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及时治理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是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剖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防治提出举措加以探讨。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原因:防治方法
目前,我国国省干线公路多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但随着交通量地日益增大,很多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均呈现出一定的早期破坏,如开裂、泛油、剥落、车辙等现象,有的道路甚至当年通车即发生了病害,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运行,也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如何及时治理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是摆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下面,笔者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加以探析。
1、起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
1.1 水是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直接外因。筑路先治水,水是公路工程和公路养护工作中首先必须解决好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引发的一个直接外因。每到春、冬季节,由于地表水的渗入,地下水位的上升,直接改变路基的湿度,使路面的强度降低,路基的承载力下降,从而导致路面病害的产生,一场大雨和几场连绵阴雨过后,路面便开始小面积的裂缝,继而出现大面积的松散、翻浆、坑槽等现象。
1.2 超限超载车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潜在外因。公路运输车辆的超限超载是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又一个主要外因。据有关资料统计:车辆超限重量的增大和其对路面的损害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超限10%的货车对道路损坏会增加40%,一台超载2倍的车辆行驶一次,对公路的损害相当于不超载车辆行驶16次,一台36吨的超载车辆对道路毁坏程度相当于9600辆1.8吨重汽车对道路的破坏,超限超载车辆对路面结构产生破坏造成路面网裂、变形、松散、沉陷和坑槽。
1.3 路面设计、施工不合理和不规范。路面设计、施工不合理和不规范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内因。一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二是路面基层(底基层)补强厚度设计不当,导致沥青面层产生早期病害,如龟裂、松散,局部沉陷等。三是路面施工不规范,材料把关不严,施工机具陈旧不配套,使得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都达不到规范要求,从而导致面层松散、裂缝等病害。
1.4 路面初期养护不及时得当。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初期养护及时得当会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否则会缩短其使用年限。由于养护资金不足或管养体制不明确,从而出现重建轻养的现象,有些地方,特别是现在的通乡通村沥青混凝土路面,有的公路修好一年以后,从来没有人去养过,更谈不上初期养护。路面积水,水沟不通,从而导致路基承载力下降,路面出现坑槽、翻浆等病害。有些即使在初期养护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养护人员的养护方法不当,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采用人工喷油(或洒布机洒油)、人工撒铺粗矿料,结果破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由于油石比控制不均,造成路面泛油、松散等病害。
2、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防治措施
针对上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其防治措施应做到如下几点:
2.1 治路病害先治水。要保证公路工程、养护质量,首先必须先处理好水,故而公路扩建、改造工程的设计必将排水防护工程作为整个工程设计的重点之一,使地下水不得渗泡路基,地表水不渗透路面。在日常的路面养护中,应加强对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的养护,路肩与路面衔接应平顺,及时排除路肩、路面积水,这样才能使路基路面长期处于干燥状态,使路基路面保持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2.2 定期检查,合理防治。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分为形成、发展、破坏三个阶段,后两个阶段应列入专项治理。病害确定的依据是沉降值、弯沉、平整度等核定。可采用钻孔取芯的办法分析病害层次和处理深度,并确定专项处治方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局部出现裂缝,轻微沉陷,行车轻微跳车以及横纵接缝,柔、刚结合处(桥头搭板或沥青路与水泥砼路面接合处)出现轻微错台等,要列入预防性维修;对大面积裂缝,路基严重沉陷,路面坑槽超过8‰以上,要列入专项处治。对如何确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及时间,一般依据《养护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路面进行评价,路面评价指标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损坏分级、路面病害的破损率、路面强度、路面压实度检测和坑槽深度的检测。通过对路面评价,从而采取相应的如局部补强、中修罩面和彻底翻修等措施。
2.3 严把设计、施工关。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必须严格规范进行设计,在设计上必须做到科学、严谨,设计资料必须与设计情况相符合,坚决拒绝“只管数量,不管质量”和行政指令性设计,杜绝边施工、边设计和无设计施工的现象。
2.4 依法治路,整治车辆的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加速了公路路面的早期病害形成。公路管理部门要依据《公路法》及各省市与之相配套实施办法,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管理,实行计重收费,严重超载卸载放行,从而防止公路路面病害的早期产生。
2.5 预防为主,加强养护。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消除,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据积累的技术经济资料和科学的分析,加强防范,消除导致公路路面损坏的因素,增强路面的耐久性,提高防御灾害的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坑槽挖补就是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消极养护措施,科学的论证结果已经说明,前后两者投资比例是1:5。早期预防性专业养护该如何实施,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秉着科学规划、经济安全、便于操作的原则,尽快形成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管理规范,并在实际养护工作中得以应用。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原因:防治方法
目前,我国国省干线公路多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但随着交通量地日益增大,很多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均呈现出一定的早期破坏,如开裂、泛油、剥落、车辙等现象,有的道路甚至当年通车即发生了病害,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运行,也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如何及时治理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是摆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下面,笔者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加以探析。
1、起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原因
1.1 水是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直接外因。筑路先治水,水是公路工程和公路养护工作中首先必须解决好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引发的一个直接外因。每到春、冬季节,由于地表水的渗入,地下水位的上升,直接改变路基的湿度,使路面的强度降低,路基的承载力下降,从而导致路面病害的产生,一场大雨和几场连绵阴雨过后,路面便开始小面积的裂缝,继而出现大面积的松散、翻浆、坑槽等现象。
1.2 超限超载车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潜在外因。公路运输车辆的超限超载是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又一个主要外因。据有关资料统计:车辆超限重量的增大和其对路面的损害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超限10%的货车对道路损坏会增加40%,一台超载2倍的车辆行驶一次,对公路的损害相当于不超载车辆行驶16次,一台36吨的超载车辆对道路毁坏程度相当于9600辆1.8吨重汽车对道路的破坏,超限超载车辆对路面结构产生破坏造成路面网裂、变形、松散、沉陷和坑槽。
1.3 路面设计、施工不合理和不规范。路面设计、施工不合理和不规范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内因。一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二是路面基层(底基层)补强厚度设计不当,导致沥青面层产生早期病害,如龟裂、松散,局部沉陷等。三是路面施工不规范,材料把关不严,施工机具陈旧不配套,使得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都达不到规范要求,从而导致面层松散、裂缝等病害。
1.4 路面初期养护不及时得当。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初期养护及时得当会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否则会缩短其使用年限。由于养护资金不足或管养体制不明确,从而出现重建轻养的现象,有些地方,特别是现在的通乡通村沥青混凝土路面,有的公路修好一年以后,从来没有人去养过,更谈不上初期养护。路面积水,水沟不通,从而导致路基承载力下降,路面出现坑槽、翻浆等病害。有些即使在初期养护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养护人员的养护方法不当,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采用人工喷油(或洒布机洒油)、人工撒铺粗矿料,结果破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由于油石比控制不均,造成路面泛油、松散等病害。
2、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防治措施
针对上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其防治措施应做到如下几点:
2.1 治路病害先治水。要保证公路工程、养护质量,首先必须先处理好水,故而公路扩建、改造工程的设计必将排水防护工程作为整个工程设计的重点之一,使地下水不得渗泡路基,地表水不渗透路面。在日常的路面养护中,应加强对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的养护,路肩与路面衔接应平顺,及时排除路肩、路面积水,这样才能使路基路面长期处于干燥状态,使路基路面保持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2.2 定期检查,合理防治。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分为形成、发展、破坏三个阶段,后两个阶段应列入专项治理。病害确定的依据是沉降值、弯沉、平整度等核定。可采用钻孔取芯的办法分析病害层次和处理深度,并确定专项处治方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局部出现裂缝,轻微沉陷,行车轻微跳车以及横纵接缝,柔、刚结合处(桥头搭板或沥青路与水泥砼路面接合处)出现轻微错台等,要列入预防性维修;对大面积裂缝,路基严重沉陷,路面坑槽超过8‰以上,要列入专项处治。对如何确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及时间,一般依据《养护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路面进行评价,路面评价指标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损坏分级、路面病害的破损率、路面强度、路面压实度检测和坑槽深度的检测。通过对路面评价,从而采取相应的如局部补强、中修罩面和彻底翻修等措施。
2.3 严把设计、施工关。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必须严格规范进行设计,在设计上必须做到科学、严谨,设计资料必须与设计情况相符合,坚决拒绝“只管数量,不管质量”和行政指令性设计,杜绝边施工、边设计和无设计施工的现象。
2.4 依法治路,整治车辆的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加速了公路路面的早期病害形成。公路管理部门要依据《公路法》及各省市与之相配套实施办法,加强对超限超载车辆的管理,实行计重收费,严重超载卸载放行,从而防止公路路面病害的早期产生。
2.5 预防为主,加强养护。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消除,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根据积累的技术经济资料和科学的分析,加强防范,消除导致公路路面损坏的因素,增强路面的耐久性,提高防御灾害的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坑槽挖补就是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消极养护措施,科学的论证结果已经说明,前后两者投资比例是1:5。早期预防性专业养护该如何实施,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秉着科学规划、经济安全、便于操作的原则,尽快形成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管理规范,并在实际养护工作中得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