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开展方针探究

来源 :启迪·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环节中忽视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在以往的学前教育环节中,心理教育更是一個相对而言空白的教育模块,缺乏系统性的教研历程,这使得幼儿园阶段的幼儿长期以来缺乏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引导,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心理层面的有效发展,更难以为其未来的心理问题预防实践筑起一道坚实的壁垒,其空白的教育模式成为了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一道未知的隐患。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活动中,笔者对学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开展方针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心理教育;学前教育;开展方针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宏观层面的教育,专注于受教群体对新知的获取与掌握,从而极大地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聚焦于受教者内心世界的微观教育内容,所以以往的教育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再满足当前受教者的发展需求。学前教育环节也是如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工作,重视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价值,以此在改革进程中填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真正从心理层面对幼儿进行深层建设,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重要的心理环境基础。为此,笔者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与根据实践案例的分析对学前教育中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方针进行了分析,简要论述学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可能的开展方式。
  一、面向幼儿心理特征的针对性
  同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因为其本身心理尚不成熟,所以实际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通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是由幼儿现阶段特殊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这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首先将面向幼儿心理特征的针对性作为方针,在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过程中始终应用幼儿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在较强的针对教育模式下真正促成幼儿心理环境的优化。
  例如,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根据幼儿脆弱心理十分容易受到客观环境影响的问题,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注重引导班级幼儿开展集体单位的实践活动。这一宏观的统筹组织活动能够切实强化幼儿之间的联系性,并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真正以针对性的形式为幼儿脆弱的心理环境建立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氛围。在该氛围中,幼儿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集体的关怀,并真正以凝聚力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这能够使得幼儿脆弱的心理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真正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针对性的环境氛围。
  二、注重幼儿心理需求的适龄性
  随着幼儿年龄的攀升,幼儿的心智也越发成熟,这要求学前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应随着幼儿的心理需求变化而变化,真正以适龄性为方针,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这要求幼儿教师对幼儿各个阶段的心理需求进行清晰地界定,由此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切实推动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例如,大班的幼儿已经能够清晰地了解并调整自身的情绪,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情绪上的反馈,接受幼儿教师在心理层面的调度,以此优化个人的心理活动模式。于是幼儿教师应该在适龄性的基础上,对大班的幼儿以启发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主,注重利用鼓励性的正向情感以及多种机制以注重引导幼儿自主调节情绪。这种方式使得幼儿能够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并真正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在其未来的心理成长道路上,这一适龄性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幼儿掌握的心理调节方法能够发挥出持续的作用,切实帮助幼儿更好地缓解多种消极情绪,切实助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构建幼儿心理环境的层次性
  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作用下,学前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应始终以层次性为基础方针,做好幼儿心理环境的递进式构建工作。只有这样,幼儿的心理环境才能稳步生成,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形势,以此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奠定重要基础。
  为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引导幼儿明确建立心理健康概念,从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表现等多方面弥补幼儿认知层面的不足,使得幼儿能够形成认知基础。而后,教育工作者应在其基础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问题缓解方法的引导掌握工作,使幼儿能够在心理调节意识的观念作用下认真地了解相关方法,并形成技能储备,使其后续的成长里程中能够尝试自主解决心理问题。最后,幼儿教师应定期组织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以活动中的实践引导幼儿不断开展心理环境巩固建设实践,切实为幼儿建设健康完善的心理环境,使得幼儿在未来面对各种心理问题时能够以有效的方式进行应对,切实促成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学前教育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针的研究工作,其实质是为了幼儿能够在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之下形成更为健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能够得到认知与身心的同步健康发展,真正为其成为全面型人才打下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孟庆梅.学前教育视角下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祖国,2019(15):202-202.
  [2]康梅.浅论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000(006):257-257.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纠正学生危害秩序的行为。因此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要重视引导与沟通,分析学生的心理,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但在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提高班主任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能够保障德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提高措施     高中
期刊
一、肾素概述   肾素(renin)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起始和限速的蛋白酶,其作用是切断血管紧张素原第10位亮氨酸与第11位缬氨酸之间的肽键,裂介为10肽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Ang 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作用下,再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期刊
2010年5月8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吴英恺教授百年诞辰.为纪念他为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所做杰出贡献,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在人民大会联合召开了降重的纪念大会,有关领导和吴英恺教授的亲属、学生及朋友100余人与会,与会者多角度、多层面畅叙了吴英恺教授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事业开拓、奋进
期刊
摘要:农村孩子与城镇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物质匮乏,见识与眼界。但农村孩子也有其特有的品质比如吃苦耐劳,坚毅,善良。然而农村的学生与城镇孩子的差距,还差在父母的文化程度与教育思路,所以综合整体的教育环境评估下,教师应当对学生采取良好的道德教育,取长补短,促进农村学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浅析;留守孩子;道德现状  一、引言  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意识,也在内心有了自己的理想与认知,此时
期刊
目的 探讨自然人群中C反应蛋白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在江苏省高邮市八桥镇随机人选了3889名18~74岁农村居民,使用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并测量血压,空腹抽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比浊法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hCRP).按hCBP四分位间距将男性与女性分别分为4组:Q1组(男性hCRP<2.04 mg/L;女性hCRP<1.80 mg/L);Q2组(男性2.04 mg/L≤hCRP<3.01mg/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感谢赵智琛大夫对本病例报告来信提出的宝贵意见,亦感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提供如此良好的交流平台。
期刊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有效教学”的教育策略,已成为新课程改革探索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教学方法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音乐教师必须探索更加合理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心理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推力,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效率;课堂教学  一、 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的
期刊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达国家高血压人群的发病率为30%~40%,而发展中国家可能会更高~([1-2]).资料显示血压水平越高,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越大,并导致每年全球约710万人死亡~([3]).高血压患者中顽固性高血压占20%~35%~([4]),通常药物治疗效果很差。
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第3期发表了我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将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右心衰竭和急性非心原性心力衰竭三类,将心肾综合征和严重肺动脉高压、急性肺栓塞均归于非心原性,我个人认为有些不妥。
期刊
患者女性,78岁,主因"间断胸闷、憋气20年,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于20年前活动时出现胸闷、憋气症状,伴背痛、出汗,每次持续约3~5 min,休息后症状自行缓解.于当地医院诊断为" 冠心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扩冠状动脉治疗,效果不佳,上述症状间断发作,1~2次/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