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形态研究与城市历史保护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形态的研究直接服务于城市历史保护的规划,本文通过浅要分析城市形态研究和城市历史保护之间的联系,希望可以增强城市形态研究的科学性,并利用到城市历史保护规划中,增加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城市形态;城市历史;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增大,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不断的深化,人们开始不停地对城市进行擴建、改建、再建,在这期间好多城市规划部门,忽略了城市的历史保护问题,导致城市历史的大量流失,也使得城市形态的研究逐步走进死胡同,失去了原有的研究意义,本文就城市形态研究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进行简要分析如下:
二、城市形态研究概念及现状
1、城市形态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并被普遍认可的定义和理论,本人认为所谓的城市形态研究是指城市的所有实体组成,它既包括城市的有形形态研究又包括城市的无形形态研究,有形形态研究表现为城市用地的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的面貌和空间组织等等的研究,而无形形态研究表现为城市的文化、社会等无形要素的空间分配等等的研究。而事实上无形形态是依靠有形形态来体现的。
2、我国城市形态研究现状
城市形态分析是认知城市并进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所必需的理论工作。在我国,城市形态发展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美国家,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直到本世纪,西方先进的规划手法和先进的规划理念传入我国沿海的城市,才使得城市形态研究得到了一些发展,解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但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论研究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发展十分缓慢,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而此时城市形态理论研究,才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三、城市历史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城市历史保护不仅包括城市的形态保护还包括城市内涵的保护,如社会、经济、文化等就属于城市内涵的保护,只有城市形态和内涵均得到了全面的保护,才能促进城市历史保护的完善。现阶段我国城市历史保护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
1、经济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中管理体系已经失去了其控制效用,“市场”正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经济理性“逐渐取代”文化理性“,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将许多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一并销毁,导致历史资源的流失。因此“发展经济”和“保护历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每一个城市规划者的面前。
2、执行方面,我们的城市规划专家或学者已经认识到保护城市历史的重要性,之后也提出,保留城市的历史不仅是物质文化,地方特色的延续,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实际中“城市历史保护”并未纳入城市建设的每个进程,城市总体规划过程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历史保护规划实施也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城市历史保护规划这一观念并没有得到合法有效的实施。
3、内在方面,现代城市的历史得到有效的保护不是一个短期见效的工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和复杂的任务。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提出的城市历史保护并不是通过严格的调查和科学论证,而是随着政府领导人政绩工程的需要而提出的。这就大大削弱了我国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的力度以及成效。
四、城市形态研究对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的影响
1、直接影响
城市设计者实际上是一个“团体”,城市设计师应具备的政治和公共管理知识,且具有领导能力,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每个城市的首席设计师,都应该制定一个特定的时间框架内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法定图则”,并在这段时间内不受行政官员转换的影响,从而保证了城市历史保护的延续性和城市发展建设的健康性。
2、间接影响
(一)市场能动性的有效应用
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变化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城市历史文化区的保护存在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主要的究其原因是保护资金来源问题。一般来说,城市历史保护的主体是地方政府,而当历史保护规划不能直接为政府产生经济效益时,历史保护就会成为政府消极怠慢的重要缘由之一了,
(二)“弹性”与“硬性”的结合
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是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既定的规划目标,适当的硬性规定是必然需要的,但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弹性的设计手法和管理政策,也是也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形态研究就像一把 “双刃剑”,影响着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的实施。
五、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1、土地利用功能的调整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不管它是一个新开发的区域还是历史街区的重建改造,始终是规划离不开的重点,它不但确定了基本的城市二维布局,并且打造出了立体的空间,将城市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确定了城市空间之间的流量。对于许多历史悠久的地区,因为城市的经济,贸易,科技,交通和其他政党方面的变化,城市功能已经陷入衰退期,甚至丧失原有的功能。而在后期城市规划中对区域土地使用功能的调整,使得历史区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继续的存在并有了蓬勃的发展。有许多在国内和国外,通过土地功能调整振兴的成功案例,也不再少数如纽约市著名的英国城市。
2、城市建设者及管理者的素质提升
城市形态研究者和城市建设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城市建设者需要遵守城市形态研究者对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而城市形态研究者也需要多方面考虑到城市建设者的各方利益进行城市规划。这就要求形态研究者需要不断的增长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保护城市历史的前提下权衡各方利益,达到和谐稳定的正式规划。
3、大量引进各种先进的规划理念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日益翻新,在城市规划方面同样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我们的城市历史保护规划和城市形态研究,也应跟上时代的脚步,跟新先进理念,更好地为城市形态研究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实行奖励机制改变原有的政绩观念
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好多重要的历史街区常常受到新开发建设的威胁,面对这些种种,我们的城市规划者不妨使用一定的建立机制,如奖励建筑面积或者给予定的经济补贴,从而使城市历史保护得到良好的规划。
5.法律制度的规范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由法律的规范,同样在城市建设方面,也需要法律规范的鞭策,是城市历史保护规划得到有力的保障。
六、结束语
多年来以来,中国的城市形态的研究停留在宏观层面,很少有深入到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研究。历史城区保护已近逐渐从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中的弱势学科,变成了城市形态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对保护概念,方法,内容也在不断深入变化。而且,现实的城市形态发展从静态描述到动态过程的分析,历史的积淀在时间轴上不断地扩大,促进了城市物质的结构全面变化。城市历史保护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本文仅从宏观层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历史保护规划和城市形态研究提供思路,完善这一体系。
参考文献
[1] 金广君. 美国、加拿大的城市历史保护.世界建筑,2009(6)
[2] 阮仪三. 旧城新录.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3]金广君. 预先设计—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的一个概念.新建筑2008(1)
[4]谷凯.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 城市规划, 2006,(12): 36-4 1 .
[5] 梁江, 孙晖. 模式与动因——中国城市中心区的形态演变[ M ]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 敬东. 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理论与城市特色建设[J].规划师,2009,(2):102-106.
【关键词】城市形态;城市历史;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增大,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不断的深化,人们开始不停地对城市进行擴建、改建、再建,在这期间好多城市规划部门,忽略了城市的历史保护问题,导致城市历史的大量流失,也使得城市形态的研究逐步走进死胡同,失去了原有的研究意义,本文就城市形态研究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进行简要分析如下:
二、城市形态研究概念及现状
1、城市形态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并被普遍认可的定义和理论,本人认为所谓的城市形态研究是指城市的所有实体组成,它既包括城市的有形形态研究又包括城市的无形形态研究,有形形态研究表现为城市用地的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的面貌和空间组织等等的研究,而无形形态研究表现为城市的文化、社会等无形要素的空间分配等等的研究。而事实上无形形态是依靠有形形态来体现的。
2、我国城市形态研究现状
城市形态分析是认知城市并进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所必需的理论工作。在我国,城市形态发展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美国家,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直到本世纪,西方先进的规划手法和先进的规划理念传入我国沿海的城市,才使得城市形态研究得到了一些发展,解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但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论研究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发展十分缓慢,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而此时城市形态理论研究,才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三、城市历史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城市历史保护不仅包括城市的形态保护还包括城市内涵的保护,如社会、经济、文化等就属于城市内涵的保护,只有城市形态和内涵均得到了全面的保护,才能促进城市历史保护的完善。现阶段我国城市历史保护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
1、经济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中管理体系已经失去了其控制效用,“市场”正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经济理性“逐渐取代”文化理性“,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将许多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一并销毁,导致历史资源的流失。因此“发展经济”和“保护历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每一个城市规划者的面前。
2、执行方面,我们的城市规划专家或学者已经认识到保护城市历史的重要性,之后也提出,保留城市的历史不仅是物质文化,地方特色的延续,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实际中“城市历史保护”并未纳入城市建设的每个进程,城市总体规划过程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历史保护规划实施也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城市历史保护规划这一观念并没有得到合法有效的实施。
3、内在方面,现代城市的历史得到有效的保护不是一个短期见效的工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和复杂的任务。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提出的城市历史保护并不是通过严格的调查和科学论证,而是随着政府领导人政绩工程的需要而提出的。这就大大削弱了我国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的力度以及成效。
四、城市形态研究对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的影响
1、直接影响
城市设计者实际上是一个“团体”,城市设计师应具备的政治和公共管理知识,且具有领导能力,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每个城市的首席设计师,都应该制定一个特定的时间框架内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法定图则”,并在这段时间内不受行政官员转换的影响,从而保证了城市历史保护的延续性和城市发展建设的健康性。
2、间接影响
(一)市场能动性的有效应用
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变化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城市历史文化区的保护存在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主要的究其原因是保护资金来源问题。一般来说,城市历史保护的主体是地方政府,而当历史保护规划不能直接为政府产生经济效益时,历史保护就会成为政府消极怠慢的重要缘由之一了,
(二)“弹性”与“硬性”的结合
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是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既定的规划目标,适当的硬性规定是必然需要的,但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弹性的设计手法和管理政策,也是也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形态研究就像一把 “双刃剑”,影响着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的实施。
五、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1、土地利用功能的调整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不管它是一个新开发的区域还是历史街区的重建改造,始终是规划离不开的重点,它不但确定了基本的城市二维布局,并且打造出了立体的空间,将城市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确定了城市空间之间的流量。对于许多历史悠久的地区,因为城市的经济,贸易,科技,交通和其他政党方面的变化,城市功能已经陷入衰退期,甚至丧失原有的功能。而在后期城市规划中对区域土地使用功能的调整,使得历史区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继续的存在并有了蓬勃的发展。有许多在国内和国外,通过土地功能调整振兴的成功案例,也不再少数如纽约市著名的英国城市。
2、城市建设者及管理者的素质提升
城市形态研究者和城市建设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城市建设者需要遵守城市形态研究者对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而城市形态研究者也需要多方面考虑到城市建设者的各方利益进行城市规划。这就要求形态研究者需要不断的增长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保护城市历史的前提下权衡各方利益,达到和谐稳定的正式规划。
3、大量引进各种先进的规划理念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日益翻新,在城市规划方面同样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我们的城市历史保护规划和城市形态研究,也应跟上时代的脚步,跟新先进理念,更好地为城市形态研究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实行奖励机制改变原有的政绩观念
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好多重要的历史街区常常受到新开发建设的威胁,面对这些种种,我们的城市规划者不妨使用一定的建立机制,如奖励建筑面积或者给予定的经济补贴,从而使城市历史保护得到良好的规划。
5.法律制度的规范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由法律的规范,同样在城市建设方面,也需要法律规范的鞭策,是城市历史保护规划得到有力的保障。
六、结束语
多年来以来,中国的城市形态的研究停留在宏观层面,很少有深入到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研究。历史城区保护已近逐渐从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中的弱势学科,变成了城市形态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对保护概念,方法,内容也在不断深入变化。而且,现实的城市形态发展从静态描述到动态过程的分析,历史的积淀在时间轴上不断地扩大,促进了城市物质的结构全面变化。城市历史保护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本文仅从宏观层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历史保护规划和城市形态研究提供思路,完善这一体系。
参考文献
[1] 金广君. 美国、加拿大的城市历史保护.世界建筑,2009(6)
[2] 阮仪三. 旧城新录.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3]金广君. 预先设计—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的一个概念.新建筑2008(1)
[4]谷凯.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 城市规划, 2006,(12): 36-4 1 .
[5] 梁江, 孙晖. 模式与动因——中国城市中心区的形态演变[ M ]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 敬东. 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理论与城市特色建设[J].规划师,2009,(2):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