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如你拥有35套房,会用来做什么?80后小伙陈卿做了一个决定,他辞掉北京的工作,回乡卖掉房产,筹资建了一所养老院。
卖房产,办社区养老院
陈卿是湖北省武汉市团结村人。小时候,父母每天忙于生意,无暇顾及他。陈卿的童年是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
奶奶走后,陈卿的父亲陈保安显得格外消沉,念叨着自己总是在外打拼而忽略了亲情,“真想建一所养老院,为那些忙于生计的子女分担重担,也帮助无人照料的老人。”
陈卿把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里。他从澳州留学回国后,在北京一家投资公司工作。
2012年5月陈卿家拆迁,分到35套房子。陈卿觉得帮父亲实现愿望的机会到了,他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
陈卿为筹集资金,卖了9 套房凑了300 多万元,又把另外21 套房全部腾出来打通,改建为养老院。
为了保证质量,装修时,陈卿选用环保材料,虽然贵,但对老人身体好;为了让环境优雅,他打造了独家的空中花园,设置了独立的晾晒区,让老人的衣服被褥被阳光充分照射;他还为老人设计了健身室、图书室、广场舞基地等娱乐活动区。他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不一,设置了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以及多人间等多种房型,总共198 个床位。他说:“在建养老院的时候,成本从来不是考虑的重点。”为了达到理想效果,他又卖掉了5套房,将钱全部投资到养老院。
刚开始,入住的老人不多。经过仔细调查和走访,陈卿发现老人们不来养老院除了习惯养儿防老的模式,更多是对养老院印象不好。他开始跑社区做推广,带着老人和其家属来院里参观和体验。经口口相传,人们感受到这家养老院的与众不同,纷纷推荐给需要的朋友。入住的老人逐渐增加,除了附近居民外,还有不少外地老人慕名而来。
让老人体面地生活
2016 年,养老院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陈卿知道老人们最怕的就是孤独,于是他定下一个规矩:家属必须每月亲自来院里交费。陈卿理解有的家属太忙,但为了老人,他坚持这个规定。他希望家属不要忽略这些老人,哪怕只是每个月来看一眼、说句话,对老人们来说,都是莫大的开心。
很多老人来时身体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状态明显好转。即便身体状况不佳,康复无望,在陈卿的要求下,护工们也会尽力把老人照顾到最好。陈卿说:“虽然没有人能逃脱生老病死,但至少可以活得体面。”
“你这么行,你怎么不来做?”“我如果可以站起来,未必比你做得差。”一天,陈卿走在楼道里,忽然听到争执声。原来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正在指点修补墙壁的装修工人,对方却顶了老人一句。老人看陈卿走过来,和他聊起了自己的过往,原来老人曾从事几十年的装修工作,是行家。“有些人不服老,渴望发挥自己的价值。他们害怕因为老了,而被社会遗忘和抛弃。”陈卿得知后,不断发掘每一位老人的长处。
80岁的王庭南,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写春联时总是很积极。90岁的赵学端,弹了几十年的电子琴,集体表演时缺她不得。
每位老人都很珍惜自己的荣誉,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件事,得到夸奖时,也会像孩子一样开心。就算没有职务,老人们也会很热心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电视没关,太浪费电啦!我不会关……”一位老人跑来找陈卿。“没事,我去关!”陈卿乐呵呵地跟着老人去关电视。他说:“老人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我的心里特别温暖。”
如今,每天上午十点,陈卿都会到每个房间看望老人。“吃了吗?”“冷不冷?“您怎么不出去坐一会儿呢?”他和老人们聊天,尽量让老人们感受到平等关爱的氛围。老人们对陈卿的称呼有很多,怎么顺口怎么来,可在他听来却满是亲切和幸福。
很多人问陈卿:“办养老院,你后悔过吗?”“从来没后悔过。我让房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老人们在这里安享晚年,早晨起来晒晒太阳、喂喂鱼,下午打打太极、唱唱歌,晚上和邻居互道晚安。他们住得很开心,这就够了。”
跨入2019年,談到未来规划,陈卿说:“我办养老院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在不亏本的前提下,为老人做点实事。我和父亲有一个心愿,就是让来养老院的老人在这里‘生活’,而不是‘活着’。”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卖房产,办社区养老院
陈卿是湖北省武汉市团结村人。小时候,父母每天忙于生意,无暇顾及他。陈卿的童年是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
奶奶走后,陈卿的父亲陈保安显得格外消沉,念叨着自己总是在外打拼而忽略了亲情,“真想建一所养老院,为那些忙于生计的子女分担重担,也帮助无人照料的老人。”
陈卿把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里。他从澳州留学回国后,在北京一家投资公司工作。
2012年5月陈卿家拆迁,分到35套房子。陈卿觉得帮父亲实现愿望的机会到了,他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
陈卿为筹集资金,卖了9 套房凑了300 多万元,又把另外21 套房全部腾出来打通,改建为养老院。
为了保证质量,装修时,陈卿选用环保材料,虽然贵,但对老人身体好;为了让环境优雅,他打造了独家的空中花园,设置了独立的晾晒区,让老人的衣服被褥被阳光充分照射;他还为老人设计了健身室、图书室、广场舞基地等娱乐活动区。他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不一,设置了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以及多人间等多种房型,总共198 个床位。他说:“在建养老院的时候,成本从来不是考虑的重点。”为了达到理想效果,他又卖掉了5套房,将钱全部投资到养老院。
刚开始,入住的老人不多。经过仔细调查和走访,陈卿发现老人们不来养老院除了习惯养儿防老的模式,更多是对养老院印象不好。他开始跑社区做推广,带着老人和其家属来院里参观和体验。经口口相传,人们感受到这家养老院的与众不同,纷纷推荐给需要的朋友。入住的老人逐渐增加,除了附近居民外,还有不少外地老人慕名而来。
让老人体面地生活
2016 年,养老院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陈卿知道老人们最怕的就是孤独,于是他定下一个规矩:家属必须每月亲自来院里交费。陈卿理解有的家属太忙,但为了老人,他坚持这个规定。他希望家属不要忽略这些老人,哪怕只是每个月来看一眼、说句话,对老人们来说,都是莫大的开心。
很多老人来时身体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状态明显好转。即便身体状况不佳,康复无望,在陈卿的要求下,护工们也会尽力把老人照顾到最好。陈卿说:“虽然没有人能逃脱生老病死,但至少可以活得体面。”
“你这么行,你怎么不来做?”“我如果可以站起来,未必比你做得差。”一天,陈卿走在楼道里,忽然听到争执声。原来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正在指点修补墙壁的装修工人,对方却顶了老人一句。老人看陈卿走过来,和他聊起了自己的过往,原来老人曾从事几十年的装修工作,是行家。“有些人不服老,渴望发挥自己的价值。他们害怕因为老了,而被社会遗忘和抛弃。”陈卿得知后,不断发掘每一位老人的长处。
80岁的王庭南,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写春联时总是很积极。90岁的赵学端,弹了几十年的电子琴,集体表演时缺她不得。
每位老人都很珍惜自己的荣誉,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件事,得到夸奖时,也会像孩子一样开心。就算没有职务,老人们也会很热心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电视没关,太浪费电啦!我不会关……”一位老人跑来找陈卿。“没事,我去关!”陈卿乐呵呵地跟着老人去关电视。他说:“老人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我的心里特别温暖。”
如今,每天上午十点,陈卿都会到每个房间看望老人。“吃了吗?”“冷不冷?“您怎么不出去坐一会儿呢?”他和老人们聊天,尽量让老人们感受到平等关爱的氛围。老人们对陈卿的称呼有很多,怎么顺口怎么来,可在他听来却满是亲切和幸福。
很多人问陈卿:“办养老院,你后悔过吗?”“从来没后悔过。我让房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老人们在这里安享晚年,早晨起来晒晒太阳、喂喂鱼,下午打打太极、唱唱歌,晚上和邻居互道晚安。他们住得很开心,这就够了。”
跨入2019年,談到未来规划,陈卿说:“我办养老院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在不亏本的前提下,为老人做点实事。我和父亲有一个心愿,就是让来养老院的老人在这里‘生活’,而不是‘活着’。”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