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振兴中华,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会更要会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一、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必定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实验也证明:这时学生的思维最活跃,他们的聪明才智才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试想:如果老师只是冷冰冰地说教,学生的思维只能局限于老师指定的圈里,只求一个统一的答案,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相反,如果老师能始终注重调节师生之间的情绪,保持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才敢大胆地去想、去做、去创新。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启诱创新行为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何为得法,贵在“活”,重在“启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靠单一的、呆板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优化教学方法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探究学习方法,教师要精心诱导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切实做到:引导观察,有序“看”;辅导操作,有效“动”;指导表达,规范“讲”;诱导思维,科学“想”。使学生人人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小结,参与知识的形成,掌握和发展的全过程;②以教师为主导,启发学生思维,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特别是教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一是寓教于“游戏”之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如:在《空间与图形》这一课的教学时,可开展“图形捉迷藏”的游戏,使学生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较深刻地掌握图形各自的特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得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③动手操作,探索求知。操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活动,学生愉快地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理性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圆周率”知识时,课前先让每个学生准备直径不同的三个圆形硬纸板。上课时,要求学生先量出准备的三个圆形板的直径和周长,并且把每次量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启发学生自己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同学们经过一番实际操作,实践、分析之后,就会惊奇地发现:尽管圆的周长与直径长度各不相同,但是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个数值是固定不变的,这时,教师再加以适当点拨,学生自会对“圆周率”这一抽象的概念理解清楚,运用自如。
三、设置立体的思维空间,激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没有创新思维,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动。培养独创性的思维方式,需要设置培养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空间,提供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潜能、具有多项思维指向并无明确逻辑规则以及确切的评价标准的思维空间——即立体的思维空间,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提出问题要开放。如教学“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不少学生列出1750÷(250÷5)。在师生交流评议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先求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不先求它,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竞相绽放。有的提出可以先求1750千克里有几个250千克,再求需要几小时,即5×(1750÷250);也有的提出可以先求磨每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再求磨1750千克需要几小时,即5÷250×1750。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有可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其次设计练习题要开放。在练习中,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唯书唯上的观念,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修一条4800米的公路,4天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还需要几天才能修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学生解答这道题时,既可以用上“4800米”这个具体量,列式4800÷(4800×20%÷4)-4,也可以不用具体量,列式为1÷(20%÷4)-4,也可以用倍比法来解,列式为4×〔(1-20%)÷20%〕;既可以先求总时间,再减去4,也可以直接求剩下的时间。学生在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趋向创新。
四、鼓励大胆的质疑猜测,体验创新快乐
学生质疑问难,是主动、积极学习的表现。教师要正确对待、适时引导。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例如:有两句话是甲数比乙数少3,则乙数比甲数多3;甲数比乙数少1/3,则乙数比甲数多1/3。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第一句对,第二句为什么错呢?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分数数量关系的分析法告诉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升华,得到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振兴中华,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会更要会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一、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必定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实验也证明:这时学生的思维最活跃,他们的聪明才智才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试想:如果老师只是冷冰冰地说教,学生的思维只能局限于老师指定的圈里,只求一个统一的答案,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相反,如果老师能始终注重调节师生之间的情绪,保持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才敢大胆地去想、去做、去创新。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启诱创新行为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何为得法,贵在“活”,重在“启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靠单一的、呆板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优化教学方法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探究学习方法,教师要精心诱导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切实做到:引导观察,有序“看”;辅导操作,有效“动”;指导表达,规范“讲”;诱导思维,科学“想”。使学生人人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小结,参与知识的形成,掌握和发展的全过程;②以教师为主导,启发学生思维,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特别是教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一是寓教于“游戏”之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如:在《空间与图形》这一课的教学时,可开展“图形捉迷藏”的游戏,使学生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较深刻地掌握图形各自的特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得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③动手操作,探索求知。操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活动,学生愉快地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理性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圆周率”知识时,课前先让每个学生准备直径不同的三个圆形硬纸板。上课时,要求学生先量出准备的三个圆形板的直径和周长,并且把每次量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启发学生自己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同学们经过一番实际操作,实践、分析之后,就会惊奇地发现:尽管圆的周长与直径长度各不相同,但是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个数值是固定不变的,这时,教师再加以适当点拨,学生自会对“圆周率”这一抽象的概念理解清楚,运用自如。
三、设置立体的思维空间,激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没有创新思维,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动。培养独创性的思维方式,需要设置培养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空间,提供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潜能、具有多项思维指向并无明确逻辑规则以及确切的评价标准的思维空间——即立体的思维空间,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提出问题要开放。如教学“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不少学生列出1750÷(250÷5)。在师生交流评议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先求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不先求它,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竞相绽放。有的提出可以先求1750千克里有几个250千克,再求需要几小时,即5×(1750÷250);也有的提出可以先求磨每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再求磨1750千克需要几小时,即5÷250×1750。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有可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其次设计练习题要开放。在练习中,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唯书唯上的观念,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修一条4800米的公路,4天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还需要几天才能修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学生解答这道题时,既可以用上“4800米”这个具体量,列式4800÷(4800×20%÷4)-4,也可以不用具体量,列式为1÷(20%÷4)-4,也可以用倍比法来解,列式为4×〔(1-20%)÷20%〕;既可以先求总时间,再减去4,也可以直接求剩下的时间。学生在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趋向创新。
四、鼓励大胆的质疑猜测,体验创新快乐
学生质疑问难,是主动、积极学习的表现。教师要正确对待、适时引导。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例如:有两句话是甲数比乙数少3,则乙数比甲数多3;甲数比乙数少1/3,则乙数比甲数多1/3。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第一句对,第二句为什么错呢?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分数数量关系的分析法告诉学生,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升华,得到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