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家发布的“限塑令”的新规引发热议,专家分析认为,在有关政策正式实施后,对整个塑料包装行业产生更加广泛、深远的影响,将使国内一半左右的生产企业受到直接影响,所有的塑料袋生产企业肯定都将面临减产压力。]
生产企业面临市场压力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要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
目前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购物的塑料袋总量约160万吨。有分析认为,“限塑令”实施后,我国每年塑料袋的消费量可能减少一半,将有80万吨原料得另谋出路。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估算,近年来,全国每天使用的超市塑料购物袋达到10亿个,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则在20亿个以上。全国塑料加工制品厂家有数万家,但多数制造超薄塑料袋的企业投资规模小,几千块买一台吹塑机就可以开张,使用的原料都是回收的垃圾袋,很多小企业甚至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因此难以统计生产超薄塑料袋的企业规模和比例。
目前,在统计的9万家国内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当中,规模以上企业仅占1/10,几乎没有大型企业。有相当数量的塑料制品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缺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其中,不少企业生产的都是不可降解塑料袋。
由于塑料袋生产企业众多,且规模很小,难于管理,塑料袋市场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两个原因导致了这种无序状态:一是塑料袋的生产技术含量太低,目前国内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大多是作坊式的,大多生产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二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小作坊随时转换生产品种,且忽视《食品管理法》和环保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明确规定,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将被禁止生产和使用,这部分生产企业的产品将被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销路直接受阻。”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预测,这项禁令正式实施后,估计有一半左右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将面临转产或关闭。
董金狮认为,下一步,国家相关部门有可能制订配套措施,完善监管部门的执法依据和处罚标准,加强“限塑令”在实际操作中的约束力。如果这些措施真正落实,将会从源头上大大减少塑料购物袋的需求量。
部分企业开始转向
“限塑令”刚刚颁布,尚未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但许多塑料包装企业已感到正在逼近的“寒气”,有些已开始“调头”。
一家塑料厂负责人表示,“限塑令”对他们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去年化工原料价格上涨,使得原本利润微薄的塑料袋生产面临巨大亏损,许多企业都纷纷转投其他塑料制品的生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大的厂家肯定会根据市场需求,上新设备进行环保塑料袋的生产,不管怎样,塑料制品厂家都在面临重新“洗牌”的命运。
“从‘限塑令’出台后,我们进一步加大了产品调整的力度。”万事顺塑料包装的老板说,“将以前大量生产的塑料薄膜袋改为以珍珠棉为材料的包装,方便重复利用的塑料容器成了当家产品。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可能会减少,我们已经在想办法开拓国外市场。”
“我们已不生产塑料包装袋了,改为生产纸质包装袋。”大华塑料包装厂的有关工作人员也表示说。
深圳市塑胶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文广表示,据他们的不完全调查,在珠三角一带,聚集了大大小小近万家中小型塑料制品工厂,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高达数十万人,“很多工厂的业务是以低端塑料袋为主,市场狭窄、资金紧张、设备单一,一旦出现市场供求的重大变化,这些工厂很难坚持下去”。对大的塑料袋生产企业,尤其是生产环保型塑料袋的企业却是个机遇。因为标准的出台,为他们扫除了来自“三无企业”的竞争,他们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快速转型,生产符合标准的塑料袋。有企业表示,“对于生产完全可降解塑料袋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此外,伴随着一次性塑料袋的逐渐退场,布质、纸质的购物袋必将走上前台。目前一些布料制品生产厂家和纸品制作公司已经将此视为机遇,制定了“生产销售计划”。同时,还有一些塑料袋厂家认为“限塑令”这是个机遇。因为需求量的降低和企业的减少,将使原料需求降低,造成原料价格下降。”
市场开始囤积货品
“限塑令”出台后,销售塑料袋的商家反应又如何呢?“新规定我们都知道了,6月1日起正式实施,现在还没有影响到销量。”一位商户称。该摊位销售的塑料袋,绝大多数是6月1日后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这些塑料袋均按叠销售,一叠大约50-80个,小塑料袋的售价为每叠1元左右,大塑料袋的售价是一叠3元左右。摊主称,他的塑料袋主要是零售,销售给一些做小买卖的商贩,每天的销量大约有两百叠左右。
“‘限塑令’一出台,我这里的生意反而好了。”摊主高兴地说,规定实施后,塑料袋生产厂家的成本就会增加,目前,一编织袋塑料袋的成本是400元,6月1日后,成本就会涨到500元以上。有的商家担心向消费者收取塑料袋的成本费影响生意,因此最近开始大量囤积塑料袋。
尽管塑料袋的销量不降反升,但对于“限塑令”,不少塑料袋批零商户持有观望态度,并做好了两手准备。
塑料行业前景向好
尽管政策压力不断增加,但研究人士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塑料行业长远发展前景依旧看好。
根据“限塑令”,国家财政、税务部门将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支持和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据海通证券研究员刘金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发达国家商品粮小包装的比重很高,达到80%左右。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如果粮食小包装的比例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大幅增加各种塑料包装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此外,食品、饮料、药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会使复合膜、包装膜、周转箱等塑料包装制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
这些专家呼吁,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对环保塑料制品的行业标准。对各类塑料袋、塑料餐盒、塑料薄膜等环保塑料制品,政府部门应尽快制订各类可降解指标(环保指标)、卫生指标、质量标准、执行标准等,用标准来规范一切才有出路。有关部门可根据标准要求,严查检测报告,进行有尺度规范。
国家应对研制和生产环保塑料制品的企业给予支持,对短期内还不能转轨生产环保塑料的企业(继续生产不环保塑料的企业),要加收一定的税,并进行重罚,让其对环境污染承担责任。加收的税和罚款,用于支持搞环保塑料研发的企业。
由于,塑料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尚没有出台,大多数生产企业主仍然处于观望状态。不过,不少人都提出一个问题:依“规”而生的塑料袋收费将归谁所有?按照通知,“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如此理解,似乎收费应该归商家所有。既然是为了限制使用,有偿提供塑料袋的价格不会太低,这样的话,如果生产企业仍然按原价向商家提供塑料袋会不会太不公平?而除了部分垂涎“有偿”利润的人,更多的企业主则非常担心国家会向生产环节征税:“一旦按‘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原则征税,那我们只有关门这一个选择了。”(欣 雯)
生产企业面临市场压力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要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
目前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购物的塑料袋总量约160万吨。有分析认为,“限塑令”实施后,我国每年塑料袋的消费量可能减少一半,将有80万吨原料得另谋出路。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估算,近年来,全国每天使用的超市塑料购物袋达到10亿个,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则在20亿个以上。全国塑料加工制品厂家有数万家,但多数制造超薄塑料袋的企业投资规模小,几千块买一台吹塑机就可以开张,使用的原料都是回收的垃圾袋,很多小企业甚至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因此难以统计生产超薄塑料袋的企业规模和比例。
目前,在统计的9万家国内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当中,规模以上企业仅占1/10,几乎没有大型企业。有相当数量的塑料制品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缺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其中,不少企业生产的都是不可降解塑料袋。
由于塑料袋生产企业众多,且规模很小,难于管理,塑料袋市场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两个原因导致了这种无序状态:一是塑料袋的生产技术含量太低,目前国内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大多是作坊式的,大多生产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二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小作坊随时转换生产品种,且忽视《食品管理法》和环保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明确规定,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将被禁止生产和使用,这部分生产企业的产品将被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销路直接受阻。”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预测,这项禁令正式实施后,估计有一半左右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将面临转产或关闭。
董金狮认为,下一步,国家相关部门有可能制订配套措施,完善监管部门的执法依据和处罚标准,加强“限塑令”在实际操作中的约束力。如果这些措施真正落实,将会从源头上大大减少塑料购物袋的需求量。
部分企业开始转向
“限塑令”刚刚颁布,尚未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但许多塑料包装企业已感到正在逼近的“寒气”,有些已开始“调头”。
一家塑料厂负责人表示,“限塑令”对他们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去年化工原料价格上涨,使得原本利润微薄的塑料袋生产面临巨大亏损,许多企业都纷纷转投其他塑料制品的生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大的厂家肯定会根据市场需求,上新设备进行环保塑料袋的生产,不管怎样,塑料制品厂家都在面临重新“洗牌”的命运。
“从‘限塑令’出台后,我们进一步加大了产品调整的力度。”万事顺塑料包装的老板说,“将以前大量生产的塑料薄膜袋改为以珍珠棉为材料的包装,方便重复利用的塑料容器成了当家产品。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可能会减少,我们已经在想办法开拓国外市场。”
“我们已不生产塑料包装袋了,改为生产纸质包装袋。”大华塑料包装厂的有关工作人员也表示说。
深圳市塑胶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文广表示,据他们的不完全调查,在珠三角一带,聚集了大大小小近万家中小型塑料制品工厂,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高达数十万人,“很多工厂的业务是以低端塑料袋为主,市场狭窄、资金紧张、设备单一,一旦出现市场供求的重大变化,这些工厂很难坚持下去”。对大的塑料袋生产企业,尤其是生产环保型塑料袋的企业却是个机遇。因为标准的出台,为他们扫除了来自“三无企业”的竞争,他们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快速转型,生产符合标准的塑料袋。有企业表示,“对于生产完全可降解塑料袋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此外,伴随着一次性塑料袋的逐渐退场,布质、纸质的购物袋必将走上前台。目前一些布料制品生产厂家和纸品制作公司已经将此视为机遇,制定了“生产销售计划”。同时,还有一些塑料袋厂家认为“限塑令”这是个机遇。因为需求量的降低和企业的减少,将使原料需求降低,造成原料价格下降。”
市场开始囤积货品
“限塑令”出台后,销售塑料袋的商家反应又如何呢?“新规定我们都知道了,6月1日起正式实施,现在还没有影响到销量。”一位商户称。该摊位销售的塑料袋,绝大多数是6月1日后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这些塑料袋均按叠销售,一叠大约50-80个,小塑料袋的售价为每叠1元左右,大塑料袋的售价是一叠3元左右。摊主称,他的塑料袋主要是零售,销售给一些做小买卖的商贩,每天的销量大约有两百叠左右。
“‘限塑令’一出台,我这里的生意反而好了。”摊主高兴地说,规定实施后,塑料袋生产厂家的成本就会增加,目前,一编织袋塑料袋的成本是400元,6月1日后,成本就会涨到500元以上。有的商家担心向消费者收取塑料袋的成本费影响生意,因此最近开始大量囤积塑料袋。
尽管塑料袋的销量不降反升,但对于“限塑令”,不少塑料袋批零商户持有观望态度,并做好了两手准备。
塑料行业前景向好
尽管政策压力不断增加,但研究人士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塑料行业长远发展前景依旧看好。
根据“限塑令”,国家财政、税务部门将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支持和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据海通证券研究员刘金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发达国家商品粮小包装的比重很高,达到80%左右。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如果粮食小包装的比例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大幅增加各种塑料包装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此外,食品、饮料、药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会使复合膜、包装膜、周转箱等塑料包装制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
这些专家呼吁,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对环保塑料制品的行业标准。对各类塑料袋、塑料餐盒、塑料薄膜等环保塑料制品,政府部门应尽快制订各类可降解指标(环保指标)、卫生指标、质量标准、执行标准等,用标准来规范一切才有出路。有关部门可根据标准要求,严查检测报告,进行有尺度规范。
国家应对研制和生产环保塑料制品的企业给予支持,对短期内还不能转轨生产环保塑料的企业(继续生产不环保塑料的企业),要加收一定的税,并进行重罚,让其对环境污染承担责任。加收的税和罚款,用于支持搞环保塑料研发的企业。
由于,塑料袋有偿使用的具体管理办法尚没有出台,大多数生产企业主仍然处于观望状态。不过,不少人都提出一个问题:依“规”而生的塑料袋收费将归谁所有?按照通知,“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购物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如此理解,似乎收费应该归商家所有。既然是为了限制使用,有偿提供塑料袋的价格不会太低,这样的话,如果生产企业仍然按原价向商家提供塑料袋会不会太不公平?而除了部分垂涎“有偿”利润的人,更多的企业主则非常担心国家会向生产环节征税:“一旦按‘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原则征税,那我们只有关门这一个选择了。”(欣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