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历史需要充分发掘自身所具备人文价值的内容,从而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进而不断提升高中生的精神境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实现对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30-01
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应发挥历史课程独到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人文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目标之一。历史是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对于促进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更是义不容辞。然而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却存在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缺失的现象,教师的教学内容围绕应试展开,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就无从展开。中学阶段正是学生道德养成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文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一种珍视人的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精神。人文精神最关注人的发展与需求,强调全面实现人的价值和探索人生存的基本意义,从理论中努力找到实现人的价值和意义的途径。在历史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培养历史课程中所揭示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形成关注人本、珍视生命的价值观;培养和加深爱国意识,热爱自己的民族,共同关心世界;引起共鸣,加深民族自豪感,产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顺应自然规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态度。
二、深度解析教材内容
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旨在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在实现自我精神境界提高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贡献出自身的力量。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不断变更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民族自身的人文精神。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载入其中,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从而将其中的人文精神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具备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意识到自身对于社会所应当承担起的责任。这是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即为了社会主义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只有将教材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才能更真实还原历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民族大义、舍己为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受中国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我国教育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此种方式下,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地听,师生间缺少有效的互动,进而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陪衬”。学生的任务就是要记住甚至熟背教师所谓的重点考试内容,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素质教育的落实、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就要无从谈起了。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并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进而才能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使学生接收到人文精神这一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关系到人文精神的内容以任务的形式进行布置,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并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与此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學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效调解了课堂氛围,从而在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四、创新教学手段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能够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要想实现对历史的再现以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单纯凭借教材的内容与图片是不足以支撑这一需求的。教材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但是大多数知识内容都过于集中在重要历史事件的讲述,因此,这样就无法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通过对相关内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将具有人文精神价值的内容、图片甚至是微电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内容更富于感染力,使学生在走进历史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历史人物的生活状态、心态,将一段历史的氛围融入于心,进而也就领悟到了这段历史中人与事的精神。这样,学生就能在尊重历史、尊重伟人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五、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化高中生对于人文精神的领悟
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是强化高中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历史不能再现,故事不能重演,而一味地依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达不到所需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实现历史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教师可以采用当前的时政热点话题,结合当初历史事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再现历史事件,并使学生掌握当下的时政事件。所谓政史不分家,现在的每一个时政要点都将会被载入史册。因此,实现历史理论实践的相结合,能够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同时实现对历史的再思考,在不断反思与感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进而也就具备当下所需的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历史需要充分发掘自身所具备人文价值的内容,从而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进而不断提升高中生的精神境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实现对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秀峰.高中历史课改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4).
[2]张晓燕.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4(10).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30-01
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应发挥历史课程独到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人文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目标之一。历史是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对于促进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更是义不容辞。然而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却存在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缺失的现象,教师的教学内容围绕应试展开,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就无从展开。中学阶段正是学生道德养成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文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一种珍视人的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精神。人文精神最关注人的发展与需求,强调全面实现人的价值和探索人生存的基本意义,从理论中努力找到实现人的价值和意义的途径。在历史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培养历史课程中所揭示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形成关注人本、珍视生命的价值观;培养和加深爱国意识,热爱自己的民族,共同关心世界;引起共鸣,加深民族自豪感,产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顺应自然规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态度。
二、深度解析教材内容
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旨在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在实现自我精神境界提高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贡献出自身的力量。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不断变更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民族自身的人文精神。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载入其中,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从而将其中的人文精神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具备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意识到自身对于社会所应当承担起的责任。这是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即为了社会主义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只有将教材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才能更真实还原历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民族大义、舍己为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受中国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我国教育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此种方式下,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地听,师生间缺少有效的互动,进而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陪衬”。学生的任务就是要记住甚至熟背教师所谓的重点考试内容,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素质教育的落实、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就要无从谈起了。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并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进而才能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使学生接收到人文精神这一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关系到人文精神的内容以任务的形式进行布置,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并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与此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學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效调解了课堂氛围,从而在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四、创新教学手段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能够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要想实现对历史的再现以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单纯凭借教材的内容与图片是不足以支撑这一需求的。教材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但是大多数知识内容都过于集中在重要历史事件的讲述,因此,这样就无法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通过对相关内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将具有人文精神价值的内容、图片甚至是微电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内容更富于感染力,使学生在走进历史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历史人物的生活状态、心态,将一段历史的氛围融入于心,进而也就领悟到了这段历史中人与事的精神。这样,学生就能在尊重历史、尊重伟人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五、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化高中生对于人文精神的领悟
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是强化高中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历史不能再现,故事不能重演,而一味地依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达不到所需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实现历史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教师可以采用当前的时政热点话题,结合当初历史事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再现历史事件,并使学生掌握当下的时政事件。所谓政史不分家,现在的每一个时政要点都将会被载入史册。因此,实现历史理论实践的相结合,能够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同时实现对历史的再思考,在不断反思与感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进而也就具备当下所需的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历史需要充分发掘自身所具备人文价值的内容,从而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进而不断提升高中生的精神境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实现对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秀峰.高中历史课改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4).
[2]张晓燕.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