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教材改革后,实验比重明显加大。高考实验题非常强调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评价能力的考查。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基本都是在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框架下进行的,取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对教材实验的延伸、拓展和综合,这符合了“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试题命题原则。
【关键词】 新课标 实验教学 教材实验
新课程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已成为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将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实验化学》,以此来强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表明了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占有的重要位置,立足课改教材、 命题稳中求变是这几年新课标区又一命题特点,就是题在“书本之外,理在教材之中”。因此,要学好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一、 收集高考题,寻找教材原型
学生在做以往的高考题时,教师对高考试题进行解析,不仅要解析做题的思路,方法,更要解析试题对应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实验题,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教材中寻找实验原型,告诉学生大多数实验高考题就是对教材实验的变形,改造及综合,所以复习必须回归教材,吃透教材基础。
例1:2010年(北京卷)第27题: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二、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北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我们在让学生独立做完此题后,在讲评时不应急于给学生订正答案,而是问学生:类似的装置图教材中出现过吗?教材的原型在那里?学生会马上翻书到化(1)氯气一节,然后依据教材并结合试题提出一些问题:
(1)写出制备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有那些常见的氯气的制备方法。
(2)写出氯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3)写出氯气分别置换出溴和碘的离子方程式.
(4)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三者氧化性的强弱,化学装置图并描述实验现象。
讲解这题的难点:本题相对简单的是(1)-(3)和(6)问,属于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学生只要判断出黄绿色气体是氯气,前三个问自然顺理成章得出答案。比较难的事(4)(5)两问。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需要在装置D中完成,此时C中有溴生成。完成该反应必须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然后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止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通过有碘生成来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此问学生应该失分在表述不准确不到位或者缺少操作步骤,如打开活塞或关闭活塞。(5)问需要学生明确实验步骤Ⅱ、Ⅲ的作用,其实在于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三、强化文本意识,重视习题与教材结合
以教材内容为情境,以探究性学习方式对诸多化学核心知识进行考查,命题特色是平常中出新意、新意中蕴精神。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要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有关化学原理,促使教师反思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学会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例2:(2010年福建卷)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其显变化,原因是 。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先用 (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选填序号)。
a. 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H2),除可用测量H2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答案:(1)铁钉表面被钝化(或其它合理答案) (2)①d ②66.7%(或其它合理答案)
(3)检验SO2是否除尽
(4)
(5)c (6)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7)否 ,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
本题还考查了知识点:浓硫酸的氧化性、稀硫酸的通性、SO2的还原性的漂白性、CO2的检验、Fe3+和Fe2+的化学性质、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等。从能力层次上看,本题考查了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简答题、试剂的作用和选择、气体的定性检验和定量计算等,充分体现“学科内综合”的特点。这启示我们,高考复习必须打破教材固有的编排体系,变化知识呈现的时空界限,加强对知识考点的剪辑、重组和聚合,形成新的知识链接和图式,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意识和能力。
总之,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命题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卷,试题有着明显回归教材的趋势,命题素材很多源于教材,以中学教材中的实验为依托进行加工,改造和衍生而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好的学习教材、理解教材、研究教材,不断的积累、总结适合新教材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优化实验复习方法,优化实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从不同角度深化改进和拓展实验设计,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 新课标 实验教学 教材实验
新课程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已成为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将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实验化学》,以此来强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表明了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占有的重要位置,立足课改教材、 命题稳中求变是这几年新课标区又一命题特点,就是题在“书本之外,理在教材之中”。因此,要学好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一、 收集高考题,寻找教材原型
学生在做以往的高考题时,教师对高考试题进行解析,不仅要解析做题的思路,方法,更要解析试题对应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实验题,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教材中寻找实验原型,告诉学生大多数实验高考题就是对教材实验的变形,改造及综合,所以复习必须回归教材,吃透教材基础。
例1:2010年(北京卷)第27题: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二、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北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我们在让学生独立做完此题后,在讲评时不应急于给学生订正答案,而是问学生:类似的装置图教材中出现过吗?教材的原型在那里?学生会马上翻书到化(1)氯气一节,然后依据教材并结合试题提出一些问题:
(1)写出制备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有那些常见的氯气的制备方法。
(2)写出氯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3)写出氯气分别置换出溴和碘的离子方程式.
(4)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三者氧化性的强弱,化学装置图并描述实验现象。
讲解这题的难点:本题相对简单的是(1)-(3)和(6)问,属于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学生只要判断出黄绿色气体是氯气,前三个问自然顺理成章得出答案。比较难的事(4)(5)两问。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需要在装置D中完成,此时C中有溴生成。完成该反应必须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然后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止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通过有碘生成来证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此问学生应该失分在表述不准确不到位或者缺少操作步骤,如打开活塞或关闭活塞。(5)问需要学生明确实验步骤Ⅱ、Ⅲ的作用,其实在于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三、强化文本意识,重视习题与教材结合
以教材内容为情境,以探究性学习方式对诸多化学核心知识进行考查,命题特色是平常中出新意、新意中蕴精神。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要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有关化学原理,促使教师反思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学会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例2:(2010年福建卷)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其显变化,原因是 。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先用 (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选填序号)。
a. 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H2),除可用测量H2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答案:(1)铁钉表面被钝化(或其它合理答案) (2)①d ②66.7%(或其它合理答案)
(3)检验SO2是否除尽
(4)
(5)c (6)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7)否 ,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
本题还考查了知识点:浓硫酸的氧化性、稀硫酸的通性、SO2的还原性的漂白性、CO2的检验、Fe3+和Fe2+的化学性质、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等。从能力层次上看,本题考查了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简答题、试剂的作用和选择、气体的定性检验和定量计算等,充分体现“学科内综合”的特点。这启示我们,高考复习必须打破教材固有的编排体系,变化知识呈现的时空界限,加强对知识考点的剪辑、重组和聚合,形成新的知识链接和图式,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意识和能力。
总之,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命题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卷,试题有着明显回归教材的趋势,命题素材很多源于教材,以中学教材中的实验为依托进行加工,改造和衍生而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好的学习教材、理解教材、研究教材,不断的积累、总结适合新教材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优化实验复习方法,优化实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从不同角度深化改进和拓展实验设计,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