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对现代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阐述,提出现代体育课堂在“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下,应采用创新教育,从而推动当前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农业高等职业学校 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
农业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
一、当前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狭隘,教学方式落后。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长期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没有把增加学生体质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来运用,忽视了理论知识和锻炼能力的培养。农业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社会严重脱节。没有考虑到未来人才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旧的体育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被学生所接受。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课程教学程式化,教学方法呆板。学生也感觉不到农业高等职业学校“高”在何处,认为农业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不外乎是中学体育课的再现,严重削弱了体育课在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中的地位。
3.教学学时少,教学内容复杂。从体育教学大纲来看,教学学时少,教材内容又复杂,这种传统的课程体制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无重点,造成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从而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学生体质的增强。
4.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价缺乏真实性和实效性。目前,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锻炼效果的评价仍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即通过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测验来进行评定,这种方法只能掌握每个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水平,而难以真实的反映出学生锻炼的实际效果。另外,对学生锻炼效果评价只采用技术评定和达标的方法,也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锻炼的实效性。长期下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厌恶情绪,把体育当作是一种负担,甚至导致有些学生在达标测试中作弊。
农业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在校接受就业前教育的最后阶段,对他们进行职业性体育、终身体育教育乃是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中心任务。为此,农业高等职业学校在进行公共基础体育教学的同时,还应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特色体育的知识和内容,使学生树立职业性体育意识,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发挥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
农业高等职业学校应根据本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教学新模式。
二、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农业高等职业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1.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要考虑到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教学安排。教学模式要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即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数学的连贯性,不断发展和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2.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农业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个性发展。农业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3.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农业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4.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甚至成为“治学生”的法宝。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这个“尊敬”也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的是“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动辄指责、喝斥,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
5.体育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应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全面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其多样性、尊重其创造性。作为农业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引导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职责是培养教育所有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二是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并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6.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农业高等职业学校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灌输——接受,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引导教学方式改变,其具体表现为: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关键词]农业高等职业学校 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
农业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
一、当前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狭隘,教学方式落后。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长期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没有把增加学生体质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来运用,忽视了理论知识和锻炼能力的培养。农业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社会严重脱节。没有考虑到未来人才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旧的体育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被学生所接受。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课程教学程式化,教学方法呆板。学生也感觉不到农业高等职业学校“高”在何处,认为农业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不外乎是中学体育课的再现,严重削弱了体育课在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中的地位。
3.教学学时少,教学内容复杂。从体育教学大纲来看,教学学时少,教材内容又复杂,这种传统的课程体制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无重点,造成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从而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学生体质的增强。
4.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价缺乏真实性和实效性。目前,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锻炼效果的评价仍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即通过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测验来进行评定,这种方法只能掌握每个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水平,而难以真实的反映出学生锻炼的实际效果。另外,对学生锻炼效果评价只采用技术评定和达标的方法,也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锻炼的实效性。长期下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厌恶情绪,把体育当作是一种负担,甚至导致有些学生在达标测试中作弊。
农业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在校接受就业前教育的最后阶段,对他们进行职业性体育、终身体育教育乃是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中心任务。为此,农业高等职业学校在进行公共基础体育教学的同时,还应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特色体育的知识和内容,使学生树立职业性体育意识,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发挥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
农业高等职业学校应根据本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教学新模式。
二、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农业高等职业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1.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要考虑到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教学安排。教学模式要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即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数学的连贯性,不断发展和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2.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农业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个性发展。农业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3.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农业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4.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甚至成为“治学生”的法宝。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这个“尊敬”也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的是“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动辄指责、喝斥,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
5.体育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农业高等职业学校体育应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全面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其多样性、尊重其创造性。作为农业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引导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职责是培养教育所有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二是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并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6.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农业高等职业学校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灌输——接受,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引导教学方式改变,其具体表现为: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