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类教师大都学历层次较低、国际化程度低、科研能力弱等特点,在综合性大学中,在其他学科的挤压下,艺术学科往往沦落为弱势学科。本文从学历层次低、科研导向偏离两个方面解释了艺术类教师困境的原因,并从区分学历与能力、建立与艺术类学科相适应的科研体制、构建培训网络、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艺术类教师;职业困境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27-01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这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艺术类高校教师,由于其自身专业的特殊性,其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在综合性大学中,艺术类教师在科研考核、绩效分配中均处于弱势地位,艺术类学科也往往会成为小学科,艺术类教师也成为弱势群体。如何能够充分地调动艺术类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关系到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艺术类教师职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艺术类教师职业困境的原因
1.学历层次较低
艺术类专业人才从小就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钢琴、篮球、绘画等专业技能的培养及形成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这在某些程度上占用了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文化课程的时间,导致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同时在继续攻读学位方面,少有艺术类学生直接读到博士学位,这与普通的文科或理工科学生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一般艺术类教师大都是本科或硕士学历,有博士学历的极少。
2.责任心的下降、职业道德缺失
艺术类教师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性养成了松散的工作状态,有的老师教师不专心上课,应付教学,不关心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只顾自己的演出等兼职工作。长期下来,整个教师队伍素质下降。
3.科研导向偏离,科研能力较弱
具备对与教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现行的科研考核制度过多的注重发表论文及横纵向课题的数量,这在一般的文科或者理工科是可行的,但是艺术类学科重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科研考核中应该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艺术类成果呈现方式不同,绘画类教师的成果通过绘画作品来呈现,舞蹈类教师的成果要通过舞蹈来体现,书法类教师的成果要靠书法作品来呈现。一位艺术类教师参展数量、获奖数量更能体现其真实水平,这才是艺术类教师的科研,而且没有实践基础的空洞理论堆砌起来的论文。在综合性大学中,在文理工多学科的各种横纵向课题及论文发表的对比下,艺术类学科的科研能力显得比较弱。现行的科研考核体制导致艺术类教师偏离教学实践,只会纸上谈兵。
二、对策
1.认清艺术类学科的特殊性,将学历与能力区分看待
树立学历不等于能力的观念。目前全国高校在招聘工作中,普遍将博士学历设为基本的入门槛,即使一些艺术类专业也同时可以招收硕士学历的应聘者,但在整个招聘过程中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仍然比较严重。但是艺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质的学科,有其特殊性。以舞蹈专业为例,学历并不能代表演出水平,如果继续读到硕士或者博士,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体力的消耗,大都已经不能适应舞台表演了。学历虽然反映了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受教育程度,但是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却不仅仅通过学历体现,更应该关注其艺术素养。出于这样的认识,高校在招聘艺术类教师时,不能把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而应该重点考察应聘者的实际能力、艺术素养及潜力。
2.建立与艺术类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研考核体制
对艺术类教师片面地强调科研,不利于艺术类教师的培养。与一般的文科、理工科不同,艺术成果及能力并不体现在科研论或者能否能拿到国家级课题,而是更多的体现于创作展演能力,体现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要把艺术类学科与其他文科、理工科及管理学科等学科区分开来,强调其实践性强的特点,在科研考核中不能单一地以论文发表或者承担课题数作为唯一标准,而应该重视艺术类成果的重要性。艺术类成果的类型主要有:影视戏剧类(戏剧、电影、电视连续剧、动漫、纪录片、电视节目等);音乐与舞蹈类(音乐/舞蹈制品、音乐/舞蹈表演等);美术类(摄影、书法、绘画、雕塑、陶艺等参展、被收藏的作品);设计类(平面设计、动漫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等);体育类(艺术体操、健美操、武术、体育舞蹈及体操等项目上承担编排设计)。有些艺术门类,教师的能力及重要性即不在于科研能力,也不在于创作展演能力,而更多的在于其教育教学水平。再以舞蹈专业为例,舞蹈教师能力的强弱当然不能以科研论文数量的多寡来判断,甚至不能完全由其本身的获奖层次来决定。
3.构建全方位的青年教师培训网络
在国家及各种政策的支持下,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立体地、全方位地对艺术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可邀请优秀的艺术理论家到校并进行传授,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家级省市各级政策,可以将校内老师派往国外进行学习。培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培训更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4.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海外人才能带来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加大外籍专家学者和优秀海外留学人员的引进力度是艺术类教师队伍国际化的有效途径。海外人才的引进可以有多种方式,如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大师担任兼职教授,采取全职或兼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形式,机动灵活地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国际化资源与智力的共享。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举办学术研讨会,举办短期工作坊,开设国际型大师班,举办画展、设计展、音乐会、舞蹈演出等展演活动,国内外专家、大师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展演等。这样的国际人才交流模式有利于开拓师生的拓宽了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培养国际化的思维。在引进人才时,要克服盲目计数论文或者课题的倾向,着重考察引进人才是否与学科发展相适应,是否有发展潜力。除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科研经费、住房补贴等,更要为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通过配备助理等方式为人才做好服务,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做到感情留人。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人事处)
参考文献:
[1]林贵雄.新时期艺术类教师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15(6):42.
[2]陈宇.高校艺术类教师现状、问题与解决办法[J],设计,2014(1):177.
关键词:艺术类教师;职业困境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27-01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这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艺术类高校教师,由于其自身专业的特殊性,其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在综合性大学中,艺术类教师在科研考核、绩效分配中均处于弱势地位,艺术类学科也往往会成为小学科,艺术类教师也成为弱势群体。如何能够充分地调动艺术类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关系到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艺术类教师职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艺术类教师职业困境的原因
1.学历层次较低
艺术类专业人才从小就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钢琴、篮球、绘画等专业技能的培养及形成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这在某些程度上占用了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文化课程的时间,导致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同时在继续攻读学位方面,少有艺术类学生直接读到博士学位,这与普通的文科或理工科学生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一般艺术类教师大都是本科或硕士学历,有博士学历的极少。
2.责任心的下降、职业道德缺失
艺术类教师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性养成了松散的工作状态,有的老师教师不专心上课,应付教学,不关心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只顾自己的演出等兼职工作。长期下来,整个教师队伍素质下降。
3.科研导向偏离,科研能力较弱
具备对与教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现行的科研考核制度过多的注重发表论文及横纵向课题的数量,这在一般的文科或者理工科是可行的,但是艺术类学科重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科研考核中应该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艺术类成果呈现方式不同,绘画类教师的成果通过绘画作品来呈现,舞蹈类教师的成果要通过舞蹈来体现,书法类教师的成果要靠书法作品来呈现。一位艺术类教师参展数量、获奖数量更能体现其真实水平,这才是艺术类教师的科研,而且没有实践基础的空洞理论堆砌起来的论文。在综合性大学中,在文理工多学科的各种横纵向课题及论文发表的对比下,艺术类学科的科研能力显得比较弱。现行的科研考核体制导致艺术类教师偏离教学实践,只会纸上谈兵。
二、对策
1.认清艺术类学科的特殊性,将学历与能力区分看待
树立学历不等于能力的观念。目前全国高校在招聘工作中,普遍将博士学历设为基本的入门槛,即使一些艺术类专业也同时可以招收硕士学历的应聘者,但在整个招聘过程中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仍然比较严重。但是艺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质的学科,有其特殊性。以舞蹈专业为例,学历并不能代表演出水平,如果继续读到硕士或者博士,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体力的消耗,大都已经不能适应舞台表演了。学历虽然反映了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受教育程度,但是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却不仅仅通过学历体现,更应该关注其艺术素养。出于这样的认识,高校在招聘艺术类教师时,不能把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而应该重点考察应聘者的实际能力、艺术素养及潜力。
2.建立与艺术类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研考核体制
对艺术类教师片面地强调科研,不利于艺术类教师的培养。与一般的文科、理工科不同,艺术成果及能力并不体现在科研论或者能否能拿到国家级课题,而是更多的体现于创作展演能力,体现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要把艺术类学科与其他文科、理工科及管理学科等学科区分开来,强调其实践性强的特点,在科研考核中不能单一地以论文发表或者承担课题数作为唯一标准,而应该重视艺术类成果的重要性。艺术类成果的类型主要有:影视戏剧类(戏剧、电影、电视连续剧、动漫、纪录片、电视节目等);音乐与舞蹈类(音乐/舞蹈制品、音乐/舞蹈表演等);美术类(摄影、书法、绘画、雕塑、陶艺等参展、被收藏的作品);设计类(平面设计、动漫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等);体育类(艺术体操、健美操、武术、体育舞蹈及体操等项目上承担编排设计)。有些艺术门类,教师的能力及重要性即不在于科研能力,也不在于创作展演能力,而更多的在于其教育教学水平。再以舞蹈专业为例,舞蹈教师能力的强弱当然不能以科研论文数量的多寡来判断,甚至不能完全由其本身的获奖层次来决定。
3.构建全方位的青年教师培训网络
在国家及各种政策的支持下,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立体地、全方位地对艺术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可邀请优秀的艺术理论家到校并进行传授,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家级省市各级政策,可以将校内老师派往国外进行学习。培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培训更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4.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海外人才能带来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加大外籍专家学者和优秀海外留学人员的引进力度是艺术类教师队伍国际化的有效途径。海外人才的引进可以有多种方式,如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大师担任兼职教授,采取全职或兼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形式,机动灵活地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国际化资源与智力的共享。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举办学术研讨会,举办短期工作坊,开设国际型大师班,举办画展、设计展、音乐会、舞蹈演出等展演活动,国内外专家、大师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展演等。这样的国际人才交流模式有利于开拓师生的拓宽了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培养国际化的思维。在引进人才时,要克服盲目计数论文或者课题的倾向,着重考察引进人才是否与学科发展相适应,是否有发展潜力。除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科研经费、住房补贴等,更要为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通过配备助理等方式为人才做好服务,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做到感情留人。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人事处)
参考文献:
[1]林贵雄.新时期艺术类教师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15(6):42.
[2]陈宇.高校艺术类教师现状、问题与解决办法[J],设计,2014(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