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类艺术出现了互相融通的情况,在古筝表演艺术中融入戏曲元素,能大幅提升古筝表演艺术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文化内涵,凸显出古筝表演艺术的魅力。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当代古筝表演艺术对戏曲元素的运用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古筝表演艺术;戏曲元素;运用研究
一、对戏曲唱腔元素的运用
在戏曲的结构中,唱腔主要说的是演唱过程中的曲调、演唱形式等,它可以看成是戏曲的灵魂。唱腔在表现能力上通常比乐器更为优秀,声乐除了能够传情,还能更好地达意,从灵魂深出引起听众的共鸣。丰富的戏曲唱腔为古筝艺术演奏提供了很多借鉴元素。我国地域广大,不同的方言造就了不同的唱腔,这些唱腔各有特点,将其运用到古筝表演艺术中对提升演奏效果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古筝作曲家会结合实际的创作需要,在古筝编曲中融入一些戏曲特色元素。比如,在古筝作品《打虎上山》《文姬归汉》中,便引入了大量的京剧唱段元素以及过场音乐。此外,在《戏韵》《晓雾》以及《夜深沉》等作品中,也融入了不少的京剧板式特点,并结合现代古筝演奏技法,在古筝表演艺术中极具韵味地展示出了传统京腔京味。
二、对戏曲表现手法的运用
(一)对戏曲板式的运用
板式可以理解为戏曲中的节奏和节拍,在民间以及古代的音乐术语中通常会将强拍叫做板、将弱拍成为眼,两者可以合称为板眼。板可以用来表示乐曲的速度、情绪等,还能比较好地反映出整个乐曲的结构变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形式。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只有对板和眼充分理解,才能更好地对乐曲本身进行剖析。比如,在《幻想曲》中,板眼有很明显的体现,这是一首将西南地区民歌融合到乐曲中的古筝作品,在这个作品中,出现了散板、慢板、快板、急板和广板等五种板眼的表达方式,在这个古筝作品中,各个部分的板眼呈递升趋势推进。例如,它先是由一段散板作为引子导入乐曲,在之后的六个小节中,充分利用了古筝琶音和刮奏较朦胧感的音色,忽强忽弱,从而营造出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感,能够很好地将听众引入崇山峻岭的情境中。
(二)对戏曲唱白互现的运用
在很多古筝作品中,也会有一些作曲家运用戏曲中的“唱白互现”元素。这里的“唱”一般是指歌唱,“白”则是说念白,唱、白都是戏曲表演中非常关键的基本要素。通过对戏曲唱白的运用,能够让古筝作品充满“缥缈柔美的仙气”,也能从中融入一份写实主义。例如,在《孔雀东南飞》这个乐曲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刘兰芝与焦仲卿凄美的爱情故事,控诉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反抗精神。在乐曲表现中,便在开头部分融入了两组夹弹音,前一组强且有力,后一组暗淡无光,通过这样的手法可以模仿两只“孔雀”的叫声,也能以此类比出人的哽咽气息,可以有效地凸显出二人悲惨的心境。
三、对戏曲表现技巧的运用
(一)对“气”的运用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艺术家们对于气的重视程度很高,他们在气息训练时会有“提神、扩胸、收腹”的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戏曲作品的字音、词意,凸显出戏曲中的感情。这一技法在古筝演奏中也可以被很好的运用。古筝演奏者们通常可以依据乐曲的强弱、旋律走向来合理运用自己的气息。
(二)对“字”的运用
在戏曲表演中,有着“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等层面的严格要求,对于演唱者的吐字发音也有近乎苛刻的规定。昆腔大师魏良辅把“字清”放在了曲子演唱的首位,从这里能看出“字”的重要性。在古筝表演过程中,演奏者可以利用“夹弹”及“提弹”的不同技法手段对古筝节奏等展开控制,这可以理解成戏曲演唱中的“字”。提弹一般说的是利用手指从空中快速发力,由上而下击打琴弦,这样方式能够让音色显得更具有活力,出现一种空气感,类似于戏曲中的“较轻咬字”。夹弹一般是将义甲放置在琴弦上,而后利用手指大关节以及手腕发力,音色會显得比较硬,无空气感,“咬字”较重。例如,在河南筝曲中常常会用夹弹法演奏,就像说在古筝演奏中融入了方言一样,更能凸显河南的地方性特色。
(三)对“韵”的运用
在古筝的表现中素来有“以韵补声”一说,由于古筝算是弹拨乐的一种,所以不太容易发出绵长的音,但是,在古筝的表演中,有“吟”“揉”“滑”“按”的技法,这样可以凸显出古筝音色醇厚,回音浓重,因此,在许多作品中,除了可以用所谓的“摇指”来实现绵长的音乐表现,也能够靠一个单音之后长久的余音达到情境交融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让戏曲元素更好地运用到古筝表演中,可以从对戏曲唱腔元素的运用;对戏曲表现手法的运用;对戏曲表现技巧的运用等层面入手分析,以此在无形中促使戏曲元素为古筝表演提供助力,从整体上增强古筝表演的感染力、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翁梦南.浅谈当代古筝表演艺术对戏曲元素的借鉴[J].艺苑,2021(01):85-88.
[2]李娜.筝曲《秦土情》中陕西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D].江苏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古筝表演艺术;戏曲元素;运用研究
一、对戏曲唱腔元素的运用
在戏曲的结构中,唱腔主要说的是演唱过程中的曲调、演唱形式等,它可以看成是戏曲的灵魂。唱腔在表现能力上通常比乐器更为优秀,声乐除了能够传情,还能更好地达意,从灵魂深出引起听众的共鸣。丰富的戏曲唱腔为古筝艺术演奏提供了很多借鉴元素。我国地域广大,不同的方言造就了不同的唱腔,这些唱腔各有特点,将其运用到古筝表演艺术中对提升演奏效果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古筝作曲家会结合实际的创作需要,在古筝编曲中融入一些戏曲特色元素。比如,在古筝作品《打虎上山》《文姬归汉》中,便引入了大量的京剧唱段元素以及过场音乐。此外,在《戏韵》《晓雾》以及《夜深沉》等作品中,也融入了不少的京剧板式特点,并结合现代古筝演奏技法,在古筝表演艺术中极具韵味地展示出了传统京腔京味。
二、对戏曲表现手法的运用
(一)对戏曲板式的运用
板式可以理解为戏曲中的节奏和节拍,在民间以及古代的音乐术语中通常会将强拍叫做板、将弱拍成为眼,两者可以合称为板眼。板可以用来表示乐曲的速度、情绪等,还能比较好地反映出整个乐曲的结构变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形式。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只有对板和眼充分理解,才能更好地对乐曲本身进行剖析。比如,在《幻想曲》中,板眼有很明显的体现,这是一首将西南地区民歌融合到乐曲中的古筝作品,在这个作品中,出现了散板、慢板、快板、急板和广板等五种板眼的表达方式,在这个古筝作品中,各个部分的板眼呈递升趋势推进。例如,它先是由一段散板作为引子导入乐曲,在之后的六个小节中,充分利用了古筝琶音和刮奏较朦胧感的音色,忽强忽弱,从而营造出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感,能够很好地将听众引入崇山峻岭的情境中。
(二)对戏曲唱白互现的运用
在很多古筝作品中,也会有一些作曲家运用戏曲中的“唱白互现”元素。这里的“唱”一般是指歌唱,“白”则是说念白,唱、白都是戏曲表演中非常关键的基本要素。通过对戏曲唱白的运用,能够让古筝作品充满“缥缈柔美的仙气”,也能从中融入一份写实主义。例如,在《孔雀东南飞》这个乐曲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刘兰芝与焦仲卿凄美的爱情故事,控诉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反抗精神。在乐曲表现中,便在开头部分融入了两组夹弹音,前一组强且有力,后一组暗淡无光,通过这样的手法可以模仿两只“孔雀”的叫声,也能以此类比出人的哽咽气息,可以有效地凸显出二人悲惨的心境。
三、对戏曲表现技巧的运用
(一)对“气”的运用
在戏曲表演艺术中,艺术家们对于气的重视程度很高,他们在气息训练时会有“提神、扩胸、收腹”的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戏曲作品的字音、词意,凸显出戏曲中的感情。这一技法在古筝演奏中也可以被很好的运用。古筝演奏者们通常可以依据乐曲的强弱、旋律走向来合理运用自己的气息。
(二)对“字”的运用
在戏曲表演中,有着“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等层面的严格要求,对于演唱者的吐字发音也有近乎苛刻的规定。昆腔大师魏良辅把“字清”放在了曲子演唱的首位,从这里能看出“字”的重要性。在古筝表演过程中,演奏者可以利用“夹弹”及“提弹”的不同技法手段对古筝节奏等展开控制,这可以理解成戏曲演唱中的“字”。提弹一般说的是利用手指从空中快速发力,由上而下击打琴弦,这样方式能够让音色显得更具有活力,出现一种空气感,类似于戏曲中的“较轻咬字”。夹弹一般是将义甲放置在琴弦上,而后利用手指大关节以及手腕发力,音色會显得比较硬,无空气感,“咬字”较重。例如,在河南筝曲中常常会用夹弹法演奏,就像说在古筝演奏中融入了方言一样,更能凸显河南的地方性特色。
(三)对“韵”的运用
在古筝的表现中素来有“以韵补声”一说,由于古筝算是弹拨乐的一种,所以不太容易发出绵长的音,但是,在古筝的表演中,有“吟”“揉”“滑”“按”的技法,这样可以凸显出古筝音色醇厚,回音浓重,因此,在许多作品中,除了可以用所谓的“摇指”来实现绵长的音乐表现,也能够靠一个单音之后长久的余音达到情境交融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让戏曲元素更好地运用到古筝表演中,可以从对戏曲唱腔元素的运用;对戏曲表现手法的运用;对戏曲表现技巧的运用等层面入手分析,以此在无形中促使戏曲元素为古筝表演提供助力,从整体上增强古筝表演的感染力、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翁梦南.浅谈当代古筝表演艺术对戏曲元素的借鉴[J].艺苑,2021(01):85-88.
[2]李娜.筝曲《秦土情》中陕西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D].江苏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