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来源】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J17ZC69)
【作者简介】盖俊竹(1981—),女,汉族,山东莱阳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华传统文化、旅游文化。(山东 济南 25020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3556号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基础部
电话:13668829985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八大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强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需要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应秉承孔子所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以《弟子规》为契入点,使学生树立是非、善恶、美丑、智愚的标准和做人的准则。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德行科目,它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概括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弟子规》篇幅不长,语言易懂,然“三岁小孩皆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得”。以《弟子规》为契入点,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端正学生的是非、善恶、美丑、智愚的价值观方便可行。可令学生在早自习、晚自习各诵读一遍,早上读警示,晚上读反省。会读、会背、会讲不是目的,关键要“做到”。《弟子规》的学习重在落实,要知行合一。学校可定期开展以《弟子规》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心得体会座谈会,《我学<弟子规>》征文并刊发于校报,企业经理讲《<弟子规>与员工守则》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弟子规》的认识和学习。
二、以《大学语文》和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大学语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及其近现代文学史,或是介绍几个著名作家几篇经典作品,抑或是应用文写作。“大学”的宗旨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语文》的宗旨应该是通过文学经典教导学生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最主要载体。《大学语文》课要通过对中华经典的解读、慎思、明辨、笃行,让学生感悟先贤的智慧,洗涤灵魂,完善品格。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也是端正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阵地,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资料素材作为课程的教学资源。金耀基先生1998年指出:“我们不会不注意到,中国内地这个华人社会的高等教育,自1949年之后所推展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根源的社会主义教育,它有系统地清除资本主义(以美国为主)的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的(被认定为封建主义的)教育思想。”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概论、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拓宽选修课覆盖面。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第二课堂,在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在学生生活例行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高职院校应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的号召,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 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学习太极拳、组织拔河、开展足球比赛等。通过增加体育运动,让学生远离网络,感受阳光,增强体魄,磨练品格,身心健康。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元宵节猜灯谜、清明节缅怀先烈、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分食月饼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念祖追远、忠君爱国、寄望团聚等情怀,感悟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理解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认同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二)(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深入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族乐团、民间艺人进校园、进课堂,开展文艺表演、主题教育、学术讲座、理论研讨等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依托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关爱空巢老人、贫困乡村支教、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兴媒体为磁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面,利用校园网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网络中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内容,选取传播贴近高职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困惑、引领学生向上的诗文歌赋、故事散文、音乐电影等内容。依托高校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拓宽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微博、腾讯等社交软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有关部门、任课教师、学生组织、学生社团,都可以开设公共的微信、微博或QQ群,定时向学生推送古典诗词、深度好文、中医养生、中华饮食、琴箫胡笛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五、以实践行动为最终衡量标尺,跟踪评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
无论学生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企业实习,都应加大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方面的评测比重,制定相应评测标准,反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中,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作用方法、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时间要求、成绩评定、工作量计算、奖励措施、组织领导等有关政策做出明确的规定。实践教学中建立了经费保障制度、奖励制度、指导教师制度、岗前培训制度等,为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密切与实习单位联系,做出明确要求,定期反馈学生实习工作思想状态和行为事件。
【课题来源】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中国優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J17ZC69)
保留课题
【作者简介】盖俊竹(1981—),女,汉族,山东莱阳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华传统文化、旅游文化。(山东 济南 25020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3556号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基础部
电话:13668829985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八大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强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需要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应秉承孔子所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以《弟子规》为契入点,使学生树立是非、善恶、美丑、智愚的标准和做人的准则。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德行科目,它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概括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弟子规》篇幅不长,语言易懂,然“三岁小孩皆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得”。以《弟子规》为契入点,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端正学生的是非、善恶、美丑、智愚的价值观方便可行。可令学生在早自习、晚自习各诵读一遍,早上读警示,晚上读反省。会读、会背、会讲不是目的,关键要“做到”。《弟子规》的学习重在落实,要知行合一。学校可定期开展以《弟子规》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心得体会座谈会,《我学<弟子规>》征文并刊发于校报,企业经理讲《<弟子规>与员工守则》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弟子规》的认识和学习。
二、以《大学语文》和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大学语文》课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及其近现代文学史,或是介绍几个著名作家几篇经典作品,抑或是应用文写作。“大学”的宗旨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语文》的宗旨应该是通过文学经典教导学生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最主要载体。《大学语文》课要通过对中华经典的解读、慎思、明辨、笃行,让学生感悟先贤的智慧,洗涤灵魂,完善品格。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也是端正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阵地,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资料素材作为课程的教学资源。金耀基先生1998年指出:“我们不会不注意到,中国内地这个华人社会的高等教育,自1949年之后所推展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根源的社会主义教育,它有系统地清除资本主义(以美国为主)的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的(被认定为封建主义的)教育思想。”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概论、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并拓宽选修课覆盖面。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第二课堂,在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在学生生活例行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高职院校应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的号召,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 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学习太极拳、组织拔河、开展足球比赛等。通过增加体育运动,让学生远离网络,感受阳光,增强体魄,磨练品格,身心健康。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元宵节猜灯谜、清明节缅怀先烈、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分食月饼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念祖追远、忠君爱国、寄望团聚等情怀,感悟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理解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认同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二)(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深入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族乐团、民间艺人进校园、进课堂,开展文艺表演、主题教育、学术讲座、理论研讨等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依托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关爱空巢老人、贫困乡村支教、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兴媒体为磁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面,利用校园网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网络中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内容,选取传播贴近高职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困惑、引领学生向上的诗文歌赋、故事散文、音乐电影等内容。依托高校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拓宽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微博、腾讯等社交软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有关部门、任课教师、学生组织、学生社团,都可以开设公共的微信、微博或QQ群,定时向学生推送古典诗词、深度好文、中医养生、中华饮食、琴箫胡笛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五、以实践行动为最终衡量标尺,跟踪评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
无论学生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企业实习,都应加大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方面的评测比重,制定相应评测标准,反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中,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作用方法、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时间要求、成绩评定、工作量计算、奖励措施、组织领导等有关政策做出明确的规定。实践教学中建立了经费保障制度、奖励制度、指导教师制度、岗前培训制度等,为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密切与实习单位联系,做出明确要求,定期反馈学生实习工作思想状态和行为事件。
【课题来源】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中国優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J17ZC69)
保留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