于利用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与孩子生活的每时每刻中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挖掘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的行为模式的形成。
如:某一孩子生病了,同伴之间吵闹打架了,弟弟妹妹摔倒了,等等,作为老师要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时常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开展随时教育,促使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
3.渗透在评价活动中
.适当的评价不仅有督促作用,同时能给予幼儿以激励,如我们通过“礼仪小明星”“每周之星” 等评比活动,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对照。促使幼儿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又如,我们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礼仪知识汇总成三字儿歌,组织幼儿进行礼仪故事比赛等形式,引导幼儿虚心好学,诚实守信,言行合一。
4.渗透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阶段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反映着人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及行为准则,这对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礼仪习惯起着巩固和强化的积极作用。把礼仪培养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只要我们针对幼儿的心理,让他们乐中有学,玩中有学,在多种有趣的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就会有机会使其成为未来世界的生力军,并且为幼儿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29
关键词: 幼儿; 礼仪教育; 内容; 方法
礼仪是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而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抽样调查显示,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生活礼仪培养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遵循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安排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
小班礼仪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坐站姿、自我介绍、值日生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为了更好地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乘坐电梯、购物、交通乘车、拨打电话、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了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二、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方法
1.礼仪习惯与一日活动相结合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运用自如的过程,所以,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让礼仪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及时抓住机会,适时地启发、诱导,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通过反复地演练,让幼儿获得情感的体验,促进价值内化,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幼儿的礼仪水平。由此,在孩子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
2.知行合一与随机教育
对孩子进行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没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
如:具体操作过程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是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以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另外,善于利用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与孩子生活的每时每刻中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挖掘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的行为模式的形成。
如:某一孩子生病了,同伴之间吵闹打架了,弟弟妹妹摔倒了,等等,作为老师要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时常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开展随时教育,促使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
3.渗透在评价活动中
.适当的评价不仅有督促作用,同时能给予幼儿以激励,如我们通过“礼仪小明星”“每周之星” 等评比活动,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对照。促使幼儿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又如,我们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礼仪知识汇总成三字儿歌,组织幼儿进行礼仪故事比赛等形式,引导幼儿虚心好学,诚实守信,言行合一。
4.渗透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阶段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反映着人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及行为准则,这对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礼仪习惯起着巩固和强化的积极作用。把礼仪培养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只要我们针对幼儿的心理,让他们乐中有学,玩中有学,在多种有趣的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就会有机会使其成为未来世界的生力军,并且为幼儿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