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成为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有效提问需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巧妙运用教学技巧,并恰当把握提问时机,在“精问”中促进学生“深思”。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缺少问题的导向,课堂教学便没有方向,也缺少生机与活力;但是如果问题过于琐碎,对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发散思维也是不利的,这种导向无多大价值。所以课堂的提问,必须指向性强,有助于连贯课堂结构、揭示知识本质、发展学生素养。有效的问题能够激活课堂气氛,驱动学习活动更具活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在对的时间提出有效的问题呢?古语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问题的设置要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认知的需要,让课堂更显魅力;问题的提出,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兼顾所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找准提问的“支点”,要问在恰当处,问在关键点,从真正意义上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促动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感悟。
正文
1设置趣味性的问题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喜好,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提问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提问自然生成。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与旋转》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在坐电梯时,当从镜子中看到数字“2”时,是否表示你已经到了二楼?这样的问题具有趣味性,也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的学生由生活经验可以直接得出现在到的是五楼,也有的学生需要通过做一做的方式得出直观性结果。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发现生活中有着很多对称的问题,由此将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起来。
2提问对象要全员化
关注每一名学生,让他们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课堂提问时,教师不能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视后进生的存在,这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将机会多留给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建立学习的自信。例如,在教学《小数的除法》时,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直接写得数之类的问题。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则可以由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回答,如应用类问题等。这样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且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3问题要精练有趣
提问只是一个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思维的方法,小学生由于纪律意识不强,在上课时间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从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要通过提问来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时刻跟着教师走,但是教师在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一点,那就是问题的提出要简明精炼、有趣。简明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马上领会教师的意思,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课堂的交流当中;问题的有趣则是要求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要过于死板,要在轻松风趣的氛围中进行提问。小学生不仅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且胆子也比较小,教师在严肃的氛围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没有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与回答中来,由此可见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变为长方形,之后提问,“两者变化之后面积相等吗?”“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之后针对问题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样的提问方式既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4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层次性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对所有的问题设置统一难度,就会导致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够吃”,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却学不会。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提问,从而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首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查和了解。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进行详细调查,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以上了解,以及对教学知识重难点的把控,可将班级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为超常层。这一层是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层的学生要侧重发展其数学能力,使其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B层为普通层。针对这一层的学生,教师要侧重于让其掌握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生成数学思维。C层为偏弱层。针对这一层的学生,首先要让其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其对基础知识的吸收程度,提高课堂学习的吸收率。当然,层次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作业反馈情况,对学生的分层现状进行及时调整。同时,分层的结果教师心中有数即可,不应让学生知道,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式。数学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和提出问题额层此性,并能积极启发学生,以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彭麗.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9(21):41.
[2] 朱超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多维分析及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72.
[3] 徐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名师在线,2019(17):34-35.
[4] 官秀平.小学生数学提问习惯与能力的养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5):63-65.
[5] 王诗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02):81-8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缺少问题的导向,课堂教学便没有方向,也缺少生机与活力;但是如果问题过于琐碎,对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发散思维也是不利的,这种导向无多大价值。所以课堂的提问,必须指向性强,有助于连贯课堂结构、揭示知识本质、发展学生素养。有效的问题能够激活课堂气氛,驱动学习活动更具活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在对的时间提出有效的问题呢?古语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问题的设置要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认知的需要,让课堂更显魅力;问题的提出,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兼顾所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找准提问的“支点”,要问在恰当处,问在关键点,从真正意义上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促动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感悟。
正文
1设置趣味性的问题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喜好,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提问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提问自然生成。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与旋转》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在坐电梯时,当从镜子中看到数字“2”时,是否表示你已经到了二楼?这样的问题具有趣味性,也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的学生由生活经验可以直接得出现在到的是五楼,也有的学生需要通过做一做的方式得出直观性结果。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发现生活中有着很多对称的问题,由此将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起来。
2提问对象要全员化
关注每一名学生,让他们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课堂提问时,教师不能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视后进生的存在,这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将机会多留给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建立学习的自信。例如,在教学《小数的除法》时,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直接写得数之类的问题。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则可以由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回答,如应用类问题等。这样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且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3问题要精练有趣
提问只是一个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思维的方法,小学生由于纪律意识不强,在上课时间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从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要通过提问来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时刻跟着教师走,但是教师在进行问题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一点,那就是问题的提出要简明精炼、有趣。简明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马上领会教师的意思,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课堂的交流当中;问题的有趣则是要求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要过于死板,要在轻松风趣的氛围中进行提问。小学生不仅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且胆子也比较小,教师在严肃的氛围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没有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与回答中来,由此可见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变为长方形,之后提问,“两者变化之后面积相等吗?”“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之后针对问题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这样的提问方式既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4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层次性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对所有的问题设置统一难度,就会导致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够吃”,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却学不会。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提问,从而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首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查和了解。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进行详细调查,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以上了解,以及对教学知识重难点的把控,可将班级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为超常层。这一层是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层的学生要侧重发展其数学能力,使其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B层为普通层。针对这一层的学生,教师要侧重于让其掌握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生成数学思维。C层为偏弱层。针对这一层的学生,首先要让其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其对基础知识的吸收程度,提高课堂学习的吸收率。当然,层次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作业反馈情况,对学生的分层现状进行及时调整。同时,分层的结果教师心中有数即可,不应让学生知道,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式。数学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和提出问题额层此性,并能积极启发学生,以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彭麗.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9(21):41.
[2] 朱超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多维分析及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72.
[3] 徐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名师在线,2019(17):34-35.
[4] 官秀平.小学生数学提问习惯与能力的养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5):63-65.
[5] 王诗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0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