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国家昌盛为己任,肩负时代赋予的机遇和使命,坚持科技创新,同时积极投身公益、就业等民生事业,这便是沈煜婷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黄海之滨,南通如东如同一颗明珠镶嵌于此。如东县的大豫镇因张謇成立的大豫盐垦公司而得名。在大豫镇的西北方向20公里处,坐落着一家现代化的电池生产企业——江苏海宝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海宝电池)。公司董事长沈煜婷是一位80后“创二代”。企业位于南通如东,她对张謇其人其事十分了解。“张謇是实业救国的楷模,是地方治理的精英,是近现代化的先驱,他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将南通建设成为‘近代第一城’……”说起张謇的贡献,沈煜婷眼神中满是敬意。在她看来,张謇精神已经蝶变为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苏商精神,而她自己也一直从中汲取个人与企业的前行动力。
“以先贤为榜样,我感到责任在肩。”沈煜婷说,对自己而言,接好力、办好企业便是对张謇精神的一种延续。“张謇精神给我的启发,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带着一颗实业报国的心,带领海宝电池继续沿着实业的道路前进,扎根制造业;二是创新发展,生态优先,走好海宝电池的创新生态路;三是在办好企业的基础上,扩大就业,惠及社会。”
实业接力
沈煜婷的父亲沈维新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20世纪80年代末,在改革大潮中,他毅然从国企离职,“下海”创业。果敢决断,极善统筹聚合,沈维新很快在行业里崭露头角,事业越做越大。他一手创办的苏中集团稳步发展,不断壮大。
沈维新是一个有实业梦想的企业家,在企业寻求转型之际,他几乎没有太多的迟疑,便将目光投向实业制造。他发现,随着时代变迁,电动车成为老百姓最喜爱的代步工具。作为电动自行车核心配件的电池市场,前景十分不错。因此,2006年,沈维新创办江苏苏中电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步入新能源产业。
刚开始,沈维新与员工同吃、同住、同攻关,新知识、新技术一点点地从头学起。凭借着一股誓要在实业打拼一片天下的韧劲,企业创新产品相继问世,苏中电池研发的铅酸蓄电池进入了批量生产,企业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
苏中电池逐渐打开市场之际,沈煜婷正在法国求学。2012年,暑假回国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电池行业老字号企业上海海宝电池正在寻求战略合作。凭借商业的敏锐嗅觉,沈煜婷觉得,这是一次机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技术与品牌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当时,虽然上海海宝电池效益不佳,但拥有成熟技术基础的“海宝”在电池行业已形成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这恰是苏中电池提升品牌价值、提高技术水平的难得机遇。
于是沈煜婷积极向父亲建议收购“海宝”。对于这个建议,起初父亲有些犹豫不决。“这笔收购所需资金较大,所以父亲比较谨慎。”在沈煜婷耐心的分析下,最后父亲采纳了女儿的建议。为了达成这次收购,沈煜婷陪同父亲多次前往上海考察,协助父亲拟定并购方案,成为并购工作团队的重要成员。通过3个多月的艰苦谈判,苏中电池全资收购上海海宝,并更名为江苏海宝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从小耳濡目染,沈煜婷见证了父亲做实业的不易。她曾经也有过逃离的念头。从法国毕业后,沈煜婷进入了美国通用电气欧洲总部,高薪厚职,也无需承担创业的压力。但父亲的一声召唤,沈煜婷还是回到了如东。在很多人看来,相比回来接手家族企业,她在国外的事业发展平台已经有了很高的起点。唯一的解释是家国情怀驱使她做出了如此坚定的抉择。在沈煜婷心中,父辈历尽千辛万苦扎根实业,创办了海宝电池,并且已经形成规模,继续扎根实业,将海宝电池发扬光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甚至引领中国制造的未来,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新推进绿色制造
2012年5月,工信部和原环保部联合制定并出台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为降低铅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2013年12月31日以后禁止生产含镉铅蓄电池,新建、改扩建项目禁止采用外化成工艺,整个产业从此进入“无镉化”时代。
一手促成海宝电池新生的沈煜婷走了一步好棋。政策的出台让不少行业内的企业措手不及,而收购上海海宝则让江苏海宝电池在国内强酸蓄电池行业大洗牌的情况下,顺利生存下来,依靠绿色制造,再一次获得发展先机,并间接推动了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健康发展。海宝电池继成为全国首批通过环保部核查的10家企业之一后,又于2013年11月首批顺利通过工信部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审核。当时全国获得行业准入条件审核的电池企业仅有6家,海宝电池就是其中之一。
仅用三年时间,海宝电池销售额便取得了翻番式增长的骄人业绩,跻身销售10亿元级企业、如东县纳税十强企业行列。销售业绩的稳步提升没有让沈煜婷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她深知创新研发对一个制造型企业意味着什么。沈煜婷亲自组建企业研发中心,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建成江苏省高能化学电源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石墨烯电池研究基地。与此同时,她还与南京理工大学、沈阳蓄电池研究所等多所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让科研成果能尽快在产业落地。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近1亿元,共获得专利70件、高新技术产品12个。
2016年,在沈煜婷的带领下,海宝电池成功研制推出石墨烯新型动力电池,极大地提高了动力电池性能,引领了行业的巨大进步。2017年,海宝电池推出新型超级电池“稀土合金技术”电池,低温、长寿命、强动力、长续航、更可靠的特性让电池一经推出就获得市场的认可。
“目前,公司立足于‘稀土合金技术’进行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沈煜婷说。面对传统动力电池产品竞争激烈、增长乏力的局面,海宝电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加大技术开发,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同承担耐低温、长寿命低速电动汽车系统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2019年完成了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现了产品全面升级换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沈煜婷深谙其中的道理,遵循着张謇办实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她着力打造绿色企业,环保设备投入累计达1亿多元,每年环保运行费用就达到1000多万元。在国家涉重行业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中,海宝电池成为江苏省500多家企业中首批检查合格的36家企业之一;在国家环保核查中,成为全国近3000家企业中首批通过环保部核查的10家企业之一。
责任在肩
在被问到为何在环保方面总能快人一步时,沈煜婷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做企业要时刻抱有一种意识,那就是肩负起社会责任。”
从沈煜婷当年参与收购上海海宝开始,责任感便已经在她心中深种;回国接班时,这份责任感在沈煜婷心中愈发清晰;而如今,这已经成为她身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说,唯有将企业办好,才能为员工安心就业、快乐生活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她积极组织企业的学习、文化和娱乐活动,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的培训费用,用智慧和技术武装和鼓舞员工;她尊重每一名员工,竭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她着力打造和諧企业、爱心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先后参与帮扶贫困学子、捐助当地养老院建设、组织各类社会救助活动,近三年时间,用于慈善事业捐助款项每年都达到300万元以上。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口罩成为防控疫情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物资。面对“一罩难求”的局面,沈煜婷依托企业现有的制造优势,立刻引进口罩生产设备,转产口罩,不仅解决了如东当地的口罩供应难题,还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共同渡过难关。
以国家昌盛为己任,肩负时代赋予的机遇和使命,坚持科技创新,同时积极投身公益、就业等民生事业,心系国民,增进社会福祉,这便是沈煜婷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黄海之滨,南通如东如同一颗明珠镶嵌于此。如东县的大豫镇因张謇成立的大豫盐垦公司而得名。在大豫镇的西北方向20公里处,坐落着一家现代化的电池生产企业——江苏海宝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海宝电池)。公司董事长沈煜婷是一位80后“创二代”。企业位于南通如东,她对张謇其人其事十分了解。“张謇是实业救国的楷模,是地方治理的精英,是近现代化的先驱,他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将南通建设成为‘近代第一城’……”说起张謇的贡献,沈煜婷眼神中满是敬意。在她看来,张謇精神已经蝶变为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苏商精神,而她自己也一直从中汲取个人与企业的前行动力。
“以先贤为榜样,我感到责任在肩。”沈煜婷说,对自己而言,接好力、办好企业便是对张謇精神的一种延续。“张謇精神给我的启发,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带着一颗实业报国的心,带领海宝电池继续沿着实业的道路前进,扎根制造业;二是创新发展,生态优先,走好海宝电池的创新生态路;三是在办好企业的基础上,扩大就业,惠及社会。”
实业接力
沈煜婷的父亲沈维新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20世纪80年代末,在改革大潮中,他毅然从国企离职,“下海”创业。果敢决断,极善统筹聚合,沈维新很快在行业里崭露头角,事业越做越大。他一手创办的苏中集团稳步发展,不断壮大。
沈维新是一个有实业梦想的企业家,在企业寻求转型之际,他几乎没有太多的迟疑,便将目光投向实业制造。他发现,随着时代变迁,电动车成为老百姓最喜爱的代步工具。作为电动自行车核心配件的电池市场,前景十分不错。因此,2006年,沈维新创办江苏苏中电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步入新能源产业。
刚开始,沈维新与员工同吃、同住、同攻关,新知识、新技术一点点地从头学起。凭借着一股誓要在实业打拼一片天下的韧劲,企业创新产品相继问世,苏中电池研发的铅酸蓄电池进入了批量生产,企业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
苏中电池逐渐打开市场之际,沈煜婷正在法国求学。2012年,暑假回国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电池行业老字号企业上海海宝电池正在寻求战略合作。凭借商业的敏锐嗅觉,沈煜婷觉得,这是一次机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技术与品牌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当时,虽然上海海宝电池效益不佳,但拥有成熟技术基础的“海宝”在电池行业已形成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这恰是苏中电池提升品牌价值、提高技术水平的难得机遇。
于是沈煜婷积极向父亲建议收购“海宝”。对于这个建议,起初父亲有些犹豫不决。“这笔收购所需资金较大,所以父亲比较谨慎。”在沈煜婷耐心的分析下,最后父亲采纳了女儿的建议。为了达成这次收购,沈煜婷陪同父亲多次前往上海考察,协助父亲拟定并购方案,成为并购工作团队的重要成员。通过3个多月的艰苦谈判,苏中电池全资收购上海海宝,并更名为江苏海宝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从小耳濡目染,沈煜婷见证了父亲做实业的不易。她曾经也有过逃离的念头。从法国毕业后,沈煜婷进入了美国通用电气欧洲总部,高薪厚职,也无需承担创业的压力。但父亲的一声召唤,沈煜婷还是回到了如东。在很多人看来,相比回来接手家族企业,她在国外的事业发展平台已经有了很高的起点。唯一的解释是家国情怀驱使她做出了如此坚定的抉择。在沈煜婷心中,父辈历尽千辛万苦扎根实业,创办了海宝电池,并且已经形成规模,继续扎根实业,将海宝电池发扬光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甚至引领中国制造的未来,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新推进绿色制造
2012年5月,工信部和原环保部联合制定并出台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为降低铅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2013年12月31日以后禁止生产含镉铅蓄电池,新建、改扩建项目禁止采用外化成工艺,整个产业从此进入“无镉化”时代。
一手促成海宝电池新生的沈煜婷走了一步好棋。政策的出台让不少行业内的企业措手不及,而收购上海海宝则让江苏海宝电池在国内强酸蓄电池行业大洗牌的情况下,顺利生存下来,依靠绿色制造,再一次获得发展先机,并间接推动了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健康发展。海宝电池继成为全国首批通过环保部核查的10家企业之一后,又于2013年11月首批顺利通过工信部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审核。当时全国获得行业准入条件审核的电池企业仅有6家,海宝电池就是其中之一。
仅用三年时间,海宝电池销售额便取得了翻番式增长的骄人业绩,跻身销售10亿元级企业、如东县纳税十强企业行列。销售业绩的稳步提升没有让沈煜婷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她深知创新研发对一个制造型企业意味着什么。沈煜婷亲自组建企业研发中心,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建成江苏省高能化学电源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石墨烯电池研究基地。与此同时,她还与南京理工大学、沈阳蓄电池研究所等多所高校、院所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让科研成果能尽快在产业落地。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近1亿元,共获得专利70件、高新技术产品12个。
2016年,在沈煜婷的带领下,海宝电池成功研制推出石墨烯新型动力电池,极大地提高了动力电池性能,引领了行业的巨大进步。2017年,海宝电池推出新型超级电池“稀土合金技术”电池,低温、长寿命、强动力、长续航、更可靠的特性让电池一经推出就获得市场的认可。
“目前,公司立足于‘稀土合金技术’进行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沈煜婷说。面对传统动力电池产品竞争激烈、增长乏力的局面,海宝电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加大技术开发,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同承担耐低温、长寿命低速电动汽车系统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2019年完成了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现了产品全面升级换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沈煜婷深谙其中的道理,遵循着张謇办实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她着力打造绿色企业,环保设备投入累计达1亿多元,每年环保运行费用就达到1000多万元。在国家涉重行业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中,海宝电池成为江苏省500多家企业中首批检查合格的36家企业之一;在国家环保核查中,成为全国近3000家企业中首批通过环保部核查的10家企业之一。
责任在肩
在被问到为何在环保方面总能快人一步时,沈煜婷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做企业要时刻抱有一种意识,那就是肩负起社会责任。”
从沈煜婷当年参与收购上海海宝开始,责任感便已经在她心中深种;回国接班时,这份责任感在沈煜婷心中愈发清晰;而如今,这已经成为她身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说,唯有将企业办好,才能为员工安心就业、快乐生活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她积极组织企业的学习、文化和娱乐活动,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的培训费用,用智慧和技术武装和鼓舞员工;她尊重每一名员工,竭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她着力打造和諧企业、爱心企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先后参与帮扶贫困学子、捐助当地养老院建设、组织各类社会救助活动,近三年时间,用于慈善事业捐助款项每年都达到300万元以上。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口罩成为防控疫情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物资。面对“一罩难求”的局面,沈煜婷依托企业现有的制造优势,立刻引进口罩生产设备,转产口罩,不仅解决了如东当地的口罩供应难题,还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共同渡过难关。
以国家昌盛为己任,肩负时代赋予的机遇和使命,坚持科技创新,同时积极投身公益、就业等民生事业,心系国民,增进社会福祉,这便是沈煜婷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