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寻根课堂中的质疑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寻根课堂就是以问题导学为基本特征,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课堂的关键所在,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会“芝麻开门”。教师应激励质疑之心,创设质疑之机,培养质疑之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关键词]课堂质疑;激发探究的兴趣;充足的阅读时间;敢于质疑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是以传授知识为终极目的,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与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学习方法,首先得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从学生感兴趣的点上开始入手提出问题,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习得的过程。
  一、激励质疑之心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套用这句话,学习课文时并不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和美感的心。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以及发现问题的意识,并引导他们克服学习的依赖性。
  曾经有位教师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开始逐步渗透布置课前预习,明确要求学生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并注音,画出相关词语,围绕课文提一个问题,不理解的词句打上小问号,课堂上进行交流,每上完一课都要评选出预习之星。到了二年级,该教师又开始鼓励学生想办法先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请教大人,可以查字典,可以上网搜索等。第二天在课堂上考验学生,谁能把老师考倒,就给谁发小书签。学生对这种预习方式大为欢迎,在教学每篇课文的初读时,学生们都会提出不少精彩的问题,而其中有不少问题就是理解课文的关键问题。此外,也有不少问题令教师猝不及防,破费一番脑筋。教师便和学生在课堂上或在课后通过各种形式共同探讨、思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学会了预习课文,养成了质疑的习惯,体会到了思考的乐趣。
  二、创设质疑之机
  小学生因其年龄及心理特点以及自身阅读经验的影响,对文本的解读往往并不像教师想象的那么顺利。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在充分品读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
  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一课。他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通过三次不同层次的品读让学生感悟“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老师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质疑:蝴蝶谷的蝴蝶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反复带孩子品读,释疑。第一次从“一群群”读出了蝴蝶的多,第二次从“色彩斑斓”读出了蝴蝶的美,第三次从“飞过,穿过,越过”读出了蝴蝶的机灵。课堂上孩子积极活跃,感受到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很多语文课,教师只惦记着自己的教学环节,拼命把学生往自己的教学要求上引,学生的质疑或许被老师当成“胡说八道”,生怕学生的质疑让自己的课堂产生“麻烦”和“冷场”,整堂课充斥着环环相扣的设计安排,真正留给学生品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往往很少,缺少了“留白”,也挤掉了学生质疑的肥沃土壤。因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的思维腾出自由空间,学生的疑问、想法和创见也就在课堂留白中水到渠成了。
  三、培养质疑之能
  课堂是学生实现探究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课文,并让他们在阅读课文后,充分提出自己的疑点,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探究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同时,要充分挖掘课文中可能质疑的材料,引导质疑,鼓励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比如,第九册练习1的“诵读与欣赏”提供的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题秋江独钓图》。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诗人那种逍遥又有些孤寂的情感呢?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诗人独自到江边去钓鱼,可又是喝酒,又是大声歌唱,这样折腾下来怎能钓到鱼呢,是不是他写错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即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得出钓翁之意不在鱼的结论,从而慢慢走进了诗歌所展现的那种独特意境中。
  质疑问难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总之,只要教师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从不敢问、不会问到想问、善问,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激发,而他们自主探究学习也将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教师的寻根课堂也就会因此变得更灵动。
  责任编辑 徐艳兰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农村小学教师流动性大,每年都有新教师培训任务的特点,结合本地区农村小学新教师校本培训的经验,总结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策略,反思农村小学新教师的成长历程,还可从细化培训制度、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网络环境、增加新教师心里辅导机制等内容来促进农村小学新教师校本培训向专业化、理论化、实用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新教师;
目的系统评价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2006.4)、EMbase(1996-2006.4)、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6年第1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高斯白噪声添加装置的算法和实现结构。利用易于硬件实现的矩阵变换和异或运算产生均匀分布随机数,然后根据Box-Muller方法使用查找表法将产生的均匀
当前,收入差距问题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已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调节收入差距,发达国家通过采取税收、社会保障与教育公平等政策和措施进行调节,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这个过程需要经过理解、转化与再现。根据翻译求似律,翻译的轴心在于转换,即通过有效转换使译入语尽量达到贴
幼儿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有时会惧怕教师,不敢把自己真实想法与教师分享,这时需要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幼儿,建立平等的幼儿关系.同时,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及时调整
针对高精度惯导输出信息的频率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移动卫星通信控制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拟合插值的Sage-Husa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姿态估计算法。通过采用三次样条插
针对在地空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信道冲激响应具有时域稀疏特性的情况,提出了基于贪婪算法的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系统稀疏信道估计方法。Chu序列是SC-FDE中常用的导频序列,
[摘 要]折纸是小学美术手工课的重要内容,通过折纸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能力、美术想象能力与美术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折纸;艺术创造力手工课是小学美术课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众多的手工课中,折纸是一项比较好的项目,折纸就是把平面的图画用折纸的立体形式加以展现的美术手工活动。对于折纸,小学
介绍了海监取证系统的应用背景,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借鉴POS辅助图像定位技术在航测领域上的应用,绘制大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了目标定位。海监机载取证系统,通过集成双轴伺服稳定平台、高精度POS系统、高清摄像机等设备,配备相应处理软件,同时具备侦察目标及高精度定位能力。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当试验高度为40 m时,目标实时定位精度小于0.2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