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之美者,采薇于春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NU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年前,我来到南京读大学,感受到了古都的兼容并包,体会到了南京城鲜活蓬勃的生活气息。这些感受与体会,始于舌尖。
  冬天,常去学校对面的大市场秤一包黑瓜子,夜间卧谈备用。途经一家家小吃摊,情绪随之被大火爆炒。妆容精致的女孩或坐或站,弯腰啃串,一支接一支根本停不下来。什么风度,什么矜持,统统被食物裹挟进嘴里嚼得稀烂。
  至今记得《零距离》新闻调查中的一个镜头:记者问正在吃串的女孩,你知道这家烧烤摊的肉从哪来的么?卫生不卫生……女孩摆摆手:“唉吆(哟),表(不要)说表(不要)说,先让我吃完还好啊!”
  冬去春来,满城奔放不羁的野,从室外小吃摊,扑向室内餐桌。
  大学课余时间,做家教挣零钱。每次去学生家里,都得把脸贴70路公交车车窗上挤个把小时。但心情愉悦,因为热情的学生家长总会留我饱餐一顿。
  有顿邂逅一碟炒鸡蛋,翠绿的配菜乍看像春韭,细究又不是。知其好吃,还要知其所以好吃,我忍不住打听:“这是什么菜,这么香?”学生家长笑道:“你們家里可能不怎么吃,这是香椿头啊,南京人春天最爱吃这个。”
  我赞不绝口,不好意思又忍不住地多吃了一碗饭。后来,这位家长又有好几顿做了这道菜。直到毕业多年后走进菜场才知道,号称“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担心”的香椿头,初上市时却贵过车厘子。
  还是在那名学生家里,初遇“一股子薄荷味”的菊花脑。待锅里的水煮沸,调好味,打入鸡蛋搅花,抓一把撒入锅中,漂开后起锅装碗淋上麻油——金玉交错,惊为“天汤”。见我一连喝下两碗,家长后来好几顿都做了这道汤。
  现在回想起来,不只是齿颊生香。那家人备餐的用心,饭点招呼我围桌而坐的热情,时不时夹菜盛汤的周到,笑眯眯看着我吃好吃饱的长辈神情……点点滴滴,在我内心里绘成一个个南京特有的春天。似乎,我不是作为一个外来客被招待,更像是作为一个家里人被融入。春风十里,不如家里。
  时至今日,对于“南京十大怪”之一的“不爱荤菜爱野菜”,我早已见怪不怪,也已深谙南京人不亚于喜食盐水鸭的野菜情结。
  曾在南京生活了六十多年的曹雪芹,将全家吃野菜的嗜好融入《红楼梦》,诸如晴雯特意交代厨房用面筋素炒芦蒿等情节,可见一斑。清代资深“吃货”袁枚,也曾在《随园食单》里写下“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
  据传,清代已有文献记载,南京地区能食用的野菜有二十种之多。其中,最受欢迎的被打包并称为“七头一脑”:香椿头、荠菜头、芦蒿头、枸杞头、马兰头、苜蓿头、豌豆头、菊花脑。
  深居南京十八个春秋,“七头一脑”吃了一轮又一轮。如果非要排序,最爱当属芦蒿。
  第一次吃,仿佛当年初遇香菜,异样,不适应。再吃几次,突然就不可自拔。芦蒿产地颇多,总感觉没有南京的地道,做法也没有南京人精细:一斤能掐掉八两,只留一段干干净净、青青翠翠的尖儿,掰成寸长,配上香干,点少许油盐便装盘,不仅有舒目的颜值,更有令汪曾祺都难以忘怀的“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一根一根,细细咀嚼,分明是春天清爽的脉络。
  “南京人,不识好,只拿野草当个宝”。也许,在正宗南京吃货们的心中,春天不是梅花山的梅花,不是瞻园的迎春花,不是南理工的二月兰,而是那些陆续再现江湖的“七头一脑”。它们,才是一条条打开春天的通关密语。
  编辑 乔可可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如果有一间藏书楼让你终日饱读,白天悠然见南山,晚上星空常相伴,是不是比电影《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巨大图书馆更觉喜爱?何况这间藏书楼的建成是源于爱。  商人李光友因为女儿爱看书,为了更好地陪伴女儿成长,他斥巨资在山间打造了一间“哈利波特式”的图书馆。  心里不可触碰的柔软  李光友大学学的是工艺美术设计,25岁时,他从设计行业转战投资酒店,一路摸爬滚打,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钱,他的
期刊
外出经过一处堡坎,看到园丁在修剪花草。走近才发现,对方除了整理花苗,连花丛中的野草也一并修剪整齐。我很惊诧,野草应该拔掉,对方却像对待花儿一般对待它们。不过,修剪后的野草很有姿态,和花儿们一起,将堡坎装饰得十分好看。后来又见过几次园丁修剪野草,才确定往日的思维定式已经被打破,城市绿化有了更高级的审美观。  想起韩国济州岛路边的野草。那日,我们步行去三阳黑砂海滨浴场。沿途的居民住宅大多不高,幾乎家家
期刊
“我是一棵树,长在山林中/因为有你的陪护/所以从未觉得孤独/我们虽然都会慢慢老去/你陪我守护山林/我陪你化作泥土。”这是景祥俊写给丈夫的情诗。夫妻二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山林,一起面对危险,一起享受生活,被人们誉为林间眷侣。在全国妇联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等联合主办的“乡约·2018中国十大爱情故事”评选中,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  一起种下60万棵树的人生意境  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米仓
期刊
富贵过眼云烟  马静芬父亲解放前是银行家,她属于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她23岁时同褚时健结婚,在外人看来,马静芬算嫁对了人。褚时健并非平庸之辈,从糖厂经理到“烟草大王”,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化,成为叱咤风云的商业才子。  而在马静芬看来,褚时健算不上优秀的丈夫。他不仅埋头工作不顾家,对妻子要求还颇高,在家总是指手画脚,说妻子这儿不行、那里不对的。有一次,马静芬半开玩笑半委屈地说:“你是在用圣人的标
期刊
网络红人带动了粉丝经济,也影响了传统的商业模式。随着一些网红牵手企业实现价值变现,侵权、违约等各种问题也浮出水面……  巨资打造网红  22岁的卢钢是一名自由职业者,身高1.85米,长相清秀。他从老家来到广州后,主要通过参与模特活动赚钱。2016年,他在一次模特大赛上获得第三名,小有名气之后便在网上开通了个人直播间,一个月内便拥有了近两千名粉丝。  2016年8月下旬的一天,广州市达木服装公司人事
期刊
假如你拥有35套房,会用来做什么?80后小伙陈卿做了一个决定,他辞掉北京的工作,回乡卖掉房产,筹资建了一所养老院。  卖房产,办社区养老院  陈卿是湖北省武汉市团结村人。小时候,父母每天忙于生意,无暇顾及他。陈卿的童年是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  奶奶走后,陈卿的父亲陈保安显得格外消沉,念叨着自己总是在外打拼而忽略了亲情,“真想建一所养老院,为那些忙于生计的子女分担重担,也帮助无人照料的老人。”  
期刊
2019年1月11日,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爵士去世。他是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双料得主,在拓扑学、几何学和数学、物理等方面有卓越贡献。他终生洋溢着追寻真理的热情,去世前的三四个月,还在试证黎曼猜想。  与数学结缘  1929年4月22日,阿蒂亚出生于英国伦敦。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阿蒂亚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战时的中东地区。  阿蒂亚很早就显露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不凡的数学天赋,他曾说:
期刊
2019年1月13日18时,奥地利维也纳Jasmin饭店张灯结彩,奥中友好协会华人委员会新年晚会暨第十五届主席团换届庆典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会上,大家为一位名叫格尔德·卡明斯基的老人起立鼓掌,不仅为他的演说,还为一段感人的奥中情缘。  结缘中国,源于“干妈”  格尔德·卡明斯基是奥地利知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奥中友协常务副主席。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卡”。  50年前,正在上高中的老卡对博大精
期刊
遇见汉字,一见钟情  理查德·西尔斯出生在美国俄勒冈州,20岁时,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浪迹天涯,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经查阅资料,他发现世界上有20%的人说汉语。掌握了汉语,是不是就可以去更多更远的地方?带着这些想法,他开始学习汉语。  一段时间后,西尔斯对汉字有了初步认知。他觉得无论是读音,还是偏旁部首,都像是一门艺术。一个简单的汉字,还能表达出很多种意思。因为表达意思不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
期刊
云南景洪市区向北20余公里,有个名声越来越大的傣族文化农庄——曼掌村,傣语里的意思是“大象寨”。如今曼掌村早已见不到大象,却保留了大量的傣族传统生活细节,人们都说值得一去。  来到村头,迎面是一片水塘,水塘对面是一棵20多米高的大榕树,枝叶茂密。曼掌村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这大榕树是哪一代人种下的?从小树苗到荫翳蔽日,要经历多少风吹雨打!一个村,一棵树,第一眼就推开心扉。  小道边开着各种花,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