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疯狂的石头》获得近年来国产影片难得的巨大的商业成功,成为近期国产商业电影成功的一个典型范例。笔者以为,这种成功源自影片对时代脉搏的恰当把握和对本土文化的巧妙运用,既具观赏性,同时又与大众的审美需求相契合。电影作为一种消费性的文化艺术,必须要通过文化的传输,使消费者认为得到了观赏的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所以通过本土文化符号的确立与传递,可以促使国产影视作品更好更快地建立自我的消费团体。
关键词:《疯狂的石头》 观赏性 时代性 本土文化
影片《疯狂的石头》在当下的火热,不能不说是国产影片创造的一个奇迹。这部影片以300万小投资的低成本,却横扫国内千万的票房,获得近年来国产影片难得的巨大的商业成功,同时成为近期国产商业电影成功的一个典型范例。影片没有爆炸、打斗等刺激场面,没有能够吸引票房的一线明星,没有铺天盖地的强势媒体宣传,只是通过观赏者的口口相传而获得良好的社会认可度。收到优异的商业回报,这对当下盲目以大额投资吸引观众视线的影视制作导向来说。是一个极其值得研究的课题。
钟惦棐先生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电影美学一刻也不能脱离我国的广大观众。这是我们电影美学意识中最根本的意识。”电影观众学就是电影接受学,再玄妙的电影。没有观众的欣赏。是无法体现其艺术价值的。电影的创作,必须适用于大众的审美需求。《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就是得到影片观赏者认可的结果。笔者以为,这种成功源自影片对时代脉搏的恰当把握和对本土文化的巧妙运用,既具观赏性,同时又与大众的审美需求相契合。
首先,《疯狂的石头》揭示了一系列矛盾尖锐的社会问题,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其一,影片在可乐罐的坠落中开始,隐喻了西方文化(商业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侵袭。同时也拉开了在商业文明侵袭下的众生百态的序幕。影片主人公包世宏所患的前列腺疾病则暗示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中青年男性群体肩负的无奈与巨大压力,演绎出一段社会群体中的小人物所遭受的坎坷与多重挫败,从而揭示出本土男性群体的心声。这是其二。在主人公背上拔火罐的影像,表明了其内心的冲动与焦急,虽然他企图竭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与使命,但最终事态的发展却是与自我的努力完全背道而驰。其三,改制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如从厂长一开始的义正词严,到最后与房地产奸商的同流合污现象:房地产的暴利现象,工厂负责人的贪污受贿现象;等等;这都是时代中最为尖锐的社会问题。影片通过对反面角色的诠释,直接鞭挞了那些不择手段、违法乱纪、满足私欲的丑恶行径,将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痛恨与无奈挥发得淋漓尽致。其四,治安问题。影片从本土的三个盗贼在道哥的带领下,运用当下广为熟知的盗窃欺骗手段,如冒充搬家的入室盗窃、可乐中奖、飞车抢劫等入手,让观众在笑声中看到当下社会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犯罪手段,以及人们对其的防护能力。同时通过两伙盗贼的种种冲突,以及来自香港的现代大盗麦克的特工般的手段却遭受到失败和本土盗贼的戏弄,在闹剧般的表演下,阐释着当代生活中的不安与危险,也是大众在内心深处对自我财富的保护的无能无力的表现。其五,道德问题。影片表现了从道哥的情妇到引发车祸的车主的偷情事件。偷情是时下盘问时代素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实际上都是在贴近生活,揭示着生活,让影片从商业的笑剧中提升了影片深度,有着在快乐后思考的文化意蕴。
可以说影片揭示的社会问题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集中表现,极大地拉近了观众与创作之间的距离,使影片在观众中产生了审美的共鸣。
对本土文化的巧妙运用是影片《疯狂的石头》大获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导演很聪明地将草根文化贯彻到底,并以幽默为幌子,巧妙地调侃了时下社会的弊端,无论是下岗问题.还是综合执法问题,抑或是行骗招数,都被他以极为睿智的手法调侃和批判。他的智慧帮助影片通过审查,也让本土观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喜剧,什么才是中国式的喜剧,而不是如同港台一般的闹剧。
影片在山城重庆开拍,浓重的方言也是影片的亮点之一。地道的重庆话、河北话、广东话等。为影片添色不少。当下方言正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的一个卖点。可以说,中国的各地方言蕴含着无数当地的文化内涵,方言的出现,正是群体自我认可的结果,地方的语言恰是集体无意识的最佳表现,也是乡情的最佳表达。实际上方言在电影中的运用很早以前就已出现,而《疯狂的石头》中对方言的巧妙运用,不仅使影片独具特色,甚至使一些台词成为“流行语”。方言的运用,也是本土文化的直接表达。证明了在今日的中国,本土文化符号仍然是获得国内观众认可的一种法宝。这对于国产影视作品来说,是一种契机.也是开展中国影视产业的一种例证与方法。
不仅如此,《疯狂的石头》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极大地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趣味。该片的导演是个新人,演员也多为新人(郭涛、徐峥都称不上一线明星),制作班底也不为人知,可能只有出品人之一的刘德华的大名,是一些娱乐炒作的卖点。影片全长98分钟,剧情简单明了,镜头摇晃之间让人感觉宛如身边发生之事,一切似乎是意料之外而又寓于情理之中,剧情的铺垫有序,以及演员的完美演绎使影片高潮迭起,极具观赏价值。
从影片的表现内容来说,《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商业娱乐电影。它并不想表现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而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尽管如此,《疯狂的石头》并没有盲目追求观赏性,片面抬高观赏性的地位与价值。众所周知,观赏性是以观赏者的接受效应为逻辑起点抽象出来的概念,虽然观赏性与思想性、艺术性有联系。但决定它的主要因素不是艺术品自身的历史品格和美学品格,而是观赏者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影片立足于当前企业改制的背景之上,运用特有的本土化的喜剧形式,在地方语言和夸张的肢体行为的幽默表达问,启悟观赏者内心深处最为熟知的文化因子。而画面的如同黑白胶片般的清晰简单,并不同与大投资电影中所见的纷繁杂乱的数字特技和五颜六色的视觉冲击图像,反倒似一杯清新芬芳茉莉花茶,韵味恒久。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过于注重影片的艺术品质,注重影片的思想深度,却忽视了电影的观赏性特质。这就是当前许多影片“叫好不叫座”的一个尴尬局面。国内影片在国外影展上获得大奖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这足以证明中国并不缺少能够拍摄高水准艺术片的人才,缺少的恰恰是能够把握市场脉络、适应大众审美需求、富有观赏性的成功商业电影的人才。《疯狂的石头》即是通过对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展演,以剧中人物的生活状态为镜像,在观众面前立一面镜子,爱笑不笑随你。反正你看到的就如同于你自己。事实上观者从另一个角度看见自己总是会由衷的笑。那是内心深处对自我剖析的~种快感,是自我内心得到宣泄的一种欣慰与 满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艺术要来源于生活”。《疯狂的石头》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启迪着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及什么才是当下观众最需要的视觉盛宴。影片不需要生涩难懂的艺术深度,也不需要明星在影幕上的耍酷卖帅.要的是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内心,通过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众生百态来启迪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幽默思考,在笑声中去回味生活中的苦涩。
人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化动物,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文化和符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人类在现代性危机的警示之下.在灾害与自我毁灭的惨痛洗礼中,在一片不可能持续生存的焦虑与惶恐的逼迫下,开始寻找替代工业革命的产业模式.变更所谓现代性以来被认为的“文明”与“进步”的物质生产与生活方式。在资源枯竭与能源短缺制约经济增长与社会总体发展前景的严酷时代,在有限的自然资源总量储备与更加有限的环境承受力的双重限制下,人们认识到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而文化符号经济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替代性选择。符号经济又称非物质经济,其率先在第一世界国家迅猛兴起,给整个的世界经济与文化格局带来全新的大变革。有学者甚至预测说。随着后现代的消费社会在全球蔓延,一场以消费社会的需求为牵引的文化符号经济的革命正在成为自工业革命以来意义最重大也最深远的人类社会转型。电影就是文化符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除了在物质属性的价值外。它们借由声音、影像、图画、文字等元素交织而成的象征符号与意理信念,则与文化领域有着关联,同时这也与主导社会集体价值与民族文化内涵的政治领域形成一种张力。”
实际上,自今年以来,好莱坞大片的不断引进,韩剧的持续热播.都说明我们的文化产业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脚步。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如何让自我的文化品牌成为收益的商品,是当下我们影视人需要考虑的问题。《疯狂的石头》的成功.让我们看到,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益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审美角度,都有着独特的审美心理,只有立足于此,才能收到民族大众的热爱与追捧。将身边的事、身边的景表现出来,获取民族大众的认可,应该是当前国产影片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也是《疯狂的石头》以小成本获得高回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文化经济的背景下,电影不可能剔除商业化的色彩。而时代的要求,也使得电影亟需产业化、市场化。电影被视为一种文化产业,并不是要求遗失意识形态的属性和精英艺术的表述。《疯狂的石头》除了表达时代压力下的众生百态之外,还传达了主人公爱岗敬业为朋守爱的一种社会认可的民族意识形态中的优秀分子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导演编剧的寓平淡而出新奇的艺术把控能力。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意味着文化成为商品,意味着文化进入市场,也意味着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从《疯狂的石头》的疯狂的市场效应与价值来看,作为公众参与特性及社会教化和价值导向的影视文化符号经济,必须树立自我的文化氛围和解读空间。故事的情节、画面的组合、人物的表演都将成为审视生活的镜面。操着各色各样的方言的影视作品,成为对传统文化、地缘文化的展示平台,《疯狂的石头》展示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以及传统文化的特色,这是培育本土文化符号经济的突出沸点.也是集体无意识的充分表达,是影视作品的目标。因为人们消费的文化,要通过文化的传输.使消费者认为得到了观赏的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所以通过本土文化符号的确立与传递,可以促使国产影视作品更好更快地建立自我的消费团体,同时利用观众的文化土壤,以及现实的体验,形成民族电影工业的再次崛起。
关键词:《疯狂的石头》 观赏性 时代性 本土文化
影片《疯狂的石头》在当下的火热,不能不说是国产影片创造的一个奇迹。这部影片以300万小投资的低成本,却横扫国内千万的票房,获得近年来国产影片难得的巨大的商业成功,同时成为近期国产商业电影成功的一个典型范例。影片没有爆炸、打斗等刺激场面,没有能够吸引票房的一线明星,没有铺天盖地的强势媒体宣传,只是通过观赏者的口口相传而获得良好的社会认可度。收到优异的商业回报,这对当下盲目以大额投资吸引观众视线的影视制作导向来说。是一个极其值得研究的课题。
钟惦棐先生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电影美学一刻也不能脱离我国的广大观众。这是我们电影美学意识中最根本的意识。”电影观众学就是电影接受学,再玄妙的电影。没有观众的欣赏。是无法体现其艺术价值的。电影的创作,必须适用于大众的审美需求。《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就是得到影片观赏者认可的结果。笔者以为,这种成功源自影片对时代脉搏的恰当把握和对本土文化的巧妙运用,既具观赏性,同时又与大众的审美需求相契合。
首先,《疯狂的石头》揭示了一系列矛盾尖锐的社会问题,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其一,影片在可乐罐的坠落中开始,隐喻了西方文化(商业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侵袭。同时也拉开了在商业文明侵袭下的众生百态的序幕。影片主人公包世宏所患的前列腺疾病则暗示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中青年男性群体肩负的无奈与巨大压力,演绎出一段社会群体中的小人物所遭受的坎坷与多重挫败,从而揭示出本土男性群体的心声。这是其二。在主人公背上拔火罐的影像,表明了其内心的冲动与焦急,虽然他企图竭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与使命,但最终事态的发展却是与自我的努力完全背道而驰。其三,改制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如从厂长一开始的义正词严,到最后与房地产奸商的同流合污现象:房地产的暴利现象,工厂负责人的贪污受贿现象;等等;这都是时代中最为尖锐的社会问题。影片通过对反面角色的诠释,直接鞭挞了那些不择手段、违法乱纪、满足私欲的丑恶行径,将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痛恨与无奈挥发得淋漓尽致。其四,治安问题。影片从本土的三个盗贼在道哥的带领下,运用当下广为熟知的盗窃欺骗手段,如冒充搬家的入室盗窃、可乐中奖、飞车抢劫等入手,让观众在笑声中看到当下社会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犯罪手段,以及人们对其的防护能力。同时通过两伙盗贼的种种冲突,以及来自香港的现代大盗麦克的特工般的手段却遭受到失败和本土盗贼的戏弄,在闹剧般的表演下,阐释着当代生活中的不安与危险,也是大众在内心深处对自我财富的保护的无能无力的表现。其五,道德问题。影片表现了从道哥的情妇到引发车祸的车主的偷情事件。偷情是时下盘问时代素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实际上都是在贴近生活,揭示着生活,让影片从商业的笑剧中提升了影片深度,有着在快乐后思考的文化意蕴。
可以说影片揭示的社会问题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集中表现,极大地拉近了观众与创作之间的距离,使影片在观众中产生了审美的共鸣。
对本土文化的巧妙运用是影片《疯狂的石头》大获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导演很聪明地将草根文化贯彻到底,并以幽默为幌子,巧妙地调侃了时下社会的弊端,无论是下岗问题.还是综合执法问题,抑或是行骗招数,都被他以极为睿智的手法调侃和批判。他的智慧帮助影片通过审查,也让本土观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喜剧,什么才是中国式的喜剧,而不是如同港台一般的闹剧。
影片在山城重庆开拍,浓重的方言也是影片的亮点之一。地道的重庆话、河北话、广东话等。为影片添色不少。当下方言正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的一个卖点。可以说,中国的各地方言蕴含着无数当地的文化内涵,方言的出现,正是群体自我认可的结果,地方的语言恰是集体无意识的最佳表现,也是乡情的最佳表达。实际上方言在电影中的运用很早以前就已出现,而《疯狂的石头》中对方言的巧妙运用,不仅使影片独具特色,甚至使一些台词成为“流行语”。方言的运用,也是本土文化的直接表达。证明了在今日的中国,本土文化符号仍然是获得国内观众认可的一种法宝。这对于国产影视作品来说,是一种契机.也是开展中国影视产业的一种例证与方法。
不仅如此,《疯狂的石头》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极大地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趣味。该片的导演是个新人,演员也多为新人(郭涛、徐峥都称不上一线明星),制作班底也不为人知,可能只有出品人之一的刘德华的大名,是一些娱乐炒作的卖点。影片全长98分钟,剧情简单明了,镜头摇晃之间让人感觉宛如身边发生之事,一切似乎是意料之外而又寓于情理之中,剧情的铺垫有序,以及演员的完美演绎使影片高潮迭起,极具观赏价值。
从影片的表现内容来说,《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纯粹的商业娱乐电影。它并不想表现什么过于深刻的主题,而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娱乐观众。尽管如此,《疯狂的石头》并没有盲目追求观赏性,片面抬高观赏性的地位与价值。众所周知,观赏性是以观赏者的接受效应为逻辑起点抽象出来的概念,虽然观赏性与思想性、艺术性有联系。但决定它的主要因素不是艺术品自身的历史品格和美学品格,而是观赏者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影片立足于当前企业改制的背景之上,运用特有的本土化的喜剧形式,在地方语言和夸张的肢体行为的幽默表达问,启悟观赏者内心深处最为熟知的文化因子。而画面的如同黑白胶片般的清晰简单,并不同与大投资电影中所见的纷繁杂乱的数字特技和五颜六色的视觉冲击图像,反倒似一杯清新芬芳茉莉花茶,韵味恒久。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过于注重影片的艺术品质,注重影片的思想深度,却忽视了电影的观赏性特质。这就是当前许多影片“叫好不叫座”的一个尴尬局面。国内影片在国外影展上获得大奖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这足以证明中国并不缺少能够拍摄高水准艺术片的人才,缺少的恰恰是能够把握市场脉络、适应大众审美需求、富有观赏性的成功商业电影的人才。《疯狂的石头》即是通过对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展演,以剧中人物的生活状态为镜像,在观众面前立一面镜子,爱笑不笑随你。反正你看到的就如同于你自己。事实上观者从另一个角度看见自己总是会由衷的笑。那是内心深处对自我剖析的~种快感,是自我内心得到宣泄的一种欣慰与 满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艺术要来源于生活”。《疯狂的石头》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启迪着我们,如何理解和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及什么才是当下观众最需要的视觉盛宴。影片不需要生涩难懂的艺术深度,也不需要明星在影幕上的耍酷卖帅.要的是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内心,通过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众生百态来启迪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幽默思考,在笑声中去回味生活中的苦涩。
人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化动物,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文化和符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人类在现代性危机的警示之下.在灾害与自我毁灭的惨痛洗礼中,在一片不可能持续生存的焦虑与惶恐的逼迫下,开始寻找替代工业革命的产业模式.变更所谓现代性以来被认为的“文明”与“进步”的物质生产与生活方式。在资源枯竭与能源短缺制约经济增长与社会总体发展前景的严酷时代,在有限的自然资源总量储备与更加有限的环境承受力的双重限制下,人们认识到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而文化符号经济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替代性选择。符号经济又称非物质经济,其率先在第一世界国家迅猛兴起,给整个的世界经济与文化格局带来全新的大变革。有学者甚至预测说。随着后现代的消费社会在全球蔓延,一场以消费社会的需求为牵引的文化符号经济的革命正在成为自工业革命以来意义最重大也最深远的人类社会转型。电影就是文化符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除了在物质属性的价值外。它们借由声音、影像、图画、文字等元素交织而成的象征符号与意理信念,则与文化领域有着关联,同时这也与主导社会集体价值与民族文化内涵的政治领域形成一种张力。”
实际上,自今年以来,好莱坞大片的不断引进,韩剧的持续热播.都说明我们的文化产业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脚步。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如何让自我的文化品牌成为收益的商品,是当下我们影视人需要考虑的问题。《疯狂的石头》的成功.让我们看到,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益处。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审美角度,都有着独特的审美心理,只有立足于此,才能收到民族大众的热爱与追捧。将身边的事、身边的景表现出来,获取民族大众的认可,应该是当前国产影片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也是《疯狂的石头》以小成本获得高回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文化经济的背景下,电影不可能剔除商业化的色彩。而时代的要求,也使得电影亟需产业化、市场化。电影被视为一种文化产业,并不是要求遗失意识形态的属性和精英艺术的表述。《疯狂的石头》除了表达时代压力下的众生百态之外,还传达了主人公爱岗敬业为朋守爱的一种社会认可的民族意识形态中的优秀分子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导演编剧的寓平淡而出新奇的艺术把控能力。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意味着文化成为商品,意味着文化进入市场,也意味着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从《疯狂的石头》的疯狂的市场效应与价值来看,作为公众参与特性及社会教化和价值导向的影视文化符号经济,必须树立自我的文化氛围和解读空间。故事的情节、画面的组合、人物的表演都将成为审视生活的镜面。操着各色各样的方言的影视作品,成为对传统文化、地缘文化的展示平台,《疯狂的石头》展示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以及传统文化的特色,这是培育本土文化符号经济的突出沸点.也是集体无意识的充分表达,是影视作品的目标。因为人们消费的文化,要通过文化的传输.使消费者认为得到了观赏的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所以通过本土文化符号的确立与传递,可以促使国产影视作品更好更快地建立自我的消费团体,同时利用观众的文化土壤,以及现实的体验,形成民族电影工业的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