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课堂是最能体现出时代意义的地点之一,而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要把创新融进课堂里。主要从初中语文课堂对创新的要求和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關键词创新教学;初中语文;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010-01
  学好语文能促进对语言的运用,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创造思维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前途,要进行创新思维,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经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而发展成一个新课题。本人从教以来,觉得语文创新教学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内外结合,精讲多练”这一原则。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实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撑。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技巧主要表现为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既包括运用话语策略的技巧,也包括语用的技巧。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诱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独辟蹊径。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参与程度越高,课堂教学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语文教学是动态活动的互动过程,是一种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是一种复合交叉的互动,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对问题的设置,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将课文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一)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
  三、结语
  初中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人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中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不仅要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金华.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J].神州旬刊,2013(3):1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本文从知识积累、生活积累、阅读理解三个方面谈谈积累在作文教学中地作用。  关键词 积累;基础知识;表达;写作;生活  中图分类号:F014.5,Q344 .13,G212.2,B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4-0185-01  从事语文教育将近三十年,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作文教学。常常听到同行为教作文而发牢骚;
摘 要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追问是一门教学的艺术,高中政治课教师课前应精心预设,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巧妙追问,耐心等待,以便实现动态生成。  关键词 教学;案例;片段  中图分类号:C41,D91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0-0188-01  【案例背景】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提问技巧,是教师在前一次提问或者在主问题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对前次提问的补充
摘 要 一节课下来,自己上的课理想不理想呢?这是我们教师经常会考虑到的问题。那么,对于初中语文课而言,我们该作何努力,从而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有一个理想的效果呢?  关键词 初中语文;理想课堂;打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174-01  平时,我们做事情都期待一个理想的结果。对于教学活动来说,亦是这样。那么,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我
摘 要 在义务教育现状中,存在着或这或那的不和谐现象,无需回避,这当中就有优生受青睐,差生遭冷落的现象。倘若是品学兼“差”的学生,所受的冷落就要更深一层。在农村中学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其实,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尤其是班主任的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差生的“差”只不过是某些方面“差”而已。古人有云: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何况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呢?班主任要深入调查研究,讲究用语策略,因势利导,让自尊留在“差生”
摘 要 展学互学是现在所提倡的,虽然进行起来感觉浪费时间,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保证孩子的学习权,真正的实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展学;互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7-0183-01  读了《龚雄飞与学本教学》这本书后,我知道了现在的学本教学模式:即先学后导、互助展评。通过先学、互助、展评三步树立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教学方法予以创新改革,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情境教学与提出问题教学被应用到教学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预设情景;主体意识;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3-0093-01  小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基础。现阶段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随着教
摘 要 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和蕴含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掌握数学技能,培养数学素养。读懂教材就是把教材转化为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 读懂教材;数形结合;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0-018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新颖的教育样式被创造出来,成为教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导、学、练”的教学样式就在此时被引入数学课堂,成为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不二之选。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数学教育实践经验,提出如何有效地在数学教育中应用“导、学、练”的教学样式,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创建。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统计教学课时少,在考试中所占分值小。教学中似乎成了点缀,所以长期以来不被广大一线老师和学生们重视。新课标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育的四个领域之一,这样的编排体系在以往的数学大纲中是没有的,也足以说明它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统计教学;实践活动;重大事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
摘 要写作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教师需要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并对写作教学进行有效优化。为此,教师需要从整体以及细节的角度进行写作教学设计,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优化方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193.6,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