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纪行(三)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Home Stay(民宿)
  我更喜欢I,可能也是因为语言上没有障碍,可以顺畅地交流。我提到爱情、提到梦想、提到中国人在欧洲人眼中的形象。
  2009年9月12日
  12:30am,M一家终于来了。我是倒数第三个被接走的。我发现日本人太会追求个性了。一旦离开学校,脱去统一正规的校服,学生们就个个穿得跟模特似的,至少10cm的高跟鞋,耳钉、项链、指甲上花哨的装饰,蝙蝠一样奇型怪状的衣服,所有人都化了妆,看得我目瞪口呆的,相比之下她们的妈妈要正常得多。找到我住宿的日本家庭的姑娘后,交流甚欢,尤其让我高兴的是她家还住着个西班牙姑娘,英语和日语都很棒,自觉主动地充当了翻译,要不然以那个日本姑娘M破烂的英语,说不定还真需要笔谈。我更喜欢西班牙姑娘I,我跟她聊毕加索、达利,以及她在日本的留学生活、东海大学菅生高中的情况,等等,不亦乐乎!快忘了那个M才是主要交往对象。我、M、Agason,F(师院附中一女生),还有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日本女生和西班牙女孩I,我们6个人钻进Agason像火柴盒一样窄小的车里,基本被挤成了沙丁鱼。她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大商店,属于功能齐全的Mall。一边让我们购物,一边问“Are you hungry?”老实说,早上吃得很饱,并不太饿,我说“No!”她就真的好意思没请我吃午饭,大家一起饿到晚上6点。她告诉我“Keep hungry”是因为晚餐很好吃,她在餐厅订了包间,日式火锅。I已经翻译给我了,我们买了东西去照大头贴,后来又去了百元店,我买,Agason也买,搞了半天才明白她原来是给我买“礼物”。细碎便宜的小吃和各类小玩意给了我一大兜,我对此已经熟稔,就不继续发表什么观点了。
  6:00pm,我们回到M家,在一片绿茵中林立着几排公寓楼,M住七层,用钥匙打开玻璃的楼寓门之后坐一台小电梯上楼,有点类似宾馆房间的布局,她家也真像标准间一样小,三个卧室,一个浴室,一个卫生间(两者完全分开),厨房也在客厅里,像吧台一样的灶台、洗碗池,客厅里有一张沙发。沙发对面有一台蹲在地上的台式电脑(很大)。电脑和沙发之间有一个奇特的类似放大的几十倍的沙包的圆团(柔软、有弹性,里面装有荞麦皮一类的东西),圆团上坐着两只巨大的猫,一黄一黑,叫Oto和Jiji,2岁多了,Oto尤其吃得又肥又圆,用Agason的话说它们都是“Shy boy”,不过对我很友好。Oto和Jiji除了各种形状和口味的干粮猫食,额外还有罐头鱼,吃得跟人一样好,无怪乎毛色光鲜又肥头大耳。沙发是M两年前买的,如今已被这两个“坏小子”抓得面目全非,皮质表层被划破,里面的海棉都露出来了,旁边一块木板上有一些木屑和抓痕,地上、床上、桌子上总有些猫毛。虽说我非常喜欢猫,但这些脏东西总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听M说两只猫是和她们睡在一个房间里的。我心里就想,万一我晚上睡着了,它吡溜一下钻进我被子里,那可不是什么愉快的事。
  晚上坐车去吃日式火锅,终于见到了M的Adoson(日语“爸爸”)。长得跟M的哥哥一样,超年轻,才30岁,比Agason小10岁!日本人很开放的,对年龄一说不予理睬。Adoson很腼腆,不大说话。也可能是因为完全不懂英文的缘故,不正面跟我说话,通过I偶尔翻译两句给我听。火锅也是开水涮生肉、生蔬菜,不同的是他们把调料直接加在锅里,煮熟后的食物蘸着生鸡蛋吃。这是我最不能忍受的。生鸡蛋打匀了,黏乎乎地裹着牛肉,实在是难以忍受。M一家可能考虑到这点,解释说蘸着酱也可以。那个酱有一点甜味,深合我意。而他们蘸着生鸡蛋更吃得不亦乐乎。奇怪的是,即使我饿了那么长时间食量也未见增大。日本人吃饭的规矩是未吃前说“itadakimas”(“我不客气了,要开始吃了”),饭后说“goqisosama”(“我吃饱了”)。我说这两句话之间可能不到20分钟。他们正大吃特吃呢,忽然听我说吃饱了,十分惊讶,但以他们日本人抠门的习惯,也并未像我们中国人那样热情地劝我再多吃一点,我也就乐得自便。
  回家后,我提出能否take a shower,Agason惊讶地说,only a shower?Not a bath?这我民宿之前就了解到日本全家人用同一浴缸的水泡澡,轮流进去泡,水不放掉,即使人很多或来了客人也一样。这缸水不是用来洗身上的脏东西的,而是让自己放松,解除疲劳的。往往爸爸先来,然后是孩子、母亲。日本的工作压力很大,泡热水不失为一种解压的好办法。我刚刚take a shower之后换了睡衣,Agason便兴高采烈地请我靠在刚才猫睡过的圆垫子上,在电脑上欣赏他们去年在香港和澳门的照片,我可怜的睡衣啊。
  我和I睡一张榻榻米。她还有张简易的钢丝床,我就算是“打地铺”,那两条被褥上还有猫毛。Agason识相地说“Do you think it's dirty?”,给了我一个随手粘的滚筒,我高高兴兴地清理了半天,刚上了趟厕所回来,Jiji就又趴到了我床边,顿觉无语。
  下午购物时,Agason买了杯咖啡给我,我不小心洒在袖子上了,这会儿Agason说要帮我洗,而我看到她家的混乱状况后就不想让她洗了,我说如果我只洗袖口的话会干得快一些,于是自己洗了。没想到她又把我的衣服塞进洗衣机里和她的衣服一起洗了半天。我帮她们取晾着的衣服时,发现那些衣服大半仍是湿的,而干的和洗净的衣服也被随意扔在地上和圆垫上,大家嘻嘻哈哈地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夜晚和Ines彻夜长谈。谈她的西班牙家庭,谈她在日本的生活。她是一个上英语学校学日语的西班牙人,18岁了,作为exchange student来日本学习,体验日本教育、文化和日常生活。3岁开始学英语,British English口音纯正,西班牙语又属于native speaker,更不用说了,可是日语只学了一年就敢一个人寄宿到日本家庭,真是令我由衷地敬佩。她给我的感觉是很冷静,不爱说话,表情恬淡,虽然也和M在一起讨论日本的男明星,见到帅哥也喊“kawaii”(日语“可爱”),但她水一样的个性是与众不同的。我更喜欢I,可能也是因为语言上没有障碍,可以顺畅地交流。我提到爱情、提到梦想、提到中国人在欧洲人眼中的形象。她说不至于像我说的那么差,只是可能觉得中国留学生很穷,“穷”应该是大多数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其实真正深入到外国的百姓家庭才知道,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实在太少。2008年的奥运会把中国推向了世界,而我以为他们耳熟能详的剪纸、丝绸、北京烤鸭,他们都一无所知。我在电钢琴上弹了一曲《茉莉花》以为能引起共鸣,结果他们光顾夸我琴技,说并未听过这首曲子,后来又弹《少女的祈祷》,世界名曲总不至于不知道吧,可他们还真不知道,我不免怀疑,日本人音乐素养这么低吗?但欧洲人音乐素养应该很高的啊。
  那个榻榻米怎么也不如宾馆的床舒服,都快1点了,Oto和Jiji还在穷折腾,Agason好言相劝收效甚微,按住揍了一顿,好容易安静下来了,我们终于放心地一觉睡到8:00。第二天早晨的早饭是一个巨大的鸡蛋洋葱肉卷(炒好洋葱和肉,取出来放碗里,再打一个鸡蛋,趁没凝固时撒上洋葱和肉,一卷就成了),一碗米饭,一碗古里古怪的寿眉茶。我搞不懂日本人(此处含I)胃口怎么这么好,食量如此巨大,我尽了最大努力才吃掉了那个鸡蛋肉卷,吃点米喝点茶,汤是无论如何下不了肚了,只好连声道歉(semimasai)。
  终于要走了,我们钻进小汽车,沿着狭窄的街道再到菅生高中去。
  (记于日本东京都)
  
  十一、外语
  我后来心想我那篇带有N多从句、长难句和六星级词汇的稿子,被我一紧张又念快了,叽哩咕噜一通也不知道底下的日本学生听懂了几句。
  2009年9月12日
  我越来越发现,中国学生唯一可以嘲笑日本学生的地方大概就是英语了。至少在我看来,他们的英语口语是烂得够劲儿。来日本之前在北京培训时就听说了,似乎日语和英语在发音等方面有很大冲突,据说学过日语的人再学英语就很难。听了几天日语和日式英语之后我发现日本人不会发f和r这两个音,说pretty是plitty,说uniform是unihorm。那天在外务省听小原雅博说中文,提到“中日关系”,他说的是“中立关系”,日语中相当于拼音和音标的罗马字母中所有写成ri的地方其实都念li。
  听日本交流女伴M说,日本人学语法比较多,但不重视口语,所以说得不好。
  来自北京的女翻译中文好那是应当的,但山西直美就值得敬佩了。她中文说得确实好,但是腔调还是怪怪的。我跟她说“生猛海鲜”,她就一脸茫然。
  说说我在菅生高中的英文发言吧。那个稿子我写了三个晚上,终于显得有点水平了。上场之前还忐忑不安的,结果日方学生代表竟然是我民宿交流女伴M,据说在菅生高中是好学生,英语一流的人才。我听着她在那儿说,自己就有了底气:就这水平还出来混?我后来心想我那篇带有N多从句、长难句和六星级词汇的稿子,被我一紧张又念快了,叽哩咕噜一通也不知道底下的日本学生听懂了几句。讲完后日本的英语老师狂夸我英语好,同伴Y和W也大大描绘了一番,仿佛很给提气似的。
  在民宿那天Agason说榻榻米有一股“glass”的气味,我想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是grass的气味,窘啊。
  (记于日本东京都立川市)
  
  十二、节约
  然而,在一片“节约”声中,我们也听到看到一些相当刺耳刺目的东西。
  2009年9月12日
  日本人,节约到你难以忍受。首先是第一天中午没吃到的面包,前面已经讲过,无需重复。以后每天上车给发一瓶500ml的矿泉水,不会再有多余的,这是一天的总量。当然因为有早中晚饭上的饮料,没人觉得水不够喝。但在中国绝不会这样的,一大巴车的人,总要有好几箱矿泉水蹲在车屁股后,你要几瓶都给你,于是就没人觉得自己手里应该拿一瓶水(甚至标上名字,我就是这样做的),打开后喝几口就扔在车里,再上车时搞不清是谁的也没关系,再开一瓶不就完了。我们仿佛以为一向如此,直到今天。
  再来看看厕所,无论是在机场、宾馆还是参观的设施,厕所的水龙头、烘干机、洗手液、便器冲水几乎全是红外线感应的,而且灵敏度极高,你一旦离开,不到3秒立刻停止,这样非常节约,而卫生间里的纸全是薄薄的单层,在中国人看来薄得过分。我观察过便器的冲水,是从三或四个方向冲下来,每股水流都很细,主要靠压强和吸力而不是水的自重冲下,所用水量极少。
  还有送礼物。来到东京第一天下午的说明会上,日本国际协力中心说给我们一人送一个精美礼品,包装确实精美,里面是个圆珠笔。第二天到外务省,这也算是政府部门了吧,一人送一个小相框。昨天(9月11日)在东海大学附属菅生高中,校方司仪煞有介事地让中方代表接受礼物,每人一个8开纸那么大的袋子,是一条毛巾、学校资料和两个夹纸的小塑料夹。在立川池袋的防灾馆,礼物是一个单页文件夹。中国的同学们哑然失笑,不禁互相感叹:这样的礼物竟然也能送得出手。中方的礼物是什么呢?给外务省的,是一个封在画框里的大幅泼墨山水;给菅生高中的,是一尊约50cm高的青铜铸像“飞天”。来日本之前,教育局的人告诉我们多带礼品到日本中学和他们交换,9月11日那天大家辛辛苦苦地背了来,结果发现日本学生个个两手空空,心中不禁甚感无味。
  然而,在一片“节约”声中,我们也听到看到一些相当刺耳刺目的东西。比如,一次性木筷。这在中国是严禁的,而在日本却如此流行,无论是豪华大饭店还是商店里的小餐厅几乎没有不用的。你以为日本人舍得砍伐树木吗?中国人懂得的他们不懂吗?这筷子是从中国、朝鲜、非洲、印度进口的,用过之后会运到垃圾处理厂焚烧发电。所谓节约至算计如此,怎能不令人震惊与反思?
  (记于日本东京都)
  
  十三、告别菅生
  在欢送会大厅墙上贴着“后会有期”四个字,我们每个中国学生都要拿着话筒说上几句。
  2009年9月13日
  9月13日,是东京分团和菅生高中告别的一天,中国学生和日本家庭表现出的依依不舍、甚至是流泪相送的情景,令人十分感慨、十分感动。
  在欢送会大厅墙上贴着“后会有期”四个字,我们每个中国学生都要拿着话筒说上几句。我用英语笑着说感谢M一家和两只猫咪对我的热情招待,回国以后会保持联系的。同伴P严肃地从政治的高度阐释了民宿的重要意义。话筒传到R手里,便立即有了戏剧化的效果,她刚说了两句就开始哽咽,说她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的亲情,长大了她变得独立,就更感受不到关爱了。然而在日本爷爷家,让她重温家的温暖,“让我好像回到童年,我又成了妈妈的小天使……”直至泪流满面、再也说不出话来。目睹如此戏剧性场面,我心中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
  欢送会上中日学生都表演了节目。由于许久没有排练,我们那个《桃花红杏花白》“苍”得够白,师院附中那个《至少还有你》“跑”得够远,H的日语歌“歇”得够斯,听得我们五脏六腑都被拽出来一样。日本学生的节目是跟着一首日本流行歌曲跳舞,邀请中国学生一起跳,由于动作太野太傻,很多人没有参与。
  送M一家走的时候,我试着教她们做出一些中国功夫的造型来合影,Agason给了我一张名片,我们握手拥抱(尤其是I,我最舍不得的是她),送她们走了。
  下午开个讨论会,每人写下五条来日本的发现,大家讨论原因。我写的五条是:日本街道很窄;日本没有午睡的习惯;日本人英语口语不行;日本学生个性十足,女生都化妆,男生都染发;日本饮食以生冷为主,这些其实都没什么太特别的原因。
  晚上回到浅草豪景大饭店。
  鹿鸣给我发短信说因为H1N1,我们学校的双休日和十一七天长假都还给我们了,那一整天都是欢欣鼓舞的。
  (记于日本东京浅草)
  十四、所泽高中
  教育制度的差异可能决定了我们中国学生学得既辛苦又艰深,但未必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日本学生看似不务正业,其实却保留和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最终成为引领日本科技进步的精英力量。
  2009年9月14日
  日本学校有1/3是私立的,菅生高中就是其中之一,而今天我们去的所泽高中是一所公立高中。所泽高中全名叫作“琦玉县立所泽高等学校”,创立已有111年的历史。
  一进校门,迎面一尊铜塑像,叫青年像。是一个青年左手一个书包,右手一枝桂枝(在日本它代表荣光),意思是年轻人应该用读书来赢得荣光。
  欢迎仪式首先在体育馆举行,全校师生基本全来了。放眼望去,不论男生女生,几乎一律是打耳钉、染头发,穿奇装异服。每一个抓出来到中国的高中,都是常被叫到政教处去的那种学生。代表所泽高中学生发言的是他们的学生会主席,他上了台把我们吓了一跳:这学生会主席并不比其他人收敛,头发是很浅的黄色,挡着眼睛,说话声音粗哑,精神气质不佳,令人大跌眼镜。
  中国学生们(包括东京和千叶分团)分散到高一、高二各个班和日本学生一起上课。我参加了体育课活动,学习手球。他们的操场是沙土地的,风一吹,球一砸就尘土飞扬。我心想怎么这么落后,连五中的操场都有塑胶跑道。绕400m操场跑了2圈之后,体育老师(约50岁的老大爷,竟然健步如飞,还会说几句英语)开始教我们练习手球的基本传球动作,主要以携球奔跑、投接为主,我接球功夫不好,连连掉球,很没面子。后来进行多人传球时体育老师的解释不但我们听不懂,连日本学生也没听懂,接传次序搞不清楚,乱七八糟一通乱扔。好在不久就下课了,一日本学生问我:“Do you enjoy it?”我回答“Yes!”但其实由于这几天平均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累死了,刚才跑步感觉很不好。
  接着去看他们的兴趣小组活动,跳舞和啦啦队。在体育馆的表演场地,女生们梳着冲天辫,穿红色短裤球衣,手里拿着彩球挥舞,动作狂野,观众席上不时发出兴奋的尖叫。
  后来在车上我听师院附中的几个男生说,上数学课,高一讲我们初一就讲过的三角形问题。其中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供大家“拓展思维”。题目如下:
  已知∠A=a,BD、CD分别为∠B、∠C的平分线,求∠D。
  这是我们初中当时一道很经典的题,日本学生有人埋头苦思冥想,有人心不在焉,还有人在睡觉。然而5秒之后,一师院附中男生忍不住说出了正确答案,老师吃惊地竖起大拇指:“这个中国学生真了不起!”他们的小考卷子,B5纸那么大,正面五道选择题,反面两道计算,一道画图,满分100分竟然有人只打7分,不可思议。
  中国学生比他们学得深多了,可是那有什么用呢?一旦走出中学,除非你继续研究那个专业。我们千辛万苦学来的知识马上变得一文不值,变成了纯理论的,脱离实际生活的东西。日本人注重实用,基础教育只教最基本的,课程中还有一门家庭课,那是专门教怎么培养孩子、怎么缝纫、怎么处理家庭关系,等等。
  我粗略了解了一下日本的教育体制,义务教育从学龄前截止到初中毕业,跟中国一样。但费用的减免很彻底,不仅没有学费、杂费、书本费、午餐费、电暖费,连上下学接送的路费也全部由政府承担。初中、高中各三年,高二分文理科,高三参加高考然后上大学;与中国不同的是,98%的初中毕业生能上高中,55%的高中毕业生能上大学,80%的高中毕业生能上大学或职高。参加高考的五门课是国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科学即理化生,社会即政史地,但无论文理科所有学生都要考这五门,可能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其它几门不高考的是手工书道(书法)、音乐、美术、舞蹈、体育、信息技术、家庭(包括厨艺)。私立高中早7:30开始上课,下午4:30放学,公立高中8:30开课,下午3:30放学。放学后的时间属于兴趣小组活动,我记得M参加了英语小组,她还参加另一个特殊的班,可能有点类似实验班,这个班的学生不是学习成绩拔尖,有能力考好大学,而是有愿望考好大学,有愿望学得更多。高考成绩会作为大学录取的参考,但学生必须申请参加该校内部的选拔笔试和面试,只有这样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该校学习。
  教育制度的差异可能决定了我们中国学生学得既辛苦又艰深,但未必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日本学生看似不务正业,其实却保留和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最终成为引领日本科技进步的精英力量。
  (记于日本东京琦玉县)
  太原五中高308班
其他文献
他说,世界上最珍贵的阳光、空气、亲情、爱情、友情都是免费的,他的阳光书社也是免费的,他甘愿做那一缕温暖的阳光,温暖这片寒冷、贫瘠的土地。    9月20日 晴  在一个偏僻山村的一隅,有几间破旧的房子,它似乎不能承载任何风雨,然而,它的门框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阳光书社”。  走进阳光书社,简陋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万册书籍,这万册书籍全是他的主人在各大文学论坛,发无数的“乞书”贴“乞”来的,
期刊
杨康,1988年生于陕南,汉中人在重庆,学的是工科,爱的是文字,吃粗茶淡饭,编《天汉诗歌》,正在迷恋一个江南女子。    我想去合川    我想去合川。不坐公交,不开车  我想徒步走着去。不去那些  人造公园,我也不去名胜古迹  我只想去合川,去一个名叫官渡的小镇  不吃大餐,不喝烈酒,只要合川桃片  要就要六盒吧。六,这个多么熟悉的数字  现在是下午六点,我在思念九月出生的你  在合川,在官渡,
期刊
9月25日 晴  其实,我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大概是因为我还没有真正地踏上人生这条路吧!可是,在生命的历程中,我更多的是路过很多的人生。  于是,我开始喜欢生命的黑色,她遮掩了一切的懦弱与罪恶,所以世界看似公平的。我并不畅想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五彩缤纷,那样,只会让我觉的人生更艰难。我想:人生若是质朴的黑色,她好脱离一切杂色的玷染,始终保持着自己纯真的一面,虽然有些稚拙,但就是自然中那无限盎然的
期刊
10月5日 晴  那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去了坝上大草原。  明亮的阳光被云朵遮住了,一时阴一时晴,变化无常。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际,远山上青青的草,漫山遍野,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像流动的水一样,泛着点点银光,在阳光下格外的美丽。  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我最喜欢的事——骑马。  这还是我第一次骑马,一匹枣红色的马。站在马的旁边,心里紧张的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牵马的阿姨耐心地教我如何上马。我把脚伸
期刊
9月22日 晴  天上一轮月,人间万里明。琼宇高寒,捧出了一轮月影;冰壶朗澈,平分了秋夜天香。伴随着秋高云淡,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又一次在人们的企盼中到来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对家人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对故乡的思念。是啊,思念是十五的月亮的影子,月光总是偷偷透过窗子,把它撒进我们心里。但是月亮同样给了我们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每至此佳节,家人总会团聚在
期刊
2月15日 晴  水酒色味  新年伊始,我随妈妈来到滇西南的边陲小镇西县做社会实践,这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这里民风纯朴。  老屋被郁郁葱葱的树林埋到了深处,接连不断的鸟鸣与水流声扰了这里的一片宁静,其间偶尔能听到佤家热情奔放的祝酒歌。祝的,自然是客;而这酒,便是佤家的水酒。  佤家最年长的老人,双手颤颤巍巍地拿出瓦罐来,解开了那缠了一圈又一圈的绳。揭开封口的瞬间,罐内小红米发酵后浓郁醉人的香气扑
期刊
那一天我来到这里,   在遥远的地方见到了你,   你的色彩是那样的神奇,   蔚蓝得叫人心儿颤栗。   你是我心仪已久的梦啊,   梦中是我童年的天地,   你的颜色比天空还单纯,   让我把你看作天,把天看作地,   我坐在这里,躺在这里,   心儿和你融化一起。   啊——   在那遥远的地方,我见到了你,   你的色彩是那样的神奇,   你那容颜绽放的光华呀,   让我的,让我的心儿颤栗。
期刊
10月10日 晴  吃完晚饭,我便来楼下的夜市闲逛。夜市十分热闹,我逛到一个旧书摊位,摊主摆了一地的旧书。我一向爱看书,但平时在买书上却抠得要命,平时连旧书也买得少。我在摊位前蹲了下来,目光把地面上的书籍扫视了一遍,没有啥书引起我的兴趣,倒是一本杂志吸引了我。我拿起杂志看了看,心里一直在盘算花两元买这本杂志是否值得。我想,这些文章去网上找一找肯定会有的,何必花这钱呢;但是转念一想,我这人一坐到电脑
期刊
语文是个怎么样的世界?难道那是开满花的世界?还是天堂?若你不知,让我告诉你吧!哪里不是花香在游荡,而是文学的气息环绕在我们的周围。就像宇宙的土星一样,身边有无数的星光在照亮着它。    9月10日 晴  语文是个怎么样的世界?难道那是开满花的世界?还是天堂?若你不知,让我告诉你吧!哪里不是花香在游荡,而是文学的气息环绕在我们的周围。就像宇宙的土星一样,身边有无数的星光在照亮着它。  在我的字典里,
期刊
10月5日 晴  胖嘟嘟、胖鼓鼓、胖乎乎……胖一出场,就有一种珠圆玉润的富足感。就有一个胖子敢这样取笑一个瘦子。胖子说:“一见到你,就知道这个世界还在闹饥荒。”而瘦子当仁不让,回击了一句:“一见到你,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互相调侃之中,瘦子明显在言辞上占上风,而胖子流露出的则是胖的优越感。  在唐朝,那个崇尚肥美的时代,胖让大唐帝国达到了最佳饱和状态,成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巅峰王朝。胖在唐代处处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