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理者:早在四十多年前的国际空手道和跆拳道搏击大赛的会场上,有一位经常踢断对方手臂和肋骨的人,他就是国际武术散手道联盟创会副主席、I-WSD黑带八段的百娃博士,功天之王李小龙先生当年很是欣赏他那又快又狠的脚踢法,称赞他为“无影腿”。如何练成育娃博士那又快又狠的脚踢法呢?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朝着这个方向共同来努力。要想学好脚踢技术,就必须先要了解有关脚踢技术的基本概况,这些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脚踢部位与名称、脚踢攻击的目标、脚踢攻击的优势、脚踢技术的分类、脚踢法武学原理、脚踢发力的因素、脚踢技术配合等七部分。认真地学习和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会为以后更好地学练散手道脚踢法,打好扎实的基础,加之科学的训练手段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相信你也一定会成功的!YOU CAN DO IT!
这里,我们特把育娃老师的这篇论述散手道脚踢法基本内容的文章编译整理成文,以飨广大武道同好。
国际武术散手道(IWSD,以下简称“散手道”)脚踢法是散手道技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长期以来充分借鉴和汲取了中华传统武术、跆拳道、空手道、踢拳道、泰拳等武道的腿击术优长,运用运动力学原理,不断实践改进,归纳而成的实用技法。通常,在散手道技术体系中,我们把利用脚部的尖端优势来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的技术,称为“脚踢技术”。
一、脚的踢击部位和名称
学习散手道脚踢技术,首先要知道运用脚的哪些部位去攻击对方。搏击实践证明,充分发挥脚的尖端优势,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其所产生的效果是最为理想的。脚的尖端优势有:
1.脚背骨突起处:用这个部位去攻击对方的下颚、裆、腹及身体两侧等部位,其效果最佳。
2.脚前掌突起处:用这个部位攻击对方的头、额、胸、腹、裆等部位,其效果是比较好的。但使用前脚掌突起部位时,必须将脚趾用力向上卷曲,以免造成损伤。
3.足弓:用脚的内侧边缘去攻击对方的小腿、膝关节等部位。
4.脚刀:用脚的外侧边缘攻击对方的头、胸、腹、关节等部位。
5.脚跟:用脚的后脚跟部位去攻击对方的头、胸、腹、裆等神经密集的地方。
这些脚的尖端优势,都是以点或线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理论的原理,我们知道在作用力F不变的情况下,受力面积s越小,其所产生的创伤压强效果P就越大,即:P=F/S。所以说,利用人体的尖端优势点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大量的搏击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脚踢技术的攻击目标
人体的许多要害部位,一旦遭受重力击打,有的会暂时失去反抗能力,有的则可以毙命。所以,有效地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在实战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脚踢技术的主要攻击目标。
1.太阳穴:太阳穴的骨质脆弱,且有一条动脉和大量神经集中于皮下部位,当遭受到强烈的攻击时,可使人头晕、眼花、脑震荡、骨质碎裂,甚至死亡。
2.颈部:颈部是头部和躯干连结的枢纽,并且分布着密集的神经和血管。当颈部遭受攻击时,会导致颈动脉血管停止供血,而使大脑缺氧、缺血,进而造成晕迷或颈椎骨折断而失去活动能力,甚至窒息死亡。
3. 下颚骨:下颚骨直接连着枕骨,一旦受到强有力的攻击,会剧烈震动大脑,导致头晕、眼花、额骨脱臼、碎裂,而失去反抗能力。
4.喉结:喉结是人体呼吸的重要通道。轻击之即疼痛难忍,失控不调;重击之则致死亡。
5.心脏:这是人体太阳神经丛集中的地方,当心脏遭受到猛烈攻击时,会导致呼吸困难、疼痛难忍,甚至休克死亡。
6.腹部:腹部的主要器官有肝、胃、脾、肾等,如果遭受打击,会致使这些内脏器官受到损伤,而造成内出血,特别是肾脏受击,可使全身无力并瘫倒于地,严重者泌尿困难。
7.裆部:无论是多么强大的对手,如果对准其裆部进行强有力的攻击,即能很快地使对方致残或死亡,轻者也是疼痛难忍,休克倒地。
8.膝关节:膝关节是支持人体直立的重要部位。如果受到攻击的话,轻者倒地,重者髌骨碎裂、脱臼,甚至终生残废。
以上这些部位的神经都特别脆弱、敏感。因此,被散手道专家认为是人体重要的攻击目标,为“攻击的致命点”,倘若这些致命点一旦受到外力振动或压迫,就会造成其生理机能暂时或永久性消失。所以,在散手道自由搏击和防卫格斗中,不仅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而且还要设法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以达到最佳的攻击效果。
三、脚踢技术的实战优势
散手道脚踢技术的实战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攻击路线长:腿部的骨骼比臂骨要长,直接打击距离较远,攻击幅度也比较大,在各种步法的配合下,能够灵活进退,放长击远,富于变化。
2.破坏力较大:由于腿部骨骼较硬,肌肉群丰满,所以,腿部先天的破坏力就相对较强,很容易给对方造成内伤。
3.攻击凶猛:由于腿部关节活动范围大,运动灵活,肌肉群收缩力强,所以,动作迅速凶猛,一触即发。
4.隐蔽性好:由于脚踢技术是从人体的下段发出的,很容易脱离人体的正常视野范围,所以,暗中出腿,虚引实发,指上打下,命中率是很高的。
5.连环多变:由于脚踢技术的上述特点,再通过动静、虚实、刚柔、进退、潜避、移身等多种战术的有机配合,一击不中则连击,连击不中则再击。
四、脚踢法的肌肉运动原理
脚踢法是搏击中功用非常强大的攻击技术,通过对大腿肌肉的科学训练,能使脚踢法熟练自然,从而发出巨大的攻击力量,在其它竞赛运动及防卫术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脚踢练习中,由于大肌肉群的运动使得人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均受到良好的刺激,因而有很好的身体锻炼价值。
脚踢动作中,肌肉的收缩是从腹肌开始,接着是腿部肌肉群和上体的肌肉。这种肌肉收缩的次序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踢的力量,而且能够维持身体平衡和保证完成踢的动作。不管是在向前的运动中实施脚踢,还是从站立姿势开始脚踢,这种肌肉收缩的次序是相同的。 进行踢击之时,所动用的腿部肌肉和肌肉群,看上去很简单。笼统地说,向前踢时,腿的前部肌肉收缩,踢完回收时,腿的后部肌肉接受刺激而收缩。小腿的姿势和踝部弯曲的程度是踢法平稳而流畅的另两个重要因素。
五、脚踢技术的分类
由于脚踢技术是通过前、侧、后三个方向来有效地完成踢击动作的,因而,我们可据此把脚踢技术分成三种类型:前踢类、侧踢类、后踢类。其中,
1.前踢类:包括前弹踢、前勾踢、前蹬踢、前点踢、前劈踢、前踹踢、前扫踢、前踩踢、前跳踢等九种形式。
前踢类脚踢法的攻击原理:前踢类具有区别于侧踢类和后踢类的特点。表现为:
(1).前踢的方向是直向前或几乎直向前。当发现对手想防守时,很适合用前踢攻击。
(2).正因为像走路一样,向前运动是一种自然的属性,因此,前踢比较容易去完成,容易保持身体平衡,而且难度也比较低,尤其适合在初练阶段学习。在学习踢法中,符合逻辑规律的是先学前踢。
(3).踢的攻击面为脚和膝。
(4).在完成技术动作后,髋是处在攻击腿的直线一侧。对于前弹踢、前勾踢或大弧度的踢击运动以及摆踢来讲,髋的位置都一样。因为髋的这种位置影响技术的特点和踢的力量,所以在训练的最初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侧踢类:包括侧弹踢、侧勾踢、侧扫踢、侧踹踢、侧摆踢、侧跳踢等六种形式。
侧踢类脚踢法的攻击原理:侧踢类都能攻击对方身体上、中、下三盘位置,踢击的方位可以通过支撑腿的转动来改变,以获得满意的攻击角度。
由于侧踢的肌肉运动在日常活动和其它体育项目中很少见到,所以,这种技术有一定的难度,比前踢要复杂,因而应先学习前踢,再来学侧踢。提高髋关节的柔韧性,加强肌肉力量以及特殊的身体训练是很为需要的。
3.后踢类:包括后蹬踢、后踹踢、后摆踢、后撩踢、后扫踢等五种形式。
后踢类脚踢法的攻击原理:后踢的主要目的是对付来自后面的攻击。
对于后踢的使用存在着异议,其原因是:在完成技术动作中,人的视野受到限制,保持平衡与稳定性有一定困难,然而后踢练习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身体训练的好机会。踢法与日常的活动不同,要想使踢的动作有效,有两点障碍需要克服:一个是身体结构上的,另一个是生理上的。
在身体结构上,人的身体向前运动的自由度最大,人体向侧边活动的自由程度就受到很多限制,如果向后运动,则所受的限制就会更大。
生理上的行起走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技能,但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加上成千次重复去建立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联系,才能实施走的技能。去颠倒一个技能,例如学习倒着走,要想使其与向前走同样舒适,也必须经过成千次的重复,以建立新的神经联系。
分布在大腿和躯干后部的大量肌肉、韧带和软组织是完成后踢的重要保证,这些肌肉活动与身体前肌肉的活动相反。膝部附着两个大肌肉群,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腿的伸展依靠前部肌肉的等比例收缩,同时,后部肌肉必须放松,伸展,以保证腿的伸展。如果由于遗传或训练的原因造成肌肉群的不均匀,那将不能均衡地收缩,屈肌或伸肌的不均衡活动也会容易引起一定程度的损伤。
六、脚踢技术的发力形式
在散手道训练和比赛中,往往有许多肌肉并不发达的搏击选手,却能发出很大的力量来,从而把对方翻倒在地,究其原因,是他能够集中全身之力发于瞬间,所以说,充分发挥手臂与脚腿的动作速度,集全身肌肉力量和内劲于一点,瞬间爆发是脚踢发力的真正奥妙所在。它分为整体发力和局部发力两种形式。
1.整体发力:以腰、腿、胯、肩为主做发力,按照“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之原则,节节相连,节节相推,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顺势涌发出来的动力。这种劲力发出的时间较长,劲力顺达,能将对方击倒或击出很远。
2.局部发力:以短而快为主。象压缩的弹簧一样,突然弹放而出,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力和震撼神经的作用,能透入体内,造成内伤。这种劲力发出的时间较短,发力干脆,一触即发。
脚踢技术的发力主要由五个因素所决定。即大小、方向、速度、距离和稳定性等。
(1)力的大小:产生脚踢的力量,主要取决于肌肉的体积和收缩纤维的数量。
(2)力的方向:力的方向应与作用物构成90度夹角,这样,会使脚踢的攻击力量达到最大值。在脚踢过程中,如果我方以90度角垂直作用于对方防守的手臂上,结果很有可能将其胳膊踢断。
(3)动作速度:速度越快,加速度越大,产生的力量也就越大。
(4)运动的距离:力与运动的距离成正比,减小力的一个途径就是减小脚踢的距离。
(5)稳定性:良好的稳定性是力的有效运用所必须的。
以上各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大的攻击力量。如果只是注意增加肌肉的力量,而忽视其它因素,那是错误的,除了上述五种因素外,还有脚踢时力的作用点。打击力的作用点必须要准确,才能产生有效的击打。
七、脚踢技术与其它技术的关系
散手道的脚踢技术在自由搏击中是相当重要的。但实战时也不能一味地使用一种单一技术攻击对方,这样会影响搏击技术的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等,而造成技术“瘸腿”现象。所以说,脚踢技术只有在其它技术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发挥出高超的技术水平来。下面为脚踢技术与手、眼、身、法、步等技术的配合关系。
1.脚踢技术的手法配合
脚踢技术的手法配合是上下肢的配合问题。它要求:手领脚发,动作相合,节奏鲜明,富于变化,攻防有术,收发得适,无不自然。
2.脚踢技术的眼法配合
脚踢技术的眼法配合是人体内外的配合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勘探敌情的“侦察兵”,它要求眼到脚发,相呼相应,虚实分明,锐不可挡。
3.脚踢技术的身法配合
要求在运用脚踢技术时,身法必须做到前、后、左、右各方向的变换配合,以造成对方的错觉,以便更好地发挥脚踢技术。
4.脚踢技术的步法配合
步法是脚踢技术的“先锋官”。灵活快速的桩步是发挥脚踢技术的关键,只有通过桩步的快速移动,才能瞬间接近对手,给其以措手不及的攻击。
5.脚踢技术问的技法配合
脚踢技术间也只有在各种技法的配合下,才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以发挥其放长击远的优势来。
这里,我们特把育娃老师的这篇论述散手道脚踢法基本内容的文章编译整理成文,以飨广大武道同好。
国际武术散手道(IWSD,以下简称“散手道”)脚踢法是散手道技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长期以来充分借鉴和汲取了中华传统武术、跆拳道、空手道、踢拳道、泰拳等武道的腿击术优长,运用运动力学原理,不断实践改进,归纳而成的实用技法。通常,在散手道技术体系中,我们把利用脚部的尖端优势来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的技术,称为“脚踢技术”。
一、脚的踢击部位和名称
学习散手道脚踢技术,首先要知道运用脚的哪些部位去攻击对方。搏击实践证明,充分发挥脚的尖端优势,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其所产生的效果是最为理想的。脚的尖端优势有:
1.脚背骨突起处:用这个部位去攻击对方的下颚、裆、腹及身体两侧等部位,其效果最佳。
2.脚前掌突起处:用这个部位攻击对方的头、额、胸、腹、裆等部位,其效果是比较好的。但使用前脚掌突起部位时,必须将脚趾用力向上卷曲,以免造成损伤。
3.足弓:用脚的内侧边缘去攻击对方的小腿、膝关节等部位。
4.脚刀:用脚的外侧边缘攻击对方的头、胸、腹、关节等部位。
5.脚跟:用脚的后脚跟部位去攻击对方的头、胸、腹、裆等神经密集的地方。
这些脚的尖端优势,都是以点或线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理论的原理,我们知道在作用力F不变的情况下,受力面积s越小,其所产生的创伤压强效果P就越大,即:P=F/S。所以说,利用人体的尖端优势点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大量的搏击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脚踢技术的攻击目标
人体的许多要害部位,一旦遭受重力击打,有的会暂时失去反抗能力,有的则可以毙命。所以,有效地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在实战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脚踢技术的主要攻击目标。
1.太阳穴:太阳穴的骨质脆弱,且有一条动脉和大量神经集中于皮下部位,当遭受到强烈的攻击时,可使人头晕、眼花、脑震荡、骨质碎裂,甚至死亡。
2.颈部:颈部是头部和躯干连结的枢纽,并且分布着密集的神经和血管。当颈部遭受攻击时,会导致颈动脉血管停止供血,而使大脑缺氧、缺血,进而造成晕迷或颈椎骨折断而失去活动能力,甚至窒息死亡。
3. 下颚骨:下颚骨直接连着枕骨,一旦受到强有力的攻击,会剧烈震动大脑,导致头晕、眼花、额骨脱臼、碎裂,而失去反抗能力。
4.喉结:喉结是人体呼吸的重要通道。轻击之即疼痛难忍,失控不调;重击之则致死亡。
5.心脏:这是人体太阳神经丛集中的地方,当心脏遭受到猛烈攻击时,会导致呼吸困难、疼痛难忍,甚至休克死亡。
6.腹部:腹部的主要器官有肝、胃、脾、肾等,如果遭受打击,会致使这些内脏器官受到损伤,而造成内出血,特别是肾脏受击,可使全身无力并瘫倒于地,严重者泌尿困难。
7.裆部:无论是多么强大的对手,如果对准其裆部进行强有力的攻击,即能很快地使对方致残或死亡,轻者也是疼痛难忍,休克倒地。
8.膝关节:膝关节是支持人体直立的重要部位。如果受到攻击的话,轻者倒地,重者髌骨碎裂、脱臼,甚至终生残废。
以上这些部位的神经都特别脆弱、敏感。因此,被散手道专家认为是人体重要的攻击目标,为“攻击的致命点”,倘若这些致命点一旦受到外力振动或压迫,就会造成其生理机能暂时或永久性消失。所以,在散手道自由搏击和防卫格斗中,不仅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而且还要设法攻击对方的要害部位,以达到最佳的攻击效果。
三、脚踢技术的实战优势
散手道脚踢技术的实战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攻击路线长:腿部的骨骼比臂骨要长,直接打击距离较远,攻击幅度也比较大,在各种步法的配合下,能够灵活进退,放长击远,富于变化。
2.破坏力较大:由于腿部骨骼较硬,肌肉群丰满,所以,腿部先天的破坏力就相对较强,很容易给对方造成内伤。
3.攻击凶猛:由于腿部关节活动范围大,运动灵活,肌肉群收缩力强,所以,动作迅速凶猛,一触即发。
4.隐蔽性好:由于脚踢技术是从人体的下段发出的,很容易脱离人体的正常视野范围,所以,暗中出腿,虚引实发,指上打下,命中率是很高的。
5.连环多变:由于脚踢技术的上述特点,再通过动静、虚实、刚柔、进退、潜避、移身等多种战术的有机配合,一击不中则连击,连击不中则再击。
四、脚踢法的肌肉运动原理
脚踢法是搏击中功用非常强大的攻击技术,通过对大腿肌肉的科学训练,能使脚踢法熟练自然,从而发出巨大的攻击力量,在其它竞赛运动及防卫术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脚踢练习中,由于大肌肉群的运动使得人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均受到良好的刺激,因而有很好的身体锻炼价值。
脚踢动作中,肌肉的收缩是从腹肌开始,接着是腿部肌肉群和上体的肌肉。这种肌肉收缩的次序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踢的力量,而且能够维持身体平衡和保证完成踢的动作。不管是在向前的运动中实施脚踢,还是从站立姿势开始脚踢,这种肌肉收缩的次序是相同的。 进行踢击之时,所动用的腿部肌肉和肌肉群,看上去很简单。笼统地说,向前踢时,腿的前部肌肉收缩,踢完回收时,腿的后部肌肉接受刺激而收缩。小腿的姿势和踝部弯曲的程度是踢法平稳而流畅的另两个重要因素。
五、脚踢技术的分类
由于脚踢技术是通过前、侧、后三个方向来有效地完成踢击动作的,因而,我们可据此把脚踢技术分成三种类型:前踢类、侧踢类、后踢类。其中,
1.前踢类:包括前弹踢、前勾踢、前蹬踢、前点踢、前劈踢、前踹踢、前扫踢、前踩踢、前跳踢等九种形式。
前踢类脚踢法的攻击原理:前踢类具有区别于侧踢类和后踢类的特点。表现为:
(1).前踢的方向是直向前或几乎直向前。当发现对手想防守时,很适合用前踢攻击。
(2).正因为像走路一样,向前运动是一种自然的属性,因此,前踢比较容易去完成,容易保持身体平衡,而且难度也比较低,尤其适合在初练阶段学习。在学习踢法中,符合逻辑规律的是先学前踢。
(3).踢的攻击面为脚和膝。
(4).在完成技术动作后,髋是处在攻击腿的直线一侧。对于前弹踢、前勾踢或大弧度的踢击运动以及摆踢来讲,髋的位置都一样。因为髋的这种位置影响技术的特点和踢的力量,所以在训练的最初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侧踢类:包括侧弹踢、侧勾踢、侧扫踢、侧踹踢、侧摆踢、侧跳踢等六种形式。
侧踢类脚踢法的攻击原理:侧踢类都能攻击对方身体上、中、下三盘位置,踢击的方位可以通过支撑腿的转动来改变,以获得满意的攻击角度。
由于侧踢的肌肉运动在日常活动和其它体育项目中很少见到,所以,这种技术有一定的难度,比前踢要复杂,因而应先学习前踢,再来学侧踢。提高髋关节的柔韧性,加强肌肉力量以及特殊的身体训练是很为需要的。
3.后踢类:包括后蹬踢、后踹踢、后摆踢、后撩踢、后扫踢等五种形式。
后踢类脚踢法的攻击原理:后踢的主要目的是对付来自后面的攻击。
对于后踢的使用存在着异议,其原因是:在完成技术动作中,人的视野受到限制,保持平衡与稳定性有一定困难,然而后踢练习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身体训练的好机会。踢法与日常的活动不同,要想使踢的动作有效,有两点障碍需要克服:一个是身体结构上的,另一个是生理上的。
在身体结构上,人的身体向前运动的自由度最大,人体向侧边活动的自由程度就受到很多限制,如果向后运动,则所受的限制就会更大。
生理上的行起走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技能,但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加上成千次重复去建立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联系,才能实施走的技能。去颠倒一个技能,例如学习倒着走,要想使其与向前走同样舒适,也必须经过成千次的重复,以建立新的神经联系。
分布在大腿和躯干后部的大量肌肉、韧带和软组织是完成后踢的重要保证,这些肌肉活动与身体前肌肉的活动相反。膝部附着两个大肌肉群,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腿的伸展依靠前部肌肉的等比例收缩,同时,后部肌肉必须放松,伸展,以保证腿的伸展。如果由于遗传或训练的原因造成肌肉群的不均匀,那将不能均衡地收缩,屈肌或伸肌的不均衡活动也会容易引起一定程度的损伤。
六、脚踢技术的发力形式
在散手道训练和比赛中,往往有许多肌肉并不发达的搏击选手,却能发出很大的力量来,从而把对方翻倒在地,究其原因,是他能够集中全身之力发于瞬间,所以说,充分发挥手臂与脚腿的动作速度,集全身肌肉力量和内劲于一点,瞬间爆发是脚踢发力的真正奥妙所在。它分为整体发力和局部发力两种形式。
1.整体发力:以腰、腿、胯、肩为主做发力,按照“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之原则,节节相连,节节相推,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顺势涌发出来的动力。这种劲力发出的时间较长,劲力顺达,能将对方击倒或击出很远。
2.局部发力:以短而快为主。象压缩的弹簧一样,突然弹放而出,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力和震撼神经的作用,能透入体内,造成内伤。这种劲力发出的时间较短,发力干脆,一触即发。
脚踢技术的发力主要由五个因素所决定。即大小、方向、速度、距离和稳定性等。
(1)力的大小:产生脚踢的力量,主要取决于肌肉的体积和收缩纤维的数量。
(2)力的方向:力的方向应与作用物构成90度夹角,这样,会使脚踢的攻击力量达到最大值。在脚踢过程中,如果我方以90度角垂直作用于对方防守的手臂上,结果很有可能将其胳膊踢断。
(3)动作速度:速度越快,加速度越大,产生的力量也就越大。
(4)运动的距离:力与运动的距离成正比,减小力的一个途径就是减小脚踢的距离。
(5)稳定性:良好的稳定性是力的有效运用所必须的。
以上各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大的攻击力量。如果只是注意增加肌肉的力量,而忽视其它因素,那是错误的,除了上述五种因素外,还有脚踢时力的作用点。打击力的作用点必须要准确,才能产生有效的击打。
七、脚踢技术与其它技术的关系
散手道的脚踢技术在自由搏击中是相当重要的。但实战时也不能一味地使用一种单一技术攻击对方,这样会影响搏击技术的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等,而造成技术“瘸腿”现象。所以说,脚踢技术只有在其它技术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发挥出高超的技术水平来。下面为脚踢技术与手、眼、身、法、步等技术的配合关系。
1.脚踢技术的手法配合
脚踢技术的手法配合是上下肢的配合问题。它要求:手领脚发,动作相合,节奏鲜明,富于变化,攻防有术,收发得适,无不自然。
2.脚踢技术的眼法配合
脚踢技术的眼法配合是人体内外的配合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勘探敌情的“侦察兵”,它要求眼到脚发,相呼相应,虚实分明,锐不可挡。
3.脚踢技术的身法配合
要求在运用脚踢技术时,身法必须做到前、后、左、右各方向的变换配合,以造成对方的错觉,以便更好地发挥脚踢技术。
4.脚踢技术的步法配合
步法是脚踢技术的“先锋官”。灵活快速的桩步是发挥脚踢技术的关键,只有通过桩步的快速移动,才能瞬间接近对手,给其以措手不及的攻击。
5.脚踢技术问的技法配合
脚踢技术间也只有在各种技法的配合下,才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以发挥其放长击远的优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